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2】

第二十四章 2】

禹平定了水患,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隨山浚川,開山劈路,貫通江河,重定九州。國家再舉農藝,黎民百姓富裕起來了,各州都按照自然物產與地力肥薄自覺自愿地納貢。比如冀州,交通方便了,生活在東方沿海一帶的夷人,就沿右邊的碣石山進入黃河,到帝都平陽進貢皮毛服裝;比如說兗州,就把漆、絲和彩色細綢作為貢品,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水,轉入黃河,上行到達冀州平陽進貢;比如地域廣大的青州,物產十分豐富,貢品也特別多,海鹽、葛布、海產、大麻、鉛、銀、奇花異石等等。船隊可以由汶水入濟水,再由濟水入黃河,到達冀州平陽進貢;比如說徐州,土地肥沃,山林繁茂,平川草長,耕地優良。就把築壇用的五色土、尾羽徇麗其湯大補的滋補動物野雞、制琴瑟的良材孤桐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纖細潔凈的黑絲白綢作為貢品,走水路,由淮水轉入泗水,由泗水順南風而溯黃河到冀州平陽進貢;揚州有稱之為“三色金”的黃銅、白銅、紅銅,有美玉、寶石、竹箭、象牙、皮草、羽毛、貝錦、貢橘、柚子作貢品,這些貢品可以經由大海,轉入長江,進入淮河、泗水,溯黃河抵冀州;荊州貢品有羽絨、耗牛尾、象牙、犀牛皮革,三色銅、椿木、柘木、檜木、柏木、磨石、石、丹砂等,還有專供祭祀用的帶刺的青茅草,專供王公貴族作頭飾的五彩絲帶與珠玉,以及九江出產、專供占卜預測用的神龜,進貢的物品先走長江支流沱江到達漢水支流潛江,再走一段漢水,登岸走一段陸路進入洛水而到達黃河,到達冀州;豫州貢品有漆、絲、細葛布、苧麻、絲綢和細錦、石磬和璞玉,進貢的道路十分便捷,從洛水乘船可以直接進入黃河抵達冀州平陽;梁州的貢品有美玉、鐵、銀、供鏤刻用的鋼鐵、做箭頭用的砮石,還有熊、羆、狐、狸四種野獸的毛皮,進貢可以先走漢水支流,然後陸行進入沔水,再走一段陸路後進入渭水,最後直達黃河抵達冀州;雍州的貢品以美玉美石為主,進貢時航船先從積石山下的黃河入水,然後到達龍門附近的西部黃河,再匯入到渭水灣里,貢品就可以送到虞舜的國都。

崑崙、析支、渠搜等邦國也心甘情願地將地毯納貢。九州之外的西方部落都安定順服了。

舜帝特別感興趣的是禹的治水策略。換了一般人,治水一定會先從冀州壺口和龍門開始,因為冀州是京都所在地,而且平陽也差不多被洪水淹過。更何況還有共工跟鯀為前車之鑒。先治理冀州,開鑿龍門,就可以早見政績。然而禹卻並不這樣,他只從治水的技術上考慮。當時洪水洶湧,勢不可擋,縱使鑿開龍門,黃河下游之水消受不了,水必潰決四齣。這樣,冀州和平陽洪水之災雖可免了,可是下游的水災會更厲害。所以,禹不要那虛無的政績,不邀一時之功,不去騙取一時的名利,而是捨近求遠,先決兗州九川之水,使之各通入海;又浚畎澮之水,使之各通於川;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歸。禹治水先從低處下手,使下面之水能順利瀉出,這樣上面之水就逐漸變淺了,治理起來也就方便了。

舜帝就曾經問過禹:“文命,共工和你父鯀治水都從冀州開始,你為什麼卻要從兗州碣石九條支河開始呢?”

