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得糧

第五十一章 得糧

賈詡說完,見張綉仍然緊皺着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乃寬慰道:“將軍莫要心憂,皇帝將夫人及少將軍放回穰城居住,必是大軍要動了。”“大軍拔營的同時發還將軍舊部,皇帝對此戰是有志在必得之意的,張羨本無割據之心,如今朝廷撫有青徐,領有兗豫,將軍只需以天使之身,堂皇行事,必無憂矣。”張綉道:“先生,此去長沙,張羨降與不降,與我如何?”賈詡看了張綉一眼,道:“將軍用武之處,必是天子皇權大熾,朝廷兵將廣盛之後,或在涼州,或在朔方,張羨降與不降,均與將軍無礙。”“將軍此去,只約束部眾,待張羨以誠,便無咎矣。”張綉道:“陛下言若我能說得張羨來降,便讓泉兒入宮陪伴皇子讀書,我想若如此,則再不復憂於曹孟德矣。”聽得此言,賈詡猶豫了一下,有心想要勸上一句,話到嘴邊卻成了:“張羨降與不降,只在朝廷,不在將軍,將軍切莫起了班定遠三十六人之心。”張綉微微點頭,告辭道:“承先生指教,綉這便出發了。”賈詡送張綉出帳,注視着張綉略顯蒼涼的在羽林衛的監視下遠去,心中嘆息:“皇帝年不及冠,又是生逢亂世之君,這時節與皇子早早有所牽連,非獨富貴榮華,便連一族生死都悉不可問了。”張綉背影漸遠,賈詡憶及張綉待自己之厚,抬眼看了一眼陰沉沉的天空,面無表情的返回了帳中。長沙路近,只需人人備上數日乾糧即可。張綉方出,便見自己那些親隨兵將皆已擐甲執兵牽着馬等候自己,走得近了張綉見眾人精神健旺,並無不適之態,顯然在兩處分囚的這些日子裏並不曾遭受拷打折磨。“將軍!”眾人見張綉無恙,臉上均露出了真心的笑容,齊齊向張綉見禮。與張綉同行的羽林衛趙楷見此一幕,抱拳對張綉道:“張將軍深得軍心,令人佩服。”羽林衛乃天子心腹,深得軍心一詞由羽林衛口中對一個方降未久,不得信任的降將來說可不是什麼美妙的讚美。張綉忙道:“不敢當將軍此言,如今但願能為陛下分憂以贖前過耳。”趙楷笑了笑,道:“將軍不必過謙,且請將軍檢查馬匹、兵器、衣甲,若有何不妥之處,當即刻為就將軍更換。”張綉把眼去瞧,只見兵器鋒銳,寒光四射,金戈之氣,直衝雲霄;甲胄鮮明,裹覆於身,森然有儀,唯獨馬兒,雖然匹匹高壯,顧盼有神,但眼神溫和,全無桀驁兇狠之意。似這等馬兒,運送糧秣或者充作儀仗都屬上佳,但拿來上陣,便是伯樂親來,也無從調教使用。心知這必是皇帝安排,張綉自然不會點破,道:“一應裝備,均超所望,只是不知陛下旨意何在?”趙楷從身旁羽林衛手中拿過一個包裹遞到張綉手中,道:“陛下旨意在此,張將軍切記小心保管。”“綉省得。”張綉恭敬接過包裹,與趙楷作別,領着從騎近三百人向長沙而去。張綉離開之日,劉協亦往劉表處派出使者,言天子將討袁術,如今糧草難以敷用,需要從荊州調度。同時劉協亦親筆信一封付劉表,責問其為何領荊州牧之名,卻不能全有荊州之境,如今四郡見反,實有傷孝靈皇帝之明。劉表見了使者書信后,如何不知這是天子再一次確認自己對荊州的治權,如果說之前張羨不受上命,還有一二可以分說,如今有了天子這道旨意,張羨再行抗命,便是逆反。劉表長笑而起,令大將文聘點起兵馬親自負責糧草事宜,又親書一封表章回奏天子,言稱臣必早令荊州混一,民生安定。,五日之後,張遼領人返回,回報說確有兵退之跡,只不知為何兵分兩路而走,且均無絲毫慌亂之痕。聽了張遼回報,關羽、高順對視了一眼,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二人心中同時升起:“莫非黃漢升謊報欺君?”