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葉落紅塵:老二降生貧戶歡

第一回 葉落紅塵:老二降生貧戶歡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老家在洞庭湖濱的一個小山村。我出生時家裏有爺爺、父母、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按舊傳統,家裏以男孩出生先後排序,我排行老二。因此,“二佬”就成了我的乳名。後來左鄰右舍的鄉親都叫我“二佬”,直到我結婚後,我老婆帶頭叫“勝萬”,家裏人和鄉親們才慢慢改口。不過,一些年長的親友偶爾還會冒出“二佬”的稱呼,弄得我很不自在。但礙於情面也不好跟他(她)們明確計較,只是隨便嚨嚨哄哄附和一下了事。

我的爺爺男尊女卑思想較嚴重。在我的兩個姐姐先後出生后,爺爺心裏很不高興,在家裏哎聲嘆氣的。母親那時的身體病樣樣的,爺爺經常哭喪着臉,家裏沒有一點兒生氣。

更可氣的是,外面不時有跳皮搗蛋的半大伢子乘機喊挖苦話。二姐出生以後,有個叫“斷疤”的伢子就在我家門外扯大喉嚨喊:“哈哈!他家又生了個婆叉!”。爺老子一生氣,差點氣暈過去。沒辦法,誰叫自家媳婦不爭氣呢!

好在三年後我媽生下了大哥,爺爺總算鬆了一口氣。

爺爺對我大哥總是背着抱着當作活寶。等我出生時,爺爺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從此在人前揚眉吐氣。

不過也難怪,爺爺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在那個社會裏,家裏沒有男孩是要受人欺負的。

爺爺在解放前給地主做了十多年長工,憑着從老爺那裏繼承來的兩畝祖業地和自己省吃儉用的積累,修了一棟小瓦房,三十歲成的親,算是有了一個家。奶奶生了姑媽和父親二人,由於體弱多病,在我父親四歲時便離開了人世。父親是爺爺一個人拉扯大的。

爺爺一米七八的個頭,憑着結實的身板,沒日沒夜地勤勞耕作,不僅給我父親成了家,還讓他讀了兩年私學。後來父親能夠在村上當幹部也得益於認識幾個字。

我老家那裏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養兒不學藝,挑斷簸箕系”。爺爺為了讓我父親日後生活過得輕鬆一些,逼着他學織布的手藝。在那個年代,農村人都是靠自家紡紗,請“機匠”織布解決穿衣問題。那時,“洋布”城裏才有得買,農村窮苦人家尤其穿不起洋布衣。只有個別的富裕人家才有錢進城裏扯洋布做衣服。

1950年,湖南和平解放。我家人口多而擁有的土地少,土改時划階級成份自然是貧農。父親有點文化,又是貧農階級,加上他為人直爽,處事公道,工作積極,所以成了當地的“土改根子”,不久便加入了中國**,當上了村幹部。

我的母親是貧苦人家的女兒,外婆家在本縣百碌橋鄉的八斗丘村。由於外婆的姐姐(我的姨外婆)與我爺爺是近鄰,對我父親及家庭情況比較了解,後來經過姨外婆的介紹成就了父母的親事。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真實反映當時農民生活境況的流行語。解放初期我家有八口人吃飯,生活自然很一般。雖然“土改”時分得了幾畝地,一家人也從不偷懶,還是只能勉強度日。但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在他心裏,有人就有一切,兒孫滿堂就是那一代人矢志追求的夢想。

父母們的想法也和上一輩的老人差不多。儘管“兒多母苦”在那時已經是不爭的實事,他們還是為家裏人丁興旺而歡喜。村子裏生七八個兒女的不在少數,同村相鄰的人家比着勁兒生,最多的有十多個呢!

