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 羅青梅的論文

六十九 羅青梅的論文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

今年光景一般,但從鳳陽一個叫小崗村的收成卻像一顆驚雷,震撼了皖省整個官場。

全隊糧食總產13.2萬多斤,比上年增產六倍多!

18戶農民中有12戶收了3萬斤糧;油料總產7.5萬斤,超過了合作化以來20多年油料產量的總和!

社員人均收入311元,比上年增長六倍多。自1957年後23年以來,第一次向國家交售糧食和油料,分別超額完成任務7倍和80多倍!

一組組數據,讓人眼花繚亂。

於是一場到底要不要搞類似小崗村這樣搞家庭承包的討論在皖省甚至全國迅速展開,爭論激烈。

而來自金陵大學的一篇論文要將這把火越燒越旺。

位於六朝古都的金陵大學遠離燕京,臨近申城。遠離了喧囂浮躁,就如鼓樓校區鬧中取靜,愛讀書的金陵大學給人的印象是儒雅、厚重、大氣,贏得“中國最溫和大學”美譽。

秋天的金陵大學是美麗的,到處都是金黃色的落葉。

羅青梅抱着書,徜徉在金色落葉鋪就的林蔭道上。

她很喜歡這種感覺。

安詳、靜謐,但卻充滿着朝氣。

“羅青梅,吳教授找你!”一個留着兩個小辮子扎着蝴蝶結的漂亮女生從後面跑來,大聲叫道。

是她的同班同學兼好友蘇敏。

蘇慧來自江南水鄉的吳興地區,長的小巧玲瓏說的一口吳儂軟語,但性格卻有點像男孩子,少了些柔弱,多了點豪爽。

“吳教授說你那篇暑期社會實踐論文寫的非常好,他想和你聊聊呢。”

“真的啊.....”羅青梅高興的笑了。

吳教授可是著名學者,專門研究農村經濟。

自己寫的那篇《農村土地承包初步探討》沒想到入了他的法眼!

本來羅青梅是要寫工廠管理方面的論文,但是衛向東對於土地聯產承包方面的觀點徹底震撼了她。

回到家以後,她和父親詳談這件事,父親鼓勵她在這方面多思考,還給了她鳳陽地區小崗村土體承包前後一些具體數據,作為文章的論據。

“青梅,你說的那個小社員真這麼厲害?”蘇慧很是好奇。

當開學歸來,羅青梅把自己寫的論文給她看,她當時都震驚無比。

我的天啦......

大包干她也有所聞,吳興地區有的大隊也在偷偷摸摸搞,爭論很大褒貶不一。

但像羅青梅這樣從政治經濟學解讀這種現象的合理性,她還是第一次聽說!

後來羅青梅告訴她,這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和一個生產隊的小社員聊天,他的一些觀點只不過自己加工提煉了一下。

這讓蘇慧有些懷疑到底是真是假。

但看樣子是真的!

於是,她很好奇羅青梅嘴裏念叨着那個叫衛向東的小社員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他呀,挺能幹的,給他們生產隊辦了個繅絲廠,效益非常好而且還喜歡文學!”

“文學青年呀......那他是不是長的很英俊?”

“你問這幹嘛?”

“嘻嘻,好奇嘛.....”

“還.....可以吧。”羅青梅想着衛向東的相貌:“長的眉清目秀的,不像個社員反倒像個大學生!”

“是嗎?那你是不是心動了呀?”

“哎呀,你瞎說什麼?!”羅青梅臉刷的一下紅了,

向蘇慧撲過來,卻被對方嘻嘻哈哈躲開,一溜小跑不見了。

“別忘了去吳教授那裏。”遠遠傳來蘇慧的聲音。

“知道啦。”羅青梅回了一聲,向北大樓方向走去。

路上想起剛才蘇慧說的話。

“我真的喜歡那個小社員?”

“不可能,頂多有點好感而已。”

羅青梅很肯定。

金陵大學的北大樓建於1917年,大樓中部建有一座5層高的正方形塔樓,將整座建築分成對稱的東西兩半;

塔樓頂部是十字形脊頂,實際上為西洋式鐘樓的變體;樓體則由明代城牆磚砌築而成。

這些有着600多年歷史的牆磚以及盤繞其上的爬山虎,讓整幢建築顯得格外寧靜、古樸和厚重。

羅青梅走進這座大樓上來三樓輕輕敲開一間房門。

“是羅青梅同學啊.....進來。”白髮蒼蒼的吳教授笑着招呼。

吳教授本來只帶經濟系研究生,但恢復高考之後大量的本科生考進學校,於是就主動要求帶一個本科生班,沒想到在暑假裏佈置的社會實踐報告裏竟然會出現珍品!

自己正在撰寫關於農村土地改革方面的文章,這篇報告裏觀點新穎,某些想法和自己如出一轍。

一個才升大二的大學生能有這樣的思想難能可貴!

於是吳教授把羅青梅表揚了一番,姑娘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告訴了實情。

“吳教授,這篇文章的觀點最初並不是我想出來的。”

“哦?那是哪位高人大家?”吳教授感到很驚訝。

羅青梅一聽笑了:“他不是什麼高人,只是一個小社員。”

“什麼?!”

羅青梅就把自己和衛向東的交往簡單說了一遍,但對那天在繅絲廠的經過卻說的很詳細。

“我還問他,如果要搞承包到組承包到戶,那像大隊生產隊這些組織怎麼辦?”

“他說可以成立村民自治組織。但怎麼個自治法他卻不肯說。”羅青梅最後說道。

“奇才!奇才!小小年紀竟然有這樣見識,不簡單不簡單。”吳教授連連稱讚:“他為啥不考大學呢?實在是太遺憾!”

最後吳教授感嘆道。

是啊......這傢伙這麼厲害為啥不參加高考呢?

如果也考到金陵大學,我們一塊交流思想,暢談文學多好!

羅青梅一想也挺遺憾。

“羅青梅同學,我正在寫一篇關於農村改革的論文,你這篇文章里好多觀點都很新穎,我想借鑒,把你列為第二作者如何?”

哇......能和著名的吳教授共同發表學術論文?

這是多麼令人自豪的事!

可是......

“吳教授,我當然高興,不過剛才我說了這些觀點都是衛向東的想法,嚴格意義上說我不是原創,應該寫他的名字,所以我寫信想徵求他的意見。”羅青梅最後說道。

吳教授讚賞點點頭。

姑娘人品不錯!

“那好,你們先商量商量,反正還有時間。”吳教授決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致富從1978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致富從1978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六十九 羅青梅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