畢竟以二人認知來說,即便孫策未死,但主將傷重難行之下,士卒不慌不亂,井然而退,這如何可能?更何況其還有分兵之舉,既然分兵,此兵何在?是埋伏於道徒還是與袁術和兵?這種情況下,二人均覺得應該勸說皇帝行穩妥之策,先回兵許都,在城下擊破袁術后再做他議。此時兩人沉默着不說話,乃是因為皇帝對黃忠肉眼可見的看重,二人不知該如何開口,才能不傷皇帝自尊。劉協見了二人表情,自能猜到二人在想些什麼。若非早知黃忠一生軌跡,此刻他也會同樣想法。不以為意笑了笑,劉協道:“孫策向能得臣下效死,程普、韓當、黃蓋等侍孫氏兩代,主將雖傷,老臣能靜,軍卒未嘗不可安也。”關羽道:“陛下,臣從軍至今,未嘗有聞主將重創至此,再行分兵之事也。非臣未聞,便是古今兵書,不見此行也。”高順亦道:“除非一路兵是背孫策而走,然當此之際,有兵被反,斷不能從容至此。”二將話里話外未提黃忠,但不約而同有勸諫之意,劉協道:“中衛軍之精,精絕天下,便是孫策全軍都在,又能如何?”“況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豈有因草蛇灰線而疑大將之君能治天下者乎?”沒辦法告訴心懷疑慮的二人自己緣何如此信任黃忠,劉協只得主動把話挑明,乾綱獨斷一回。皇帝說得自信,二將雖仍然不減憂慮,倒也不再繼續糾纏此事,轉而說起軍中細務及壽春左近地理。見此情景,劉協第一次有了自己切實撬動命運的感覺。關羽、高順兩人都是宿將,且並非媚上求榮之人,如今與君王意見相左,仍不失配合,實是因為心中對劉協懷有信心,而這信心正是劉協殫精竭慮,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軍議完畢,除關羽領走三千人外,中衛軍全軍,于禁本部軍,羽林衛全軍,定於明日往壽春而去。賈詡說完,見張綉仍然緊皺着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乃寬慰道:“將軍莫要心憂,皇帝將夫人及少將軍放回穰城居住,必是大軍要動了。”“大軍拔營的同時發還將軍舊部,皇帝對此戰是有志在必得之意的,張羨本無割據之心,如今朝廷撫有青徐,領有兗豫,將軍只需以天使之身,堂皇行事,必無憂矣。”張綉道:“先生,此去長沙,張羨降與不降,與我如何?”賈詡看了張綉一眼,道:“將軍用武之處,必是天子皇權大熾,朝廷兵將廣盛之後,或在涼州,或在朔方,張羨降與不降,均與將軍無礙。”“將軍此去,只約束部眾,待張羨以誠,便無咎矣。”張綉道:“陛下言若我能說得張羨來降,便讓泉兒入宮陪伴皇子讀書,我想若如此,則再不復憂於曹孟德矣。”聽得此言,賈詡猶豫了一下,有心想要勸上一句,話到嘴邊卻成了:“張羨降與不降,只在朝廷,不在將軍,將軍切莫起了班定遠三十六人之心。”張綉微微點頭,告辭道:“承先生指教,綉這便出發了。”賈詡送張綉出帳,注視着張綉略顯蒼涼的在羽林衛的監視下遠去,心中嘆息:“皇帝年不及冠,又是生逢亂世之君,這時節與皇子早早有所牽連,非獨富貴榮華,便連一族生死都悉不可問了。”張綉背影漸遠,賈詡憶及張綉待自己之厚,抬眼看了一眼陰沉沉的天空,面無表情的返回了帳中。長沙路近,只需人人備上數日乾糧即可。張綉方出,便見自己那些親隨兵將皆已擐甲執兵牽着馬等候自己,走得近了張綉見眾人精神健旺,並無不適之態,顯然在兩處分囚的這些日子裏並不曾遭受拷打折磨。“將軍!”眾人見張綉無恙,臉上均露出了真心的笑容,齊齊向張綉見禮。與張綉同行的羽林衛趙楷見此一幕,抱拳對張綉道:“張將軍深得軍心,令人佩服。”羽林衛乃天子心腹,深得軍心一詞由羽林衛口中對一個方降未久,不得信任的降將來說可不是什麼美妙的讚美。張綉忙道:“不敢當將軍此言,如今但願能為陛下分憂以贖前過耳。”