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Pax Sinica
在遠東方面,隨着中國戲劇般的崛起,其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逐漸開始了衛星化,除了日本還勉強保持者相對的獨立性外,別的國家基本上還是回到了藩屬的地位。這個地區可以說是處以PaxSinica,也就是“中國統治下的和平”這一狀態。
發佈***
發佈日本在中國內亂結束后不久,開始了明治維新而實施文明開化,但是不幸的是,由於受到各種傳統勢力的阻礙,並且由於中國過早的發展,使之不得不接受一種為中國的陰影所籠罩這樣的一種命運。
發佈在1869年決定蝦夷共和國命運的箱館海戰中,明治政府企圖以佔壓倒性優勢的水兵迫使蝦夷共和國瓦解,然而,中國則借口保護僑民,遣艦隊干涉,僅“戚繼光”號一艦就擊毀明治政府軍多艘艦艇,使蝦夷島最終分離日本而獨立。[注28.朗格,W:《遠東海上作戰史:箱館海戰(TheHistoryofNavalOperationsinFarEast,theBattleoftheHakotate)》(倫敦1895)]
發佈5年以後,中國又借琉球漁民遇難后漂泊九州被殺為由,派遣軍艦到長崎港外示威,雙方艦隊緊張對峙,扮成琉球漁民的中國海軍陸戰隊乘漁船“琉漁312”號直逼日艦隊,日艦躲閃不及將其撞傷,故此中國前衛艦隊司令吳海生下令開火,射擊時吳本人以及艦長被氣浪掀下艦橋受傷,但是在絕對優勢之下,日本艦隊損失慘重,遭到重創的旗艦,荷蘭造巡洋艦“日進”號僅以身免,剛從陸軍調來的艦隊司令樺山資紀大佐陣亡,此為日本海軍之奇恥大辱。[注29.朗格,W:《遠東海上作戰史:琉球爭端(TheHistoryofNavalOperationsinFarEast,theConflictforLoochooIslands)》(倫敦1895)](編者按:此段歷史請看中國歷史學會編撰的《中國現代史稿》)至此,日本認為,為了使日本生存發展,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所以開始不惜代價地整軍、造艦、訓練。
發佈在1880年中國購入“鄭和”以及“繼光”號以後,日本上至朝野,小到黎民皆大驚失色,無不認為這是日本的最大威脅,故而向法國定購了一種搭載一門巨炮的海防艦,目的只是為了擊穿“鄭和”的裝甲。這樣的軍艦一共建了三艘,以日本三景的“松島”、“嚴島”和“橋立”命名,最後一艦的工程一直拖到了1891年才告完工,這種高額但是無用的白象被俗稱為“三景艦”。
發佈在法國顧問路易-埃米利-貝爾丹的方案中,日本還要自建一艘類似三景艦的巨炮艦,但是由於這期間日本自阿姆斯特朗訂製的防護巡洋艦“浪速”號顯示出的實用性,經過造船少監佐雙左仲的強烈建議,日本人在1893年在橫須賀造船部修改設計,建成了某種意義上日本最初的現代化巡洋艦“秋津洲”號,該艦的建造也可說是給日本今後的造船工業打下了基礎。[注30.秋山真知:《不屈な聯合艦隊艦艇史》(東京,1904)]
發佈1890年,激進的軍人山縣有朋就任日本首相,上任伊始便發表了任內復土雪恥的政論,次年由於刺殺蝦夷共和國陸海軍總奉行土方歲三將軍的行為被暴露為日本當局所遣,於是世論嘩然,世界各國紛紛譴責這種暴行,中國海軍以代號“風卷三島”的行動大舉封鎖日本諸島,本來原材料就欠缺的日本國內一片混亂。山縣此時從一個賭徒墮落為一個懦夫,他僅僅責令直接指揮者陸軍少壯軍人田中義一大尉切腹了事,但是中國的回答則是以最新型戰列艦“成功”、“滬生”號僅僅由三艘防護巡洋艦簇擁下駛入東京灣示威,要求日本當局懲罰真兇,這樣的威懾之下,山縣再從一個懦夫變為一個可憐蟲,他的選擇竟然是前往法國大使館請求庇護,遭到當然的拒絕後,在憤怒的國人紛紛切腹謝罪的呼聲中,卻只敢用手槍向胸口射擊,身受重傷,四天以後在醫院中被高呼“天誅”闖入病房的荒木貞夫少尉等軍人亂刀捅死。[注31.天誅!山縣首相刺殺され《東京日日新聞》1891年9月18日號外]
