第443章 繼續誤會下去吧
443
就在全球消費者還在因為加持了外星人技術的電池能量包而爭吵不休的時候,現場的新聞發佈會已經告一段落。
此時,現場的環節已經進入到自由體驗的駕駛環節。
一共20輛超級跑車,大家可以根據之前的報名順序自由體驗。
每個媒體或者專業團隊,只有一小時的體驗時間,然後必須把車輛交給下一組人員!
想要二次體驗,只能進行排隊,否則今天的體驗便告一段落。
前20摸到跑車的這些人,首先對外觀品頭論足了一番!
此時的這款車,蘇安直接借用了蘭博基尼小牛賽道版的設計!
此刻,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款車跟蘭博基尼的設計風格很像,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
首先,這是一款電車,而且外部的輪廓線條也與現在的蘭博基尼完全不一樣。
【穩定運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其是一些大馬力的汽油車,在瘋狂加速的時候,因為後輪的轉速極高很容易失去抓地力。
即便是一些4驅性能車,也不能夠在轉彎時做到高速狀態。
可是眼前的這輛車,剛剛有人以100公里的速度過一個堪比90度的直角彎時,竟然無比輕鬆的轉了過去!
而跟在後面的車輛,他們看到的畫面更加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這輛車子的前輪能夠轉彎,這是所有人最基本的認知。
可誰能夠想到,這輛車子的後輪也能夠轉彎。
4個輪子同時左轉,其轉彎半徑轉彎時的穩定性,遠遠超過後輪固定不動的車型。
這一發現,讓人很是驚訝!
即便類似的科技並不是首創,在很多車輛上,甚至一些特種車輛上這種技術並不是唯一。
可是,在民用車輛以及高性能車輛的範疇,類似的設計極為罕見。
即便偶爾傳出有汽車品牌想要搞這種設計,也只是普遍存在於設計手稿,甚至連一輛量產的概念車都沒有!
可就在今時今日,就在剛剛的那90度轉彎處,他們親眼看到了後輪可以轉彎的汽車。
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這輛車的黑科技還有很多。
例如可變動的后尾翼,隨着轉彎以及速度的不同,這輛車的后尾翼居然可以發生變化。
作為職業賽車手,尤其是F1的賽車手,大家非常了解后尾翼給車輛帶來的下壓力是何等的重要。
只不過受限於F1的規則,沒有人可以把賽車的后尾翼做的如此動來動去。
根據F1賽車的規則,后尾翼不可以人為調節,只能被動的接受空氣的擾動。
隨着大家駕駛的時間越來越長,人們踩着油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隨着大家生產油門,款車的車速也越來越快。
即便過一些不幹凈的路面,例如明顯有灰塵的路面,也並沒有感覺到4個輪子喪失了抓地力。
在F1的賽車世界裏,每次比賽的時候,明明很寬敞的路面卻永遠只有一條線的乾淨。
所有的賽車幾乎都走同一條賽車路線,而在這條賽車路線的兩邊,則明顯是灰塵堆積的地方。
甚至看電視直播的時候,能夠無比清晰的分辨出哪裏是要走的線,哪裏是賽車壓根不會壓上的路線。
一輛高速行駛的F1賽車,如果不小心進入灰塵堆積的路面,很容易出現車輛抓地力下降的現象。
一旦出現抓地力下降,就有可能導致車輛失控。
而且灰塵堆積的路面,也並非是最佳行車線路。
即便有膽大的人想在彎道進行超車,不得不進入灰塵堆積的路面試圖晚剎車,然後提前卡位完成超車。
可是這種操作方式,每一次都充滿了巨大的風險。
也正是因為在賽場上養成的習慣,大家遇到很髒的路面時都會減速。
而現在,雖然圍繞着汽車產業園這一圈的路面是剛剛修好的瀝青路,可是同樣是瀝青路面,卻不可跟賽車場的瀝青路面相提並論。
再加上野外的環境無人打掃,這裏的灰塵遠遠高於賽車場的賽道。
可即便如此,當一條大直道有人加速到400公里時,卻依舊發現這輛車操控極其穩定。
而且除了F1的賽車,這些人從未聽說過量產的性能跑車中,有哪家品牌的車子可以跑到400公里以上。
而且看這輛車的時速表,上面居然標記着450公里的極限。
如果放到正規的賽車場,這輛車的極限速度或許可以達到450公里。
甚至,F1
的職業賽車手駕駛體驗過之後,感覺這輛車的加速性能雖然略遜於F1賽車,可是一旦進入直線路段,未必會被F1賽車所拋離。
有了這樣的震撼感覺之後,每個人都格外享受此時此刻的架勢。
而那些暫時排不上隊的人員,只能瘋狂的按動快門記錄每一輛駛過的超級跑車。
這些人並沒有浪費時間,而是把所有拍到的畫面第一時間便傳送到了總部。
隨着網絡上越來越多的照片被發出,各大汽車品牌也一直盯着這些新聞。
眼下最火熱的幾家超薄品牌,無論是品牌的擁有者,還是品牌的管理者,又或者為這家品牌打工的職工。
甚至到了最後,無論是這些汽車品牌的消費者,還是只是作為車迷永遠買不起,卻永遠支持的一伙人。
大家都在關注着小黃人汽車發佈的超跑。
