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人與‘家’

第61章 人與‘家’

文啟東是不知道,他過了黃河后,死亡的張家護院才被人發現,得知張家最強的武力被全滅,張三爺驚嚇的睡覺都不安穩,總害怕會半夜丟了腦袋

好在近一個月過去了,一直沒有動靜,派人一打聽,才知道那道士已到了洛陽,這才把心稍稍放了下來

雖說自家死了不少人,但得到了一本醫書,如果那個道士,要是不想出版他的醫書了,自家就賺到了

想到醫書,張三爺把收藏的醫書拿出來一看,有點傻眼了,醫書上的字呢?

張三爺心情慌急的翻動書頁,沒有字,除了封面,書內從頭到尾都是空白

怎麼回事,自己放錯了,被人掉包了,還是被偷了……

細細的把自己的書房檢查了一遍,沒有被人翻動的痕迹,其它東西也都在,包括書房內的小金庫,裏面的錢財都沒少一兩銀子,不像是進了賊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張三爺又拿起了‘醫書’,細細查看

封面、紙張都沒錯啊,單單書里的內容不見了,只剩下一張張無字的白紙

難道,見鬼了?……

一想到見鬼,張三爺立馬想到了文啟東,現在回頭細想,那個道士可是有很多‘怪異’的,不說能發雷電,只幾個月不換衣服,卻不見衣服臟……,凡人哪能做得到

張三爺越想越害怕懊悔,真不該一時糊塗,被一本醫書蒙住了眼,得罪那‘邪門’的道士啊

隨後沒兩天,二管事身體好好的突然暴病身亡,死亡原因,州城裏的幾個名醫和衙門裏的仵作都沒能看出來

這一下,又嚇得張三爺是提心弔膽,終於在兩個月後也病倒了

這一病,在所有能請的名醫都來看過後,張三爺在心裏上,對文啟東,徹底的沒有了一絲想報復的念頭

躺在病床上,張三爺喊來了家裏的另一名管事,讓他帶上銀票,去找文道長‘救命’

張三管事,受老爺所託,帶着四名護院,順着文啟東的足跡,一路追尋打聽,好不容易才找到山谷這裏

來到山谷前,在修武縣城,張三管事打聽了一番文啟東的動靜后,一路上都提心弔膽,怕自己也會落個二管事結局的心稍稍放了下來

大興土木好啊,每天從縣城購買大量吃用好啊,還給工匠流民開工錢,這下好了,心裏有數了

干這些事,是需要大量的錢財來支撐的,稍微大致在心裏核算了一下道士的用度,張管事就有了結果

那道士在張家地窖里‘拿’的銀子快花完了,如果沒有其它銀子‘來源’,道士現在正缺銀子

心裏有了譜,來到山谷工地,見到文啟東后,一看對待自己的態度,終於把心放到了肚子裏

“自從道長走後,我家老爺很是挂念,就是府內上下也都想念道長

在下更是對道長念想的緊……”

文啟東聽了張三管事的話,括約肌一陣發緊,這麼肉麻!,好了,趕快來點實質的吧

張三管事一邊說話,一邊暗地觀察文啟東的神情,一看道士對自己的恭維話不置可否,知道不能說虛的了

“道長有所不知,上個月我家老爺病了后,遍請名醫不得治

老爺是越發想念道長了,一直說道長在時,沒能好好款待道長,很是愧意

而且道長走時,贈禮太薄,怠慢了道長,讓小可見到道長后,一定要代老爺表達對道長的歉意……”

說到這,張三管事從袖兜里掏出一沓銀票,

放到兩人之間的座子上

“這五千兩銀子,時我家老爺吩咐小的,一定要道長收下,算是給道長的歉意”

看着桌上的銀票,文啟東紋絲不動,這算啥,五千兩銀子就想買一命,家財萬貫的張三爺,命也忒不值錢了吧

“無量天尊,張老爺客氣了,貧道乃方外之人,豈會計較俗禮,還請管事給你家老爺帶話,貧道道觀立起后,會為他神前燃香的……”

