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成書年代亂猜(3)

《水滸》成書年代亂猜(3)

元末明初,《水滸》成書第二段關鍵時間段,個人猜測為:

1364~1400。

先說元末明初兩則關於“重逢”的故事。一為“掌故”,一為虛構的“鬼故事”。

作為《水滸》作者身份猜測的線索,兩則故事讀來,均很有趣。

賈仲明(1343年~1422年後)在增補《錄鬼簿》中記載:

“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1364年)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從這則人物傳記似的小故事,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由於賈仲明為元末明初極為活躍的“鬼(戲曲)”圈小名人,在他20歲左右,前後兩次見了當時40歲左右的“圈”內不算太有名的前輩羅貫中。至少在1364年前,羅貫中與後世盛行的明版小說《水滸》、《三國》的成書,沒半毛錢關係。

2、至少在1364~1422年,無論羅貫中是死是活,他至少在“圈”內,是銷聲匿跡的。起碼在1422年前,《水滸》、《三國》的本子,抄本均沒正式亮相,或大範圍刊刻傳播。

第二則“重逢”的故事,來自瞿佑(1347-1433)的《剪燈新話》中的《華亭逢故人記》。

故事講述:

元末松江,有全、賈兩位文士,不僅詩詞文采俱佳,且是江湖豪客,有任俠風範。

吳元年,朱元璋率軍攻打張士誠,圍蘇州。上洋人錢鶴皋起兵援張士誠。前文說的“賈、全”兩位“豪客”,自以嚴庄、尚讓為比,杖策登門,參其謀議,遂陷嘉興等郡。未幾,師潰,兩人皆赴水死……

洪武四年,華亭士人石若虛,曾與“賈、全”是舊識,有一天,他在荒郊野外與二人久別重逢。

別後相談,兩人先後喻以劉黑闥、李密、田橫、駱賓王、黃巢等事迹,抒發自家命運及感概。

兩人各作一詩,句尾分別為:

一片春光誰是主,野花開滿蒺藜沙。

生存零落皆如此,惟恨平生壯志違。

石若虛聽后,駭曰:“二公平日吟詠極宕,今日之作,何其哀傷之過,與疇昔大不類耶?”

二人相顧無語,但愀然長嘯數聲。須臾酒罄,告別而去。

瞿佑的這則“鬼故事”,我讀後,結合賈仲明寫的“羅貫中”的人物傳記,得出:

元末浙西“文人”,在朱明一統江山的大時代背景下,大抵有如下幾種命運。

1、賈仲明這類文壇小角色,改朝換代的神仙打架與雜魚何干?如能避了戰亂,該怎地怎地。元末,他是個雜劇作家,混“鬼”圈的,明初開國,依然繼續寫劇,繼續混圈子。從現存脈望館雜劇書目來看,賈仲明的作品存世不少。

2、像瞿佑這類文有才華的,14歲(約1360),就能被文壇泰斗級的楊維楨賞識,卻因戰亂,明朝大一統后,一生流落不遇,仕途不順,抑鬱不得志。瞿佑在天朝小說史,個人認為,他絕對算是跟蒲松齡一個級別的大牛了,他的《剪燈新話》洪武十一年初稿完成,抄本在圈內小範圍傳播,永樂十五年(1417)他自己重新修訂(個人估計是為了刊刻發行),可能由於作品社會傳抄太紅了,正統七年(1442)被國子監祭酒李時勉舉報后成禁書。但很快就禁不住,現存成化(1467)清江書堂刻本。

3、元末浙西文壇在1360前後就很有名的文士,共有三類。

首先如劉基這類歸順輔佐朱元璋的文士,自不用多說。

其次是楊維楨這類既看不上張士誠,也在明朝一統江山後,仍然拒絕報效朱元璋的文士。

最後一類,正像瞿佑在《華亭逢故人記》中講述的“賈、全”兩位松江豪客,由於他們選擇報效的是張士誠,所以,哪怕瞿佑明知道他們過去的“大名”,也只能以“鬼”記之。

換句話說,賈仲明記錄的羅貫中六十年在江湖上銷聲匿跡,如同“鬼”隱於世。《水滸》、《三國》的成書,從實物刊本傳世的年代來論成書考源,時間上,至少出現一百五十年的“空白期”。

依我看,《水滸》的成書考源,必須回到至為關鍵的至正甲辰(1364年)說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
上一章下一章

《水滸》成書年代亂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