發佈事件的結果是由代首相伊藤博文和中國進行了和談,中國這次的條件出乎意料地寬容,僅僅讓日本分期賠償“公務費”、依法懲治兇手以及揭露黑幕、在長崎“建立允許資本自由進出的特區”,而且在軍工生產和中國一體化的條件下,向日本提供軍事培訓和軍事裝備,此外沒有提出任何要求。而伊藤也以極其務實的手法,讓日本擺脫了一次浩劫。不久以後中日兩國又與高麗和蝦夷共和國一同簽訂了一份東亞和平保障條約,並計劃建立共同市場。對於中國的寬容,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來自北方俄國的威脅,中國並不希望出現在背後的威脅。
發佈也許是由於這一切,導致了中日兩國能夠在十多年以後共同向俄國宣戰之故。早在1880年代日本開始籌劃也購買前無畏艦,然而由於資金問題,又因為這次的政治風波,到了1895年才從英國購買了“富士”和“八島”號戰列艦,1897年又購入“三笠”號,這與同期購買的裝甲巡洋艦“淺間”、“常磐”以及“八雲”號一起被稱為“三三艦隊”而成為日本海軍現代化的象徵。
發佈這些艦隊剛剛建立伊始,1904年中國和俄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日本在伊藤博文務實外交的指導下,加入了中國的陣營,日本的“三三艦隊”與俄國艦隊的戰鬥也可以說有聲有色,最著名的就是發生在1904年7月的在炮擊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戰鬥,由於旗艦“八島”號觸雷嚴重受創,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少將移旗“浪速”號巡洋艦返航,歸途中遭遇了俄國巡洋艦“留里克(Рюрик)”號和“瓦良格(Варяг)”號的襲擊,東鄉命令僚艦“秋津洲”號掩護拖曳“八島”號的“松島”號撤離而單艦迎敵,最終成功地用魚雷擊沉“留里克”號並逐退“瓦良格”號,雖然“八島”號還是在途中沉沒,但是東鄉卻由此一戰成名。[注32.日本海軍省戦史局編《戦史叢書-オホツック海軍作戦史》(東京,1907)]戰後日本也分得了俄國巡洋艦“智慧女神(Паллада)”號(改名為“津輕”號),並得到了千島群島內的幾個小島,算是嘗到了點給地區霸主當小妾的甜頭。
發佈還在1890年代末,在英國的幫助下,日本已經開始嘗試自建主力艦,考慮到價格問題,首先建成的是“筑波”和“生駒”號裝甲巡洋艦,這是一種以後被稱為“前無畏級戰列巡洋艦”的過渡型艦艇。然後,1900年左右,設計師金田和三郎提出了一種採用單一主炮的方案,但是由於海軍部認為此舉奇異而加以否決。依然建造了裝備12英吋和10英吋火炮混裝的准無畏級的“薩摩”和“安藝”號。即使是日本人想趕上建造無畏艦的潮流,建造的“河內”以及“攝津”號全12英吋主炮戰列艦,也僅僅由於“國民英雄”東鄉平八郎的加強艏艉主炮的一句話,將這兩艘軍艦變成了艏艉炮50倍徑,側舷炮45倍徑的怪異之艦。[注33.秋山真知:《不屈な聯合艦隊艦艇史》(東京,1904)]
