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挖掘古石碑可行
阿聯感慨地說道:“我年紀大了,只能研究研究顏氏家族的文化,其餘都要靠你們自己努力去做了。”
阿天說道:“好!我一定儘力。”
阿天嘴上這麼說著,心裏卻有了更多的思考,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職能範圍,也就是天職,自己要負的責任。麗堂村是生他養他的地方,就像一個家一樣,他是一家之主,他要承擔起扶養子女、贍養老人的義務,他的努力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家庭未來的興旺發達。
這是他的家,除了親人幫忙(為他提供更好生活的機會,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怎麼可以依賴別人?即使保護自己家族的文物應該是大家的責任,但文物是他祖先留下的,靠他自己保護起來多好啊!更符合常理。
晚上阿天接到阿才發來的微信,他說:“有些事情和話,你不要在群里亂髮,這樣會引起顏家人矛盾的。對你自己不利,也給我們大家辦事增加難度。”
阿天知道他在陽城市有點影響力,人際關係不錯,他回復道:“我心中坦蕩,不怕。我們村一二百號人,我們做事一向光明磊落,哪有不讓大家知道的道理?我們都在全力一起安置,最好建祠堂,把顏家的威名豎起來。”
“你這樣沒用的,沒腦子呀!可惜一腔熱情。這件事你別管了,我來處置。”
“怎麼處置啊?”
“我問問政府,讓政府來調研處理。”
“等等,我跟村上的顏家人說一下,看看大家的意見!”
阿才懊惱地說,“我用盡全力想幫你們,你們又不堅定,我也問不了了!”
阿天感到自己沒有錢,辦不成,這樣下去,古石碑再風吹日晒,就糟蹋了。交給別人和政府處置,即使是阿申,他心裏使終不爽,好像自己心愛的寶貝,別人拿去了一樣。
如果按他自己的想法,建一個碑廊向世人展示,大概需要10萬元左右。這筆錢誰拿?誰來做這件事?他至今還在依靠父母,沒有掙到錢。而且別人來做不可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他始終會有遺憾!父母健在,他也作不了主。
他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家族好,沒有私心,卻很容易被人誤會別有用心。本來他立得正,行得端,身正不怕影歪。但是沒有錢,即使對的,人再好也沒用。他已感覺到人世間的庸俗,是無法改變的。
他用父母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世道變了,子承父業,已不是傳統,正在被人們一步步丟棄,不是他掙的錢,也就不一定是他的。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父輩創下的基業,似乎離他有一段距離,他想抓住,卻很困難。人們常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也許就是如此吧!
阿天又把古碑石的發現製成了一個美篇,發到了各個家族群里,立刻引起了許多族人的注意。其中一位是某市的,離這裏大概一千多里路,他們村上也發現了幾塊古石碑,他是一位老闆正準備修譜建祠,這些古石碑對他來說非常的有吸引力。
他很想來看看,或者能夠挖掘出來!他在群里表示他是做建築工程的,一看就知道古石碑如何挖掘,需要多少代價。大家隨聲附和,都說好,希望他來看,因為他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阿天在群里也表示歡迎。
一個多月後,他在群里發微信說:“橋在哪裏?”一位宗親問道:“開車路過呀!”他回復“是!”阿天立刻回道:“我在家的。”“我已到花木林,還有多遠啊!”
阿天回道:“我在牌坊那裏等你,
我們家距離那裏只有100多米。”
“好!我馬上到。”
其他宗親以為他開玩笑,“到我們這來呀!我們這還有家譜,你來拖,都贈送給你。”
阿天一聽,覺得像是開玩笑,於是並沒有急着去牌坊那裏,而是發了一個定位,說道:“我家離牌坊100米,只要2分鐘就到了。”
就在阿天疑惑的時候,10分鐘,他打來了電話,“阿天!你在哪?我到了。”
阿天連忙匆匆趕了過去,在牌坊的路邊停着一輛高檔轎車,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向他打招呼!“阿天!橋在哪?”
“跟我來!”阿天笑着說。
他點了點頭,隨在阿天向大頭壩開去。到了大頭壩,阿天引他下了橋,他仔細地看着,連說可惜!
他對建築非常在行,他說用鋼管撐起來,然後剝出來,再補上應該花費不大。-他們看了一會兒上岸,準備離開。阿天邀他家裏坐客,吃了晚飯再走,他說忙,不了,下次一定再來,阿天把他送到大路和他揮手致別。
回去后,阿天想想跟宗長阿平發了一個微信,宗長您好!
今天阿和宗長已經看了我們這的古石碑,他認為挖掘古石碑費用並不大。我家的情況你是了解的,我掙不到錢,父母都80歲了,雖然還在掙錢,但他們農民思想,並不一定願意拿出幾萬元來做這事。我堅持要做,肯定會引起家庭矛盾,對以後保護不利。
我懇請宗長想辦法挖掘,放到我家村上房子的東面,搭個簡易篷,把石碑豎起來,建一個簡單的碑林,可以觀賞(字有價值)。估計幾萬元,這樣就可以作長久打算,以後作更好的安置。不至於風化,壓裂,毀壞,請宗長儘早安排。
阿天
11月21日
寫完后,等待了一天都沒有迴音,可能他們還沒有商量好。阿天想反正急也沒用,等待他們安排。自己再作一個保守的打算,這個打算,他準備放在心裏,暫時不透露。就是將來,老了回到家鄉,那時父母也許不在了,他退休了,有社保,生活不愁。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他沒有了後顧之憂。仍沒有人建顏氏祠堂,他想把他家的老屋供獻出來,做祠堂之用。如果石碑還在,他憑自己一己之力把它挖掘出來,運到老屋邊,建一個長廊碑林。他想像着曲徑通幽的長廊之中,豎著一塊塊古石碑,親朋好友、文人墨客前來欣賞的情景,似乎為時不晚,依然是他做成這件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