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虜軍南下
這件事對經略標營的官兵觸動也很大。雖然他們不是楊林的直屬手下,但也認識到了這位備御大人的霹靂手段。
陳尚仁和王崇信兩人對楊林如此處置逃兵很是佩服,因為自古軍中講究的就是“威信”二字,先要有威才能立信。楊林通過這事再一次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威信從哪裏來?一是自己武藝高超,打起仗來身先士卒不怕死;二是有勇有謀帶領大家總打勝仗,有好事大家一起分享,有責任自己主動承擔。這樣你說的話大家才能聽、才能服眾。如果僅是靠着自己的官職來一直壓着大家,那麼大家嘴上不說心裏也會不服。等到戰場上這種矛盾就會顯現,甚至會影響戰爭走向。
事後楊林才知道,這些逃兵以老鄉、親友關係為紐帶,形成一個專門“吃白餉”的團伙,藉著當兵入伍的機會佔了便宜就跑。他們已經不是一次兩次這麼幹了,可謂是慣犯。只不過沒人管這事,致使他們屢屢得手。
這些逃兵當初在瀋陽聽說叆陽比較不錯,便隨着難民來到這裏。藉著叆陽標營募兵的機會混到了隊伍當中。結果發現叆陽標營不僅訓練嚴格,軍紀也是極嚴,這讓他們簡直無法接受。便暗中商量着等第一個月軍餉拿到手就跑。不料在此期間后金軍圍城聲勢浩大,這可把他們嚇壞了。好在他們也知道后金軍不撤圍他們也跑不出去,便硬着頭皮跟着隊伍去打仗。好在這場仗打勝了大家還獲得了不少賞銀,一些人就改變了想法決定留下來好好當兵。
可大部分人還是按照事先想好的撈一把就走,要不后金軍再來小命就不保了。結果他們趁着夜間換哨的機會集體逃跑。豈料楊林可不是尋常的明軍將領,他怎能容忍自己隊伍里出現開小差的事情?因此這些逃兵遭到了最嚴厲的懲罰,嚇得其他沒跑的人心裏慶幸不已,暗中也不知道多少次感謝神明和菩薩的保佑了。
楊林為了防止隊伍中再次出現此類事情,不僅追究了這些逃兵所屬伍長、什長、隊官、哨官等人責任,而且還在隊伍中重新摸底排查。每名官兵都要如實稟報自己的籍貫、來自何地、家中情況和營中是否有親友等情況。他警告誰要是隱瞞情況不報,那麼一旦查出將嚴厲懲處。同時按照後世的“政審”制度完善了募兵入營的程序。重點對有過犯罪前科、逃兵經歷、不良嗜好的人一律不得招募。
叆陽標營大部分官兵都是跟隨楊林一路征戰走來的老兵,在忠誠度上是信得過的。楊林的排查重點是從難民中招募來的那些新兵。很快,原先與那些逃兵是一夥的官兵便主動站了出來。他們知道躲不過去,便索性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願意接受懲罰。
楊林並沒有對這些官兵進行懲罰,反而好言安撫他們。稱讚他們識大體、明忠義是好漢子。對於他們的過往既往不咎,鼓勵他們安心服役爭取榮立戰功。這些官兵被感動的無以復加,紛紛跪在地上表示不負大人所望。
陳尚仁和王崇信兩人對楊林處理逃兵的手段很是欽佩,雖然手段嚴厲了些可畢竟“慈不掌兵義不掌財”。軍隊要是沒有嚴格的紀律約束那還是軍隊嗎?因此他們也開始嚴厲整頓隊伍,一切都向叆陽標營看齊。
在此期間他們向熊廷弼寫了信,詳細稟報了自己和經略標營在叆陽協防的情況。並請示經略標營是否還繼續待在叆陽。朝廷給的命令雖然是繼續協守叆陽,可自己這些人畢竟是經略大人的手下,這事必須要再請示一下。
熊廷弼很快回信,對經略標營在叆陽的表現很是滿意,不免誇獎了一番。然後又從全局的角度告訴陳尚仁和王崇信,他們還要繼續在叆陽呆上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要嚴格訓練隊伍不能鬆懈,服從楊林的指揮並搞好和友軍的關係,防止后金軍再度進犯。
陳尚仁和王崇信是實在人,他們遵循熊廷弼的話帶領隊伍嚴格訓練,為後金軍再次進犯做好準備。
三月上旬,楊林幾經試驗終於把方向機和高低機造了出來,並成功安裝到了紅夷大炮上面。雖然增加了將近二百斤的重量,但是通過實際操作火炮的準確性和射速並沒受到不良影響,炮身的靈活性得到極大提高。
又過了幾天楊林正打算繼續肥皂的研製,熊廷弼派出的信使就到了,他們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虜軍南下了。
原來努爾哈赤於二月中旬徹底平定了葉赫部的叛亂,並不顧科爾沁蒙古三個貝子的反對,將為首的數十人斬首示眾,又將剩下的人分散打入各旗。爾後親率數萬大軍由葉赫部南下寇邊,一路燒殺擄掠銳不可當。並且放出狠話來說此次就是要找楊林報仇,並要屠盡叆陽所有人。
熊廷弼給楊林的軍令是加固城防、整頓兵馬,隨時準備與其他官軍迎擊后金軍。
楊林對此不敢怠慢,打開輿圖測算敵我雙方的距離和實力對比。他知道熊廷弼手中的兵力數量在恢復,但質量上絕對比不過後金軍。如果與其發生野戰將遭受巨大損失,這對剛穩定下來沒多久的遼東不是好事。努爾哈赤嘴上說找自己報仇,但誰知道他這是不是聲東擊西的詭計?
