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皇朝聖后

六十七 皇朝聖后

天中雒陽是如今皇朝都畿所在,雒陽城北的皇城紫薇城,便是整個天下的權力中心。

黎明時分,整座城池還籠罩在黑暗中,皇城內苑的小殿中卻仍燈火通明。

殿外有幾十名宮奴恭立廊下,以待殿內隨時傳召聽用。殿內有兩排坐席書案,各有一名女官端坐席中,翻閱整理着書案上的文簡。

殿堂上方懸挂着數枚東海入貢的夜明鮫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馨香。除了照明之外,這些鮫珠的氣息還能調和神魂,讓人通宵達旦的伏案勞作仍能不覺疲倦。

殿內上方正中端坐着一名華裳婦人,圓臉端莊、容貌極美,只是眉眼略顯凌厲,轉眸顧盼之際、兩眼神光懾人。

這位華裳婦人,正是如今皇朝最高權力掌控者、以女身臨朝聽政的聖后楊氏。

“稟陛下,廣陵從逆諸員人事俱已錄定,恭待聖閱。”

一名女官捧卷趨行至前,兩手托卷奉入案上。

聖後接過那書卷展開一覽,提筆在紙上一勾,然後便沉聲道:“廣陵長史魏宮,是魏中書同族?哼,府職佐貳本就有襄佐行政之功,廣陵滋亂,中書卻獨責府君無能,這難道不是偏袒失察?取魏宮入官並轉遷判詞,抄錄下來清晨遞交中書,中書若知退,賜其華宅榮養,若不知退,朝廷不舍尺土葬他!”

外朝中書令是百官之首,聖后雖然臨朝聽政,但也做不到大權獨攬,畢竟具體的政事也需要具體的官員去執行。而作為百官之首的中書令,與外朝群臣的關係無疑要比宮禁中的帝王更加親近,交流起來也更方便。

天師宋東陽北逃歸朝,並帶回了曹國公皇甫英作亂廣陵的消息,至今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但朝廷至今都還沒有討論出一個平叛定亂的方案,原因就在於內朝與外朝意見不相統合。

外朝中書令魏長青先以送東陽孤信難證為由,建議朝廷先遣道官行者南下入境查證。而當廣陵周邊諸府縣各有進奏時,已經浪費了幾天的時間。

廣陵謀逆已經罪證確鑿,並先後打出了江表勤王與扶立廢太子為正朔的旗號,朝中又因此而議論紛紛。

聖后也曾有一瞬間的遲疑,派遣親信並得力道官分赴兩方,安撫兩個權斗失敗而放逐地方的兒子,並積極準備定亂的策略。

眼下內朝與外朝最大的分歧,就是聖后打算集結重兵、一舉蕩平廣陵逆亂之師,而外朝以中書令魏長青為首的一批官員們則認為江淮承平已久、民眾厭惡兵戈,只需調用周邊府縣甲兵即可,不必大動干戈。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遠在廣陵的逆亂已經成為了次要問題,而朝廷中樞人心各異的暗流涌動反倒成了威脅皇朝統治的真正心腹大患。

若是一般的居家婦人,面對如此紛亂情況,想必會一籌莫展。

但早在聖皇仍然在世時,聖后便協理國事多年,自非人間俗氣女子,面對這錯綜複雜的內憂外患,很快便把握到問題的關鍵:“長青不死,社稷難安!”

中書令魏長青乃是國朝柱臣,之前便協同聖后一起廢舊立新,在朝中聲望極高。

如今之所以站在聖后的對立面,無非是希望借廣陵的反叛兵禍逼迫聖后交出權柄、退歸內苑,從而成就其一人當朝輔政的權柄地位,所以才會與聖后諸多意見相左。

聖后重點點出魏氏子弟協同作亂一事,也是希望魏長青能夠知難而退。畢竟眼下新君甫立、內亂又生,並不是誅除立朝大臣的最好時機。

作為一個成熟的權術家,聖后當然也不會一味寄望對手能夠軟弱退縮,稍作沉吟后便又問道:“玄元應掌教,還是不肯入朝?”

“道庭奏告,新君履極、皇氣煊赫,應掌教需坐鎮道庭,為皇朝祈禳,十月之前,都不會離開道庭!”

