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知青來鄉:歲月遠去人難忘

第三十九回 知青來鄉:歲月遠去人難忘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城裏的知識青年要來我們農村了!這是那場運動的又一個“新生事物”。

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我們大隊共分配16個長沙知青名額。為了妥善安排在近日將要到來的知青,大隊召開了幾次會議,將知青落實到各隊。因考慮到知青至少要兩個人在一起,不能單獨一個知青去一個生產隊,16個知青名額分別下到12個生產隊中的8個生產隊,其中有4個隊分配不到人。

各生產隊實際上都不太願意接收這個進駐知青的額外任務,平時隊裏的事已經夠忙的了。大隊幹部的協調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隊長們決定採取“摸它”的辦法決定哪幾個隊去知青那幾個隊不去人。王支書做了12個紙團,其中8個寫“有”字,表示要接收兩個知青,4個沒有字的就是不去人的生產隊。

一場爭論由於隊長各抓到的“它”決定了下來。這回隊長們沒有什麼話可說的了,“命里”所招嘛!大隊研究安排知青的會議終於結束了,沒有摸到“有”字它的隊長鬆了一口氣,摸到了的趕緊回去準備,沒幾天長沙的知青就要來了,得為他們準備住處和基本的生活設施。

這一天,從長沙來的十幾個知青背着行李風塵僕僕到了大隊部,他們是昨晚抵達公社的,今天一早就由公社幹部帶隊前來我們大隊報到了。16個人中10個男孩6個女孩,個個皮膚白皙,一看就是城裏孩子。在大隊部,王支書代表全大隊社員歡迎16位知青的到來。並一一將每位知青將要去的生產隊的隊長分別介紹知青見面認識,就算是一個簡單歡迎會吧!

農村對這些來自省城的年輕人來說即陌生又新鮮。但是,一系列的難題在等待着他(她)們。這些天真爛漫的年輕人將要接受的“貧下中農再教育”將會是怎樣的教育呢?

在來這裏之前或許他們不曾仔細想過。參加從來沒有做過的農業勞動,學會在貧窮的山村自己照顧自己,這看起來並不是太難的事,但對於這些年輕人或許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剛來這裏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很活躍,唱歌跳舞樣樣在行。我時常被知青的歌聲吸引,有時候走到他們中間學上一首沒有唱過的歌。山村水塘的水清澈見底,這成了知青們游泳的好地方。他(她)們的游泳姿勢不像當地孩子“打泡鰍”時那樣土氣,蛙泳、蝶泳、自由泳各種姿式優美好看。每當各隊的知青們相邀在水塘里游泳時,周圍的社員群眾都會圍過來觀看,沉寂的山村由於這些年輕人的到來也變得活躍了許多。

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知青們就感受到農村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爛漫。簡單的農活也不會幹,有的米飯也煮不熟。剛來時的快樂和新鮮感沒有了。農活行里樣樣欺人,真是社員們常說的“條條蛇兒咬人”。事兒做不好,手上卻磨出了血泡。

貧下中農社員並沒有嘲笑他(她)們,而是一遍又一遍的教他(她)們如何挖土、如何挑擔、如何插秧。生活上也是盡量提供方便。

但是,這比起在城裏父母身邊有天壤之別。有些知青開始情緒低沉、失望。

更為糟糕的是,有一天夜裏下大雨,有一個生產隊的兩個女知青被雨水淋濕倒塌的土牆壓傷。雖然傷勢不是太嚴重,但對知青們的思想穩定造成很大影響。兩個受傷的女知青只在當地接受了簡單治療就被聞訊趕來的家長接回了長沙,從此再沒有回到農村。這次意外事故無疑對她們二人的終生都將造成難以彌補的身體和精神的損傷。

從我接觸到知青開始,我就懷疑他們能否堅持下去。知青不像我們農村孩子,從小在泥巴里長大,跟隨父母逐步學會了干各種農活,累也累慣了,苦也苦慣了。但是,多數知青仍然比較堅強。不僅學會了干各種農活,很快生活也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

知青在農村的幾年,對他們的人生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意志磨練。但是我當時想,不如讓這些知識青年在城裏繼續深造,使其成為各行各業的有用人才。建設我們的國家,不僅需要有文化的農民,更需要科學技術的發達。我不知道那時是不是由於知青那一代人數量過於龐大,以至於城裏容納不下才讓他們下鄉。我真不知道,讓這些知識青年在貧窮落後的農村學會那些幾乎是原始的挖土挑擔,會有什麼更加積極的意義?知識青年來農村只會給農村增添負擔。沒有這些知青,生產任務不會影響,農村並不缺少勞動力,缺少的是農業科技、機械化和先進的耕作方法。顯然,這些農村所需知青都不能提供。

