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劉琦求計
荊州。
劉備來到荊州,館驛安下。他留張飛屯兵城外,自己與諸葛亮入城見劉表。
禮畢,劉備請罪於階下。
劉表對劉備說道:“我已悉知賢弟被害之事。當時即要斬蔡瑁之首,以獻賢弟。但是,只因眾人告危,故姑恕之。賢弟幸勿見罪。”
劉備對劉表說道:“非干蔡將軍之事,想皆下人所為。”
劉表對劉備說道:“今江夏失守,黃祖遇害,故請賢弟共議報復之策。”
劉備對劉表說道:“黃祖性暴,不能用人,故致此禍。今若興兵南征,倘曹操北來,又當奈何?”
劉表對劉備說道:“我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可來助我。我死之後,賢弟便為荊州之主。”
劉備對劉表說道:“兄何出此言!量備安敢當此重任。”
諸葛亮以目視劉備。
劉備說道:“容徐思良策。”
然後,劉備和諸葛亮就辭出。
回至館驛,諸葛亮反問劉備:“景升欲以荊州付主公,奈何卻之?”
劉備對劉表說道:“景升待我,恩禮交至,安忍乘其危而奪之?”
諸葛亮嘆道:“真仁慈之主也!”
正商論間,忽報公子劉琦來見。劉備接入。
劉琦泣拜道:“叔父,繼母不能相容我,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
劉備對劉琦說道:“此賢侄家事,奈何問我?”
諸葛亮微笑着。劉備求計於諸葛亮。
諸葛亮對劉備說道:“此乃公子家事,亮不敢與問。”
少時,劉備送劉琦出來。
他附耳低言道:“來日我使孔明回拜賢侄,可如此如此,他定有妙計相告。”
劉琦拜謝而去了。
第二天。
劉備只推腹痛,年讓諸葛亮代他往回拜劉琦。諸葛亮允諾,來至劉琦宅前下馬,入見劉琦。
劉琦邀諸葛亮入後堂。
茶罷。
(本章未完,請翻頁)
劉琦對諸葛亮說道:“琦不見容於繼母,幸先生一言相救。”
諸葛亮對劉琦說道:“亮客寄於此,豈敢與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為害不淺。”
說罷。
諸葛亮起身告辭。
劉琦對諸葛亮說道:“既承光顧,安敢慢別。”
然後,劉琦便挽留諸葛亮入密室共飲。
飲酒之間,劉琦又對諸葛亮說道:“繼母不見容,乞先生一言救我。”
諸葛亮對劉琦說道:“此非亮所敢謀也。”
說罷,諸葛亮又欲辭去。
劉琦對諸葛亮說道:“先生不言則已,何便欲去?”
諸葛亮便重新坐下了。
劉琦對諸葛亮說道:“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
於是,劉琦帶着諸葛亮登上一個小樓。
小樓。
劉琦和諸葛亮上來了。
諸葛亮問劉琦:“書在何處?”
劉琦泣拜道:“繼母不見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無一言相救乎?”
諸葛亮作色而起,便要下樓。他看見樓梯已撤去了。
劉琦告道:“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
諸葛亮對劉琦說道:“疏不間親,亮何能為公子謀?”
劉琦對諸葛亮說道:“先生終不幸教琦!琦命固不保矣,請即死於先生之前。”
說著,劉琦掣劍,要自刎。
諸葛亮阻止道:“公子不必如此,亮已有良策。”
劉琦拜道:“願即賜教。”
諸葛亮對劉琦說道:“公子豈不聞申生、重耳之事?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今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則可以避禍矣。”
劉琦再拜謝教,便命人取梯迭諸葛亮下樓。
諸葛亮辭別劉琦,回見劉備,具言其事。劉備大喜。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二天。
劉琦上言欲守江夏,劉表猶豫未決,請劉備共議。
劉備對劉表說道:“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須公子自往。東南之事,兄長父子擋之。西北之事,備願擋之。”
劉表對劉備說道:“近聞曹操於鄴郡作玄武池以練水軍,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
劉備對劉表說道:“備已知之,兄長勿憂慮。”
於是,劉備就拜辭回新野。劉表令劉琦引兵三千往江夏鎮守。
許都。
曹操罷三公之職,自以丞相兼之。他以毛玠為東曹掾,崔琰為西曹掾,司馬懿為文學掾。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人也。他是潁川太守司馬雋之孫,京兆尹司馬防之子,主簿司馬朗之弟也。他是於文官大備,乃聚武將商議南征。
夏侯惇進言道:“丞相,近聞劉備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為後患,可早圖之。”
曹操聽了夏侯惇的話后,立即命夏侯惇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為副將,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城,以窺新野。
荀彧諫言道:“劉備英雄,今更兼諸葛亮為軍師,不可輕敵。”
夏侯惇說道:“劉備鼠輩耳,我必擒之。”
徐庶對夏侯惇說道:“將軍勿輕視劉備。今劉備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也。”
曹操問徐庶:“元直,諸葛亮何人也?”
徐庶對曹操說道:“丞相,諸葛亮,字孔明,道號卧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非可小覷。”
曹操問徐庶:“諸葛亮比公若何?”
徐庶為曹操解釋道:“庶安敢和諸葛亮相比?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夏侯惇對徐庶和曹操說道:“元直之言謬矣。我看諸葛亮如草芥,何足懼哉!我若不一陣生擒劉備,活捉孔明,願將首級獻與丞相。”
曹操看向了夏侯惇,對夏侯惇說道:“你早報捷書,以慰我心。”
夏侯惇奮然辭去了曹操,引軍登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