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虛心求教,走不了多遠(求訂閱!)

第六百零二章虛心求教,走不了多遠(求訂閱!)

王凌頓了頓繼續開口道:“丞相,恕老夫直言,若是再這樣下去,老夫恐我大魏基業不穩啊。”

曹爽沒有生氣,只是裝作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道:“請王司空教我該如何化解此番的危機?”

王凌捋着鬍鬚緩緩開口道:“依老夫之見,丞相應當多給世家子弟一些機會,畢竟那些人也還是有真才實學的嘛,若是按當初制定的九品選人之法,必定能在其中為我大魏選出不少好的人才,有了世家之人的支持,我大魏江山亦會更加穩固!”

曹爽笑着回道:“哦,真是一個好計策啊,若是我不納司空之諫言又會如何呢?”

王凌有些怒意的開口道:“老夫勸丞相還是不要學那王莽,若是沒有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丞相可走不了多遠!”

王莽稱帝后,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稱“王莽改制”。

始建國元年宣佈: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由於漢末以來,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

王莽執政以來,為了獲取民心,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但也始終未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為天下要恢復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

因此王莽當上皇帝后,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宣佈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均不得買賣。

其後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

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后,又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蕩。

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各豪強和平民的不滿。

王莽因國內已有北海郡、南海郡、東海郡,而唯獨缺少西海,為了湊全這“四海”,他窮兵贖武地出兵將青海湖一帶的土地佔領來設置西海郡。

為使這塊荒地像一個郡,必須強制移民,於是增加了五十條嚴酷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

為了這個西海郡,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

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

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璽”;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族因此拒絕臣服新朝。

王莽又主動挑起了無謂的爭端,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不僅導致邊境衝突,還使數十萬軍隊長期陷於邊疆,無法脫身,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邊境戰亂不絕。

始建國次年,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議,集天下賢能之士皆來長安,開始編匯《漢語典》《醫典》《婚喪典》《文學典》等重要典籍。天鳳元年春三月乃成。

始建國三年,匈奴、高句麗、老窩、浦涯等小國,先後臣服新朝。

王莽掌權之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擁戴,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對。

王莽進京時曾召請新都相孔休,想任命他為國師,被孔休杜門謝絕。

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祿大夫龔勝,太中大夫邴漢等也請求乞骸骨,謝官歸里。

以後,在他專權期間,一面大封其親信,多達395人,一面將劉氏宗族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廢黜,其代漢野心逐漸暴露。

因此,劉氏宗族及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是必然的。

居攝元年,安眾侯劉崇率百餘人攻宛,因人少失敗。

居攝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打出為國討賊,以安社稷的旗號,起兵十餘萬,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三輔二十三縣十餘萬人起而響應。

王莽聞訊后,連忙派關東甲卒前往鎮壓,鬧得首都周圍十分緊張,直到第二年二月,才將翟義等人的反抗鎮壓下去。

居攝三年九月,期門郎張充等六人密謀劫殺王莽,擁立楚王,事發后被誅殺。新朝建立后,反莽活動仍沒有停止。

始建國元年四月,徐鄉侯劉快率數千人起兵。

真定人劉都等密謀舉兵造反,事泄被誅。

這些反莽活動,開始十分微弱,且被相繼鎮壓下去,但卻表明,劉氏宗族及一部分地主官僚與王莽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

與此同時,下層普通百姓的反抗活動也此伏彼起,層出不窮。

王莽改制沒有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問題。

相反,由於他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民族,大興土木,還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甚至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於非命。

例如征句町時,王莽發吏民二十萬,因軍糧前後不相及,士卒飢疫,三歲余死者數萬人。

人禍加上天災,使土地荒蕪,物價騰貴,米價由漢文帝時的每石數十錢漲至二千錢。

到王莽末年,更達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

天災人禍迫使百姓流落他鄉,人相食的慘狀史不絕書。

面對這種現象,王莽無計可施,竟然異想天開,派人教流落關中的饑民“煮木為酪”。

這種悲慘的生活,怎麼能使百姓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呢!

始建國三年,各地百姓苦於新莽政權頻繁的徵發,相繼棄城郭流亡為盜賊,其中并州等邊境地區尤甚。

天鳳二年,五原、代郡一帶百姓不堪北征匈奴士卒的騷擾,數千人起而造反,捕盜將軍孔仁經過一年多的圍剿,才將盜賊平定下去。

天鳳四年以後,天下愈愁,盜賊起,各地人民紛紛起而反抗。

在這一年,瓜田儀在會稽長洲率眾起義,堅持長達數年之久。

同年,琅琊海曲婦女呂母為被縣宰冤殺的兒子報仇,率眾攻破縣城,處死縣宰,自稱將軍,出沒於海上,其勢力迅速發展到數萬人。

呂母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農民起義的第一個女領袖。

天鳳五年,東海人力子都率眾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活躍於徐州等地,王莽遣使者發郡國兵擊之,不能克。

在北方,也出現數十支起義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銅馬部、青犢部、上江部、城頭子路部等。

在南方,有張霸在南郡的起義、羊牧在江夏的起義、秦豐在南郡的起義、王州公在廬江的起義。

這些義軍人數不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數十萬,其活動範圍往往跨州連郡,活躍於廣大地區。

在國都附近的“三輔”地區,小股起義也多得不可勝數。地皇二年,三輔盜賊麻起,甚至在長安城中也有盜賊出沒,王莽不得不置捕盜都尉官,令執法謁者追擊長安中,建鳴鼓攻賊幡,而使者隨其後。

在當時遍佈全國的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隊伍,成為農民起義的主流,這就是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零二章虛心求教,走不了多遠(求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