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太子爭權,咄咄相逼(1)
共飲過後,宴會開始至今一直沒說過話的錦翔起身向主位上的父母作了個揖,“父皇,如今二弟已成年,學堂的課業也算有所成,應當參與朝政,替父皇分憂了。”
靖軒審視了一下他們兄弟二人後淡淡地開口拒絕“你二弟需要打理宮外的事,定親一事也要着手安排了,暫時就不必參與朝政了。”
錦翔明白靖軒的意思,宮外的軒月宮一直是錦洋在打理,他只是偶爾去看看,打理軒月宮事的確是需要費些精力,“那請父皇允准,讓兒臣復理朝政,替父皇分憂。”
靖軒聽完並未答覆他,而是若有所思地側頭看向敏嫻,敏嫻對上他有些無奈的眼神也有點無可奈何,他們心裏都明白,這些年,太子私下已經不止一次請求復理朝政,但都被靖軒攔下了,然而隨着皇孫們一天天長大,靖軒也阻攔不了多久了,他們有預感,今日怕是要攔不住了,敏嫻柔聲勸答,“翔兒,翰兒和昕兒都還小,昊兒也才剛進學堂,還需要多費神,朝政上的事,你還是先不要管了!”
“母后是不信任兒臣的能力,覺得兒臣並不能在協理朝政的同時兼顧教導兒女?還是不信任寧淑?”
聽到錦翔扯到了寧淑,敏嫻便移眸看了一眼他右側的寧淑,寧淑正頷首恭肅地聆聽着他們的話,敏嫻看着錦翔語重心長地繼續勸說:“淑兒是本宮認準的太子妃,本宮自然相信她的能力,母后只是擔心你的身體吃不消。”
“您是兒臣的母親,會擔心兒臣的身體,難道皇祖母就不會擔心父皇的身體了嗎?”他這樣一說,太后和靖軒下意識地對視了一眼而後又尷尬地雙雙轉頭看向他。而敏嫻忽然意識到什麼只是轉頭有些擔憂地看向靖軒不再勸說他。
靖軒見敏嫻敗下陣便悠然開口,“與你相比,朕的處境要略微好些。你們均已長大,你已為人夫,為人父,且一直以來都很懂事穩重,朕不必掛心;雲兒嫁作人妻后也懂事了,朕也不用太掛心;洋兒也成年了,能照顧好自己,這些年將宮外的事打理得還可以,朕也放心;溢兒有你皇祖母和母后,朕更加不用操心;朕可以全力處理朝政。而昊兒,翰兒,昕兒都還小,還需悉心栽培才是。”
雖然靖軒所言有理,但錦翔卻不願罷休,仍然力爭,“請恕兒臣不能完全認同父皇所言。孩兒們雖然年紀尚幼,但昊兒已經上學堂,自應由先生教導,兒臣只需每日抽空看看他學得如何,稍加引導即可。翰兒和昕兒有寧淑教導完全足矣,父皇應當相信母后的眼光,信任寧淑。其次,雖然父皇與母后這些年已在竭力彌補三弟,但是您別忘了還有二弟,二弟的能力雖然見長,無需操心,但你們別忘了,他從小就被送出了宮,與父母接觸以及得父母關愛的日子並不多,而這些年父皇也不讓他學習協理朝政,他一直在處理宮外的事,與您的接觸依然是寥寥而已。至於雲兒,貌似雖與母后不再敵對,但卻似陌生人一般,這些父皇還需操心。”靖軒審視了一下一直默不作聲錦洋,又無奈地看了一下相處冷淡地敏嫻與錦雲母女倆,而後淡定地說了句“翔兒提醒得是,朕自會留心處理。”
“父皇,兒臣並非想獨攬朝政而架空父皇,只是朝政繁雜,兒臣實在憂心父皇的身體,請父皇讓兒臣恢復協理朝政,讓二弟也開始學着處理一些政務,讓我們替您分憂,我們父子三人一起分擔繁雜的政務!”
太后見一向沉着冷靜識大體的太子錦翔居然在錦洋的生辰家宴上挑起爭論,深知他不達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於是肅聲開口,“好了,別爭了,哀家知道皇上和皇后心疼兒子,所以不想讓兒子為朝政煩憂。而太子憂心父親的身體,所以着急想替他分憂,雙方均是一片苦心!為了平息這場爭論,先聽哀家說幾句吧。淑兒自幼便伴在翔兒身側,照顧翔兒,幫着翔兒料理府中事務,一直以來都做得很好,她聰慧能幹,府上的事根本費不了她什麼精力,如今只是多了三孩子需要費神,哀家相信她依然能應付得過來,皇后當初既然看上她當太子妃也該想到她是要撐起翔兒身後的半邊天的。而翔兒自小就上進,協理朝政那些年,眼光獨到,能力極佳,已是可獨擋一面。我烙朝有此太子,百姓和大臣都可安心,因皇室後繼有賢能之才,鄰國不敢輕易來犯,國事也會昌順。但是,一直讓太子遠離朝政,深居府邸,朝臣和百姓會作如何感想?皇上聖壽之後,遠離朝政多年的太子繼位如何讓朝臣信服,讓百姓安心?歷朝歷代都不曾有可以一直遠離朝政的太子,皇上和皇后擔心兒子可以,那就改立太子吧,只要翔兒不再是太子,你們讓他一輩子安居府邸,照顧妻兒,他也不敢又異議,其他人更不敢有異議。但,不管是翔兒還是洋兒,或者其他人,只要當了太子,就不能置朝政和百姓於不顧,因他不僅僅是母親的兒子,也大烙的儲君,他有着與其他皇子不一樣的使命,他身上肩負着大烙的天下和萬民。”敏嫻一向尊敬太后,不敢多說什麼,靖軒這些年也漸漸的有些理解太后,不會再人前與她起衝突。太后見大家都不說話,緩緩起身,繼續說:“哀家既擔心兒子的身體吃不消,也擔心孫子太辛苦,且又需顧念朝臣和百姓,不敢替你們裁決。哀家有些乏了,先回宮了。”太後言畢便在嬤嬤的攙扶下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