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你來我往
熱門推薦:
山成周搖搖晃晃的往回去山族的路上。
石頭也帶着韓馬龐等人來到了這裏。
“小哥,這,你們這裏有水泥啊?”韓馬龐等人吃驚地說道。
“對啊,我們這兒有少部分的水泥。”石頭認真地回答道。
雙方又對對方的實力有了一個更好的試探。
石頭:他們能一口就叫出水泥的名字,這就說明認識水泥。而就我已知的,這一片大陸的水泥根本就沒有怎麼出現過,那麼能夠一口叫出水泥名字的,只能是來自於其他大陸。他們竟然有這個背景?從其他大陸來的?
石頭很快在幾人身上聯想到什麼不好的回憶。
比如當初誘拐石頭眾人和雷超一伙人的拐賣販子,也是從其他大陸把雷超等人誘拐,又抓住了石頭等人的。
只不過遇見了一場綠色的意外,才把雷超和石頭等人送到了現在。
而韓馬龐等人的出現,是不是給石頭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路,可不可以懷疑韓馬龐等人和那些人有密切的關係了?
而韓馬龐等人,也充分的了解到了營地的實力,他們倒是沒有多想,只是以為營地在某個機緣巧合下得到了水泥的配方。
石頭對山成周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看不順眼。
可山成周卻喜歡逗弄石頭。
“喂,我們山族的路修的怎麼樣啊?要不要來插一手啊?你看這路,有多結實啊。”山成周故意在石頭面前顯擺道。
“先把你們的路修完吧。”石頭也反擊道:“不過有話好說,我聽說另外幾邊都在發力,你別到最後,落了一個什麼都不是,那就悲哀了。”
呵呵!
山成周沒好氣地走開,石頭也不追上去繼續諷刺,他現在的目標就是攻克下韓馬龐等人。
“小哥,你們剛剛說得什麼路什麼意思啊?你們營地要修路?那我們有沒有機會加入進來啊?”韓馬龐抓住機會,連忙說道。還有什麼比修路更能知道營地實力的了?
“這個……不急,也不是我能搞定的事情。”石頭指着山成周的背影說道:“你看,剛剛那個原族的族長就沒有給我任何面子,我人微言輕啊。”
韓馬龐等人連忙表示讓石頭不要多想,畢竟石頭還小。他們用話哄着石頭,想要讓石頭告訴給他們更多的消息。
可剛剛走過去的哪裏是什麼原族的族長啊,那可是山族的族長山成周。
不認識山成周可以理解,但是不認識原浩波就很難明白了。
石頭更加的確認,這幾個人就是來自別的大陸,如果在這片大陸,再沒有經驗,也會聽說原族的大名吧。
就比如說這一次修路,原族就是大開大合。
原族離營地的距離特別的遠,光是往返就需要至少三四天的時間。
並且原族也沒有像是山成周那樣搞到新的材料,也不像是其他五個村子和孔家村和書院那麼熟悉。
所以原族的修路,用了他們最古老的辦法。
什麼是路?
人和精靈走得多了,就是路。
營地給原族的伙食特別好,至少原族那些肯泰羅是完全恢復了精神的,並且在很多方法,現在的肯泰羅遠遠壓過了曾經的肯泰羅。
現在的肯泰羅瘋跑起來,速度至少是之前的一倍。
原浩波就這麼帶着族人,然後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的在營地和原族曾經的聚集區踩踏,不斷的用肯泰羅踩一條路出來。
絕生草再頑強,在肯泰羅、卡比獸和有限的除草劑的配合下,還是給原族硬生生踩出了一條路的形狀。
不過可能是因為手段太過於傳統,
這也導致了這條通往原族的道路,顯得特別的泥濘。
不過好在他們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這條營地通向以前原族聚居區的道路,實在是太過於長了。這就是她們的優勢。
還有就是沙族這邊。
他們現在可不缺少精靈,他們也不想要建立一條像是山族、像是原族那樣的道路,他們想要的是一條屬於沙族的沙路。
既然原本沒有路,那他們就在上面重新鋪陳一條沙子做成的路就行了啊。
沙族這邊現在可不缺少地面系的精靈。
十個沙河馬齊齊出動,直接讓成噸的沙子向著營地襲來。
十隻泥驢仔不斷的在上面奔跑,將這些沙子猜得又結實,又耐用。
還有十隻小小象,不斷的用鼻子捲起一陣陣沙塵。
九隻螺釘地鼠在沙子自由移動,將沙子和地面之間的契合連接的特別的緊密,讓這條路看起來天衣無縫。
如果非要說這條路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即便沙族投入巨大,可這條沙路的完成量依然上不去,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再看回金、木、炎、水、土五個村子聯合修路這一邊。
這一次五個村子不知道抽了什麼瘋,罕見的團結了起來。
這樣的弊端顯而易見,那就是即便最後是五村獲得了勝利,拿走了第一名五個去往鳳王靈界的名額,那麼五個村子怎麼分?而且這其中還摻雜了孔家村的出力。
而五個村子聯合的好處也是極大的。
不論是修路的數量,還是路的質量,都在所有路中間算是頂尖的存在。
可以這麼說,五個園加上書院的力量,讓他們修出來的道路,質量堪比山族的質量、數量堪比原族的數量,特色也跟沙族的特色沙路不相上下。
即便是韓馬龐這種在別的大陸見習慣了水泥路的人,看到五個園子聯合建成的路,也瞠目結舌。
“這是什麼建成的?為什麼會這麼快?”
“你們看,他們把人和精靈混在了一起,然後發揮出了精靈的力量和人類的智慧。”
“這是什麼材料?為什麼會這麼快?”
就連騙子們都忍不住驚嘆出來的奇迹,那這在營地中更是掀起了一陣驚奇的浪潮。
就連原本已經打算置身事外的楊家村和朱家村,也忍不住摻和了進來。
楊家村和朱家村,也想要回去原來的地方看一看,畢竟原來的居住地,那裏有他們的記憶,有他們的經營,也有他們生活這麼多年的依仗,和這麼多年的積累。
兩邊這麼一核對,立刻,雙方就達成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