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郁行之帶着郁知之跟王民正說話,說的也是朝廷上那些事。
男人之間能說道的也就這些了。
女人之間就是聊些其他別的了。
就比如傅氏剛到金陵,之後自然也是要出去交際的。
而傅氏不過是南陽當地一個富商之女,在金陵更算不上名門望族。
她又不像張佳柔。張佳柔本身來路更為低下,但最後在趙易可的多方斡旋下,被張家收為義女,以此身份嫁入王家,以作王張兩家聯姻。
於是趙易可帶着張佳柔,給傅氏科普一下基本的世家人物與關係地位。
鬱江月依舊是跟着王蟄音完。珠珠跟着一家人來了王家,但王家與她年紀相仿的姑娘與她到底不熟,就跟着鬱江月一塊玩。
“據說郁家進金陵帶了三百萬石糧食,分給金陵各世家。”王蟄音嘆了口氣,“郁家作此交易,為的就是保住北方的同時跟各世家重新交好。”
“怎麼你也這樣關心這件事?”鬱江月問道,“我還想着你一定不是那種關心時局的人呢。”
“三百萬石糧食啊,怎麼可能不關心。”王蟄音感嘆。
她與范書照暑熱避暑時,是在她一個堂兄管轄的郡里玩的,那時久久不下雨,路上到處有人乞討,那時便可以感到旱災發生了。
但沒想到賑災要三百萬石。
“三百萬石啊,你也許沒有感覺。”王蟄音想了想,覺得鬱江月可能是不太懂這麼多糧食到底有多少,於是絞盡腦汁想要給她解釋。
“一石大概夠一個人撐三個月,三百萬石,夠一百多萬人撐到明年收穫了。那就是將近十個郡啊!”
“關鍵是這麼多糧食全是從北方收來的,要知道從前南方產糧可是遠遠高於北方的啊!”王蟄音掰着指頭給她盤算。
鬱江月也算了一下,帶入到這時的人口規模來看,受災面積確實很大。
郁延月牽着姐姐的手,安靜地跟着兩人走,也點了點頭。
“哎,時局不穩,連出去玩都不安全,大多時候只能在金陵跟旁邊的地方。”王蟄音感覺說的有點多了,立馬停了下了,轉了話題,降了格局。
三人一路回了王蟄音的院子。
“喝點糖水吧!”王蟄音熱情邀請。她最近自己配着各種糖和蜜的比例,熬了糖漿,這幾天來房裏的水一直是滾熱的糖水。
“真好喝!”珠珠坐在高高的凳子上,抿了一口,甜甜地笑了。
王蟄音屋裏的桌子上鋪着妃色雲絲緞綉元寶的長流蘇桌布,正好和白玉蓮花杯里的糖水顏色一樣,相互映襯,好看極了。
鬱江月也喝了一口,贊道:“音音在這方面的天賦實在是高!”
三人圍坐一桌,拉了同樣喜歡玩的金蛾,一塊教珠珠打牌,也就是葉子牌。
鬱江月來了這裏才知道,葉子牌可以說就是麻將,只不過是牌本身的材質不同罷了。
珠珠本來就會一些,在三位姐姐的細心指導下終於是打的有模有樣了。
將近傍晚,郁家人才都回了郁家。
過一日後就是王家設宴,其他世家見着郁家進了金陵,又已經去覲見了皇帝,紛紛赴宴,想看一看郁家人。
郁將軍不用說,他自小生長在金陵,此時朝堂上手握重權的老爺們,曾經都是他的好友,時隔多年再見面,雖已不似年輕時那樣單純,但也有說不完的話。
王若蘅更是如此,她與王若華是龍鳳雙生,俱是王老夫人老來所得,得之不易,當年自然是王家最尊貴的姑娘。就如同現在的王蟄音,王若蘅當年也是無數好友,她現在回金陵,更是極其自然地融入了社交圈。
如今唯一沒有社交基礎的只有大少爺郁知之跟他媳婦傅氏,兩人一人跟着郁行之廣結世家郎君,一人跟着張佳柔在夫人圈裏混。
到最後,還是鬱江月跟珠珠各自去到自己的圈裏。
陸秦安嘆道:“當時初見郁二哥我就驚艷於他的風姿,現在依次見了你的家人們,我才發覺其實你家人都好看,男帥女靚,各具風姿。就連珠珠也是,她如今剛剛八歲,也已經能看到秀色了……”
“我爹之前就跟我說過,一眾武將里屬郁將軍好看,白面將軍自帶儒雅氣質。”張涵附和。
這麼一看,鬱江月長得漂亮實在是非常正常。
謝湘姝也點頭,若有所思:“我姑母也說過,當年金陵城裏最美的姑娘就是王家小姐。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美人老去,卻也沒有被時間消磨。”
聽着周圍的彩虹屁,雖然心情不錯,但感覺還是不一樣。
這些從小生長在金陵城的姑娘們,不過是聽着父輩的描述長大,郁家人在他們嘴裏更像是一種渺遠的回憶。
郁家如今要回歸金陵,已經不僅僅是鬱江月所想的那樣,單純是一個家族搬遷出金陵再搬遷回來了。
現在郁家要真正回來,不僅僅是用三百萬石糧食簡單換一張入場券,更是要積极參与金陵乃至國家各項事務,真正融入世家的圈子,重新立於世家之間。
郁家如今已經是一個與其他家族割裂的世家,現在為了穩固發展,只能選擇與各世家重新融為一體。
“回憶里再怎麼樣都是回憶了。”鬱江月鄭重地申明,“我爹娘好好的,現在也回了金陵,就不用再在他們的回憶里被懷念了。”
“對。”王蟄音點頭,她也很清楚郁家如今狀況,也知道這麼長時間來只有王家與郁家有聯繫,所以就明白鬱江月話里的感覺。
宴會正式開始,各位仍處於中年的大人們都是圍着大圓桌坐,又有幾個大圓桌圍出一個圈,中間供請來的舞姬歌伎表演。
後院裏王家專門搭了小戲台,一群媳婦,太太,老夫人坐一塊,說些兒女婚事,家長里短。
姑娘們都是在王蟄音院裏的園子裏吃的。
作為王家最看重的嫡女,王蟄音的院子大得很,裝這麼點姑娘輕而易舉。因而也就沒整大圓桌,都是小桌子,三五人圍着坐便是。
幾人圍着小圓桌吃,燒着鍋子,山珍海味往裏面倒,做工精緻,甚至遠超於現代的火鍋。除了沒有電,剩下的樣樣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