發佈兩艦完工以後,日本人似乎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他們正確地認識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光依靠自力是無法更生的,而且1908年受上海萬博會的刺激,日本經濟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好景氣。當時被稱為“萬博成金”的暴發戶比比皆是,趁此良機,日本人向英國訂購一艘最新的戰列巡洋艦。原計劃該艦將裝備10門12英吋主炮,然而,在設計過程中,日本人看中了最新型的“雄獅”號,於是提出了修正要求,在瑟斯頓爵士(SirGeorgeThurston)卓越的設計下,他利用他為土耳其設計的戰列艦“雷沙德五世”號基本框架將其戰列巡洋艦化,主火力也改為14英吋主炮8門,本艦於1910年建成並命名為“金剛”號。次年,日本也嘗試在國內自建,這艘姊妹艦內定的艦名似乎為“比叡”號。
發佈在建造無畏艦的同時,日本人也開始建造自己的超無畏戰列艦,不過看起來其設計思路比較平庸,只是在中心線上遍佈6個兩聯14英吋炮塔,軍艦全長的大約六成就要被那六個炮塔所佔據!日本人對這兩艘軍艦卻倍愛有加,將其國家的美稱“扶桑”和“敷島”來命名之。
發佈由於日本海軍急於趕上世界先進行列,因此他們主要將力量花費在了主力艦艇上,遠東戰爭以後他們痛感中小艦艇的不足,他們在自造以外,還開始了向意大利、奧匈帝國等相對開價比較低的國家訂購輕巡洋艦或者驅逐艦。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意大利的“勇敢(Audace)”級和一種裝備8英吋4門4900噸的奧匈大型輕巡洋艦。(譯註:本艦由於大戰爆發未能建成交貨,奧匈帝國將其武裝改為8-9門6英吋,命名為“亞得里亞(Adria)”號自用。)
發佈***
發佈1868年日本維新以後,舊幕府海軍總裁榎本武揚,於江戶率領“開陽”等八艘幕府殘餘軍艦及仙台藩兵,帶領4000餘人從品川逃脫,駛向蝦夷。並平定了蝦夷南部。12月15日以陸海軍士官以上投票,選出榎本武揚為蝦夷共和國總裁。\發佈然而,次年維新政府軍開始大舉討伐這個新政權,由於蝦夷軍年前失去了旗艦“開陽”,海軍根本無力和維新軍一戰,但是,中國提出中國將責無旁貸地支持蝦夷共和國,遂遣海軍遠征,於箱館海戰大破敵軍,擊斃維新政府軍將領黑田清隆。因此日本維新政府無力干涉,雖然宣稱“堅決維護主權完整”,卻也只能默認這一既成事實。
發佈當然,由於蝦夷共和國統治者基本都是原幕府高官,僅僅由於日本政府稱其為“反賊”而奉行對其決不寬容的政策,而使他們只能向中國尋求保護,而中國則正好利用這一良機一方面扶植這個不能稱為穩固的政權,一方面還加緊採取各種政策來扶植當地的阿伊努族人,以招募大量的阿伊努青年到中國留學等方法對於蝦夷共和國進行“本土化”影響。[注34.蘭寧,G.:《重鑄新的帝國(ForgeaNewEmpire)》(新加坡,1902)]
發佈1891年,由於日本方面刺殺了對日最強硬的土方歲三再次激化了日本和蝦夷之間矛盾,雖然風波很快又以日本方面的失敗而平息,對於蝦夷而言,事後簽訂的條約則意味着,在中國的仲裁下,蝦夷的主權也得到了日本的承認。
發佈蝦夷共和國在成立伊始,帶走了相當部分的幕府艦隊,但是這些艦隊基本上已在戰火中消耗去了大半,中國這時向其出租了福州造船廠在1865年和1866年造的“衛青”和“張騫”兩艘1268噸級鐵脅木殼艦,到了1875年,又將前“戚繼光”號,已經改為宿舍艦的“建威”號重新修繕,折價售與蝦夷,改名為“甲鐵”號。
發佈到了1891年的刺殺事件以後,中國將從菲律賓戰役中歸來不久的“廣州”號和“福州”號裝甲巡洋艦略施修繕后售與蝦夷共和國,成為“開陽”以及“蟠龍”號。進入了本世紀,中國的葫蘆島海軍工廠又接受了蝦夷共和國建造兩艘岸防戰列艦的訂單,這種戰列艦僅僅8400噸,裝備4門12英吋主炮,航速為14節。中俄戰爭中,蝦夷共和國也加入了中國的陣營,戰後得到了俄國的裝甲巡洋艦“瓦良格”號,該國將其改名為“宗谷”號。
發佈***
