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匠
操世上頭頂大事,
理人間萬縷青絲。
雖只是毫末技藝,
卻依然頂上功夫。
今兒要給大伙兒講的呢,也是咱們早些年民間的一個行當——剃頭匠,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理髮師。
不過,早些年理髮的師傅們,可沒咱們現在這麼先進,進去之後還能洗、剪、吹、染色、卷燙什麼的,那會兒沒這事。
但是花樣也不比現在少,很多剃頭匠師傅們說是身懷絕技也不為過。
當然了,關於剃頭匠這一行什麼手法、什麼規矩,咱還是老規矩,先講故事,講完咱們再簡單聊聊。
這故事呢,發生清朝末期,河北省一帶的一個鎮子上。
有那麼一陣兒,鎮上的大戶人家趙掌柜家的老父親得了重病,病倒了。
這病啊,說來也怪,乃是從那次老爺子前去鎮
南墳地祭拜了已故的妻子,也就是趙掌柜去世多年的母親之後,回家當天夜裏就病倒了。
開始呢,趙掌柜也沒在意,覺得老爺子肯定是去山上染了風寒,可後來發現,這病情越來越嚴重,老爺子氣色也是越來越差,很快就卧床不起,躺在床上直咳嗽,喘氣兒都不順暢了。
這不,趙掌柜也是趕緊找了鎮上的大夫、名醫,甚至從縣裏請了一些大夫,也都不見好,根本查不出老爺子這是得了什麼病。
眼看老爺子病情越來越嚴重,這些名醫們束手無策,趙掌柜那是急的團團轉的,直接放出話去,說誰要是治好了老爺子的病,別說是重金酬謝,分他一部分家產都行。
這話一出,上門的大夫一個接一個,即便是那些本事沒學到家的郎中們,都想上門來試試。
您想啊,趙掌柜萬貫家產,萬一瞎貓碰上死耗子,運氣好把老爺子的病給治好了,這輩子最起碼吃穿不愁了。
可即便如此,沒一個能治好老爺子病的。
不就這麼著,老爺子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整天的躺床上咳嗽,往出咳痰,有時候甚至都能咳嗽出血來。
整個人氣色不好不說,渾身的皮膚都成了死灰色了,老爺子本人呢,到了現在也昏迷不醒,看樣子也撐不了多久了。
可也事無絕對,有這麼一天夜裏,趙掌柜正在老爺子床邊守着呢,家裏邊兒下人前來稟報,說是後門有人敲門,自稱是能治老爺子的病,想要見趙掌柜。
對於這種自稱能治老爺子病的大夫,這段時間下來,趙掌柜接見了那可是不少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個了,早已經不抱太大希望了。
但此時下人稟報的這人卻是引起了趙掌柜的興趣,他也納悶兒啊,什麼大夫來治病放着白天不來大晚上的來?
來了不走大門還走後門,怎麼治個病跟當賊似的?
這麼一問,只聽下人說道:“回老爺,是咱們鎮上的……那個……剃頭匠!”
趙掌柜一聽,傻了:“什麼?剃頭匠?”
這會兒趙掌柜更是一頭霧水,要知道治病那可是大夫們的事,怎麼一個剃頭匠還跟着湊熱鬧?
不過,到了現在,鎮上乃至全縣的大夫都請遍了也沒用,基本沒什麼更靠譜的指望了。
所以呢,趙掌柜倒也沒急着說不見,而是讓下人們將這位剃頭匠請進來。
反正說句不好聽的,他家老爺子的病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只能試試了,萬一這剃頭匠有什麼偏方呢?
再說,這個剃頭匠也是鎮上的名人,在鎮上也有着一定的威望,只要是本地人,那都知道這位剃頭的師傅。
這個人還是挺有意思的,姓吳,吳師傅,一身剃頭的手藝乃是家裏邊兒一輩兒輩兒傳下來的。
在鎮上開了個剃頭的鋪子,門口掛着馮雲山的那副對子: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
橫批是:看着給。
什麼叫看着給?也就是說,來我這兒剃頭,您要覺得咱剃的好,又有錢想多給點那咱不嫌多,您要沒錢少給
(本章未完,請翻頁)
點也成,實在沒錢不給也無所謂。
這位吳師傅手藝確實是高,把這牌子一立,鎮上甭管貧富,該拾掇拾掇頭髮了,都來他這兒。
趙掌柜讓人將這位吳師傅請進來,上好茶水之後,就開始問了:“這個……吳師傅啊,您有什麼法子能治我父親的病?”