有些媒體團隊攜帶着測速儀,通過現場拍攝的視頻,能夠看到測速儀記錄下來的速度是405公里。
如此高的速度,讓很多超跑愛好者都感到不可思議。
「電動車都能跑這麼快嗎?之前我好像看到過一個帖子,說電動車的電動機雖然加速很勐,可是到了後段就會動力疲乏。
遠遠不是內燃機的敵手,無論如何都比不過眼下在市場上能買到的各種超跑。
要是我沒記錯的話,現在所有的量產超跑之中,尤其是沒有經過改裝之前,根本不可能超過350公里。
只有那些被瘋狂改造之後的汽車,才有可能在純粹的直線路面超過400多公里的時速。
然而這種經過深度化改裝的超跑,已經脫離了量產車的範疇。
遠遠達不到各個國家對於這輛車的性能要求,以及安全規範上面的要求。」看着最新的新聞大家積極的在討論。
「我怎麼感覺他的測速儀像是壞了一樣,怎麼可能會跑得這麼快?
就算使用了外星人的科技,這未免也太離譜了些。」有些人本想高談闊論一番,可是一提到外星人科技的時候,卻只能無奈的把剛剛打出來的字全部刪掉。
畢竟,能跨越廣袤宇宙來到太陽系的科技文明。
這是人類想都不敢想的存在,能夠超越人類的現有科技,這本身就是整個人類達成共識的事情。
「離譜嗎?我覺得剛剛好。
如果加載了外星人的科技,都比不過我們現在的一些量產車,你們不覺得這更加令人可疑嗎?」一起到外星科技,似乎所有人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被外星人的科技超越,這是很無奈卻又不得不接受的殘酷事實。
「我只是覺得有些無聊,我們討論這些問題有什麼意義呢?
就算科技很強大,就算速度又快,就算操控感很好。
可這又不是我們人類自己的科技,這只是外星人施捨給我們的技術。
我覺得使用這樣的技術讓人很無奈,總感覺我們人類奮鬥到今天的所有成就,全部變成了無用功。
無底線的使用外星人的科技,只會抹殺我們自己科學家的種種付出。
即便這輛車上市我也不會購買,即便這輛車的銷售價格遠遠低於現在的超跑,我也不會為其花一分錢。
我呼籲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抵制這輛車,只有這樣才能保護我們自己的汽車工業,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科學文明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可怕的現象?
那就是我們人類所有的科技都會被外星科技所取代。
但是以我們人類現有的知識水平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外星科技文明。
其結果
,就是我們現在雖然可以獲得很好的體驗,但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很可能會出現科技斷檔。
到了那一天,人們連最基本的物理公式都背不出來。
因為他們只享受科技帶來的成果,沒有人再去願意學習科技的最基本理論。
等到100年200年過去之後,整個人類都像傻子一樣被外星人圈養着。
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消滅了我們的人類文明。
到了這一天,一旦外星人不再給地球提供任何科技。
就憑已經出現明確斷檔的科研團隊,以及科學家團隊。
我們徹徹底底失去了對於科學探索的能力,只能拚命挽留現有的技術。
恐怕,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的話,我們連維修這些科技的本事都沒有,自然也就談不上所謂的製造。」有人提出了一個相當悲觀的設想,然而這個設想卻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贊同。
雖然外星人現在沒有展現出敵意,但是誰又能保證這會兒外星人一直友好下去?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展開了攻擊,地球人又將如何自處?
明明大家在聊車,可是話題再一次扯到了從來沒有人見過的外星人身上。
而且每一次聊到外星人,都會有大量的網名轉去小黃人科技公司的頁面上瘋狂留言。
大家痛罵小黃人科技公司是人類的背叛者,是整個人類的公敵。
像這樣的公司以及公司負責人,就應該被處理掉…
以免真正背叛人類的那一天時,這種幫凶卻最後逃脫了人類的制裁。
可是,整個世界只有少數人知道根本沒有外星人。
全都是蘇安從200年後人類手上提前帶來的科技。
只不過為了避免更大的人類恐懼,既然大家願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就讓這些人把所有的怨恨全部投射到外星人身上。
而不是把關注點投放在蘇安這個無辜的穿越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