發佈高麗是一個具有卓越海軍傳統的國家,在1592年到1598年對日本的戰爭中,名將李舜臣研製的鐵甲龜船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在擊退日本的入侵艦隊之戰中,李舜臣如納爾遜一般戰死在輝煌勝利的前夕。
發佈到了1867年為止,高麗是滿清的藩屬,這期間由於對中國新政府周邊國家外交政策的狐疑,以及同期俄國開始對高麗進行的武裝滲透,導致高麗上層分化。保守派開始傾向倒向俄國,其代表閔妃說:“擋住中國人,讓俄國人進來,因為俄國人來了最多呆幾十年,中國人一來就會呆幾百年……”
發佈而高麗貴族中的有識之士由於目睹了中國的變革和日本維新的成功力圖實施改革,首先在中國的協助下,高麗開始訓練起新軍來了。到了1874年,他們推出國王李熙效法日本實施維新,史稱甲戌維新。但是維新僅僅維持了一百天,被稱為開化黨的革新派被以閔妃為首的保守派之鎮壓,李熙也被監禁“自省”,年輕首領金玉均逃往日本不久也被保守派派遣的刺客刺殺。
發佈這次維新雖然失敗,但是李朝的根基被動搖。到1876年,終於發生了由新軍發動的革命,這場革命還受到了以崔益鉉為代表的曾被大院君李昰應迫害過的儒學者以及一部分以原開化黨的支持,革命軍宣佈成立高麗共和國,推舉德高望重的崔益鉉成為共和國統領。
發佈由於革命時期俄國不斷曾遣軍艦駛入高麗領海進行過干涉,高麗共和國成立時就希望有自己的海上力量,其海軍統領由原新軍總顧問姜燁擔任。姜燁幼年隨父母在中國經商,與雙親失散后捲入太平之亂,又參加了中國的內戰,曾在楊軍中擔任過炮兵師長,后被被委派,率領一批在中國內戰中參加過楊軍的朝鮮族軍人回國幫助高麗建立新軍,從這些情況看來,這極有可能為中國為了徹底控制高麗的謀略,自然,新共和國立即被中國承認。
發佈楊政府還將其海軍起家之本,“獨立”號和“自由”號(原名“吉普賽人(Gypsy)”和“玫瑰(Rose)”號)贈與高麗,高麗海軍還是使用其中國艦名,作為其訓練最早一批水手的至寶。當然,這些原來設計用於揚子江的鐵制明輪汽船不能適用於海上,1881年“獨立”號便在風浪中沉沒。“獨立”號的沉沒倒也頗有些象徵意義,高麗共和國名義上雖說獨立,但是誰都可以看出其經濟命脈都掌握在中國之手,只要一覽進入二十世紀之時高麗艦隊的主力,也許可以看出若干端倪。
發佈高麗海軍的主力“李舜臣”和“高仙芝”號裝甲巡洋艦中,“李舜臣”的前身為中國向德國伏爾鏗購買的鐵甲“大沽”號,這是一種陳舊的裝甲巡洋艦,在1882年完工,排水量2900噸,航速15.5節,裝備兩門8.2英吋克虜伯炮,該艦的鐵甲堡設計的位置過低,正常排水量時,鐵甲堡的上部也只不過和水線略平甚至偏低,很難保護水線以上的艦體,滿載時則更可想而知。此外由3段裝甲拼接而成的鐵甲堡,並沒有像以後的戰艦裝甲列板那樣採用互相噬合的製造工藝,一旦接縫處中彈,很可能會造成裝甲帶破裂進水的可怕後果,這一方面可看作第一次嘗試設計裝甲巡洋艦的德國之技術低劣,同樣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尋找合作夥伴的盲目。此後,一旦中國人知道了本艦使用的窄而厚的鐵甲堡實際存在諸多問題,便急於在1894年匆匆售出。“高仙芝”則是比較新的中國自建裝甲巡洋艦“杭州”號。在對俄國的戰爭中“李舜臣”號還是觸雷沉沒。但是,戰後高麗也分得了裝甲巡洋艦“巴揚(Баян)”號,高麗人將其改名為“張保皋”號。[注35.許景澄主編:《世界師船圖表1910》,(大連1910)第四卷69頁]戰後中國又向高麗出售了“張騫”號戰列艦,這艘前無畏艦作為“忠武公李舜臣”成為了高麗海軍的旗艦。
發佈***
