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打你家玻璃的猴皮筋(四)
不負我大襄者,我大襄必無辜負!
果然,襄王陛下一定是可以帶着襄境百姓走向只屬於他們自己之未來的那位明君。修者狗、魔宗豬、金鉞野獸遲早會遠離襄境的百姓們。亦如妙玄真人在世的時候一樣。而且這太平盛世會比他在的時候更為長遠。
毫無疑問,進入未央宮,錦衣玉食的“躺平”十一年。雅樓無憂,滿春樓無憂,母親無憂,譚蓮兒等姐姐也無憂。對張雲這種所謂“魔子”,全民公敵的“災星”來說,一定是最好,最理智的選擇。
張雲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已經後悔之前偷偷塞進月能甲的那枚月能池了。忤逆襄王,過於草率。
趙羈橫對自己有義,陛下亦對自己有恩。
見已有蒙面的黑衣人從武陽門樓上跳下,緩緩逼近趙羈橫等人。張雲的假肢左手就按在月能甲胸口月能池的卡榫上,半天也拿不定主意。而右手卻摸向了懷中的三色琉璃盞。
即便是左右為難,但張雲仍有一件事是不願放棄的。他,不想做什麼魔子!無論他是與不是!
遙望襄王腳下的“黑鏡”和四枚石柱,張雲又想起了那漆黑無邊的深淵。原來陛下的手段同那狗屎絕地“一脈相承”。郤修然留給自己的“鐵劍熔”仍掛在腰間,新年夜前的酒話也仍在腦海之中。
未來那次劫難到底會不會來?自己會在其間扮演什麼角色?是吸引災劫的災星還是擋劫的福星?如果真的背幸到那個份兒上......為了乾暘大陸犧牲自己,那自己將會成為英雄,還是作為棄子被丟出去隨之毀滅?
如果進入未央宮,無論眼下如何瀟洒。但自己一定會成為一顆被人拿捏到死死的棋子。雖然命運依舊在老天手裏,但自己選擇的餘地卻沒了。
再去看那“黑鏡”時,張雲心頭升騰起一股無法形容的冷意。
“少爺!不要信他!”
猶豫間,一道透明身影已經潛到了自己身邊。雀兒一把扯下隱匿紗衣。
“煜親王食活人血肉,無惡不作。如果一切都是襄王指使,那大襄早就成為粉飾成盛世的人間煉獄了!”
......
“前三品禮部侍郎,慕廉的女兒?”
“朕不記得你以前的名字,但我知道土窯城張家現在喚你為雀兒。是張雲的女婢。”
聽襄王開口,雀兒也扭頭望向了武陽門樓。
“用瀕死的羈橫和白星河去試驗魔契的確是我‘心狠’,但修者的壓力百姓盡知。你們知道我的難處。之後引來冥骸屍海,葬送了浮溟十四驍騎營,這是朕,是朕的皇弟煜親王失策。但你慕家......”
“你應該是一直在記恨朕,覺得慕家是受冤枉,家敗於冤案吧?的確,你父慕廉之案的實情同百姓們所知出入甚大。但朕卻沒有冤枉他。”
“紋刻魔契最重要的材料就是茗屍草的汁液。為了替將士繪製魔契烙印,朕派人四處搜尋茗屍草。而你父親,三品的禮部侍郎慕廉也是暗中操作此事的重要官#員。”
“為了銀子,他在收購茗屍草的過程里暗中勾結修者。將我謀求魔契烙印紋刻一事泄露給了部分修者。但他不知,修者中也有貪戀銀子和靈晶石的。那裏面也有我的眼線。為了封住消息,我安排了十七名剛剛紋刻成功,尚未穩固烙印的契魔屠和二百名最忠心的頌安禁軍死士圍堵四個金丹修者。”
“二百一十七名大襄勇士,只有不到十人活着回來。”
“你覺得他的下場冤么?”
雀兒震驚的盯着武陽門門樓,眼中有的除了絕望,更多的是懷疑。這時候一直嘰哩哇啦刮躁不停的智慧小月轉過身影。
“嘿!雀兒姐姐!”
“我是智慧小月!”
“我在聽!”
“這事兒我知道!陛下萬歲說的是真的!”
......
“嗯......”
襄王長長嗯了一聲,繼續娓娓而談。
“你身邊有個冥靈,一直在帶着你查探此事。也在查探妝花院的過往。據我所知,你是想為慕家洗冤,而她是在替一個叫做碧璽兒的姑娘報仇。”
“那你可知,煜親王為何要吃碧璽兒?為何需要那麼多活人血食么?”
“就因你父慕廉泄露秘密,煜親王作為朕身邊最值得信任的人,最值得信任的武者。他急於提升實力去圍堵修者,所以才不知好歹的紋刻了魔契烙印。的確,消息堵住了。但煜親王卻從此開始離不開活人血食,整個人瘋瘋癲癲,一會兒清明如常,一會瘋魔,彷彿冥骸鬼物。一個親王,朕的親弟弟,一晃就是這麼魔怔了十幾年!”
“魔契烙印只能替瀕死之人紋刻,否則便是這般下場。”
“你父慕廉,他冤枉么?”
“或者......”
“若此事被你身邊那位冥靈鬼物知曉,她會不會遷怒於你,殺你報仇?俱朕得來的消息,那個自稱七怨的十來歲女童十有八九乃是冥怨靈。對仇恨二字執念極深。”
......
雀兒下意識回頭望向護城河的方向,不知不覺間,已經有淚水沿臉頰無聲滑落。
自己拖着少爺留在頌安城,讓張母張柳氏額外孤苦了半年多。無數個日夜的調查和暗訪,最終的結局是......原來自己父親才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原來最惡毒,最卑鄙的那個人居然是自己的父親......
慕家的一切,自己所追求的明媒正娶,七怨這個比張雲少爺值得依靠的姐姐......
因為滯留頌安城而深陷險地的張雲少爺......
雀兒忽然發現,當自己真的找到真相時,這真相卻讓自己失去了一切。
襄王陛下語氣感慨。
“罷了,禍不及家人。只要你願意勸張雲進入未央宮。朕可以大赦你的族人,讓那些散落於襄境各處以及浮溟山下的慕家人回到頌安。賜下銀錢,做一介百姓平安度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