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閻圃的計策,漢中求援
小小蜀兵,哪裏是兵強馬壯,渾身披甲,武備齊全犀利的易鵬軍的敵手,在易鵬改造的清弓,以及弩箭的掃射之下,蜀軍抵抗不住,死傷過半,剩餘者不敢抵抗,掉頭便逃,易鵬大軍趁機掩殺過去,配合孟達的叛軍,兩面夾擊之下,涪水關的蜀軍全滅,五萬士卒,死的死,傷的傷,投降的投降,沒有一人逃出。
楊懷、高沛兩個蜀中大將也被易鵬軍俘虜。
這兩個將軍倒也是識時務之人,當即跪地投降,投到了易鵬的帳下。
易鵬利用兩人在蜀中軍隊中的威望,一路勸降,沿途關隘紛紛倒戈,易鵬大軍不過三日,便已然到了雒縣境內,離成都近在咫尺。
易鵬的大軍在西川之所以行軍如此順利,沿途沒有遇見什麼抵抗,一個,是他入蜀以來,所積攢的好口碑,另一個,是這些蜀將,早就看出來了劉璋的敗亡之相。
相比起暗弱的劉璋,蜀將大部分都更看好易鵬,既然如此,倒不如順勢投降,還能謀得一個識時務的獎勵。
易鵬也沒有虧待他們,所有主動投降的蜀將,官升一級,並且獎勵金銀無數。
如果能夠協同助戰,招降沿途守將的,甚至能官升三級,封侯拜相都不在話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此巨大的利益,催使所有投降的川將,紛紛寫出,招降沿途守將,無數西川將領紛紛倒戈,投入了易鵬的麾下。
張松有一哥哥,名叫張肅,現任廣漢太守,手中握有一些兵權。
如此重利之下,張松也動了心思,寫信勸降張肅。
張肅看了勸降信之後,心中大驚道:“我這個蠢弟弟,竟然做出這樣要滅門的蠢事,這不是生生要斷了我的前程嗎?如果讓主公知道,我們張家,豈有活路!”
劉焉統川蜀多年,餘威尚存,川中百姓官吏大多服從管理,沒有二心,即使劉焉身死,劉璋繼承官爵,這些臣子依舊忠心耿耿,沒有二志。
張肅唯恐惹火上身,便連夜趕到成都,面見劉璋,把張松寫的勸降信,呈給了劉璋。
劉璋一看,心中大怒。
他雖然懦弱,但是並不代表,他允許自己的臣子吃裏扒外,公然背叛投敵,甚至還幫着敵人勸降自己的臣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璋一怒之下,便命人捉拿張松全家,盡數斬於城西菜市口。
張松全家,除了他自己現在在易鵬身邊,幸免於難之外,一眾妻小,盡數被誅。
張松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傷痛欲絕,後悔至極。
也正是因為血海深仇,他恨上了自己的親哥哥張肅,以及下令誅殺他全家的劉璋,他恨不得立即把這二人抓起來,千刀萬剮。
因此,張松更加賣力的給易鵬出謀劃策,誓要幫助易鵬,拿下成都,滅了劉璋。
張松和法正,都是蜀中一等一的謀士,有他們在一旁輔助,出謀劃策,易鵬的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瞭然。
成都。
眼看着易鵬大軍,離成都越來越近,劉璋徹底慌了神,他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於是,他召集群臣,商討應敵之策。
忠誠黃權建議道:“雒縣,乃要塞咽喉之地,無比關鍵,不容有失,只要扼守住雒縣,易鵬的軍隊便無法寸進。”
劉璋覺得黃權所說有理,而且他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於是便同意了黃權的建議,他任命張任為西川大都督,劉璝、泠苞、鄧賢為副將,
率軍五萬,星野趕往雒縣支援,據守易鵬大軍。
來到雒縣之後,張任說道:“雒城乃成都之門戶,如果有失,成都難保,來的時候,我研究了一下地形,覺得我們四人,兵分四路,一人守城,三人去雒城外,依山險要處安營紮寨,互為犄角,如此,一方遇敵,三方便可以趁機夾擊敵人後方,可以退敵!”
其他三員大將一聽,覺得張任分析的很有道理,便說道:“某等願意前去城外結寨!”