禹回答:“兗州是河彎之處,河彎曲處兩岸無山,皆是平地,所以潰決常在這裏發生,洪水之患也特別嚴重。治水先從這裏開始,九河疏通了,下面之水泄掉了,則導通黃河之功己及一半。”

從禹治水的方略中,舜帝看到了禹的務實、睿智、盡責,看到了禹比共工跟鯀的高明之處。

歷經燧人氏、有巢氏、伏羲、炎黃一代一代艱苦卓絕的努力,上古文明剛剛從一片混沌里見到一點曙光的時候,堯唐古國就被絕情的洪水抹成一片新的混沌!長天與汪洋一色,災民們棲住在高丘上奄奄一息。禹受命於敗軍之際,危難之時,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對治理大洪水劃下了一個大句號。舜帝對自己當初力薦禹繼承父業,而且當著帝堯許下諾言、不惜以身家性命擔保的高瞻遠矚行為而感到自慰,心潮起伏難平。他盡心儘力支持禹治水、多次聽取禹關於治水方案的彙報、毫無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千叮嚀,萬囑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今,禹終於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不能不為之興奮。

黃河之濱,彩坊高扎,人山人海,龍騰獅跳,武舞鏗鏘豪邁,文舞妙曼優美。

舜帝、禹、四岳站立在高高的慶典台上,三雙深遂的目光深情地望着龍門與隱隱約約中的壺口。只見兩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里,恰似銀龍吐水,兩山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越。溯黃河遠眺,從壺口至龍門峽谷,波浪壯觀,自然風光驚險動人。回想起治水數十年的艱難困苦終於告一段落,遐想着構建有虞國和諧美景的未來,舜帝心曠神怡,發自內心地說道:“文命,你為了治水,身執耒鍤,以為民先,新婚未了就赴工地,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美哉禹功,明德遠矣!黎民百姓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就把這龍門命名為禹門口吧!”

禹說道:“帝啊,沒有你的識人之眼,用人之量,沒有你的高瞻遠矚,文命豈有為國效力為民造福的機會?你才是平治水患的真正功臣啊!”

舜帝深情地望着禹,忽然想起了一個考慮日久、卻仍然有些舉棋不定的問題:“文命啊,水患剛除,朝廷收受各州貢品,各地州牧、諸侯、黎民百姓,會不會有意見呢?”

禹問:“帝擔心會傷人的感情嗎?”

舜帝道:“虞舜貴為一國之帝,怎能不關注黎民百姓的利益。”

禹深懂舜帝,說道:“打自先帝開始治水,共工跟我父親弄了幾十年。至今文命接手治水也已經十三年了。各地消除水患各有先後,受益亦有先後。而今,四面八方凡適合居住的地方,人們都已經在那裏生息勞作,天下九大山脈都有道路可以通行了,九大水系都能東歸大海了,九大湖澤能聚能散,不再漫溢,東方九夷,北方八狄,西方七戎,南方六蠻,天下四海所有部落,都可以沿着四通八達的水、陸路,前往京都匯聚。”

舜帝道:“文命啊,天之曆數在汝躬,你肩上的擔子終將會越挑越重。”

禹道:“謝帝青睞。帝是考慮天下一統,江山永固的時候了。”

舜帝道:“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天下一統,江山永固,黎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禹道:“是啊,黎民百姓需要的是江山永固,永遠地堯天舜日。江山永固,就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但是,大洪水肆虐多年,商旅不行,農業不興,百業凋敝,國庫空虛,急需補給。補給哪裏來?就得通過興農藝,舉商貿,藏富於民,多創些賦稅,多進些貢。”

舜帝道:“理是這個理,總得讓黎民百姓心悅誠服才好。”

禹道:“為帝的有憂民之心,民心之中自然就會有國家利益。”

舜帝道:“我在想,賦稅應該據實際情況而定,要使黎民百姓承受得起。是否先將有虞國的土地按照統一的標準劃定質量等級,分成三品九等,然後全國各地嚴格按照土地統一的三品九等交納賦稅。”

