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乾清宮夜話
大雨滂沱,雷電交加。
朱允炆看着兩個心腹淡淡道:“怎麼辦。”
齊泰對今天的事都已知道,便低聲道:“臣以為該削藩。”
黃子澄也道:“卓敬讓燕藩遷地這事,太過目光短淺,臣以為,為大明萬里江山考慮,該除掉這些藩王,一勞永逸。”
朱允炆有些欣慰:“還請黃先生和齊尚書詳細說說。”
黃子澄覺得,把這些藩王封地換來換去,只是徒增麻煩,暫時可以,卻會留下後患。
還不如把這些藩王一削到底。
沒有王位王爵,他們哪裏還有造反的能力。
這件事說到朱允炆心上了,再詳細問下來,齊泰和黃子澄兩人的意見卻不相同。
齊泰覺得,這次已經阻止藩王進京,接下來立刻找鞏固邊陲,收回藩王兵權,各藩陸陸續續都在執行。
都遵旨行事了。
但藩王開始起了懷疑,此時朝廷只要稍微一動作,就會有藩王明白皇帝的真正意思。
肯定有人狗急跳牆,其中最有可能,最有聲望的就是燕王朱棣。
而且軍中有很多都是燕王帶過的舊部,雖然已經收繳兵權,但屬於蛇頭。
打蛇打七寸,燕王就是這個七寸要害,從燕王出手,快速的解決他。
只要燕王被廢,其他的王爺難成氣候。
黃子澄不同意,他認為燕王有舊部,還有許多老將,如果拿燕王先動手,會引來其他人不滿。
應該先找其他藩王下手,除掉燕王的左膀右臂,到時候就剩下燕王一人,朝廷不用動一兵一卒,就可以除掉。
齊泰略懂些軍事,聽了黃子澄的文人之見,搖搖頭說道:“射賊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燕王才是諸王的頭領,大蛇的七寸。只要將燕王拿下,其他人不敢再生心思。”
朱允炆有些擔心,這些叔叔沒有罪證,除掉會毀了自己名聲,天下人怎麼議論。
黃子澄道:“可是燕王一直以來都很恭敬,也沒有做什麼大逆不道之事,對百姓也是無可挑剔。而且燕王帶兵殺敵,有戰功。
找不到罪名,殺了他,天下人和朝中人都不服,朝廷賞罰要分明才對,這樣可以為皇上揚名。不能隨意削他。”
齊泰冷笑道:“如果他本來就想當皇上呢,如果我們逼他造反,會怎樣?”
黃子澄笑了笑:“還是先削掉其他藩王,逼他反了,到那時朝廷的兵馬把它北平府圍住,就是出師有名,名正言順除掉他。”
齊泰只想直接削蕃,黃子澄卻考慮很多,又想削蕃,還想理直氣壯立牌坊。
他不想損了朱允炆的名聲。
只想魚和熊掌一起得。
看到兩位心腹爭執,朱允炆也迷茫了,他想削藩還想扮無辜的白蓮花。
一下子沒了主意,聽着兩人在那裏爭執辯論,各抒己見,引經據典的,夾在中間沒辦法。
朱允炆想了想,便把自己欣賞的方孝孺傳進宮,請他做個判斷。
之前方孝孺一直沒在京城,先帝勸他安心做學問,建文登基稱帝后,立刻將方孝孺給召到京城,升了官。
方孝孺一身書生氣,被連升數級,出入都有特別禮遇,和黃子澄平起平坐。
看到自己信任的人來,朱允炆就把他和黃子澄齊泰三人的想法全部告訴方孝孺。
方孝孺對朱允炆給自己陞官特別禮遇,十分高興,因此對朱允炆也忠心耿耿。
黃子澄說道:“陛下以孝順聞名天下,
文治仁政,處處做事都講禮法。
那燕藩太過強大,我們卻沒有把柄,如果直接削燕,必定會有大部分人指責詬病,有損陛下聖名。”
朱允炆聽着黃子澄的話,不斷的點頭。
方孝孺也看出來新帝對這件事的態度,便順着朱允炆的心思開始說起來:“削蕃必須要做,還要穩妥來做,慢慢來,從最弱的藩王開始削起。
到時候燕王再厲害,也成了一個人,說不定燕王會自己主動來京請罪。
如果他不同意,敢造反。那皇上就可以出師有名。拿下燕王造反的把柄,一個逆賊能起多大風浪。”
方孝孺就是個只會學問的迂腐先生,朝廷的事情,他根本給不了什麼建議。
但是,他站在黃子澄的方陣上贊同,這樣一對二,齊泰的建議就落了下風。
朱允炆沒主見,又和黃子澄比較親,這樣一來,選了黃子澄和方孝孺的看法。
接着,方孝孺就很雷人和黃子澄決定,先把周王削了。
第一,周王藩地在中原,自古以來逐鹿中原,還可以阻止燕王的兵力南下。
第二,周王和燕王是一個娘肚子裏出來的,兩人關係最好,除掉周王,燕王就少了支持。
如果燕王敢起兵幫周王,那朝廷就立刻拿下。
朱允炆聽到兩位先生這麼有道理的講解,立刻高興起來。
他又想削藩,又不想危險,還要符合“禮”,想天下人人心服,所以主要針對弱藩。
“有三位先生這麼幫朕,何愁削藩不會成功。”朱允炆鼓起掌來。
第一步已經決定,接下來就是針對周王做出一些決策。
幾個人又開始犯難了。
周王雖然不及燕王謹慎,但是做事也沒有越什麼規矩。
要找到削藩的罪名實在是有些不容易。
當年洪武皇帝還在時,周王倒是做過一次混賬事。
但洪武皇帝並沒有追究,只是斥責幾句。
想來想去。
最後朱允炆想到了錦衣衛。
朱允炆知道錦衣衛可以幫他做事。
錦衣衛指揮使張順被朱允炆召見,當下很高興。
他知道這次只要成功,錦衣衛就會得到建文皇帝重用。
只是沒有想到,當初跟着洪武皇帝的蔣瓛已經輝煌不在。
這次建文朝的輝煌就是自己的。
朱允炆有些不放心,詢問張順:“張順,此事事關重大,朕交代你的事情不能讓其他人知道,之前派去燕王府的失蹤了,這次你重新選擇得力助手,前往周王府和燕王府。”
張順點頭,隨即說自己會安排好。
朱允炆覺得自己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
便對張順十分器重。
張順被皇帝重用,自然感激涕零。
很快便安排人馬監督周王。
另外派了幾個人,隨着進京彙報的長史葛誠一起回北平去了。
朱允炆特別的忙。
半夜,又接見高巍,商議后,高巍覺得先削燕王。
但被朱允炆拒絕,客氣的勸高巍回去。
黃子澄為了朱允炆的名聲,便自己把削藩的事情攬了下來,不讓朱允炆名聲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