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第八十章

歷代學者研討和考釋《老子》的著作不下千百家,但存者少,佚者多。其中主要有:戰國末年,喜黃老、刑名之學的韓非子,最早著《解老》、《喻老》,西漢《老子鄰氏經傳》、《老子傅氏經說》、《老子徐氏經說》以及《劉向說老子》等,均已散失。東漢時,《老子河上公章句》宣揚練氣可以久壽長存;《老子想爾注》強調學道練形,能致長生。魏晉時期,何晏作《老子道德經》,王弼撰《老子注》,闡發以虛為主、以無為本的玄學觀念。南北朝時,佛學和道教並盛,佛門亦耽玄理,釋氏註解《老子》的很多。

唐代,因皇帝與老子同姓李氏,故大力提倡道教,設置崇玄學,令生徒論習《道德經》,道俗學人,先後注《老子》的名家有孫思邈、傅奕、尹知章、成玄英、唐明皇、李榮、強思齊、杜光庭等。

宋代註解《老子》亦多名著,道士陳景元撰《道德真經藏室纂微》10卷,范應元撰《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2卷,有《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刊本,明《道藏》未收,明以來亦少引用,該書搜羅古本舊注頗多,彌足珍貴。司馬光著《道德真經論》,與先儒不同。王安石喜讀《老子》,作《老子注》。王安石子王雱及其友呂惠卿、陸佃、劉仲平皆有《老子注》。彭耜撰《道德真經集注》18卷,所引注本,或存或亡。

到了元代,吳澄作《老子注》,解釋多合於《老子》本義。明代焦竑撰《老子翼》,採集韓非子以後解《老子》者64家,並附以焦氏《筆乘》,共成65家,各取精語,於諸家注中推為博贍而有理致,並附《考異》,識其異同。清代畢沅撰《老子道德經考異》,以唐傅奕授定本為底本,參校河上公、王弼、顧歡、陸德明、彭耜、《永樂大典》、焦竑《考異》等,間有不合於古者,則折衷眾說,以定所是。但畢沅《考異》,詳於宋元諸本,忽於唐本。近人羅振玉針對畢沅這個缺陷,撰《道德經考異》,根據景龍本、開元御注本、廣明本、景福本等4個唐石刻本以及六朝和唐寫本殘卷10種撰成。羅本再加上馬王堆漢墓帛書本、焦竑和畢沅《考異》,則漢、唐、宋、元、明諸本《老子》文字的異同,都可以考定了。

《道德真經》上篇(河上公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

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歷代學者研討和考釋《老子》的著作不下千百家,但存者少,佚者多。其中主要有:戰國末年,喜黃老、刑名之學的韓非子,最早著《解老》、《喻老》,西漢《老子鄰氏經傳》、《老子傅氏經說》、《老子徐氏經說》以及《劉向說老子》等,均已散失。東漢時,《老子河上公章句》宣揚練氣可以久壽長存;《老子想爾注》強調學道練形,能致長生。魏晉時期,何晏作《老子道德經》,王弼撰《老子注》,闡發以虛為主、以無為本的玄學觀念。南北朝時,佛學和道教並盛,佛門亦耽玄理,釋氏註解《老子》的很多。

唐代,因皇帝與老子同姓李氏,故大力提倡道教,設置崇玄學,令生徒論習《道德經》,道俗學人,先後注《老子》的名家有孫思邈、傅奕、尹知章、成玄英、唐明皇、李榮、強思齊、杜光庭等。

宋代註解《老子》亦多名著,道士陳景元撰《道德真經藏室纂微》10卷,范應元撰《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2卷,有《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刊本,明《道藏》未收,明以來亦少引用,該書搜羅古本舊注頗多,彌足珍貴。司馬光著《道德真經論》,與先儒不同。王安石喜讀《老子》,作《老子注》。王安石子王雱及其友呂惠卿、陸佃、劉仲平皆有《老子注》。彭耜撰《道德真經集注》18卷,所引注本,或存或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惡龍之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惡龍之章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