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貞觀十一年
貞觀十一年,長安。
蜀王府內,一少年頭戴雲紋白玉冠,身穿錦繡常服,正在後院湖邊垂釣。
少年名叫李愔,十六歲,是當今大唐皇帝的第六子,封號蜀王。
見浮標久久沒有動靜,李愔不禁輕輕嘆了口氣。
活了十六年,腦中突然覺醒另一個人的記憶,兩者融合之後,他的自我認知不可避免地出現混亂。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蜀王李愔,還是來自一千三百多年後的青年李愔,亦或者兩人都不是?
不過很快,李愔就放棄了思考這個玄學問題,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吳王李恪是他的同胞兄長,他們的母親楊淑妃是前隋公主,隋煬帝之女。
按照原先的軌跡發展,他的兄長李恪會因為賢名被長孫無忌所忌憚,最終在李世民駕崩后,以謀反罪被誅殺。
而他也因此受到牽連,最終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鬱鬱而終。
李愔不想落得那樣的結局,只能未雨綢繆,努力改寫自己的命運。
他回頭看向胖乎乎的王府總管楊紀,問道:“禁足之期還有幾日?”
“還有三日。”楊紀低頭答道。
李愔點點頭,沒再開口。
三個月前,他在益州打獵時踩踏民田,被地方官員彈劾。
李世民命他回京述職,革去他的益州都督之職,還將他禁足一個月,罰俸半年。
好在他還沒有封邑,倒是免了削減封邑的懲罰。
“近日外面可有什麼消息?”李愔看着浮標,隨口問道。
楊紀想了片刻,回道:“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前幾日天降大雨,以致渭水泛濫,不少百姓造了災。”
渭水泛濫?李愔凝眉思索。
“殿下,咬鉤了!咬鉤了!”楊紀見浮標晃動,急忙出聲提醒。
李愔來不及多想,馬上拉起魚竿,不過等魚鉤離開水面后,卻看到上面空無一物。
他瞪一眼楊紀,扔下魚竿,起身往書閣走去。
沒走兩步,他又回頭吩咐道:“這湖裏沒魚,讓人去西市買些魚苗,放養在裏面。”
楊紀縮了縮脖子,聞言愣住,他剛才明明看見浮標晃動,殿下怎會說湖中無魚?
見李愔已走遠,他急忙快步跟上。
李愔走進書閣,對一旁的侍女說道:“替我研磨。”
侍女明顯愣了一下,才行禮回道:“喏。”
未等她有所動作,楊紀馬上湊過來,諂笑着說道:“還是讓奴婢來吧。”
李愔不置可否,開始構思奏疏的內容。
等楊紀將墨研磨好后,他才提筆書寫。
“兒臣李愔,拜父皇安康……”
奏疏里,他首先對自己在益州犯下過錯反省、悔過,進而提出願意捐獻蜀王府的錢財,助朝廷賑濟渭水兩岸的災民。
楊紀站在旁邊,看完奏疏里的內容后,心裏滿是震驚。
自家這位向來無法無天的殿下,居然也會低頭認錯,而且言辭還如此懇切,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
李愔將毛筆放回筆架,說道:“等墨跡吹乾后,派人遞到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