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鷹愁白龍
“我還想問觀音大士呢,不在潮音洞中靜誦心經,居然跑到荒山野嶺之中,以六根清凈竹這種至寶顯化出六道化身戲弄取經人,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事啊。”
“取經人心性不定,又有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一起,若是不將他們的心性磨練一番,恐怕難成大器,所以貧僧在此專門等着取經人,為其造上一劫,令其明心見性,怎麼,連這樣的事情,龍王都要管上一管嗎?”
“本君倒不是要多管閑事,只是六根清凈竹這樣的至寶實在是世俗罕見,本君從未見過,有心想要仔細觀摩一番,不知大士可否成全本君?”
“這便實在是抱歉了。”
觀音大士搖了搖頭:“六根清凈竹並非貧僧所有,乃是我西方教的至寶,而且這本是混元教主阿彌陀佛的隨身寶物,若是阿彌陀佛教主將此物賜給了貧僧,也就罷了,但卻從未將此寶賜下,是以貧僧也沒辦法自由使用,還請龍王陛下不要為難貧僧。”
觀音大士十分警惕,他生怕敖隨搶了他的六根清凈竹。
畢竟敖隨之前就把韋陀尊者的降魔金剛杵搶走了,所以他着重的說明了六根清凈竹的來歷與歸屬,像降魔金剛杵還能說是韋陀尊者私人的寶物,敖隨搶走了,西方教雖然不爽,但是也無可奈何。
可這六根清凈竹就不同了,是西方教共有的寶物,而且比之降魔金剛杵要重要百倍,因為六根清凈竹先天跟腳的緣故,與西方教極為相合,沒了降魔金剛杵,還有各種各樣的攻擊法寶,而若是沒了六根清凈竹,那西方教的損失可就大了,到時候絕對不會輕易忍氣吞聲。
敖隨心中也清除此節,便沒有搶奪的打算了。
“既如此,那就便是本君冒昧了,菩薩請便。”
敖隨施了一禮,然後瞬間消失不見,他轉眼就來到了蛇盤山鷹愁澗,他準備見一見小白龍。
幽深的湖水之中一條巨大的白色神龍,盤踞在水底,緊閉着雙眼,似是沉眠。
敖隨見狀,釋放出了一縷氣息,白色神龍立刻就睜開了雙眼,見到來者是敖隨之後,連忙化作了人形拜倒在地:“參見至尊。”
“不必多禮。”
“不知至尊為何駕臨,可是有何事情吩咐?”
“你可還怪你父王?”
小白龍聞言,不知該如何回答。
若說怪吧,顯得他不孝,若說不怪,可他本是西海龍太子,生活富足無憂無慮,結果就因為原本的西海龍王的私心算計,被貶到這處荒山野嶺里來,而且按照觀音菩薩所說,後續還要讓他變成一隻凡馬,給那取經人做腳力,簡直是奇恥大辱。
只是事已至此,也由不得他反抗了。
“唉,罷了,你也不必怪他,說來,如若不是本君出現的話,你父王的選擇其實是很正確的,只是既然如今本君已經成為了龍族新主,自然不可能讓我龍族的真龍為人坐騎。”
“多謝至尊垂憐。”
“你如今的實力還是有些太弱,那取經人已經收了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為徒,你好歹也是我龍族的一員,這樣的修為著實有些沒排面了。”
“至尊不知,我龍族自從太古龍漢大劫之後就身懷業力,能夠修行到高深之處者少之又少,如冰龍族老,他本是洪荒靈脈所化,有天地自帶的先天功德可以抵消業力,而應龍族老則在上古之時相助人族三皇五帝掃平障礙,成為人族圖騰,也有後天功德。”
所以,
其實龍族的境地也十分尷尬,他們的很多選擇都是無可奈何之舉。
“除此之外,少有人能夠成就族老之境,甚至是七元六司之境都越來越少,我如今也才一千多歲,已是九曜八極層次,就已被四海譽為數十萬年來天資最高者。”
敖隨仔細的打量了一番小白龍,發現他骨骼驚奇,果然不是凡類,若是生在太古之時,必有一番大作為,而在如今,因為天道業力壓制,反而難以出頭了。
想了想,他將手一揮便拿出了祖龍印,在那股特殊的氣息之下,小白龍不由自主的化作了原形,匍匐在了敖隨面前。
敖隨當即念動法訣,將祖龍印升在空中,無量金光散發開來,整個蛇盤山鷹愁澗的天地靈韻都被吸引而至,逐漸凝成了一顆五色光華閃耀的靈珠,在敖隨的控制之下,落入了小白龍的體內。
隨即,小白龍的修為就開始飛速上漲,短短時間就從九曜八級巔峰提升到了七元六司之境,然後敖隨又打出了一滴精血,使得小白龍的修為再次往上拔高了幾分,如今的他就算是在七元六司這個層次之中,也不算是太弱的了。
面對孫悟空的話,定然不會再像原著之中那般被打得骨軟筋疲,只能落荒而逃,說不得還能夠和如今已經修為被削的猴子打個五五開。
……
“師尊,你且先在此等一等,老孫去給你摘幾個果子來。”
“好徒兒,你快去快回。”
“行,俺老孫去也。”
孫悟空架起筋斗雲,一溜煙兒就飛遠了,而唐僧則將馬拴在原地,依靠在一座大青石上看着前方山澗之中水流潺潺,不由得感覺此處山清水秀,真是一個宜人的好地方。
正如此想着,卻聽轟然一聲炸響,一條巨大的白龍從山澗之下竄了上來,着實是將他駭了一跳。
唐僧不過是肉體凡胎,連跑都跑不動,直接就被嚇得癱倒在了地上,但是那白龍卻化做了一個面容清俊的少年。
“參見大師。”
“龍王!拜見龍王!”
唐僧雖是個凡人,但是這一路以來也認識了不少的妖魔鬼怪,神仙佛陀,他幼時曾經救過一條金魚,便是一位龍王所化,所以他見到小白龍化成人形就也以為小白龍也是這鷹愁澗之中的龍王。
“大師誤會了,我並非是什麼龍王,我乃是西海龍子,因為犯了錯,被貶到鷹愁澗中,適才見到大師到來,發現大師身上佛光普照,竟然是一位有修行的人物,所以想請大師入我龍宮,為我講經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