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第一章 楔子

顯通寺是一個靈傑之地,坐落於青繁山,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明太宗為其母親淳太后祈福延壽所建,也圖永葆大明江山之意。

進入山門,院子裏草木青青,數棵古松綠意森森,地上綠草瑩瑩。

寺里有一個大文殊殿,供着七尊文殊菩薩銅像。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神駝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大雄寶殿前有個醒目的日晷,移轉着寺影的東升西落。

青繁山上還有好幾座台頂,每座台頂都有文殊廟,四周五方銅塔造型各異,塔身各鑄佛像多尊,並鑄有不同佛經誦文,琳瓏剔透,精妙絕倫。

這裏以供文殊智慧為主,又背靠皇家,自建成以來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門庭若市。

可就是這樣一個影壇香火長相續,應得人來禮拜多的地方卻曲徑通幽着一個不見香火爐煙的清涼之地。

牌匾上書“天一閣”的藏經樓,位於銅殿的後面,樓后劈出兩塊地,蔥白草綠,是僧侶們種小菜的地方,與前面不同,很有人間煙火趣味,但閣樓卻終年閉門不開,裏面傳聞有文殊菩薩顯靈的照片,佛家說是有緣才可觀看。

其實也不是什麼神秘之地,就是存放經書的地方,也有皇家的一些典藏珍貴文書,比起銅殿上朝朝香火爐煙,這裏卻不宜星火。

都說歷來藏書最大的隱患就是火災,偏偏不巧之前這裏就引過一次火災,不少值錢東西付諸一炬,引得龍顏大怒,禍及寺僧。

本來就是一普通的藏經樓,經此一事,住持命人改名此樓為“天一閣”,取《易經》中“天一生水”之意,想借水防火。

皇帝也怕再節外生枝,樓裏面除了經書浩渺煙海,還有皇家秘聞,傳世奇書,這些書如何才能歷經幾代而不流散,這就得託付給一些非常重要的人,可以把管理,保存,繼承諸項環節琢磨極致,讓這一偌大的藏書樓得以永存於世。

後來挑中錢氏一族,因其均是世代忠良,時任兵部右侍郎的錢衛明考中進士后又在全國各地做過官,為他藏書提供了充裕的財力基礎和搜羅空間。

他本人在仕途上也耿直不阿,公然冒犯過權奸,皇帝也看重他是有一些文人風骨的,是委以藏書重任的不二人選。

錢衛明死後,他的後代們就開始了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藏書的管理越來越嚴苛,家族的繁衍越來越大,如何恪守先祖錢衛明的規範,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課題。

後來傳到後代就索性採取了一刀切管理,把藏書閣直接鎖了起來,不準登樓,不準看書,除非錢家一致同意或者皇上下旨的特別指令亦或者高僧講學取經書時才可打開。

這其中有意思的事是,寧波知府鐵丘成的內侄女李芯語是個酷愛詩書的姑娘,一心想要登天一閣讀些書,竟引知府做媒嫁給了錢家。

不過事與願違,她最後也沒能讀上哪怕一本書,鬱鬱而終,一種說法是她嫁過去后才知道錢家族規有規定婦女不能登樓,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她嫁的錢家後裔當時已經屬於錢氏旁支。

不過,將一生牽挂於數葉薄紙,聽起來讓世人驚嘆和遺憾,在一個封建社會裏,一個姑娘的生命如何堅韌而又脆弱地與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這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無法想像,卻可以理解,人但凡活於世,總有在世間執着的事物,就像香客留戀於廟宇之間,政客遊走於朝堂之上,在布衣匹馬和朱衣紫貴之外,或許,還有另一番浮世影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浮世影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浮世影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