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凄慘的盛京城

第一百九十四章 凄慘的盛京城

精神振奮的察哈喇等待着盛京的消息,一旦皇太極接受長生天的召喚,那麼他就有機會東山再起。可惜他沒等到好消息繼續傳來,卻等來了海上發現好多膄巨大船隻正在靠過來的消息,他不明白這些海上的船隻哪來的?按哨探的話來講,平生都未見過如此巨大的船隻,彷彿一座座小山在移動,他隱約感到哪裏不對勁,尤其哨探回報,那些船隻已經駛入鴨綠江,最多一天時間就會到達新義州時,天生的戰鬥警覺性,讓他明白了,這些大船是衝著新義州來的。

范小武的十幾膄海船載着三千多鬼子,從仁川沿海岸線航行,新義州這個中朝邊境最重要的城市必須拿下,阻斷滿清逃入朝鮮的可能性,三千鬼子看起來很多,一旦鋪開在中朝鴨綠江上,真不夠看的,只是遼東戰場時不我待,等不到訓練出幾萬人馬來,錦州戰場一開始,收復整個遼東就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一定要拿下這裏,堵住清軍南下的通道,逼着清軍往北,或者接受穿越者的條件投降,舍此無它。

鴨綠江說是一條江,其實最窄的地方和我們內河差不多,太大的船真進不來,好在穿越者現在能造的船隻都不是萬噸級別的,最大的不過才兩三千噸級的,而范小武所指揮的十幾膄船最大的也就兩千六百噸級,勉強能航行在鴨綠江上,此時的鴨綠江兩岸基本都是荒原,沒有人煙,和現代中國一側高樓林立完全兩碼事,唯一的好處就是不必考慮平民百姓什麼的,而壞處就是走得太慢,因為現代穿越者看着地圖航行,也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走走停停,快不起來。

直到地圖上顯示這裏就是丹東和新義州地界,穿越者仍然不敢完全相信已經到目的地了,只得派出幾股鬼子偵察兵,幾乎翻山越嶺尋找新義州城,浪費了很多時間!事實上現代丹東到新義州不過十三公里距離,而新義州距離鴨綠江入海口也不過四十公里,距離鴨綠江邊更近,才一公里左右,當然這是現在,古代新義州城和我們一個縣城差不多,離着鴨綠江邊有七八里地遠。

小鬼子一上岸,鑲藍旗哨探就回報給了察哈喇,本來在做夢的察哈喇一下子被整懵了,真是沖自己來的,關鍵是這麼座破城,手下三個牛錄一千加朝鮮偽軍三千,要想守住還真很懸啊,而且剛得到大清朝廷的命令,要求他率軍先期攻打漢城,一定要把明軍趕出朝鮮,這明顯是強人所難,沒說朝廷派誰出征,來多少人,只是要求他打前鋒,真要是自己帶着一千人攻打朝鮮王城,不說明軍有多少人,就是數萬朝鮮軍,也很難應付。

思來想去察哈喇覺得這肯定是皇太極身邊親信出的餿主意,要他去送死,此時自己只要一出新義州,估計大概率是回不來了,該死的阿敏,該死的皇太極,老子福沒享到幾天,被你們幾個爭權奪利害死在這苦寒之地了。

現在又來了明顯是明軍的船隊,自己一下子成了風箱裏的老鼠,這可如何是好?有心想帶着三個牛錄逃回遼東,但大清的律法絕對無情,自己死了事小,還要連累家人連坐,往南逃更是死路一條,一千人,估計翻山越嶺都會死在朝鮮的群山中,那麼到底該怎麼辦?

在甲喇額真察哈喇左右為難時,山口次郎的浪人旅已經成功登岸了,沒遭到什麼攻擊,三千餘鬼子全副武裝扛着紅旗慢慢靠近新義州城。

清軍為了虛張聲勢,在新義州城頭上插滿了各色旗幟,目的是讓來犯者能知難而退,如果對面是老式明軍的話還真有用,可惜,他們面對的是兇殘的倭寇,而且是身穿板甲鋼盔的倭寇,自然毫無恐嚇的作用。

看着城下越聚越多的倭寇,尤其一眼望去都是身穿重甲的精銳樣子,察哈喇感覺身上涼瘦瘦的,自己手下一千人,有鐵甲的不過百餘,其餘都是棉甲布甲,城內的朝鮮軍更是指望不上,毫無戰鬥力不說,還要防着他們使壞,面對城外三四千重甲精銳步軍,還都是火器軍,絕對凶多吉少啊。