知青在農村堅持了數年,後來隨着運動的結束和形勢的變化,陸續返回了城市。只有個別人永遠留在了農村。但這段歷史將不會被人們遺忘。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城裏的知識青年要來我們農村了!這是那場運動的又一個“新生事物”。

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我們大隊共分配16個長沙知青名額。為了妥善安排在近日將要到來的知青,大隊召開了幾次會議,將知青落實到各隊。因考慮到知青至少要兩個人在一起,不能單獨一個知青去一個生產隊,16個知青名額分別下到12個生產隊中的8個生產隊,其中有4個隊分配不到人。

各生產隊實際上都不太願意接收這個進駐知青的額外任務,平時隊裏的事已經夠忙的了。大隊幹部的協調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隊長們決定採取“摸它”的辦法決定哪幾個隊去知青那幾個隊不去人。王支書做了12個紙團,其中8個寫“有”字,表示要接收兩個知青,4個沒有字的就是不去人的生產隊。

一場爭論由於隊長各抓到的“它”決定了下來。這回隊長們沒有什麼話可說的了,“命里”所招嘛!大隊研究安排知青的會議終於結束了,沒有摸到“有”字它的隊長鬆了一口氣,摸到了的趕緊回去準備,沒幾天長沙的知青就要來了,得為他們準備住處和基本的生活設施。

這一天,從長沙來的十幾個知青背着行李風塵僕僕到了大隊部,他們是昨晚抵達公社的,今天一早就由公社幹部帶隊前來我們大隊報到了。16個人中10個男孩6個女孩,個個皮膚白皙,一看就是城裏孩子。在大隊部,王支書代表全大隊社員歡迎16位知青的到來。並一一將每位知青將要去的生產隊的隊長分別介紹知青見面認識,就算是一個簡單歡迎會吧!

農村對這些來自省城的年輕人來說即陌生又新鮮。但是,一系列的難題在等待着他(她)們。這些天真爛漫的年輕人將要接受的“貧下中農再教育”將會是怎樣的教育呢?

在來這裏之前或許他們不曾仔細想過。參加從來沒有做過的農業勞動,學會在貧窮的山村自己照顧自己,這看起來並不是太難的事,但對於這些年輕人或許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剛來這裏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很活躍,唱歌跳舞樣樣在行。我時常被知青的歌聲吸引,有時候走到他們中間學上一首沒有唱過的歌。山村水塘的水清澈見底,這成了知青們游泳的好地方。他(她)們的游泳姿勢不像當地孩子“打泡鰍”時那樣土氣,蛙泳、蝶泳、自由泳各種姿式優美好看。每當各隊的知青們相邀在水塘里游泳時,周圍的社員群眾都會圍過來觀看,沉寂的山村由於這些年輕人的到來也變得活躍了許多。

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知青們就感受到農村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爛漫。簡單的農活也不會幹,有的米飯也煮不熟。剛來時的快樂和新鮮感沒有了。農活行里樣樣欺人,真是社員們常說的“條條蛇兒咬人”。事兒做不好,手上卻磨出了血泡。

貧下中農社員並沒有嘲笑他(她)們,而是一遍又一遍的教他(她)們如何挖土、如何挑擔、如何插秧。生活上也是盡量提供方便。

但是,這比起在城裏父母身邊有天壤之別。有些知青開始情緒低沉、失望。

更為糟糕的是,有一天夜裏下大雨,有一個生產隊的兩個女知青被雨水淋濕倒塌的土牆壓傷。雖然傷勢不是太嚴重,但對知青們的思想穩定造成很大影響。兩個受傷的女知青只在當地接受了簡單治療就被聞訊趕來的家長接回了長沙,從此再沒有回到農村。這次意外事故無疑對她們二人的終生都將造成難以彌補的身體和精神的損傷。

從我接觸到知青開始,我就懷疑他們能否堅持下去。知青不像我們農村孩子,從小在泥巴里長大,跟隨父母逐步學會了干各種農活,累也累慣了,苦也苦慣了。但是,多數知青仍然比較堅強。不僅學會了干各種農活,很快生活也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

知青在農村的幾年,對他們的人生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意志磨練。但是我當時想,不如讓這些知識青年在城裏繼續深造,使其成為各行各業的有用人才。建設我們的國家,不僅需要有文化的農民,更需要科學技術的發達。我不知道那時是不是由於知青那一代人數量過於龐大,以至於城裏容納不下才讓他們下鄉。我真不知道,讓這些知識青年在貧窮落後的農村學會那些幾乎是原始的挖土挑擔,會有什麼更加積極的意義?知識青年來農村只會給農村增添負擔。沒有這些知青,生產任務不會影響,農村並不缺少勞動力,缺少的是農業科技、機械化和先進的耕作方法。顯然,這些農村所需知青都不能提供。

知青在農村堅持了數年,後來隨着運動的結束和形勢的變化,陸續返回了城市。只有個別人永遠留在了農村。但這段歷史將不會被人們遺忘。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城裏的知識青年要來我們農村了!這是那場運動的又一個“新生事物”。