楊林急忙給熊廷弼寫信,告知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他認為,現在後金軍主力在外征戰兩月早已疲憊,又逢其偏師在叆陽大敗,軍心士氣必大受影響。努爾哈赤此時率軍南下也有振奮士氣、凝聚軍心之舉。以其作戰習慣,必會分出偏師四處擄掠使我軍四處應付陷入疲憊,最後再被其聚而殲之。如果我軍此時被其所動而牽制,則戰場主動權易手將陷入被動,再想奪回來就難了。
此時季節依然萬物蕭瑟,敵軍補給應該消耗巨大。其南下也有擄掠補充之圖。因此以不變應萬變,各地官軍“讓開大路、疏散人口、堅壁清野、互為響應”才是上策。
楊林還寫到,后金軍想要向廣寧、瀋陽、遼陽等大城發起進攻,就必先要解決以叆陽、鎮江為首的遼東南地區官軍。否則其腹側將受到嚴重威脅。與其在野外與后金軍主力交戰,則不如利用惡劣的自然環境、再配合官軍的襲擾逐步消耗對方的實力。因此作為遼東南屏障的叆陽將首當其中,自己願率軍固守叆陽與后金軍主力交戰。利用時間和地理上的優勢,重演圍殲巴雅喇之戰的勝利。
楊林送走信使后即刻召集手下將領議事,將這一重要軍情告知他們,同時安排各項守城諸事。
眾人聽聞努爾哈赤率主力大軍而來,一個個不僅沒有害怕反而興奮不已。他們認為殺敵立功的又到了。如果這次能擊敗努爾哈赤,那麼朝廷絕對會再次封賞自己。
也有人認為努爾哈赤此次來勢洶洶,誓報扈爾漢戰死之仇。即便叆陽標營兵強馬壯極有戰力,可對方兵力數倍於己方,憑城據守不一定能擋住其攻勢。莫不如暫避其鋒芒利用密營和地利優勢與其周旋,以待其他各地援軍到來。
楊林認為這樣不妥。當初自己制定防禦策略時確實有利用密營與敵軍打游擊戰這一點,但現在通過上次防守叆陽的情況看,他高估了后金軍的戰力和戰鬥意志。更高估了他們的攻城方法和裝備。別看對方此次來犯人多,他堅信依託現有城防工事和裝備完全可以打退後金軍的進攻。
尤其是投石機、弩炮這些重型武器,經過上次實戰證明它們能有效克制后金軍。而且這次朝廷還給撥付了六門紅夷大炮,這些大炮的存在就是確保叆陽萬無一失的“定海神針”。在各方面都有利於自己的情況下,棄城去與敵軍打游擊戰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假如叆陽官軍棄城進山之後,努爾哈赤在找不到叆陽標營的情況下會繼續南下,那麼馬進忠駐守的鎮江和寬甸等堡就危險了。這樣就等於是在“坑隊友”。而堅守叆陽,鎮江等城堡就會在背後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力和物資,就能與后金軍形成相持狀態。
只要能將后金軍牽制在叆陽城下,那麼其他各地的援軍就有機會對其形成合圍之勢,這一點努爾哈赤應該也清楚。所以這一仗,還是要死守叆陽與對方死磕到底。
經過戰前商議后,眾人都認為楊林說的對,這樣在思想上就形成了統一。隨後開始對防守諸事進行查遺補缺,並在之後迅速去部署落實。
楊林深知手下們的秉性。只要不缺餉、不欠餉,“明軍滿餉不可敵”並不是一句空話。他也知道升官發財、光宗耀祖是這個時代人生的巔峰,不僅文官喜歡武官也喜歡。
他不能苛求手下們如他一樣具有較高的愛國情懷和民族主義,可以毫無計較的奮勇作戰。他們只要有勇氣與后金軍作戰,那就是一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