發佈1778年,法國大主教百多祿(Pierre-Joseph-GeorgesPigneaudeBehaine)幫助安南阮朝國王阮福映鎮壓西山阮氏三兄弟的暴動,並佔領湄公河三角洲以及西貢。給了法國滲透安南帶來了可乘之機,1857年7月,拿破崙三世決心征服安南,次年9月,法國海軍攻陷峴港。亞羅號戰爭結束以後,法國得以於1861年傾全力進攻南圻,先後佔領定祥、嘉定、邊和三省,還吞併了高棉,並且向琅勃拉邦、萬象、川壙、占巴塞擴展勢力最終取暹羅而代之。1862年6月,根據《西貢條約》,阮朝割讓南圻東部的嘉定、定祥、邊和三省和崑崙島給法國,法國將這些佔領區域統稱印度支那聯邦。從1861年起,軍人張定就開始在南圻鵝貢率軍抗法,深得人心,1863年10月,中國的楊軍組成南方集群,開始向兩廣滲透,這股勢力也開始通過當地一個叫做“黑旗軍”的武裝力量對安南加以影響。1864年張定戰死,其子張權與普錦波和尚領導的高棉抵抗力量聯合起來,以西寧為根據地繼續作戰。同年5月底,中國襲擊艦“鄭和”號將大量武裝和資金提供給張權與普錦波,使得這支力量得以維持。1866年,總督加尼埃爾(MarieJosephFranoisGarnier,中國史稱安鄴)指揮法軍準備向順化進發。阮朝邀請“黑旗軍”司令劉永福及其楊軍特派員徐漸飛率領的中國“志願軍”協助抗法,在順化城郊大敗法軍,法軍潰退。同年8月廣州和談以後,中國要求法國徹底退出安南,沒有等到法國作出正面回答,便慫恿其“志願軍”率領安南王朝及其各個“解放陣線”發動了“中秋攻勢”,這場攻勢在北緯15度線的“加尼埃爾防線”一帶全面展開,尤其是針對一些主要港口和交通要點,諸如波來古、公伯隴、昆嵩和幕德等地,法軍受損慘重,攻佔了幕德以後,兩年以前參加過湖口戰役並擔任炮營副營長的吳家俊還指揮了法國留下的炮台並廣布水雷區,擊退了來襲的法國艦隊,安鄴本人也在援救昆嵩的行動中遇伏身亡。至此法國不得不同意了撤出印度支那的要求,法國軍隊在1868年全部撤離。法軍撤出以後,劉永福和黑旗軍的老兵被派往蝦夷協同防務,隨後他又前往琉球,最後到了台灣擔任副省長主持開發任務;剩下的黑旗軍被整編為安南近衛軍,徐漸飛擔任了中國駐安南大使、阮朝王室首席顧問,安南近衛軍特派員。在他的直接干預下,1874年,安南實現了君主立憲。[注36.蘭寧,G.:《重鑄新的帝國(ForgeaNewEmpire)》(新加坡,1902)]
發佈這期間,安南的海軍發展基本上也在中國的全面管理下實施的,首先“勝利”號(原“蟋蟀(Cricket)”號)鐵制明輪船於1873年贈與了安南王室,成為了“麒麟”號。後來中國又將兩艘從美國購得的淺水炮艦出售給安南,成為“圻和”和“怒濤”號。安南獲得的第一艘近代艦艇是中國1883年向阿姆斯特朗訂購的“丹陽”級防護巡洋艦“岳陽”號,該艦排水量2300噸,航速18.5節,主要武裝是8.2英吋克虜伯炮雙聯單裝各1座,6英吋速射炮兩門,18吋魚雷發射管4具。安南以他們最傑出的救國英雄“陳興道”來命名她。遠東戰爭之時,安南沒有直接加入中國陣營,但是給予了中國軍隊補給軍需的便利。戰後,安南買下了中國俘獲的原俄國海防戰列艦“海軍上將辛亞文”號,艦名變成了“嗣德王阮福蒔”。[注37.許景澄主編:《世界師船圖表1910》,(大連1910)第六卷128頁]
發佈***
發佈安南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暹羅王國和菲律賓。暹羅王國在拉瑪五世(RamaV)治下繁榮一時。他具有遠見卓識,大力進行改革和建設,從而成功地引導暹羅走向近代化。在對外關係上,他不得不對東西方列強做出一些讓步,他以出讓老撾和高棉西部的宗主權,換得了暹羅的和平和獨立;而菲律賓在中西戰爭以後,在中國的保護下獲得了獨立,埃米里奧-阿吉納爾多(EmilioAguinaldo)總統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儘力地維護了菲律賓的獨立和發展。中國對於南中國海周邊諸國採取的統治是分而治之而以仲裁國自居,比如,中國成立了高棉和寮國以在暹羅和安南之間製造緩衝等等。對於這些國家的軍力也是確保均衡,並利用這些國家的小海軍作為打擊南中國海海盜的力量,(雖然這些海盜基本上是當年“鄭和”號發動起來的,用中國的格言說來,他們也成了打完了兔子的獵犬。)