范小武山口次郎離着新義州三四里的地方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發現這個低矮的城池遍插旗幟,但城頭上卻沒有多少兵力,顯然這是在虛張聲勢,證明城內實力空虛,這就好辦了,不用太緊張,先紮營休整,然後讓人射進去幾封勸降信,內容無非是清軍已在錦州城大敗,死傷五六萬,鰲拜等戰死,多爾袞多鐸遠遁,漢城也被拿下,英俄爾岱馬福塔已斃命,明軍不日將向瀋陽推進,識時務的話趕緊投降,不要螳臂當車,否則這新義州將片瓦不留!

這樣子一封勸降信,平日裏對於大清勇士來說不過茶餘飯後的笑談,大清只有戰死的士兵,沒有投降的懦夫,可今時不同往日,受阿敏牽連遭皇太極打擊,還強令他進攻漢城,明擺着要他死在朝鮮,現在要面對明軍精銳,守住城池基本不可能,所以這封信察哈喇看了又看,身邊好戰的幾個白甲,從沒見過自己主帥如此曖昧,就向察哈喇請戰,認為外面不過是不經打的明軍樣子貨,有什麼可怕的?

望着這些毫無政治頭腦的幾個白甲,察哈喇很是無奈,明軍送來的信上說得很明白,大清在錦州輸得很慘,盛京傳來的消息多少證實了這點,而朝鮮漢城被明軍佔據更是板上釘釘,在這個時刻還一味用強,以眼下這點人馬,估計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眼下三條路,一棄城逃回盛京,七分是死三分是活,抗旨不遵,丟失信地就夠砍幾回腦袋的,二是死守,決一死戰,六分是死,四分活路,最終下場估計會和英俄爾岱等人一樣,三就是投降,七分能活,三分是死,反正自己的政治命運在大清已然完了,不如公開反對皇太極,說不定還能為自己謀個前程,也為奴才們留條活路。

作為追隨阿敏多年的宿將,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看得多了,當年岳托碩托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也不過是阿敏貝勒手下,現在一個個親王貝勒,統領一方,而自己由於站錯了隊伍,被發配到這天寒地凍的朝鮮,大清今後誰做主,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先安排好自己的後路才是真的,既然明軍打敗了清軍,那自己再做別人墊背的就不值得了,作為阿敏親兄弟的濟爾哈朗都可以不顧手足,反目成仇,那自己這種小角色又何苦給皇太極賣命呢?

想到這察哈喇覺得可以接受明軍的條件,只要手下不被裁撤,歸順正統大明也不是不可以,於是他派出兩個親信漢人奴才,從城上吊下,前往明軍大營求和。

而城內此時也已經不大受控制了,主要是三千朝鮮軍,知道漢城已被明軍光復,從副將到士兵都開始蠢蠢欲動,朝鮮副將還特意來找察哈喇,說是城內糧草不足,希望派人回後面平壤調糧,實際是在試探察哈喇他們的動靜,搞得察哈喇不得不讓百餘白甲親兵分頭看住這些朝鮮軍,不然的話,自己和議未成,恐怕先被朝鮮這些白眼狼給害了。

出城的兩個漢人奴才,被倭寇押到范小武這邊,范小武本來這兩天就準備把新義州城夷為平地,沒想到自己多此一舉的信產生了作用,當聽說城裏的主將原是阿敏貝勒鑲藍旗手下,作為臨時抱佛腳看過明清歷史的他,覺得是個機會,策反一股清軍比殲滅他們有價值的多,會對今後遼東其它建奴產生莫大作用,尤其是被皇太極打擊的阿敏,莽古爾泰的那些追隨者,絕對會起別樣心思。

對於穿越者來說,當初管委會制定的政策就是盡量少殺傷,最好把他們分成留在東北的,和送往海外的兩部分,可以彌補穿越者軍隊不足的短板,還有一個隱性的好處,那就是將來血洗毛子和白皮,包括其它大陸上的土着,由這些同是野蠻人的清軍來背鍋最合適!

