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秦巷、菱塘、金灣三古鎮今年參賽的十二戶人家的名單已經上報到設在秦巷古鎮原公社大食堂內的賽事籌務處。作為一項搞了幾十年的民間比賽項目,無論是政政府還是各鎮的鄉紳、美食愛好者都是相當重視。這次秦巷古鎮由副鎮長沈振龍親自擔任賽事籌備組的主任並從鄉財政專門撥款20元作為對大賽獲勝者的獎勵。當然了,既然是一項民間賽事,籌備組也象徵性地收取各參賽家庭報名費用3塊錢,這些費用主要用於賽場的佈置、比賽所用配料的購買和評委的費用。
吳州地處長江北岸,自身所產配料極少,這主要是與當地的自然氣候有關。中國鹵料的發源地在四川省,大部份滷菜配料都產自那裏。當然了,有着上千年歷史的中國滷菜文化也在其進化發展的過程中,對各地的配料又進行了嘗試、篩選和總結,一些地方的配料也因其更優於四川的調味性能,而在市場上佔得一席之地。象是廣西梧州的八角、內蒙古的小茴香、廣東的丁香和台灣的肉豆蔻等都是在後來的實踐中逐步被發現並贏得滷味界的認同的。吳州當地鹽水鴨佈滿街市鄉村,味道也是各不相同,這主要就是因為各家用的滷菜配料各不相同,如果抽出那麼幾家配料進行同類項的合併,肯定各家都有那麼一兩種是合併不到一塊去的。
為了這次大賽沈振龍專門安排鎮食房廚子戴有朋採購了集各家所需的共計二十種常用配料。這二十種配料分別是八角、桂皮、花椒、甘菘、小茴香、白蔻、肉蔻、砂仁、香葉、丁香、沙姜、香茅草、草果、山奈、陳皮、白芷、良姜、紫蔻、香果和梔子。從事餐飲行業的人都知道,這二十種配料中,既包含了咱們常掛在口邊的“五香”,又包括了現在耳熟能詳的“十三香”中的所有配料。作為一個稱職的滷菜高手,不僅要對這些配料熟記在心,更主要的是要對這些配料在日常生活及滷菜滷製中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在使用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拿捏自如,多一點少一點、多一味少一味將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都是有文章可做的。
按照吳州滷味界的不成文又約定成俗的規定,所有配料的採購是絕對不允許在村鎮集市上採購的,必須在鎮級以上中藥房購買,誰家想省個錢,偷個工減個料什麼的,那是肯定不允許的。再說了,僅就鹽水板鴨而言每家的味道基本是固定的,差異只是鹹淡上面有輕重罷了,你要是換個配料什麼的,真正的食家一沾嘴就能夠知其味、辨其料的,你如果經常地變換配料,人家肯定是不買你帳,轉而到別家買的。作為鹽水板鴨必不可少的材料蔥、姜、砂糖和白酒,這四樣是由各參賽家庭來配備的。另外參賽家庭還得自備鍋灶、柴火和盆、碗等用具。當然了,最重要的食材活鴨兩隻也是必須自備的。
老天還算有眼,農曆六月十八這天,迷糊了半個多月的天空有些泛白,光線穿透雲霧的那種白,亮的不徹底、光的不明朗,雨倒是切切實實、真真正正地停了,雖然瓦屋的淌水槽里還時不時地往屋檐下滴上那麼幾滴雨水。這天啊,就象人剛睡醒眼半睜,這雨滴啊,就象小孩剛哭完眼角尚掛着淚花兒。
十二個鍋灶整齊地排放在原公社大食堂南走廊上,鍋灶之間用蘆席做成了隔斷,這蘆席看上去有一段歷史了,質地發黃轉黑且鋥亮,細細看去油光的席面上還是有星星點點的霉斑,這應當是梅雨的功勞。蘆席是用麻繩吊在屋檐下的橫樑上的,十三張蘆席將十二口鍋灶兩兩完全隔開,就是說相鄰的參賽家庭是看不到彼此的。每個參賽家庭只允許倆人蔘賽,你是夫妻、兄弟、父子、姐妹這個是沒人問的,但必須是一家人。
晴朗的日子裏,大賽的評委席基本都是放在走廊外的寬敞場地上的,今年的雨水着實煩人,雖然今天天有放晴的趨勢,但不是那麼明朗,為保險起見沈振龍還是將評委席放在了大食堂的裏面,雖然光線差了些,但用不着擔心那個雨下不下的問題了。大賽的會標應當放在什麼位置,沈振龍也是費了心思的。往年評委席在外面搭設的時候,基本都是搭在食堂大門右前方的那棵老槐樹下的。據說這棵老槐樹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吳州三鎮鹽水板鴨大賽第一次比賽就是在這棵樹下設的評委席,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老槐樹在見證大賽的起落繁簡的同時,樹榦越發粗壯挺拔、枝葉更加茂盛。無論多熱的天氣,只要你走近老槐樹,擁抱你的永遠是蔭涼和清爽。這公社食堂雖然距離居民們的住處有那麼一段路,但午後的人們還都喜歡搬個板凳、鋪個席什麼的在老槐樹底下納個涼。評委席如果能放在老槐樹底下是再好不過的了,怎奈天不由人,沈振龍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放在屋內。按照一代代傳下來的套路規矩,評委必須由奇數構成,原則上是各鎮派兩人,主辦方可以增加一人或三人。
這次沈振龍特地從省城請來了江南春大酒店的行政總廚秦保國來家鄉擔任大賽的評委,既為賽事增光添彩,更主要的是這個秦保國是吳州市臨江縣縣長秦衛國的親大哥,這樣一舉多得的事,鎮黨委書記和鎮長都是深深地表示贊同的,沈振龍鐵定要辦得漂漂亮亮的了。既然評委席放在了食堂內部,這個會標理應是高高地掛在評委席的後上方的,再牽強一點起碼放在參賽家庭他們一溜排開的鍋灶的上方,而沈振龍卻出人意料地將會標仍舊掛在了那棵老槐樹的下面。如此看來,評委席、比賽點、會標處就分佈在了三處,這在吳州三鎮鹽水板鴨大賽的歷史上還是首次。儘管這樣的做法有違常規,但還是在天氣不佳這一最好借口的掩護下顯得那樣合情合理、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