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刮目相看
朱濟熺之所以選擇投靠朱允熥,正是看上朱允熥這三個字。也是自己唯一的選擇。四年後的靖難之役。苦於師出無名的朱棣,在黑衣和尚的建議下,才打出清君側的旗幟,從順天府造反。因為朱元璋說過,朝中若有奸佞,藩王可起兵進京,清君側,護衛大明江山至千秋萬代。燕寧兩王近二十萬兵馬,苦戰三年,在大明戰神李景隆的加持下,才得以進入應天府。朱濟熺反觀自己,一沒有朱棣的軍事頭腦,二沒有能征戰四方,守城有度,調配有方的子嗣。更沒有黑衣宰相姚廣孝那樣的亂世之臣。何能與四叔朱棣一較高低。那就名正,言順。讓朱允熥在老爺子駕崩前就藩為吳王或者淮王。起吳晉之兵,發動一場靖難之役,推朱允熥坐上帝位。那時打朱允熥的名號,便沒有朱棣所面臨的那麼大的阻力。最好,能讓建文在朱棣給朱元璋弔唁時,囚禁於南京。這樣會少掉一個強有力的對手。淮,朱元璋的發家之所,大明一半開國元勛,皆是淮人。吳,朱元璋做皇帝前的王號,現又靠近京畿,大明財源之地。掌握此二地之一,可攏大明一半財富或人心。奉天殿,朱元璋與一眾大臣商討國事,等待諸兒孫閱兵回歸。落日西垂,餘輝灑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端坐於龍椅上的朱元璋,霸氣十足,威嚴無比。檢閱已過了時辰,落後者為不合格。不合格卻有三人,均為朱元璋期望之人。朱元璋不由有些許微怒。孫子輩,怎能如此如此不堪。一個跛子,一瘸一拐的緩步走進大殿。“孫兒參見皇上。”“參見太孫殿下。”朱允炆一副責備口氣道:“燕世子,檢閱結束,怎可不卸甲而上殿?”“高熾,怎這麼晚才歸?是腿腳不便嘛?”朱元璋關切道。“回陛下,太孫殿下,孫兒檢閱時,軍士們還未吃早飯,故孫兒讓軍士們吃過早飯,才進行檢閱。不想誤了時辰,怕陛下久等,這才未來的急卸甲。”朱高熾不緊不慢的回道。“你這孩子還真是仁厚。”朱元璋讚許道。朱元璋不免可惜孩子是好孩子,就是天有殘疾。站在殿內的黃子澄正要開口,朱允炆搖頭阻止。朱元璋最看重什麼,最厭惡什麼,陪伴朱元璋十一年的朱允炆再清楚不過。“黃卿,有何事要奏?”黃子澄欲言又止的小動作被朱元璋瞅在眼中。“陛下,還有晉世子與允熥殿下未歸,已超了時辰。”既然不能參朱高熾,那就換個人,而且是倆。“這不來了嗎?”朱元璋最煩太拘泥於禮制的儒生,但下一任大明君主得是仁義之君,此人又不得不用。兩位皇孫並排進殿。“給咱說說,你兩人又是為何晚歸?”朱允熥壓住心中對朱元璋天生的畏懼,道:“稟皇祖父,清晨太冷,孫兒與濟熺哥等候軍士們吃過早飯,才進行檢閱。回宮后,又換了甲胄,這才耽誤了時辰,請皇祖父責罰。”朱元璋重新審視朱允熥,這孩子咋像換了個人,看着也沒有那麼懦弱。“嗯,很好,仁厚,還知禮法。”“以後,你們幾個就協助允炆處理國事,歷練一下你們的能力。””孫兒遵旨。”朱濟熺眼神玩味的看向滿臉黑線,皮笑肉不笑的朱允炆。心道:朱允炆,莫着急,好戲還在日後。朱濟熺對朱允熥的表現,很是滿意,至少不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主。朱允炆怒氣滿腹回到東宮。呂氏不解,問:“允炆,出什麼事兒了?生這麼大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