所以當察哈喇的使者提出不遣散手下,對投降清軍不屠殺的幾個條件之後,范小武幾乎沒有多加考慮,就一口答應了,只是要求他們永不背叛大明,必須無條件服從神兵衛的命令,從今天開始算起,最多三天,鑲藍旗三個牛錄必須放下武器開城投降。

實際上要求察哈喇他們放下武器是一個考驗,女真人視武器裝備比生命都重要,如果他們真心投靠神兵衛,那麼今後只會給他們更好的裝備,如果不肯放下武器,就說明這個察哈喇沒有誠意,僅僅是為了拖時間,那就不好意思了,一個字,打,沒功夫跟你們玩心機。

虧了察哈喇是真心想歸順大明,所以有幾個白甲兵不願投靠大明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將他們給砍了,前後都是死,既然你們幾個不開眼,那就別怪老子心狠,然後通知朝鮮副將,把談判的意思告訴了他,讓城內所有軍隊做好準備,明天開出城外,迎接天朝大軍進駐,朝鮮人開始還不相信,但看到幾個大清白甲勇士的頭顱之後,終於眉開眼笑,太好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察哈喇要是堅決死戰到底,倒霉的朝鮮軍肯定跟着陪葬,而且裡外都不是人。

沒等到第三天,察哈喇就派出了使者,接洽所有投降細節,范小武沒有為難他們,只是重申自己的要求,並表示一旦收復遼東,女真人不會成為奴隸,而只會成為大明的一份子,不願意離開故土的,絕不勉強,做了這些保證之後,察哈喇終於帶着手下三個牛錄和三千朝鮮軍出城投降,前後不到兩日,新義州城易主。

朝鮮軍被允許撤回平壤,而清軍三個牛錄則被暫時留下,幫助看守城池,當然,范小武並不怕他們反悔,三千多鬼子兵真不是好惹的,就目前清軍的士氣和實力,若是假投降打起來,還真不是浪人旅的對手。

現在他要返回天津基地,那裏有幾膄大船要下水了,對大員的收復不能再拖,荷蘭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這個世界最大的對手,需要直接面對了,即使在自己所造大船還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時候,也必須面對了。

多鐸在錦州戰敗之後,不敢戀戰,迅速回撤,到達義州城的時候天色已近黃昏,濟爾哈朗佟圖賴等人看到城外正白旗鑲白旗旗幟,開始還以為是明軍假扮的,直到多鐸蘇克薩哈兩個湊近城牆,才看清是多鐸回來了,趕緊命人打開城門,多鐸迫不及待詢問多爾袞大軍的動向,濟爾哈朗長嘆一口氣,說錦州已經敗了,多爾袞根本就沒在義州城停留,而是率兩萬人去赫圖阿拉了。

擔心的事得到了證實,大清在錦州慘敗,自己見機得快保存下不到兩萬人,看來義州城是保不住的,豪格率七八萬殘兵已經退守盛京,鄭親王也已抱定殉國的念頭,此地不宜久留,多鐸沒說出來,濟爾哈朗倒清楚地說出來了,多鐸你還是趕緊回撤吧,去盛京,去赫圖阿拉都可以,組織防禦,自己這裏還有近兩萬人,我為你們多拖一點時間,大清不能亡啊,幾乎就是在交代後事。

多鐸也不猶豫,大清已到了危難時期,得趕緊回去做好準備,於是僅在義州城停留了一天,就帶着蘇克薩哈,范文程孔有德等人啟程回盛京,他回盛京,而沒有去赫圖阿拉,是因為聽說皇太極病重,有可能出大變故,抱着回去插一杠子為自己兄弟爭取利益的想法,至於保衛盛京城,他可沒有那個願望,有豪格代善他們十萬人馬在,沒必要添油加醋。

豪格此時已經回到盛京,近八萬失魂落魄的敗兵,帶來的是錦州慘敗死傷遍野的噩耗,一時間盛京城內,家家戶戶白幡飄揚,比兩年前四次入寇還要凄慘,皇太極還沒死,整個城裏已經哭嚎一片,這次死的都是青壯精銳,加上大量的包衣奴才,平時都是家裏頂樑柱,如今一朝去了長生天,頓時家破人亡,家裏一下子都象無頭蒼蠅一般,整個瀋陽城幾乎成了個大墓地!