發佈對於這些國家地區的海軍,中國也力圖使之保持均衡,因此,這些國家的主力基本上是防護巡洋艦和炮艦以及若干巡邏快船,其中防護巡洋艦都是從中國艦隊退役了的“丹陽”級,暹羅有的是“阿瑜陀耶(Ayutthaya)”號(原“衡陽”);菲律賓是“呂宋”號(原“汾陽”)。炮艦的主力是中國早期向阿姆斯特朗訂購的倫道爾式炮艇,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蚊子船,雙方以及安南都各擁有兩艘。
發佈到了遠東戰爭以後,中國將受損的戰列艦“秉譽”號出售給了暹羅,(因為“避諱”先改名為“傑緒”號),作為出售給安南俄國海防戰列艦的均衡,暹羅將這艘戰艦以其著名的國王命名為“納萊頌恩(Naresuan)”號,出於同樣目的,菲律賓也得到了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附近俘獲的俄國戰列艦“列特維贊”號,並改名為“黎薩爾(Rizal)”號。
發佈***
發佈蘭芳共和國在婆羅洲立足穩定以後,已經和東印度群島的其他土邦結成了以蘭芳為盟主的小邦聯,這個邦聯可以說是中國在南洋的代理人,因此保持了一支稍強的海軍力量。中國早在中西戰爭結束就轉讓給他們一艘“大沽”級裝甲巡洋艦“馬尾”號,以及“丹陽”級防護巡洋艦的“洛陽”、“咸陽”號,她們分別被改名為“來遠”、“致遠”和“靖遠”號。
發佈遠東戰爭時,蘭芳也加入了中國的戰線,起着警戒南線的作用,朋古蘭大戰時蘭芳艦隊也作為中國艦隊的一翼擔任警戒,但是沒有直接參加戰鬥。戰後,蘭芳獲得了前無畏艦“成功”號以及1885年型巡洋艦“安慶”號,由於南明永曆帝對鄭成功的封號,蘭芳將前者為“延平”號,後者的新艦名也成了“海圻”號。
發佈***
發佈在南中國海區域,中國在各國都擁有一些軍事基地,比如安南的金蘭灣,菲律賓的蘇比克灣以及蘭芳邦聯的朋古蘭島(傑緒島)、林加灣以及比亞克島。雖然中國對於這些地區,並沒有採取傳統的殖民統治,但是中國的力量卻無時不在,而這些基地可以說正是一種投放這個力量的據點。
發佈中國從1880年代開始,便和這些新興國家簽訂了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條約,規定了中國“有義務”承擔這些國家的安全保障,有些國家還規定了中國有權該國內及其周圍駐紮陸海空軍,根據該國政府的請求華軍可以鎮壓該國發生的暴動和騷亂。到了1896年,在琉球首府首里城,中國、高麗、安南、蘭芳、菲律賓、暹羅六國首腦簽訂了《東方友好合作互助公約》,其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締約國中任何一國受到“威脅”時,應“共同進行協商”;任何締約國同其他國家、地區或者國家集團發生戰爭時,成員國必須給予幫助,包括使用武力。此後,該公約的締約國不斷擴大,蝦夷、日本、寮國、高棉、緬甸也先後加入。該條約的締結,象徵著中國主導遠東地區的“新秩序”已經形成。[注38.海因萊茵,R:《糾纏的同盟:半世紀來中國之對外政策(EntanglingAlliance:ChineseForeignPolicyinitsHalf-century)》,(普林斯頓,1900),137-156頁]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