張任一聽,大喜,他把麾下士卒,一分為四,劉璝、泠苞、鄧賢三將,各領一萬人,在離城四十里處下寨,而張任,則帶領餘下兩萬人,據守雒城。
四方互為犄角,一方有難,三方支援。
張任不愧是蜀中第一名將,這番排兵佈陣,的確不同凡響。
說起這張任,還有一番來歷。
據野史所說,他與趙雲、張綉是師兄弟,都曾拜東漢第一槍神,童淵為師。
只不過,張任和張綉,只學會了童淵的成名絕技,百鳥朝鳳槍。
而趙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通過百鳥朝鳳槍,自創了一套更為犀利的槍法,他把其命名為七探蛇盤槍。
正是靠着這一套槍法,趙雲才能在長坂坡,殺入曹營,七進七出,而無人能擋,一戰而威震天下。
張綉號稱北地槍王,一套槍法在北地無人能敵。
趙雲更是橫掃千軍,位居當今一等一的猛將行列。
作為他們的師兄弟,張任的本領自然也不弱,他的槍法,威震蜀中,同樣難有敵手,號稱蜀中槍王。
歷史上,這位張任也的確厲害,劉備率軍入蜀的時候,正是他,一箭射死了龐統,使得龐統隕落落鳳坡。
足見,張任不僅槍法了得,這百步穿楊的箭術,似乎也很厲害。
張任的排兵佈陣的確精妙,但是,這卻難逃易鵬的法眼。
他暗中派遣巨獸,掃視四周,張任等蜀將的排兵佈陣,早就被易鵬看的一清二楚。
當易鵬率領麾下五萬精兵,以及各種異獸,浩浩蕩蕩來到距離雒城四十里的地方時,他一聲號令,全軍停了下來,原地安營紮寨。
軍帳內,張松、法正、孟達、甘寧、文聘、李嚴等謀士將領,分列兩旁,而易鵬居中而坐。
眾將領都不太明白,為什麼易鵬突然吩咐大軍停了下來。
雒城就在前面,此時不是應該一鼓作氣,攻破城池,進而拿下成都嗎?
易鵬看出了眾將士以及謀士們臉上的疑惑,他笑道:“剛剛我接到探子來報,就在眼前這兩座山上,安札了兩支敵軍營寨。而在前方二十里處的大山中,又駐紮了一支敵軍營寨,看樣子,敵人是算準了我們會襲擊雒城,所以故意埋伏在此,只等着我們大軍攻城之時,他們再偷偷從後方潛來,偷襲我軍後方,如此,必定會致使我軍大亂。”
“如果城中敵軍趁機殺出,兩面夾擊之下,我軍必敗!”
易鵬的一番分析,令在座將士們頓感一陣毛骨悚然,只覺得敵人的安排,果然陰險。
法正深深看了易鵬一眼,被易鵬的眼力所折服,他點頭道:“如此安排,應該是張任的計謀。”
法正在蜀中為官多年,熟悉蜀中官場,加上他足智多謀,平日裏善於觀察,對於蜀中大將們的情況,了如指掌。
他簡單介紹了一下張任的情況,結束之後,他稱讚道:“這張任,乃蜀中第一名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頗有謀略,不可不防。”
法正說的這些,易鵬通過歷史書,早就了解。
沒有誰,比他更了解張任了,他甚至知道,這傢伙是一個死忠之人,誓死效忠劉璋,不可能被勸降。
歷史上,劉備入蜀,迫使劉璋投降之後,他原本想要招降張任,可惜張任脾氣倔強,寧死不從,最終被劉備賜死。
一代西川豪傑,就這樣隕落了。
張任拒絕投降劉備,自然也不可能被易鵬勸降。
因此,對於這位川中大將,易鵬早就斷絕了招降他的心思。
簡單介紹了前方兩座山寨的精準地點之後,易鵬看向下方眾將,問道:“誰願意主動請纓,前去奪了這兩寨,本侯記他一個頭功!”
在座將領心裏都很清楚,易鵬對於軍功的賞賜,向來大方,非常優厚,於是當他話音剛落,下方大將紛紛站了起來,主動請纓,想要率軍,前去拔了這兩個山寨。
易鵬微微一笑,道:“看看我軍大將,多麼有血性,人人爭着前去立功,悍不畏死,真是可愛又可敬!”