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我們大隊共分配16個長沙知青名額。為了妥善安排在近日將要到來的知青,大隊召開了幾次會議,將知青落實到各隊。因考慮到知青至少要兩個人在一起,不能單獨一個知青去一個生產隊,16個知青名額分別下到12個生產隊中的8個生產隊,其中有4個隊分配不到人。

各生產隊實際上都不太願意接收這個進駐知青的額外任務,平時隊裏的事已經夠忙的了。大隊幹部的協調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隊長們決定採取“摸它”的辦法決定哪幾個隊去知青那幾個隊不去人。王支書做了12個紙團,其中8個寫“有”字,表示要接收兩個知青,4個沒有字的就是不去人的生產隊。

一場爭論由於隊長各抓到的“它”決定了下來。這回隊長們沒有什麼話可說的了,“命里”所招嘛!大隊研究安排知青的會議終於結束了,沒有摸到“有”字它的隊長鬆了一口氣,摸到了的趕緊回去準備,沒幾天長沙的知青就要來了,得為他們準備住處和基本的生活設施。

這一天,從長沙來的十幾個知青背着行李風塵僕僕到了大隊部,他們是昨晚抵達公社的,今天一早就由公社幹部帶隊前來我們大隊報到了。16個人中10個男孩6個女孩,個個皮膚白皙,一看就是城裏孩子。在大隊部,王支書代表全大隊社員歡迎16位知青的到來。並一一將每位知青將要去的生產隊的隊長分別介紹知青見面認識,就算是一個簡單歡迎會吧!

農村對這些來自省城的年輕人來說即陌生又新鮮。但是,一系列的難題在等待着他(她)們。這些天真爛漫的年輕人將要接受的“貧下中農再教育”將會是怎樣的教育呢?

在來這裏之前或許他們不曾仔細想過。參加從來沒有做過的農業勞動,學會在貧窮的山村自己照顧自己,這看起來並不是太難的事,但對於這些年輕人或許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剛來這裏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很活躍,唱歌跳舞樣樣在行。我時常被知青的歌聲吸引,有時候走到他們中間學上一首沒有唱過的歌。山村水塘的水清澈見底,這成了知青們游泳的好地方。他(她)們的游泳姿勢不像當地孩子“打泡鰍”時那樣土氣,蛙泳、蝶泳、自由泳各種姿式優美好看。每當各隊的知青們相邀在水塘里游泳時,周圍的社員群眾都會圍過來觀看,沉寂的山村由於這些年輕人的到來也變得活躍了許多。

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知青們就感受到農村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爛漫。簡單的農活也不會幹,有的米飯也煮不熟。剛來時的快樂和新鮮感沒有了。農活行里樣樣欺人,真是社員們常說的“條條蛇兒咬人”。事兒做不好,手上卻磨出了血泡。

貧下中農社員並沒有嘲笑他(她)們,而是一遍又一遍的教他(她)們如何挖土、如何挑擔、如何插秧。生活上也是盡量提供方便。

但是,這比起在城裏父母身邊有天壤之別。有些知青開始情緒低沉、失望。

更為糟糕的是,有一天夜裏下大雨,有一個生產隊的兩個女知青被雨水淋濕倒塌的土牆壓傷。雖然傷勢不是太嚴重,但對知青們的思想穩定造成很大影響。兩個受傷的女知青只在當地接受了簡單治療就被聞訊趕來的家長接回了長沙,從此再沒有回到農村。這次意外事故無疑對她們二人的終生都將造成難以彌補的身體和精神的損傷。

從我接觸到知青開始,我就懷疑他們能否堅持下去。知青不像我們農村孩子,從小在泥巴里長大,跟隨父母逐步學會了干各種農活,累也累慣了,苦也苦慣了。但是,多數知青仍然比較堅強。不僅學會了干各種農活,很快生活也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

知青在農村的幾年,對他們的人生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意志磨練。但是我當時想,不如讓這些知識青年在城裏繼續深造,使其成為各行各業的有用人才。建設我們的國家,不僅需要有文化的農民,更需要科學技術的發達。我不知道那時是不是由於知青那一代人數量過於龐大,以至於城裏容納不下才讓他們下鄉。我真不知道,讓這些知識青年在貧窮落後的農村學會那些幾乎是原始的挖土挑擔,會有什麼更加積極的意義?知識青年來農村只會給農村增添負擔。沒有這些知青,生產任務不會影響,農村並不缺少勞動力,缺少的是農業科技、機械化和先進的耕作方法。顯然,這些農村所需知青都不能提供。

知青在農村堅持了數年,後來隨着運動的結束和形勢的變化,陸續返回了城市。只有個別人永遠留在了農村。但這段歷史將不會被人們遺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九回 知青來鄉:歲月遠去人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