趙楷笑了笑,道:“將軍不必過謙,且請將軍檢查馬匹、兵器、衣甲,若有何不妥之處,當即刻為就將軍更換。”張綉把眼去瞧,只見兵器鋒銳,寒光四射,金戈之氣,直衝雲霄;甲胄鮮明,裹覆於身,森然有儀,唯獨馬兒,雖然匹匹高壯,顧盼有神,但眼神溫和,全無桀驁兇狠之意。似這等馬兒,運送糧秣或者充作儀仗都屬上佳,但拿來上陣,便是伯樂親來,也無從調教使用。心知這必是皇帝安排,張綉自然不會點破,道:“一應裝備,均超所望,只是不知陛下旨意何在?”趙楷從身旁羽林衛手中拿過一個包裹遞到張綉手中,道:“陛下旨意在此,張將軍切記小心保管。”“綉省得。”張綉恭敬接過包裹,與趙楷作別,領着從騎近三百人向長沙而去。張綉離開之日,劉協亦往劉表處派出使者,言天子將討袁術,如今糧草難以敷用,需要從荊州調度。同時劉協亦親筆信一封付劉表,責問其為何領荊州牧之名,卻不能全有荊州之境,如今四郡見反,實有傷孝靈皇帝之明。劉表見了使者書信后,如何不知這是天子再一次確認自己對荊州的治權,如果說之前張羨不受上命,還有一二可以分說,如今有了天子這道旨意,張羨再行抗命,便是逆反。劉表長笑而起,令大將文聘點起兵馬親自負責糧草事宜,又親書一封表章回奏天子,言稱臣必早令荊州混一,民生安定。,五日之後,張遼領人返回,回報說確有兵退之跡,只不知為何兵分兩路而走,且均無絲毫慌亂之痕。聽了張遼回報,關羽、高順對視了一眼,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二人心中同時升起:“莫非黃漢升謊報欺君?”畢竟以二人認知來說,即便孫策未死,但主將傷重難行之下,士卒不慌不亂,井然而退,這如何可能?更何況其還有分兵之舉,既然分兵,此兵何在?是埋伏於道徒還是與袁術和兵?這種情況下,二人均覺得應該勸說皇帝行穩妥之策,先回兵許都,在城下擊破袁術后再做他議。此時兩人沉默着不說話,乃是因為皇帝對黃忠肉眼可見的看重,二人不知該如何開口,才能不傷皇帝自尊。劉協見了二人表情,自能猜到二人在想些什麼。若非早知黃忠一生軌跡,此刻他也會同樣想法。不以為意笑了笑,劉協道:“孫策向能得臣下效死,程普、韓當、黃蓋等侍孫氏兩代,主將雖傷,老臣能靜,軍卒未嘗不可安也。”關羽道:“陛下,臣從軍至今,未嘗有聞主將重創至此,再行分兵之事也。非臣未聞,便是古今兵書,不見此行也。”高順亦道:“除非一路兵是背孫策而走,然當此之際,有兵被反,斷不能從容至此。”二將話里話外未提黃忠,但不約而同有勸諫之意,劉協道:“中衛軍之精,精絕天下,便是孫策全軍都在,又能如何?”“況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豈有因草蛇灰線而疑大將之君能治天下者乎?”沒辦法告訴心懷疑慮的二人自己緣何如此信任黃忠,劉協只得主動把話挑明,乾綱獨斷一回。皇帝說得自信,二將雖仍然不減憂慮,倒也不再繼續糾纏此事,轉而說起軍中細務及壽春左近地理。見此情景,劉協第一次有了自己切實撬動命運的感覺。關羽、高順兩人都是宿將,且並非媚上求榮之人,如今與君王意見相左,仍不失配合,實是因為心中對劉協懷有信心,而這信心正是劉協殫精竭慮,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獻帝興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獻帝興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得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