聽到女官的回答,聖后便冷笑起來:“玄元道庭這些老狐狸,做慣了錦上添花,已經不懂得臨危受命。應某龜縮道庭,觀勢成敗,自以為可以後發得勢,我卻偏偏不讓他如願!”

話雖然這麼說,她卻並沒有交代如何對付道庭,而是繼續低頭審閱女官呈交的卷簿。

“龐輔真怎麼也去了廣陵?難道他也貪求那前朝遺迹的所謂機緣?”

過了片刻,聖后又抬頭問道,眉間隱有不悅。

稟事的女官稍作思索,連忙大道:“龐道君南行,非為亂事,因其少子出遊江都、受困城中,所以才前往搭救。”

“兒女債啊,為人父母,總是免不了!這龐輔真也是一個貪心之人,既然享受了得道的超然,卻還不舍人倫之樂……”

聖后聽完后便嘆息一聲,眼中既有幾分欣慰,又有幾分惋惜,但很快眼神就變得冷厲起來:“淮水阻攔龐輔真諸人,錄入死冊。即便不死今次兵禍,也絕不容其久存人間!龐輔真歸來后,着其入朝,授其渾天監位,玄門諸士喪情滅性,如他這般痴迷人情的實在異類,正是朝廷需要倚用的良才。”

卷簿中所涉人事,有關玄門的內容要比凡人間多了數倍,聖后閱覽完畢之後,又掩卷嘆息一聲。

“玄門人心不定,終究是一個大問題!封岳未久,法刀初藏,他們便已經不安於本分,開始蠢蠢欲動起來。當年聖皇為求元炁祥和、封岳順利,留下了太多污邪沒有處理,到如今也都涌動出來,只能由我繼續收拾!”

講到這裏,聖后語調已經是殺意十足:“大道玄理、深奧複雜,遠非俗人心智能夠身涉其中。這些人能夠道途行長,本來也都是人間的才智上選,應該能夠洞見許多人間道理。但卻一時的痴妄遮眼,竟覺得那前朝遺迹是一處莫大機緣……”

中州玄門道傳鼎盛,僅僅皇朝冊封的一品道宗便有八個之多,其他大小傳承包括各方散修,更是數不勝數。若非道鼎法禁的存在壓制,整個中州大陸幾乎沒有凡人立足之地,唯託庇諸方道傳才會有生存的空間。

即便是有道鼎壓制,這麼多的道傳修士,皇朝想要完全掌控並從容管理,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皇朝的敕封官位雖然能夠拉攏一大批玄門勢力為皇朝效命,但仍有相當數量的玄門勢力遊離於皇朝法統之外,不願接受皇朝的律令管束。

而且就算是聽命於皇朝的這些玄門勢力,也未必就會完全的對皇朝言聽計從。

今次廣陵謀逆,凡人能夠眼見的兵災人禍只是一方面,玄門勢力的勾心鬥角同樣也是顯露端倪。

“八大道傳,有四方遣員前往江都,其他雜流散修更是難以計數。一方道界的生成,竟如此勾人貪慾。這些玄門修士們,實在太不知足!

他們生長於此方天地,卻又不肯恭從天地間的法則,總是妄圖竊據法外之地。只不過,江都這座遺迹未必就是一場機緣!”

聖后講到這裏,眸中厲芒閃爍,顯然是對江都別宮的隱情所知頗深:“世上不安於命、逆流進取者恆有,可若一開始方向就選錯了,努力再多也只是徒勞。”

她這番感慨,既是說的那些向江都湧入的玄門修士,也是說的那位別宮遺迹的主人。

前朝之所覆亡,除了表面上皇朝失治、民不聊生以至於烽煙四起、群雄叛亂之外,還有着更深層次的原因。

只不過許多過往的真相都被有心人混淆視聽、刻意隱瞞下來,一如當下江都那座別宮遺迹。許多人以為自己洞悉秘密,殊不知他們所看到的、所知道的,都是在別人的操控中。

“常言大道艱深,人心又何嘗不是如此。玄門中,欲求超脫的修士太多了,陽奉陰違的道官太多了,冥頑不靈的道傳同樣太多了!”

聖後手掌一翻,掏出一枚金光燦燦的令符,口中沉聲說道:“傳令北宮,着謝愚等七天師秘赴江都。廣陵亂定后凡滯留彼境之玄門人士,無論在官在野,一概抓捕歸都待審,拒捕者、殺無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鼎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鼎天
上一章下一章

六十七 皇朝聖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