就是吃侍候人飯的張三管事,哪還不明白道士是看不上這一點銀子,忙又掏出厚厚的一沓銀票出來

“哎呀,這,有勞道長了,小可代我家老爺多謝道長

我家老爺得知道長建觀,特讓小的給道長帶來一萬兩銀子,為道長建觀助點微薄之力

道長的仙觀建好后,我家老爺的身體狀況,可能不能親自前來上香,這一次,也讓小的把一萬兩祈福香錢一同帶給道長

這是兩萬兩銀票,讓道長多費心了……”

自己從張家悄悄‘拿’走了兩萬多兩銀子,張家又送來同樣數目的銀子,這是‘打臉’還是‘求饒’和解

不論是哪種目的,銀子實實在在的放在哪,還是自己急需的

再說,雖然張家謀算了自己,不是沒能得逞嘛,老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萬事不可做絕,要留一線,日後才好相見嘛

桌子上的兩萬五千兩銀子,文啟東和張三管事兩人客氣了一番,最後,還是由推讓不過的文啟東收下了

收了錢,就得辦事,收錢不辦事的,那叫耍流氓,是沒‘好下場’的

文啟東是個‘誠信人’,收了錢,給了張三管事兩瓶葯,一張‘符’

兩瓶葯是十全大補丸,質量保證,吃了后,絕對能讓張三爺恢復‘雄風’

一張‘符’是‘信息指令’媒介,看似紙質的符畫,上面有控制微納米的指令信息,只要在張三爺近身一米內燃燒此‘符’,火焰的溫度能量就能激活指令信息,關閉張三爺體內的納米‘病毒’,沒有了‘病毒’對身體的破壞,病自然就好了

向三管事保證自己的葯和‘符’,要是治不好張三爺的病,自己就親自前往蒲州后,張三管事只能先回去送葯,告辭而去

送走了張管事一行人,神清氣爽的文啟東,招來了各項目組負責人

腰包里又有了錢,下一步的各項工程就可以開始了

山谷里的基礎工程基本已經結束,下一步就是根據情況,安排山谷內的各項工程先後施工順序

最先要開工的是山谷的兩頭,靠近北面大山的山谷狹窄處,要先把水壩立起來

時間馬上要進入五月份了,北方的雨季即將到來,不先把攔水壩建好,沒有大量水源的山谷,不光農耕無法開展,就是人畜用水都無法解決

單單靠北山上下來的泉水,那點水量,只夠百十人每天的飲用,從山谷開工到現在,幾百人都住在山谷外的簡易窩棚里,鍊鋼作坊和水泥作坊,也都安排在旁邊的一個山溝里

很奇怪吧,旁邊的山溝里有水,為啥不買有水的山溝,而要買沒水的山谷

嚴格來說,文啟東買的山谷,不完全是山谷地形,而是山谷和山坳混合在一起的地形

山谷和山溝,沒啥區別,表示的都是兩山之間溝壑之地

而山谷、山溝和山坳,是有地形上的差別的

山谷和山溝地勢較低,一般是河流或山水衝擊出來的,大部分山谷和山溝都有河流或小溪

山坳卻是大山之間的低矮丘陵或平地,地勢較高,因為地勢比周邊的大山低,又比山溝高,所以河流或山溪都從其旁邊流過

山谷、山溝和山坳,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大的山谷和山溝,溝底是大江大河,江河岸邊能形成縣級的人類居住地

