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當眾立威
旭日東升,驅散清晨的薄霧,如金龍出海,氣勢恢宏。
在這樣晴朗的日子裏,李斯年卻感覺心中壓力頗大。
昨夜才抓到刺客,今日自己便上朝面對眾臣,對他來說實屬不易。
至於那刺客該如何處置,他心中有猜想,卻不知現在自己出擊,是否過分莽撞。
初來乍到,如果不小心踩坑,再一次被人陷害,自己又得打回原形,從頭再來,這是他不願意見到的。
但如放置不管,反而更容易被人欺辱。所以思忖再三,他都決定在這一次早朝,好好看看,朝堂之上,到底是什麼人膽大妄為。
穿着沉重的朝服,在太監的引路之下,李斯年登上高高在上的金鑾殿。
此刻他注意到,原來在金鑾寶座一旁略矮一籌的位置,居然還有紗幔遮蔽起來的位置,趙太后正坐在裏面。
這讓李斯年頓時傻眼了。
有原主的記憶,雖然沒有全然恢復,但他多多少少知道趙氏權傾朝野。
但如今這老女人居然已經到了垂簾聽政的程度,這未免也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還不等他想清楚,只要一坐下,甚至還不等他示意,太監便開口宣稱早朝,之後便是群臣朝拜。
李斯年根本沒有時間適應皇帝這個位置,便有朝臣從隊列中站出來,說有事啟奏。
李斯年的餘光瞟了一眼紗幔中的趙太后,只見對方並不開口,神色在帷幕的掩蓋下,也看不真切,實在不知道這趙太后是什麼態度。
李斯年鼓起勇氣,終舊決定鋌而走險。
他點了點頭,示意朝臣說話。
出列的少府大人主要負責朝廷財政,一開口便侃侃而談:“啟奏聖上,如今朝堂財政實在狀況堪憂,若聖上還堅持擴修麗婕妤的甘露殿,實在於朝政不利啊!”
李斯年挑眉,這一上來就挑自己的錯誤,實在令人不悅。
何況,這問題還是原主導致的,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
他在記憶中搜尋眼前人的身份,原主的腦子還算有用,很快,眼前這少府大人的信息,逐漸清晰起來。
少府名曰趙長信,是宮內趙昭儀的父親。不過原主似乎不怎麼喜歡趙昭儀,以至於李斯年思考這個女人的信息時,除了知道這個女人是太后安排的,其他一無所知。至於趙少府,也是太后的表兄。
難怪太后一言不發,合著這是讓趙長信找自己麻煩啊。
李斯年看着眼前人一臉熱切,卻一言不發,只是目光死死盯在趙長信身上。
那些太后黨的大臣們見此,不等皇帝說話,自行出列,紛紛符合趙長信的話語。
“臣以為,少府大人言之有理!”
“少府大人已經主辦財政事務多年,既然如此說,想來也是為聖上着想,聖上請三思啊!”
不論下面的臣子七嘴八舌說多少話,李斯年都是靜靜地看着他們。
沉默帶來的高壓讓這些原本還話多臣子,不明所以之外,更是逐漸消停下去。
很快,朝堂鴉雀無聲。
李斯年卻在此事忽然高聲呵斥:“如今你們知道關心朕的開支,卻毫不在意朕的安危!真是一個個當著好差事啊!”
李斯年的忽然發難,讓這些臣子目瞪口呆,下意識立馬跪下。
李斯年則眯了眯眼睛,目光在這些心懷鬼胎的臣子中掃了一圈之後,說道:“京兆尹、郎中令、衛尉在何處?”
話音剛落,便見三人出列。但在李斯年看來,三人姿態卻全然不同。
雖然都是應聲跪下行禮,卻只有那京兆尹面露戚戚然,其餘二人皆面色如常。
李斯年聲音低沉道:“你們仨倒盡職,昨夜宮內刺客,也不見你們有動靜。若不是朕有天命護體,恐怕你們現在都要給朕陪葬!”
此話一出,群臣嘩然。
顯然,宮內有刺客的事情還沒有傳出去。
但李斯年是些歷史常識在肚子裏的,發生這麼重大的事情,郎中令和衛尉都是負責宮廷安全的,應當第一時間知悉。
如今這兩人透露出來的擔憂,甚至還比不上職責更遠的京兆尹,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他原本便想看看,到底是什麼人對自己下手。
如今這兩名臣子的態度,真相幾乎昭然若是。
郎中令和衛尉的人選,都是太后提及,當初原主選拔的。看似原主有選擇,其實那昏君根本不關心誰上任,只不過是隨手一點,滿足太后的心愿罷了。
如今李斯年看到這兩人的態度,更是心寒。
他繼續說道:“如今朕雖無恙,但你們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臣知罪!請聖上責罰!”這些罪狀無可辯駁,不論真心還是假意,台下三人皆匍匐着說道。
李斯年隨即將目光看向眾臣,說道:“諸位愛卿,依你們看,朕該如何處置這三人呢?”
聽到此話,眾人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自己的觀點。
負責宗廟禮節之事的奉常大人賀蘭瑜率先站出來,侃侃而談:“啟奏聖上,聖駕臨危,此乃皇宮禁衛和守衛軍的嚴重失職。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發生此等大事,如果不嚴加懲戒,今後如何令眾心折服,令國家安寧?”
李斯年聽到這話,挑了挑眉。
這太后權傾朝野的場景下,既然還有人為自己說話,這讓他不禁對奉常大人刮目相看了。
但他還沒有說話,太后便率先發話了。
“聖上奉行仁德治國,如今事態控制,本宮也聽聞昨夜一事,侍衛們拚死一搏,陛下才安然無恙。其忠心,不可不察啊!”
李斯年皺了皺眉頭,隨即道:“奉常大人所言甚是,但昨夜一事,終舊衛尉大人的屬下忠心可表,朕並非獎罰不分之人。刺客一事當罰,但功過相抵,這一次,朕可以讓衛尉大人留職察看,只是着郎中令……”
太后聽聞,猛然朝着皇帝的方向看去。
李斯年明知太后此刻震動萬分,但還是狠下心說道:“郎中令履責不當!革職查辦!”
群臣震驚,因為沒有人不知道,郎中令是太后的人。
正是如此,李斯年才篤定要動手。
否則,只是一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