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諸子百家出

第一八八章 諸子百家出

肯定了人教的動作之後,其他各個聖人門下再也忍不間氣運,總是有數的,若是讓別人多分走一點,自己必然只能少得一點了。

本來在封神大戰之後得這個時期,截教在人間得影響越來越少之後,大家也不是沒打過注意出來爭奪,只是各有各得顧慮。

截教首先是因為通天教主傳下大道,眾多門人都一起潛修去了,再說以他們在人間幾百年打下得底子,也不擔心被別人反超太多。

闡教這是因為原始天尊尚在禁閉之中,沒有這個大BOSS.u.腰,那些一代底子被逼無奈,只有低調行事。

至於玄天教,根本就是家業太大了,不屑於前去與別人爭奪。就那三個聖人得存在,不管哪一家得了人間氣運,也得賣白石一個面子,看在聖父、聖母得名頭上分出一點來。

這樣一來,大家就都在觀望,只想找到一個合適得機會在插手。人間經過幾百年沒有神仙的發展,加上以前截教弟子在商朝為官,也少了許多神秘性,漸漸人們對這些神靈沒有了從前得那種狂熱得尊重。

本來這個時候天下大亂,正好是恰當的時機。幾個教派都暗中培養好了不少弟子,只是不願做出頭鳥,一直都在等別人搶先行動。正好老聃的出世,預示了有一次爭鬥的到來。

於是,那些神仙門下紛紛下山,各自在人間傳道。一時間。各種學說紛紛湧現,一派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就此形成。

截教門下弟子孔丘。創儒家,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地“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

儒家強調教育地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商禮”,並認為“商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只有繼續以前商朝截教弟子主政,才能一統天下,安邦定國。

儒家崇尚,認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關懷,達至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內容,是倫理道德的總綱。“仁”就是“愛人”,君主要體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若要實踐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盡自己地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禮”、“樂”,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情。

治國方面,主張以禮義治國,回復大商時期的盛世。而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盡本分,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局面,這就是正名思想。

截教的“有教無類”的主張由孔丘完好的繼承下來,認為教不應分貴賤賢愚。他認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學方法。他又提倡“溫故知新”及“舉一反三”等學習方法。

對鬼神之說抱着“存而不論”的態度,主張敬而遠之,但卻十分重視祭祀祖先。

同是截教門下地墨翟,乃是多寶道人一派的傳人,卻與孔丘地學說有很大分歧。他開創墨家,尚賢尚同。提出“兼愛“。主張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於人不相愛。這也是截教門下的一貫傳統,不論是人是妖,在截教中都沒有太大的身份差別。

在治國方面,墨翟主張“尚賢”、階級念,使天下大治,主張“非攻”,反對一切侵略戰爭。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提出命運不能主宰人地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由於墨翟出生社會中底層,所以墨家更能體會到戰亂時期社會中勞動人民的凄慘生活,所以相對於儒家的過分講求“禮”,墨家更注重刻苦、節儉的生活習慣,而且不吝於做低層的勞動工作,被儒生辱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場上的對立,師門的派系問題和思想上比“仁愛”更難遵從的“兼愛”,使得截教中兩個主力流派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和諧地聲音,不能同心協力、一致對外。

而創立法家與名家的韓非與公孫龍則是闡教門下弟子。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地一派,主張“以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法家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件的所有權。“興功懼暴”,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并戰爭的勝利。

韓非因為闡教被打壓,又結合自己從師門聽到的截教與玄天教的事迹,覺得祖師爺行事保守,手段不當。因此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集法家大乘,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其實在反對截教的同時,也暗中顯示出自己對師門低調行事的不滿。

名家則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為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大亂期間,局勢動蕩、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問題。因此,名家的理論被其他各家一致冠上一個“詭辯”的惡名。

除了這幾家之外,玄天門下弟子則發展出更多的教派,諸如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兵家、醫家等等。白石一門,傳下的雜學最多,並且都是他前世記憶中的一些東西。這些知識對成仙得道並沒有太多的用處,但是用在人間,卻效果顯著。

陰陽家為鄒衍所創,他乃是延生一脈的傳人,通過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把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他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在政治倫理上,鄒衍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

所謂的縱橫家,“縱”指合縱,橫指連橫。合縱便是聯合弱小,集中力量對付強敵,所謂連橫,指弱國分別與強國結盟的策略。

縱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縱橫家的意思就是說只要能精通了這一家的學說,雖天下之大,也處處可去。鬼谷子王詡,便是首創這一學說的大家。

農家者流,出於許行,他出山之後擔任魯國的農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穀,勸農桑,以足衣食。農家主張與民同耕,進而論及君民並耕,此可說是一個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觀念,故不免引起重視“正名”的儒者之反對,認為這是棄君臣之義,徇耕稼之利,而亂上下之序。

孫武創兵家,專門研究戰爭。如何從大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

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為扁鵲所創。之後,神州最為動蕩的時期。百姓不斷遭受天災**,困苦不堪。

扁鵲出山之後,眼看百姓困頓,便將自己從師門學來的醫術傳授開來,行跡遍佈天下,為那些受病痛之苦卻無能醫治的民眾治病,漸漸名聲越來越大,最後自成一家,是為醫家。

這些流派任何一個都有其特色與長處,於是便有人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採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並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洪荒舊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洪荒舊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八八章 諸子百家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