隨後,他便按照先後順序,甘寧和文聘二人,各率領人馬,前去平定這兩處山寨。
而易鵬,則暗中派遣巨獸協助,以為後援。
深夜,伸手不見五指。
此時,蜀地的夜晚,夏蟲遍地鳴叫,它們歌唱的聲音極大的掩蓋了甘寧和文聘大軍的行軍腳步聲。
在具有夜視能力的巨獸,恐貓、劍齒虎等貓科動物的帶領下,兩支大軍很快來到了山寨旁。
這兩支大軍,在人數上,有着極大的懸殊。
甘寧麾下只有不過500人,而文聘則有將近五千人。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甘寧在易鵬面前,誇下海口,只需500人,便能夠拿下整個寨子。
甘寧何許人也,有膽子誇下這樣的海口,竟敢以500人,對戰敵軍1萬人?
作為歷史上東吳第一猛將,甘寧的確有這個資格,說出這樣的話來。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歷史上,甘寧的生平經歷,和都有哪些戰績。
甘寧出生於巴郡,少年時,他喜歡為非作歹,曾經組建了一支賊寇,自命為渠帥,在江面上四處劫掠貨船,因為崇尚奢華,人們稱其為‘錦帆賊’。
青年的時候,他突然像是頓悟了,覺得做賊寇不好,醒悟了過來,於是開始熟讀諸子百家典籍,以及兵法。
學有所成之後,他曾經在劉焉麾下當官,為蜀郡郡丞。
不過,幹了一年之後,他自覺不受重用,沒有前途,於是便跳槽,投奔了劉表,成了劉表麾下將領,可惜同樣不受重用。
208年時,他投奔了孫權,從此開始建功立業。
數年後,他跟隨孫權出戰劉表,大破黃祖,隨後又跟隨周瑜擊敗了曹仁,奪取夷陵。
之後,他又隨魯肅,對峙關羽。
在攻打皖城時,擒獲了曹魏大將朱光。
後來又率領數百人,夜襲曹營,大敗曹操數萬人,斬首敵將數十人,安全而還,從此名聲大振。
在逍遙津一役,孫權被張遼大敗,險被對方陣斬,又是甘寧,誓死保護孫權,擊退了張遼追兵,使得孫權能夠安全撤離。
孫權曾經讚揚道:“曹孟德有張遼,而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
《三國志》陳壽評價他,“江表之虎臣!”
由此可見,甘寧的驍勇。
《三國志》遊戲中,甘寧的武力值,一直都保持在95上下,為當世超一流武將。
看看,他曾經僅憑百人,便偷襲了曹營數萬人,甚至打的曹軍潰不成軍,斬殺敵將數十人,如此功績,自然名震千古。
眼前的蜀軍,自然無法與曹軍相提並論,因此,易鵬相信,僅僅憑着500人,甘寧肯定能夠偷襲成功的。
即使不成功,易鵬還有後手。
他麾下巨獸不是吃素的,而且,他麾下大軍也整裝待發,隨時準備支援。
甘寧夜襲敵營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一個是放火,引起敵營混亂,隨後他再乘其不備殺上去,引起敵營恐慌,進而潰敗,潰逃。
只要敵營的士卒因為受驚,而只想要偷跑,那麼,這一場劫營戰,便算是大功告成了。
出發前,甘寧命令手下,帶上了足量的火油和火種,等到他們來到敵營之後,便立即朝着敵營扔出火油,隨後點燃火種,瞬間,敵營熊熊燃燒了起來。
隨後,他便帶着手下潛伏在山寨門口,逃出來一個士卒,他便和手下利用手中的強弓硬弩一陣狂掃。
甘寧和他手下這五百勇士,每人身上的裝備,都是易鵬軍中最先進的,弩箭都可以連發,而且輕便簡易。
就這樣,敵營烈火燒燒,猶如火海,逃出來的士卒,又要經歷甘寧眾人的掃視,瞬間,敵軍傷亡慘重,一萬多人,在大火的焚燒和箭弩的掃射下,死傷過半。
剩餘的,也猶如驚弓之鳥,倉皇逃竄。
而在逃跑的人群中,甘寧發現了一條大魚。
敵方大將,泠苞。
古代行軍打仗,大將所穿的鎧甲,與士卒截然不同,因此甘寧一眼便認出了對方的身份。
甘寧冷笑一聲,一聲令下,500士卒的弓弩一齊朝着敵將秒射而去。
在大面積覆蓋的弓弩下,泠苞未能倖免,被亂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