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殲11艦載戰鬥機下線
晚上,李思遠也不放心田蓉,所以就和她一起,住進了李曉妍的別墅。
第二天,李思遠便回了老家一趟,甜城很近的,才三十多公里,一個小時就到了。
在家陪着父母過了一天,第三天早上,李思遠又回到了甜城六零七所,繼續幫六零七所解決一些生產工藝上的技術問題。
辦完這件事情,李思遠和田蓉就回到了中海。
李思遠繼續進行殲十一戰鬥機的設計,當然這時候海軍方面,似乎已經透露出了未來的計劃,航母計劃也要啟動了,上頭傳話了,希望李思遠可以設計一款艦載戰鬥機。
當然上頭的意思還有一個,那還是希望由六零一所來負責艦載戰鬥機的研製。
畢竟兩個戰鬥機飛機設計所,還是要繼續存在的,不可能只保留一家的。
航母艦載戰鬥機,絕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李思遠也琢磨了好久,最佳的方案,自然是在殲十一戰鬥機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出來國產第一代艦載戰鬥機。
當然這時候的殲十一戰鬥機也好,還是艦載戰鬥機也好,都跟蘇二七戰鬥機和蘇三三沒有什麼關係了。
它將會是李思遠做出來的全新的設計,當然還是常規氣動佈局,不會是鴨式佈局,因為上艦的話,鴨式佈局的確有一些不利因素。
也就只有法國人的艦載戰鬥機,才用上了鴨式佈局,它就是陣風M艦載戰鬥機。
終於要搞航母了,李思遠知道,屆時航母設計,肯定也會找上他的。
現在他要做好準備了,最近一段時間,甚至航天方面的工作,都要交給田蓉去做。
李思遠知道自己有機會改變中國的航母發展計劃了,現在肯定不用考慮再用瓦良格號來改建國產航母,那必須得是自主設計建造,而且必須要是彈射起飛的,瓦良格號太落後了。
李思遠記得前世的時候,瓦良格改的遼東號航母,搭載仿蘇三三的殲十五艦載戰鬥機,其實作戰能力非常有限,一個是滑躍起飛的限制,一個是瓦良格號本身是載機巡洋艦的設計理念,再一個就是殲十五艦載戰鬥機性能也不怎麼樣。
即使是現在啟動航母計劃,那至少也要十年後才能建成,那時候無論是陣風M,還是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都已經服役了,所以現在設計艦載戰鬥機,就是要瞄準那兩款艦載戰鬥機來的,必須要達到三代半的標準。
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計劃從一九九一年就開始了,量產型號首飛在一九九八年底完成,相較於七十年代研發的FA18早期型號來說,FA18EF有着脫胎換骨的變化。
不僅僅是個頭變大了不少,性能更是提升明顯。
FA-18EF採用了先進的CARET進氣道,雷達反射面積降到一平方米級,而且還增加了兩個掛架,其中機翼內側掛載能力達到了二點四噸!
並且還有更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換裝了更先進的F414-GE-400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超過十噸了,比老型號推力提高百分之三十五,因此FA-18EF最大起飛重量,也提高到了將近三十噸,從標準的中型機,變成了准重型機,所以最大掛載能力也達到八噸,內部燃油加外掛燃油達到十一噸,這比蘇二七戰鬥機還要多,因此航程和續航時間也非常可觀。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個改進,便是它採用了先進的APG73雷達,具有良好的對地探測功能。不僅如此,到了二零零七年,FA-18EF還將採用更先進的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
因此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綜合作戰能力,可是要比蘇三三艦載戰鬥機強得多,自然也就比殲十五強很多了。
在李思遠重生前,航空人仿製蘇三三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第一次搞艦載戰鬥機,如果全新的設計,肯定風險很大,所以借鑒是難免的。
只是一味的山寨,會降低航空工業的創新能力,殲十一,殲十六,殲十五,那都是借鑒了蘇霍伊家族的設計,所以現在李思遠希望可以改變這一切。
其實在八十年代,海軍就提出發展航母的計劃,當時幾家飛機設計所,都搞了自己的艦載戰鬥機設計方案。
比如說六零一所有殲八的艦載方案,還有殲十三這樣一種設計方案,有點借鑒F18大黃蜂艦載機的味道。
六一一所自然就是在殲七的基礎上設計艦載機方案了。
最終很顯然這三種方案都不太好,因為殲七殲八是高空高速戰鬥機,起降性能差得不得了,上艦怎麼可能呢,不僅如此它們還是近視眼,小短腿,性能落後。
當然八十年代搞航母,顯然不可能,畢竟當時的政策都變了,很多項目下馬,國家也沒錢搞航母,同時技術還不具備。
現在情況不同了,畢竟經濟已經開始騰飛,而且還有了李思遠這個超級天才,海軍要是不想搞航母才怪呢。
李思遠設計的殲十一戰鬥機,是一款重型雙發戰鬥機,氣動佈局有點像蘇三五和蘇五七,甚至加上F35的結合體,也考慮了隱身,但並不是真正的隱身戰鬥機。
它採用先進的加萊特進氣道,中央升力體佈局,當然並沒有蘇氏戰鬥機中間那麼寬的間隙,而是採用了窄間距設計。
所以這就避開了蘇二七戰鬥機的軟骨病,以及跨音速陷阱等毛病,性能自然也是蘇二七比不了的。
而艦載戰鬥機呢,還是以殲十一為基礎,增強了起落架和機體結構的強度,另外機翼面積加大,同時也能夠摺疊。
採用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此一款艦載戰鬥機,自然比FA18EF超級大黃蜂更勝一籌,也比陣風M艦載戰鬥機還要強。
發動機嘛,自然是推力夠大的,太行發動機推力超過一百四十千牛,甚至不輸給蘇三五戰鬥機的發動機了,更不要說蘇三三配備的十二點五噸推力發動機。
國產艦載戰鬥機,採用彈射起飛的方式,而彈射器呢,李思遠還是選擇了比較可靠的蒸汽彈射器,雖然說電磁彈射器的技術他也掌握了,但現在還為時過早,第一艘國產航母,還是搞常規動力蒸汽彈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