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二更合一
靖朝建立后,禮部的官員並未將這座古都曾經的坊市重新劃分,各個民坊依舊延用着之前的名稱,是以長安城的常樂坊,在西京亦被喚做常樂坊。
只不過在年初,常樂坊多了間門名喚樂酩閣的書肆。
午時剛過,賀府的馬車就停在了這家書肆的大門之外。
盈盈夏風將被掀開的車帷吹拂,隨行的碧衫丫鬟動作小心地將車廂內的妙齡女子攙扶而出。
姑娘穿了襲淡青色的三襇裙,兩側的領緣處綉着簇簇的清蘭花樣,腰間門繫着的垂旒禁步隨着她下車的動作泠泠作響,如此雅淡穿着,在夏日裏瞧上去格外清爽舒意。
姑娘正是賀家的二小姐——賀馨芫。
新朝建立后,賀馨芫的父親依舊在朝中禮部任左侍郎一職,母親房氏在多年前由妾抬正,成了賀府的正室主母。
以往像賀馨芫母親這般被抬正的正室,或多或少會在世家中遭受些另眼,可如今的天子霍平梟是房氏的親外甥,霍平梟自幼又多受房氏這個姨母的照拂,有了這麼一層關係,京中的這些世家貴妻們不會再沒有那個眼力,再敢去詬病房氏曾為妾室的過往。
前段時日,朝中更是將房氏封賞為了朝中的二品誥命夫人,賀馨芫平日低調處事,不喜熱鬧,不顯山不露水的,可旁人提及她這人時,態度都算禮重。
賀馨芫出身不凡,衣着亦不俗,只她清秀的眉眼間門,偶爾會流露出淡淡的溫怯之色,身上毫無世家貴女常帶的矜氣,年歲瞧着十七八歲,可又似比待字閨中的少女大了些。
炎夏的午後,暑日格外打頭,樂酩閣的周遭並無多少過路行人。
書肆雙扇木門朝外大敞而開,外觀古樸又考究,頗帶魏晉風流。
夏風伴着氣味曠遠的沉水香,拂面而來,主僕二人隱隱聽見內里傳出沉厚的古琴音韻。
碧衫丫鬟的心中不禁起了疑慮,小聲問道:“姑娘,奴婢怎麼覺得這裏不像書肆呢,倒像是什麼隱世的鴻儒,於鬧市取靜的僻處。”
賀馨芫心中也有些不太確定,遲疑道:“我適才往裏面望了望,看見了許多擺着書籍的烏木書架,應該就是書肆,只是裝潢別緻了些。”
說罷,賀馨芫提裙邁過門檻,往懸在小池的曲橋走去。
方才發現,這樂酩閣果然內藏乾坤,曲橋通長不過十丈,兩側置布的奇石、築塢、蘭芷皆洵美別緻,而那些亭閣也比尋常府園裏矗立的要袖珍許多,一看就不是給人來乘涼的,應是這家的主人,想圖個意趣罷了。
及至從曲橋通行而過,賀馨芫方才意識到,她來這兒,是來買書的。
一月前,西京最大的書局發行了一本名喚《西都雜俎》的志怪小說集,此書一共刻印了八百冊,在西京各個書肆都有販售。
《西都雜俎》剛一發行,就有文人在邸報上為它寫書評,並對此書大加褒獎,這八百冊的刻印本短短几日,就被搶售一空。
賀馨芫剛聽了個書名,覺得裏面的內容應當有趣,就得知了這志怪小說早就在各大書肆售罄的噩耗。
而後輾轉多番,才派人打聽到,常樂坊的樂酩閣還有此書在售。
只不過,樂酩閣中賣的《西都雜俎》卻是極其昂貴的抄本。
等進了闊堂,賀馨芫同書肆里的夥計打聽了一番,卻又從他這兒聽得,他們書肆販售的《西都雜俎》還是個請書法名家來謄抄的精抄本。
抄本的價格,原就要比普通的刻本高上多倍,而這精刻本,更是要價高昂。
書肆的夥計道:“這《西都雜俎》一共兩卷,每卷有三冊,因為我們書肆賣的是精抄本,所以姑娘若想買,不能僅買一冊,而是要兩卷都買。”
他邊說,邊將那套裝奩精美的《西都雜俎》拿到她眼前,亦頗為講究地帶着薄布手衣,小心翼翼地翻着頁,示意賀馨芫細看。
賀馨芫嗅見了上面的書墨香后,心跳的頻率比之前快了些,暗覺若想兩卷都買,定然是要將她荷包都給掏空了。
書肆的夥計觀察着賀馨芫的神情,詢問道:“怎麼樣?姑娘打算買嗎?”
賀馨芫故作淡然地清咳幾聲,道:“那這兩卷六冊,一共要多少銀子。”
書肆夥計同她比了個數:“一冊一兩,兩卷六冊,一共六兩。”
賀馨芫身側的碧衫丫鬟頗覺驚詫,難以置信地道:“這套書竟然要六兩銀子?你們要的價格也太貴了吧?一個正五品外官的月俸才六七兩銀子,你們一套書就要六兩,怪不得生意不好,沒什麼人來!”
書肆夥計倒也不惱,慢條斯里地將拿套精抄的書卷一一放回了木盒中,徐徐又說:“奇貨可居啊,這套可是京中林棲書院有名的張夫子親抄的精抄本,姑娘若是不要,那小的就收回去了。”
“等等。”
賀馨芫將那夥計攔住,咬了咬牙后,道:“六兩就六兩,我買下它就是了。”
“好嘞,那小的這就幫姑娘把這套書卷包起來。”
“不過事先說好,本書肆里的書一經售出,概不退換。”
買到了《西都雜俎》,賀馨芫心中又覺歡喜,又覺肉痛。
六兩銀子幾乎是她幾個月的月錢,賀馨芫平素很少在吃穿上花銀子,惟喜買些話本子看,以此面對寂寂長夜,打發無聊時間門。
在她看來,抽空看個話本,讀些新奇的故事,可比參加那些世家宴事,和那些不相熟的女郎們虛與委蛇要有趣多了。
賀馨芫抱着那兩卷《西都雜俎》,眉間門藏不住欣喜,已經迫不及待將它拿回去讀了。
一側的碧衫丫鬟卻嘀咕道:“姑娘,奴婢還是覺得這套書太貴了,它又不是什麼聖賢書,雖然裏面的故事多了些,可跟路邊兒賣的話本子也沒什麼兩樣。”
聽罷這話,賀馨芫也漸漸覺出了事情的不對勁來。
是啊,《西都雜俎》又不是什麼思想深刻,引人發省的聖賢書,而且寫它的作者她之前也沒聽過,叫什麼貽笑散人,偏它一發行就有人在邸報稱讚,還有人給它寫精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