皇宮裏更是一片肅殺,要不是代善越殂代皰管理起來,恐怕現在就是一鍋亂粥,豪格失魂落魄在皇太極床前彙報錦州戰況,病床上的皇太極雖然說不了話,可聽還是聽得清楚的,五六萬人馬,霎那間灰飛煙滅,任誰都接受不了,即使皇太極已有心理準備,還是接受不了如此慘敗,又是一口老血噴涌而出,下面所有人都知道,大清這位皇帝已是苟延殘喘命不久矣。

海蘭珠不顧自己病重,強讓宮女摻扶着來看大汗,兩個行將就木的夫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話沒說,眼裏只有淚,豪格此時跪在地上除了請安外,還說起多爾袞擅自領兵去了赫圖阿拉,而沒有回盛京,眼裏根本沒有皇阿瑪,皇太極顫巍巍地伸出手來搖了搖,讓豪格別說了,別人不知道,他皇太極是非常清楚多爾袞的能力,多爾袞直接去了赫圖阿拉,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他不認為大清能守住盛京,能守住幾代人打下的基業。

這種國難當頭的時候,多爾袞的做法雖然出格了些,可他絕對是在為大清謀求退路,而不是只有私心,所以皇太極制止了豪格,為今之計,只有寄希望於濟爾哈朗那邊能多拖些時日,給盛京城做好防禦的多留點時間。

皇太極眼睛死死盯着代善,代善明白,皇太極需要他的保證,無論他皇太極在與不在,都必須死守盛京,事實上代善一批人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此時只得再次在皇太極病榻前對天發誓,算是對大清列祖列宗一個口頭的承諾,也好讓皇太極有個最後的期盼。

海蘭珠走後皇太極還想強撐病體起來,奈何這個大胖子高血壓兼肺癌患者,實在無力對抗自己的命運,只能眼睜睜看着失去自己控制的大清貴族吵吵嚷嚷,啥事都有,什麼糧草不濟,丁壯不足,軍無士氣,漢人阿哈日益減少,等等等等,宮裏已經這樣,可想而知,外面不知道亂成啥樣了,現在急需一個能一呼百應的人物來領導他們,可病床上的皇太極不這樣想,他還自以為能夠起來,歷史上他一死,直接導致了大清的皇位爭奪戰異常激烈。

歷史上皇太極死後,以多爾袞三兄弟實力最大,要不是大玉兒從中插一杠子,多爾袞是最有可能成為新皇帝的,可由於多爾袞的不堅決,最後才有福臨成為順治皇帝。現在不同,多爾袞遠在赫圖阿拉,大哥阿濟格又被明軍俘虜,只剩下一個多鐸不到兩萬人馬還在半路,所以現在皇太極雖然還沒有咽氣,所有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中,唯有豪格實力最強。

作為抱定維護皇太極一脈的禮親王代善,自然隱隱站在豪格一邊,於是盛京城整個防務基本都由豪格和代善在指揮,雖然下面好多被皇太極打倒的前貴族蠢蠢欲動,然豪格和代善手下現在還有近十萬人,要想翻天覆地,基本不可能成功,即使多鐸率領近兩萬人馬到達盛京,這力量對比也毫無懸念。

聽到皇太極病重,多鐸內心並無波瀾,阿濟格多爾袞都不在這裏,自己一個人沒有那個能力控制盛京,他在半路就試着發信讓多爾袞回來爭奪皇位,然而回信卻是希望多鐸也帶着人馬撤到赫圖阿拉去,根本沒有半點想回來圖謀的意思,這充分說明,多爾袞對大清皇帝寶座已經沒有興趣了,一心只想着如何保存實力,或者安排後路。

這樣的想法自然影響到了多鐸的內心,因此他帶人到達盛京之後,拜見了一下病重的皇太極,在此彙報了一下錦州戰況,並沒有接見很多大清舊貴族,而是破天荒把自己鎖在家裏,整天折磨搶來的眾多美女,以此來發泄錦州戰敗的憤恨,包括到現在都無法接受的一邊倒的慘況。

各方面應證,明軍新軍不是大清鐵騎可以抵擋的,當初眾多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巴圖魯白甲勇士基本折損在錦州一戰中,能回來的不到一半,整個大清朝堂也相應空出了一半,幾個跟着逃回來的漢人將領文臣此時更是噤若寒蟬,範文臣也好孔有德也好,都幾乎是光桿一個了,本來就不受滿人待見,現在更是躲在最後,深怕被滿人當做出氣筒。