只見吳師傅從懷裏掏出來一把剃刀放在桌子上說道:“自然是用我這把剃刀!”
趙掌柜一聽,嘿,新鮮了啊!他也是四十歲的人了,長這麼大還是頭回聽說拿剃刀治病的,就問了:“您這剃刀怎麼治病呢?”
吳師傅則是搖了搖頭說道:“不可說,老夫也並無絕對把握,只能一試,試過便知!”
趙掌柜想了想,又問了問,確定這吳師傅不會傷了老爺子,便答應了他。
而接下來,趙掌柜則是按照吳師傅所說的,準備好一盆熱水,然後親自給老爺子把腦袋擦拭了一遍。
接着呢,把老爺子扶起來坐好,吳師傅則是拿着剃刀,把自個兒的中指劃破,在剃刀的刀背兒上點了一滴血。
緊接着,就開始給老爺子剃頭。
趙掌柜在一邊兒看着,起初沒覺得什麼,越看越看不懂。
可後來,他發現,吳師傅拿着剃刀在他父親頭上刮,隨着腦袋上頭髮越來越少,老爺子的面色竟然變得越來越紅潤。
與此同時呢,那把剃刀也不知怎麼回事,起初還是光不溜兒的,颳了沒一會兒,那把剃刀竟然變了色兒,就跟在地底下埋了多少年似的。
到最後,老爺子頭髮被剃完,那把剃刀也莫名其妙的變得跟腐蝕了似的,黑不溜秋的色兒。
緊接着,吳師傅捏着剃刀,在老爺子人中的位置,輕輕的拉了一個小十字刀口。
可奇怪的是,拉破之後,竟然沒流出血來。
一旁的趙掌柜正納悶兒呢,只見老爺子突然間胸口開始劇烈起伏,呼哧呼哧的。
這一下,趙掌柜急了啊,一邊扶着老爺子在床上坐着,一邊問吳師傅這到底怎麼回事。
而還沒等吳師傅說話呢,旁邊的老爺子一睜眼,開始劇烈的咳嗽起來,沒咳嗽一下都咳出一灘黑乎乎粘稠的痰。
咳嗽了好一陣,老爺子長呼一口氣,仰在趙掌柜懷裏,聲音十分虛弱的說道:“沒事了……沒事了!”
看老爺子醒過來,這麼一會兒的功夫氣色也好太多了,甭提多激動了,扶着老爺子在床上躺好之後,噗通一聲跪在了吳師傅面前那是千恩萬謝,並且直接叫人去取錢。可沒想到卻被吳師傅攔住。吳師傅將趙掌柜扶起來,告訴他:“吳某不要什麼重金,趙掌柜不必在意,給個剃頭錢便可,還有,我這剃刀也壞了,把刀錢也出了,老太爺的病並非重症,乃是中了煞氣,並非尋常大夫可醫,而對吳某而言,治病不會,驅邪驅煞倒是沾了祖宗的光學了幾手!”原來啊,這個趙老爺子,乃是那日前去祭拜已故的夫人,在滿是墳墓的山中,中了邪煞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邪氣。這種病倒並非中醫不可治,只是鎮上和縣裏沒什麼高人,尋常大夫也治不了。而吳大夫呢,聽說這事之後,一打聽才知道,這才上門來給老爺子治病。好在吳師傅祖上傳下這麼一手絕技,能以剃刀趨吉避凶,尤其是二月二,給鎮上那些小孩剃髮時,能祛邪除晦。其實話說回來,這一手倒是有點像咱們之前說過的祝由術,有點那意思吧。但這等事他也並不想張揚,為何呢?吳師傅自認為,自己不過是個剃頭匠,可不是什麼大夫。
今日給趙老爺子治好了,再傳出去,大伙兒有個什麼病不找大夫全往他那跑再給耽誤了,得不償失啊。可誰家人得了邪症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他那剃頭的鋪子消息也靈通,有點把握自然也就主動去了。故事到這兒呢反正算是講完了,咱們呢,也聊聊這門幾乎絕跡行業。為什麼說是幾乎絕跡呢?剃頭匠不就是現在的理髮師嗎?其實啊,我倒是覺得理髮師相當於早些年的剃頭匠,但是也只是相當於,嚴格來說不是一回事。現在的理髮師理髮,進去什麼洗、剪、吹、染、燙、拉,基本
(本章未完,請翻頁)