在他們看來,生兒育女似乎是在盡“天責”,小孩投胎來到自家是命里註定,再苦再累也沒有怨言。聽村上的老人說,解放前我們那裏經常鬧“天花”,生下的孩子好多都因為天花病而夭折。在老人中,還可以看到有的人臉上有“麻子”,實際上就是得了天花病倖存下來的印記。

“麻子”在今天已經很少看到了。即使是偶爾有一個也一定是老年人。這說明時代的不同才是人丁興旺的主因。

很顯然,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才是人丁興旺的主因。只有當人們對天意和現實有了科學的認知,才會真實地理解生命,並完整的認識人類自身。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老家在洞庭湖濱的一個小山村。我出生時家裏有爺爺、父母、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按舊傳統,家裏以男孩出生先後排序,我排行老二。因此,“二佬”就成了我的乳名。後來左鄰右舍的鄉親都叫我“二佬”,直到我結婚後,我老婆帶頭叫“勝萬”,家裏人和鄉親們才慢慢改口。不過,一些年長的親友偶爾還會冒出“二佬”的稱呼,弄得我很不自在。但礙於情面也不好跟他(她)們明確計較,只是隨便嚨嚨哄哄附和一下了事。

我的爺爺男尊女卑思想較嚴重。在我的兩個姐姐先後出生后,爺爺心裏很不高興,在家裏哎聲嘆氣的。母親那時的身體病樣樣的,爺爺經常哭喪着臉,家裏沒有一點兒生氣。

更可氣的是,外面不時有跳皮搗蛋的半大伢子乘機喊挖苦話。二姐出生以後,有個叫“斷疤”的伢子就在我家門外扯大喉嚨喊:“哈哈!他家又生了個婆叉!”。爺老子一生氣,差點氣暈過去。沒辦法,誰叫自家媳婦不爭氣呢!

好在三年後我媽生下了大哥,爺爺總算鬆了一口氣。

爺爺對我大哥總是背着抱着當作活寶。等我出生時,爺爺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從此在人前揚眉吐氣。

不過也難怪,爺爺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在那個社會裏,家裏沒有男孩是要受人欺負的。

爺爺在解放前給地主做了十多年長工,憑着從老爺那裏繼承來的兩畝祖業地和自己省吃儉用的積累,修了一棟小瓦房,三十歲成的親,算是有了一個家。奶奶生了姑媽和父親二人,由於體弱多病,在我父親四歲時便離開了人世。父親是爺爺一個人拉扯大的。

爺爺一米七八的個頭,憑着結實的身板,沒日沒夜地勤勞耕作,不僅給我父親成了家,還讓他讀了兩年私學。後來父親能夠在村上當幹部也得益於認識幾個字。

我老家那裏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養兒不學藝,挑斷簸箕系”。爺爺為了讓我父親日後生活過得輕鬆一些,逼着他學織布的手藝。在那個年代,農村人都是靠自家紡紗,請“機匠”織布解決穿衣問題。那時,“洋布”城裏才有得買,農村窮苦人家尤其穿不起洋布衣。只有個別的富裕人家才有錢進城裏扯洋布做衣服。

1950年,湖南和平解放。我家人口多而擁有的土地少,土改時划階級成份自然是貧農。父親有點文化,又是貧農階級,加上他為人直爽,處事公道,工作積極,所以成了當地的“土改根子”,不久便加入了中國**,當上了村幹部。

我的母親是貧苦人家的女兒,外婆家在本縣百碌橋鄉的八斗丘村。由於外婆的姐姐(我的姨外婆)與我爺爺是近鄰,對我父親及家庭情況比較了解,後來經過姨外婆的介紹成就了父母的親事。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真實反映當時農民生活境況的流行語。解放初期我家有八口人吃飯,生活自然很一般。雖然“土改”時分得了幾畝地,一家人也從不偷懶,還是只能勉強度日。但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在他心裏,有人就有一切,兒孫滿堂就是那一代人矢志追求的夢想。

父母們的想法也和上一輩的老人差不多。儘管“兒多母苦”在那時已經是不爭的實事,他們還是為家裏人丁興旺而歡喜。村子裏生七八個兒女的不在少數,同村相鄰的人家比着勁兒生,最多的有十多個呢!