但一些小的山溝,想找一片低緩的坡地都沒有,溝壑兩邊都是陡立的山體,就是有山溪從溝底流過,也不適合大量的人口居住

文啟東購買的山谷旁,隔一個山頭,就有這樣的一條山溝,溝里有一條山溪,雖然水量也不大,可供應幾千人用水還是沒問題的

有水就有人,別看山溝的地形不適合居住,開墾不出來大塊的田地,山溝里還是生活着幾戶化外山民

啥叫化外山民,就是不堪忍受山外的官吏收刮,只好捨棄山外的在編黃冊平民身份,躲進大山裡,做沒有身份的黑戶

雖然做黑戶不用再繳納繁重的稅賦,不用再擔負常常一去不回的徭役,但自己以及子孫後代,卻沒有了參加科舉的資格,徹底的斷絕了一個家庭的崛起之路

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代,不是沒有了活路,一般人不會躲進山裡做化外之民

沒看那些到處流浪的流民,寧願餓死,也不做化外之民,就是還心存念想,不論在哪裏做佃戶,自己的子孫萬一有機會讀書,就能改換門楣了

當然,大部分流民不願進山做山民,也有不熟悉大山,在山裏難以生存的原因

要知道,在大山裡生存,可是需要一定山地生存知識的,山林里有豐富的食物來源,也同樣有眾多的危險,死亡的概率,要比平原大多了

因為鍊鋼和製造水泥,包括燒磚瓦,都需要用到水,所以這些作坊都建在山谷旁邊的山溝里

山溝里沒有平地,文啟東就挖出一些小平台,好在鍊鋼爐和製造水泥的設備都是微小型的,不佔多大的地,

雖然原料的運送麻煩一點,但這些超時代的東西,文啟東也不可能建造在山外

現在自己的山谷內沒有大的水源,等山谷內的水壩建好了,這個山溝內的設備就可以拆除,移到自己的山谷內了

都說水是生命之源,這是一點都不錯,沒有水,啥都幹不成

於是,山谷內的水壩,就成了第一個重點項目,連住房都排在建造計劃的後面

反正天已經慢慢熱起來了,只要能吃飽飯,領到工錢,幹活的流民住在窩棚里也能過,至少比他們沒吃沒喝在外流浪強多了

對於山谷內的水壩,文啟東沒有設計發電裝置,不是不想,而是實在沒有那個水量

北部高山上的山水,都從山谷兩邊山體的外側流走了,留給山谷的只剩下了一點泉水,而且山谷內的地勢落差也不大,沒有建水電的條件

建一道十來米高,一百多米長的三合土大壩是個多大的工程,文啟東沒有計算

為了建這道水壩,文啟東‘發明了’好幾種工具,從絞盤上坡車到鋼軸獨輪車,再到結實耐用的鍬鎬等用具,三百多人,用了十多天才完成

工程能順利完工,還得益於在清理谷內的大小碎石時,一開始文啟東就要求把這些大小碎石運到谷口北部的狹窄處,基本上這些大小碎石,就已經堆起了高七八米長近百米的石堆了

水壩是由大小石塊混合三合土堆起來的,向水的一面,還有一層五十公分的水泥面,再大的山水也沖不垮,超過水壩的承水量時,多餘的水就從壩頂漫過去了

質量上文啟東是不能馬虎,必須保證千年工程,自己最低要活五百歲以上的,不能因為水壩質量不過關,發山水把自己淹了

水壩建好了,等於是山谷內的道路也建好了,建水壩得需要從山谷外運送水泥、沙子、石灰等建築材料,沒有好的路是運不進來的

接下來是建造山谷內的房子,由於山谷承載力有限,所以也不用建過多房子

除了文啟東的道觀,依附道觀的人數前期有個百十人就夠了,再多,山谷就養不活了

要知道,這百十名男女,以後還是會有後代的,和文啟東這個神醫道士住在一起,人口的死亡率會很低,要不了幾十年,新出生的人口,就會多的山谷容不下

到時再說吧,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

山谷只是文啟東念想原時空的一處‘港灣’,是無法拴住他全部身心的

以後修鍊有成了,漫步一下美洲大陸,去調戲一下歐洲的金絲貓,到南極和企鵝做做鄰居……,地球那麼大,對於‘超凡者’來說,何處不是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明末開始生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從明末開始生存
上一章下一章

第61章 人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