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讀後
在讀完村上春樹先生的《海邊的卡夫卡》后,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本書我讀了近乎半個學期,其實以我以往的閱讀速度來說,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我向來習慣於一目十行,走馬觀花。可這本書卻是讓我完全沉浸下了心。我之前也拜讀過先生的《挪威的森林》,對於他的“文脈”與習慣多少是有一些了解的。可是這本《海邊的卡夫卡》到底還是太令我着迷與投入了。
十五歲的少年,正處在成長與發育的關鍵時期,面對在我看來近乎於絕境的現狀,卻是做出了大多數人都不能做到的決定。儘管離家出走這種把戲對青春期的少年來說並不少見,但卡夫卡與他們是不同的。卡夫卡他不是一時的氣急也不是小性子作怪,他早有謀划而且行動有序。他當時家庭中父親對他的迫害和惡語相向以及缺乏母親與姐姐的愛實在是難以忍受。離開是不得已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卡夫卡是勇敢的,獨立的。他身上背負着比俄狄浦斯王更甚者的惡毒詛咒,但他沒有輕易地順從這一切。他希望去找尋自己背負的問題本質與答案,追尋活着的意義。
可惜,他最終依舊是和俄狄浦斯王一樣甚至更為難堪。
但卡夫卡依舊是卡夫卡。他走進了另一個世界但又走了出來。在全書的最後,大島對他說的“看畫,聽風的聲音。”給全書,也給卡夫卡回答了問題。一個看似是不相干但實際是道明了活着意義的答案。
卡夫卡他代表了那些身陷生活囹囿的人們。他們背負着各種各樣的重擔,面臨著各式的困難,進退維谷。如此又有誰不曾像卡夫卡那般問自己活着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卡夫卡用自己的行動與方式為我們表明了他自己的答案。去追索尋找,再怎麼也不能困囿在一個地方,原地踏步。卡夫卡他是解放了自己的,在最後他也不再逃避警察,選擇了回家,回到學校里去,處理好自己的麻煩事,也要好好的活下去。他帶着自己的畫,也帶着母親對他殷切的愛。
一切的波折起伏后,生活留給我們的永遠是平靜平淡的日子。時間曾是我們的敵人,他讓我們在困難時備受折磨,痛苦萬分。可最後時間又是那一雙撫平一切的大手。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淡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