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港島年輕人的出路
為何吳耀祖會知道黃寶鑫的底細,是因為他重生前就是塑膠行業的嗎?
並不是。
簡單的說,
作為重生者。
他除了擁有那十立方米左右的隨身空間以外,還擁有另一個小玩意兒。
他將這小玩意兒叫做小破球,一個只存在於他腦海。
甚至可能是幻想之中,也不知道有沒有實體存在的圓形球體。
它的具體作用,
大概類似於一個擁有強大搜索功能的“人工智障”。
類似於以後的小度或者小愛之類的。
關鍵是這東西,也不知道接的是什麼網絡。
反正吳耀祖可以通過它,搜索和查詢發生在這顆星球上與人類有關的眾多事項。
它並不是無所不能,它具體的搜索範圍,大致就相當於某度、某狗、某歌這些的綜合版本。
看書的靚仔們,能夠在網絡上搜索到的東西。
它也可以為吳耀祖辦到。
看書的靚仔們,在網絡上搜索不到的東西。
它也沒辦法為吳耀祖提供。
吳耀祖在與黃寶鑫聊天,發現這個年輕人見識不俗以後。
他主動將這個人的名字和形象,在小破球裏面搜索了一番。
隨後就發現了這位的資料。
原來是平行時空中港島的塑料、塑膠行業大能。
按照歷史軌跡,黃寶鑫1948年來到港大,一直都在他姑媽的公司里幫忙。
一直到1958年,才出來和別人合夥創業。
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在七零年代到來之前,就已經是港島的塑料行業大能。
並且黃寶鑫主要做的是塑膠塑料行業的上游,主要做各種生產塑料產品需要的工具。
例如機器,還有一些化學藥品,以及進出口原料。
正因發現黃寶鑫有這份能力,吳耀祖才有意結交。
通過小破球,他多少知道一些黃寶鑫的性格。
所以投其所好,靠着遠超這個時代任何人的見識,獲得了黃寶鑫的一些好感。
否則的話,他又怎麼會只見一面,就這麼和一個陌生人稱兄道弟呢?
還不是因為對方,接下來可能對他有用。
這不能怪吳耀祖現實。
在這個時代的港島,那些起家的大亨,一個個比他現實多了!!
送走急着去給姑媽辦事的黃寶鑫,吳耀祖也沒興趣繼續去逛那些二手機器店了。
因為他想開辦的塑膠工廠,打算生產這個時代的港島,甚至是世界上大部分塑料廠都沒有的產品。
關鍵是這種產品,要用到中空吹塑機。
偏偏現在這種機器才剛出現,港島還沒有。
所以這時候,就算買來其他機器,作用也不大。
而且黃寶鑫作為化學高手,這段時間還經常逛二手機器店。
他說他最近,認識了一個在折騰這種二手機器的商人。
中空吹塑機,那個年輕人應該沒有。
但是其他塑料廠需要的機器,這個年輕人可以為吳耀祖找到。
並且價格大概率可以比二手營賣店的,要便宜許多。
黃寶鑫熱心的約定,明天就在這家火鍋店裏,把那個商人帶過來。
到時候吳耀祖可以直接和對方聯繫,花更少的錢買到吳耀祖想要的機器。
如今方是剛剛創業時分,能省一點是一點。
可以少花點錢,吳耀祖當然樂意。
所以就和黃寶鑫,約好了明天在這裏見面。
既如此,接下來下午,他也不打算繼續去看機器了。
想了想,出了牛肉火鍋店門口以後。
他打算找輛出租車,打的回家。
這年頭,港島只有三百七十張出租車牌照。
也就是說,港島這時候就只有370輛出租車,以及同樣數量的司機。
這三百七十輛的士,一半分佈在九龍,一半分佈在香港島。
這麼少的的士佬,還要在這麼多地方跑生意。
車少人也少,港島的有錢人就算想打的,也不是想打就能打到的。
今日也不知是什麼情況,明明吳耀祖所在的地方是中環附近。
算是這個年代,港島最精華的區域之一了。
他找了十來分鐘,居然沒等到一輛的士車。
“挑拿星啊!”
邪門了啊,難道今天港島司機佬搞什麼活動?
他也不清楚,不過好在就算沒找到的士車。
這年頭港島街面上,還有到處都是的黃包車。
吳耀祖伸手攔了輛黃包車。
坐到黃包車上時,他心裏想着——【要搞輛汽車來開開才行了】
他知道自己,接下來肯定會很忙。
他還住在港島的半山區,那是富人區,很難攔得到黃包車。
要是沒有車的話,難道每天從山上走下來嗎?
但是現在,吳耀祖肯定捨不得買車。
起步資金五十萬,還要應付眾多債主。
後面還有他用,這年頭港島的汽車又貴的很。
他準備稍後打電話到車行,暫時先租一輛開。
“老闆,要去哪裏?”
“花園道去不去?”
“沒問題!!”
年輕的黃包車夫,爽快喊道,接着大步開跑。
車夫穿着短褂,露出胸膛和胳膊,粗壯的手臂搭在車把上,力氣十足。
不管上坡下坡,都十分平穩,而且速度並不慢,比慢跑都稍快一些。
從皇后大道中到太平山頂,足有6公里,卻僅用了半個多小時。
正常人跑步,這麼短時間都跑不了這麼遠。
車夫卻還要拉一個人,還有一輛車,體力屬實可以。
至於吳耀祖的乘坐體驗......
黃包車的避震可有可無,加上又是敞篷,今天天氣還有點冷。
體驗當然好不到哪裏去。
“呼……”
“老闆,車費5毛。”
到了目的地。
黃包車停住,車夫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看車夫那副遊刃有餘,龍精虎猛,明顯不同於其他車夫的樣子。
吳耀祖丟出一塊錢,並有些欣賞的問道:“剩下的做小費……你練過功夫?”
“多謝老闆你關照!”
車夫先道了聲謝,接着便昂首挺胸,一派自信的講道:
“我叫嚴軍,是打南派拳詠春的,師從葉問先生,我馬上要出師,-‘新’字頭的大佬說好收我入門,將來我肯定是要打出一番名堂的!”
吳耀祖挑了挑眉,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葉問1949年抵港,一過來沒什麼維生門路,便繼續之前在佛山時的開館收徒。
因為套路新穎,並且本人十分能打,所以收了很多徒弟。
這個年輕人嚴軍,是其中之一。
吳耀祖笑着道:“那我便祝你揚名立萬。”
“多謝!”
嚴軍抱拳拱手。
拉着車快步離開。
倒真有幾分江湖中人的味道。
吳耀祖理解嚴軍的選擇,因為在1950年,準確的說。
是在港島的50到70年代間,底層青年最容易發達的途徑只有兩種。
一是考警校做差佬,安全穩妥。
一是混字頭,扎職夠快。
像嚴軍這樣的習武之人,估計也沒什麼文化知識。
考差佬差了一點,並且還需要很多錢,這條路反而更難走。
混字頭,搏命上位,對嚴軍這種自認自己很能打的年輕人,反倒是一條更好的路子。
當然,這兩條“發達途徑”是屬於普通人的。
對吳耀祖而言……
講真,哪怕是現在給他個總華探長,他都不會去做。
做差人做到頂,不過是雷洛那個級別。
難道他重活一世,最終的目標只是“貪足五億”,最後灰頭土臉的跑路,客死他鄉?
神經!!!
吳耀祖搖頭輕笑。
轉身向身前的別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