要不是代善秉承皇太極的意思,漢人中有好多都會被憤怒的滿人亂刀砍了,加上豪格經過幾次血的教訓,變得比以前沉穩多了,否則的話,手下那麼多失去兄弟的子弟,真有可能把這些漢人喪家犬都咔嚓了,就連皇太極最信任的範文臣此時也是躲在最後面,幾個大清貴族反覆詢問,他都是支支吾吾,和以前盡出鬼主意判若兩人。

時也命也,誰能想到短短兩三年不到,大明竟然練出了無堅不摧的強軍,騎射無敵天下的大清毫無招架之力,再怎麼排兵佈陣計謀百出都不過是雕蟲小技,這種這輩子都無法忘懷的毀天滅地的戰鬥力,真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一直到現在,不光是諸多清軍將領恍若夢中,就是見多識廣的漢人將領也是半夜驚坐起,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只能用仙家法術來描述一二。

這樣的話,他們當初背叛大明,就是一場黃粱夢,不作死就不會死,滿人還好,反正都是和大明不死不休的,自己則不然,明明是大明漢人,卻在時代的愚弄下,成了裡外不是人,別說富貴榮華,就是保命都成問題,現在的局面大家已經心照不宣了,最後無非是給大清做墊背的。

事實上,錦州一戰,多爾袞一逃跑,很多漢人將領已經在打小九九了,是向大明負荊請罪,還是乘滿人不注意溜之大吉,或者率領剩下的近萬殘兵窩裏反,私下裏已經在悄悄商量,不過由於清軍受損嚴重,對漢人的監視和彈壓日趨緊張,使得他們有這個賊心卻沒這個賊膽,倒是有好多口無遮攔的低級漢人將士因為說出異心話來,被滿人砍死的不下百餘人,至於城裏剩下的本就不多的漢人阿哈更是每天都死傷百人以上,搞得大家見面都跟做賊一樣,深怕一不小心腦袋掉了。

凄凄慘慘的盛京城,和原本歷史上松錦大戰斬殺明軍洪承疇部五六萬大勝而歸來了個徹底顛倒,再加上後勤遭到毀滅性打擊,整個大清的實力一下子衰落許多,即使明軍不打過來,五六年內都恢復不了元氣,實在是人口太少了,每一個勇士的培養都需要十數年的時間,那麼多精銳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招募來的,面對明軍幾十年的優勢一夜間蕩然無存,形勢之惡化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以前不服氣的將領,現在都猶如喪家之犬,不敢再出頭,連鰲拜,圖爾格這樣的勇士都大部折損了,再談什麼勇武等於是自打耳光。

如此士氣低迷的時刻,代善豪格清楚明軍給他們留下的時間不多,再怎麼希望渺茫,也得打起精神組織防禦,先是把幾個漢人將領找來,要求他們將收羅來的一萬餘漢軍殘兵敗將駐守好盛京城周邊幾個屯堡,不得後退一步,當然會派出督戰隊,哪個出現逃亡或起了異心可先斬後奏,直接點就是強力逼迫這些投降的漢軍做最後的炮灰。

接着就是城內十萬人馬驅趕所有漢人阿哈在城外挖壕溝,並修築城牆,同時命令其它大清城池守軍向盛京城輸送糧草輜重外堅壁清野,務必與明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不得擅自撤離,而且還以皇太極的名義給赫圖阿拉的多爾袞發去了一道聖旨,要求他趕緊徵募更多的野女真充實自己,也希望他顧全大局,在戰鬥的關鍵時刻能協助盛京防禦云云,說白了,就是不會管他如何壯大,只要他能在關鍵時刻救援盛京城就好。

而遠在赫圖阿拉的多爾袞,看到皇太極的聖旨,是毫無表情,以明軍在錦州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盛京必然保不住,赫圖阿拉也不過是暫時棲身而已,現在他明白自己只有三條路,一個是否和明軍真和談,而且主動權還在大明手裏,以數十年和大明的血仇來看,希望渺茫。另一個就是退出祖宗幾十年經營的大清地盤,退往更北的苦寒之地,以待東山再起,當然也是前途堪憂。三就是血戰到底,能生存的希望可能性更小,在這裏血戰那就是宣告滿人滅族的時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天降神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末之天降神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凄慘的盛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