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 4 章
“今天怎麼沒見着高家的其他人?”邊吃着小餛飩,何奶奶突然想起什麼,奇怪的問了一聲。四年前他們登門拜訪的時候,還看到何大丫老太太的兩個兒子和兒媳來着。就算今兒男人們都在外面當值,那兒媳婦兒至少得露個面才是。何一年看了看周圍,沒有其他人。小聲回答:“可能因為咱們似飛年紀小,擔心去縣城影響高家大郎的學業吧。哎,要不是迫不得已,我也不想這麼麻煩大丫。”何奶奶此前只顧着擔心自家孫子,並沒有想到這茬。不過轉念一想也是,父母都是為自家孩子操心的,要是讓他她家孩子出門帶個垂髫孩童,她也老大不樂意。這到底誰照顧誰啊。何奶奶沉默了一會兒,說:“那咱們是不是該把禮物準備的再厚實些,這回,着實太麻煩他們家了。”“沒事,大丫既然主動跟我提的這事,證明她在高家說話還是很有威信的。咱們多多教導似飛,讓他去了縣城后別給成安表哥惹麻煩,聽話,少說,多做事,多學。”老兩口嘀嘀咕咕說著,何似飛一邊吃,一邊慢慢理自己的思路。此前四年,何似飛只知道他有一位嫁的不錯的姑奶奶。就算沒有洪水,對方家底也比他們何家要殷實許多。如今何家可以說家破人亡,與姑奶奶家裏的情況就更是天差地別。直到昨天,何爺爺才將姑奶奶家裏的情況詳細說了一番。且不說高家那數十畝的良田與主街的兩個鋪面,單單是鎮上那三進的大宅院,就得價值約莫一百五十兩銀子。更別提,這些還只是明面上的財產,隨便打聽就能知道的。高家私底下置辦的東西外人根本不可能知曉。何一年說這些的意思並不是讓何似飛心安理得的投靠‘有錢親戚’,他希望何似飛能明白他們家與高家的巨大差距,日後去了縣城,不要被紙醉金迷給迷花了眼。他們家沒有與其他人家相提並論的資格,因此,千萬不能亂花錢。要一心當好書童,努力認字、練字,這樣以後回到上河村,可以幫村民寫信,幫村長登記名冊等等,一年能賺個幾兩銀子,養家餬口不是問題。至於何大丫姑奶奶在高家的地位——她相公五年前去世,她從那時便成了高家年紀最大、輩分最高的老太太,並且她一直拿着高家的公中賬本不鬆手,因此,她在高家說話還是很有威信的。吃碗餛飩,何奶奶去布莊買了兩匹細棉布,一匹白色,可以給何似飛做兩身裏衣,一匹寶藍色,打算給他逢個厚實的棉襖。而何似飛則被爺爺帶去鎮上的書肆,本來想給他買點中等的文房墨寶,讓他更有動力學着讀書寫字。但一問價格,何爺爺就沉默了。何似飛對這價格也毫不掩飾自己的驚訝。一刀最便宜的黃紙居然都要四百文,而中等品質的宣紙,那得二兩銀子。在這個時代,一兩銀子等同於一吊錢,也就是一千文。雖然說大部分情況下,帶着一千文在錢莊並不能換到一兩銀子,一般得再加個二十文的‘手續費’才能兌換,但民間估算銀錢,就按整數計算的。何似飛此前並沒有刻意去關注爺爺奶奶這四年能攢多少銀錢,畢竟他們一直生活在偏僻的村子裏,周圍青山綠水,百姓們種田自給自足,家裏還養了五隻母雞一隻公雞,過年能開個葷。這樣的日子根本不用花錢。就是因為這種清貧又安逸的日子,讓何似飛有種置身於世外桃源的感覺。相比於末世那種過了今天沒明天的生活,何似飛真的覺得這裏就是天堂。地位、人脈、名聲、財帛,上輩子的何似飛都在算計多年後得到了。因此,這四年來他一直在修身養性,慢慢調整自己的精神情況——在世外桃源里,不用算計、謀划、挖空心思去尋找某個救命的葯或者氧氣。他只需要種好田,讓自己一家人能吃飽就好了。哪想到,他爺爺奶奶考慮的長遠——單單能吃飽可不行,以後娶了媳婦兒,生了崽崽,家裏人口多了,單靠一個人種田,是養活不了一家子的。這樣的考慮雖然與何似飛的意願相悖,但何似飛經過四年來的修身養性,已經能很好掩蓋骨子裏的瘋狂與偏執。他有時候想到上輩子臨死前,自己扛着病痛,扛到幾乎七竅出血,扛到五臟六腑都移了位,他依然瘋狂的想要多活一天、多活一秒。換做這輩子悠閑的他,可能就聽天由命了。聽天由命……何似飛在心裏輕笑一聲,悠閑的時光真的會慢慢將人骨子裏的瘋狂給完美的遮掩起來。要是換做上輩子的他,聽到要去縣城給人當書童,很可能直接撂挑子跑進深山,自己一個人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可在這世界生活了四年後,他居然只是稍微在言語上反抗了一下下,就答應下來。何似飛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悠閑了四年,覺得自己‘歇息’夠了,潛意識也是想在這個時代混出個不大不小的名堂吧。他今年十二歲,不早不晚,正正好是可以出門開眼界、看世界,再決定日後走哪條路的時間。士農工商,古代四個階級,他已經接觸過‘農’,自覺種田的話,基本上一輩子都在黃土裏翻不了身,只能堪堪養家餬口;‘工’的話,他會木匠活,不僅僅是雕刻一些掛件擺台等小玩意兒,他還會在各種木匣子上雕刻花紋——如果他真要走這條路,去縣城見見世面,最好多拜幾位老師,博採眾長,才能有所精進。至於‘士大夫’與‘商人’,排在四階級的頭末,何似飛這四年來都未曾接觸過,說不定到了縣城就能見識到其中地位的天差地別了。何似飛考慮的時間,何一年已經給他買了一刀黃紙,又買了一刀二兩銀子的宣紙,仔細包好,說:“這一刀宣紙,後日你來鎮上,自己送給成安表哥,表達對他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