針對頭髮這一套那可是樣樣齊全,比較時髦,早些年剃頭匠會理的髮型現在的理髮師基本都會,剃頭匠不會的髮型,理髮師也會。可以說,理髮師是剃頭匠跟隨時代變化的升級版,2.0版,但是,剃頭匠呢,也有一些手藝,是現在的理髮師沒有傳下來的。比如說吧,最明顯的就是剃刀功夫,早些年的匠人,沒有現在理髮的推子和一些複雜的工具,純靠一把剃刀就能玩出花樣來。而且呢,也不光是給人剃頭,很多剃頭的師傅呢,剃頭之前,會在顧客頭上捏幾下,當然了,咱也不知道什麼手法。捏完之後,整個人那都放鬆下來了只覺得渾身舒坦昏昏欲睡的,等剃頭師傅剃完頭,再在人顧客頭上捏幾下,整個人就清醒了。
這還不算完,如果說等着理髮的不多,剃頭的師傅給人捏捏肩多按會兒腦袋,也是常有的事。
捏完之後立馬能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據說啊,比國外理完頭髮做個什麼sap還舒坦。
這種手法我覺得給那些嬰兒理髮是最適用的。
要知道,小孩理髮肯定不老實獃著啊,一會兒哭一會兒鬧的,又是細皮嫩肉的。
那剃刀多快是吧?一哭一鬧,剃刀再給割傷了。可要是用這麼一手,理髮那小孩還折騰什麼呀?立馬老實了對吧?
也不光小孩吧,這套按捏手法還能給人正骨,誰扭着了或者關節不小心錯位了,很多剃頭匠師傅就能給弄好了。
再說理髮手法和規矩。
清朝、民國那會兒,給人剃頭那可不是隨便剃的,比如說,給和尚、道士剃頭就跟給普通人剃頭不一樣,講究的是:
僧前、道后、俗兩邊兒。
什麼意思呢?
僧前,也就是說,給和尚剃頭,一定要從天靈蓋兒與腦門兒銜接處下手,不能逮哪兒從哪兒下手。
為什麼呢,因為據說佛祖點化渡人時,會有一道靈光進入人的腦殼,通靈之門就在天靈蓋兒這地方兒,所以剃度開光都要從腦殼前頭的天靈蓋兒邊沿處開始。
據說這是佛門規矩,剃頭匠也是為了迎合主顧。
否則去一和尚,剃頭匠一刀下去從後腦勺下手,人和尚也不幹啊。
道后,也就是說,遇上給道家的道士們剃頭,得從後邊兒下手。
但是不能多剃,只能拾掇拾掇后脖根兒那幾撮頭髮,也算是相當省事了。
別的頭髮不用剃啊,人道士都紮起來,因為道家信奉中國傳統文化裏邊兒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私自毀傷。
俗兩邊兒也就是說,給一般俗世的老百姓剃頭,就要從兩旁邊的耳朵附近下手。
這規矩想必大伙兒也都知道,現在去理髮店理髮,理髮師基本都是把腦瓜頂兒上咔嚓咔嚓幾剪子之後,開始修兩邊兒是吧?
當然了,這些規矩也是大概從清朝開始分的這麼清楚的,往前倒說起來也沒這麼多規矩。
因為啊,說白了真正意義上的剃頭匠,也就是從清朝開始的,往前數歷朝歷代沒有說給人剃頭的。
清朝以前,全國上下都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那些朝代給人弄頭髮的可以算是理髮,整理整理,稍微修修嘛。
而清朝之後,自剃髮令頒佈以來,除了道士和尚,上至朝堂下到百姓,都成了陰陽頭,剃一半留一半。
所以呢,剃頭匠這個行業也就順應時代而生了,不光各地有剃頭的鋪子,也經常見到很多剃頭匠師傅挑着擔子走街串巷。
誰家人想剃頭招呼一人,剃頭師傅把挑子放大門外邊,打盆水,然後用挑着的火爐一加熱,給人洗洗頭就開始剃。
剃完了把錢一結,挑着挑子接着走街串巷吆喝着。
總的來說吧,我覺得早些年民間的行業,其實都是幾千年的文化孕育而出的時代藝術,我這兒也實在才疏學淺,跟大伙兒講這些傳承也只能算是聊聊,探討探討,其中精髓或者一些旁枝末節,未必能一一道來。
只能說是,儘可能的,讓大家去認識咱們中國民間傳承的藝術文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