在他們看來,生兒育女似乎是在盡“天責”,小孩投胎來到自家是命里註定,再苦再累也沒有怨言。聽村上的老人說,解放前我們那裏經常鬧“天花”,生下的孩子好多都因為天花病而夭折。在老人中,還可以看到有的人臉上有“麻子”,實際上就是得了天花病倖存下來的印記。

“麻子”在今天已經很少看到了。即使是偶爾有一個也一定是老年人。這說明時代的不同才是人丁興旺的主因。

很顯然,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才是人丁興旺的主因。只有當人們對天意和現實有了科學的認知,才會真實地理解生命,並完整的認識人類自身。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的老家在洞庭湖濱的一個小山村。我出生時家裏有爺爺、父母、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按舊傳統,家裏以男孩出生先後排序,我排行老二。因此,“二佬”就成了我的乳名。後來左鄰右舍的鄉親都叫我“二佬”,直到我結婚後,我老婆帶頭叫“勝萬”,家裏人和鄉親們才慢慢改口。不過,一些年長的親友偶爾還會冒出“二佬”的稱呼,弄得我很不自在。但礙於情面也不好跟他(她)們明確計較,只是隨便嚨嚨哄哄附和一下了事。

我的爺爺男尊女卑思想較嚴重。在我的兩個姐姐先後出生后,爺爺心裏很不高興,在家裏哎聲嘆氣的。母親那時的身體病樣樣的,爺爺經常哭喪着臉,家裏沒有一點兒生氣。

更可氣的是,外面不時有跳皮搗蛋的半大伢子乘機喊挖苦話。二姐出生以後,有個叫“斷疤”的伢子就在我家門外扯大喉嚨喊:“哈哈!他家又生了個婆叉!”。爺老子一生氣,差點氣暈過去。沒辦法,誰叫自家媳婦不爭氣呢!

好在三年後我媽生下了大哥,爺爺總算鬆了一口氣。

爺爺對我大哥總是背着抱着當作活寶。等我出生時,爺爺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從此在人前揚眉吐氣。

不過也難怪,爺爺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在那個社會裏,家裏沒有男孩是要受人欺負的。

爺爺在解放前給地主做了十多年長工,憑着從老爺那裏繼承來的兩畝祖業地和自己省吃儉用的積累,修了一棟小瓦房,三十歲成的親,算是有了一個家。奶奶生了姑媽和父親二人,由於體弱多病,在我父親四歲時便離開了人世。父親是爺爺一個人拉扯大的。

爺爺一米七八的個頭,憑着結實的身板,沒日沒夜地勤勞耕作,不僅給我父親成了家,還讓他讀了兩年私學。後來父親能夠在村上當幹部也得益於認識幾個字。

我老家那裏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養兒不學藝,挑斷簸箕系”。爺爺為了讓我父親日後生活過得輕鬆一些,逼着他學織布的手藝。在那個年代,農村人都是靠自家紡紗,請“機匠”織布解決穿衣問題。那時,“洋布”城裏才有得買,農村窮苦人家尤其穿不起洋布衣。只有個別的富裕人家才有錢進城裏扯洋布做衣服。

1950年,湖南和平解放。我家人口多而擁有的土地少,土改時划階級成份自然是貧農。父親有點文化,又是貧農階級,加上他為人直爽,處事公道,工作積極,所以成了當地的“土改根子”,不久便加入了中國**,當上了村幹部。

我的母親是貧苦人家的女兒,外婆家在本縣百碌橋鄉的八斗丘村。由於外婆的姐姐(我的姨外婆)與我爺爺是近鄰,對我父親及家庭情況比較了解,後來經過姨外婆的介紹成就了父母的親事。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真實反映當時農民生活境況的流行語。解放初期我家有八口人吃飯,生活自然很一般。雖然“土改”時分得了幾畝地,一家人也從不偷懶,還是只能勉強度日。但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在他心裏,有人就有一切,兒孫滿堂就是那一代人矢志追求的夢想。

父母們的想法也和上一輩的老人差不多。儘管“兒多母苦”在那時已經是不爭的實事,他們還是為家裏人丁興旺而歡喜。村子裏生七八個兒女的不在少數,同村相鄰的人家比着勁兒生,最多的有十多個呢!

在他們看來,生兒育女似乎是在盡“天責”,小孩投胎來到自家是命里註定,再苦再累也沒有怨言。聽村上的老人說,解放前我們那裏經常鬧“天花”,生下的孩子好多都因為天花病而夭折。在老人中,還可以看到有的人臉上有“麻子”,實際上就是得了天花病倖存下來的印記。

“麻子”在今天已經很少看到了。即使是偶爾有一個也一定是老年人。這說明時代的不同才是人丁興旺的主因。

很顯然,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才是人丁興旺的主因。只有當人們對天意和現實有了科學的認知,才會真實地理解生命,並完整的認識人類自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回 葉落紅塵:老二降生貧戶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