禹道:“我在治水的同時已經做了一些調查,冀州地區土質柔和,土壤白色,疏鬆宜種,賦稅可定三等,少部分上中二等;兗州土質黑色,地力肥沃,耕地質量在原九州之中可排第六。賦稅可排第六等;青州地區地力肥沃,耕地在原九州中排在第三等,賦稅可排第三等;徐州地區土地大部分是二等,賦稅可排第四;揚州地區多雨,泥土潮濕,尚未開發好,耕地排在九州的下下等,賦稅亦可排第七;荊州地區土地泥濘潮濕,耕地排第八等,賦稅可排全國第三等;豫州是粘性極強的沙漿土質,耕地在九州排第四,賦稅可排第四;梁州土地等級可排第七,賦稅可排第六;雍州土質天下第一,賦稅可排第二。”

舜帝聽禹說完,心裏基本滿意禹所做的調查,說道:“文命,據我掌握的情況,全國土地一至九等的排列順序依次是:雍州、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兗州、梁州、荊州、揚州。你剛說對土地分等跟我所掌握的情況基本吻合。賦稅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你的意見也基本準確,但就土地和賦稅的關係而言,也還有值得商酌之處。比如說兗州,土質雖可排第六,但是因為所受水災最為嚴重,恢復元氣頗需時日,因此時下就可以免掉賦稅;對青州要考慮海濱分佈着大量鹽鹼地,賦稅可由三等改為四等;徐州地區土質三、六、九等參不齊,賦稅可由第四改為第五;豫州土質雖然排第四,但是因為是帝都所在地,非物質條件就好得多,要起示範作用,賦稅可以定為上上一等。另外,新增的并州、幽州、營州三州組建時間不長,賦稅比照冀州、梁州、徐州取低走執行。”

禹道:“帝英明之至。”

舜帝道:“這樣定賦稅準確與否,還得由土、木、水、革、器、貨六大部門綜合調查后再最後決定。”

一直沒有作聲的四岳說了話:“我負責立即組織着手調查核實,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都參加。”

舜帝道:“好,這事就由首輔負責。調查核實后,再由掌管土、木、水、革、器、貨的六大部門各負其責,將賦稅徵收統管起來。”

禹道:“為了使有虞國儘快強大起來,眼下收取賦稅十分必要。”

舜帝接過禹的話道:“我們都必須明白一點,收取賦稅為了強國,但是必須以民為本,決不傷農。待有虞國富強之時,就免收農民賦稅。”

禹、羲仲都說:“帝憂國憂民之心,蒼天有鑒!”

禹平定了水患,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隨山浚川,開山劈路,貫通江河,重定九州。國家再舉農藝,黎民百姓富裕起來了,各州都按照自然物產與地力肥薄自覺自愿地納貢。比如冀州,交通方便了,生活在東方沿海一帶的夷人,就沿右邊的碣石山進入黃河,到帝都平陽進貢皮毛服裝;比如說兗州,就把漆、絲和彩色細綢作為貢品,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水,轉入黃河,上行到達冀州平陽進貢;比如地域廣大的青州,物產十分豐富,貢品也特別多,海鹽、葛布、海產、大麻、鉛、銀、奇花異石等等。船隊可以由汶水入濟水,再由濟水入黃河,到達冀州平陽進貢;比如說徐州,土地肥沃,山林繁茂,平川草長,耕地優良。就把築壇用的五色土、尾羽徇麗其湯大補的滋補動物野雞、制琴瑟的良材孤桐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纖細潔凈的黑絲白綢作為貢品,走水路,由淮水轉入泗水,由泗水順南風而溯黃河到冀州平陽進貢;揚州有稱之為“三色金”的黃銅、白銅、紅銅,有美玉、寶石、竹箭、象牙、皮草、羽毛、貝錦、貢橘、柚子作貢品,這些貢品可以經由大海,轉入長江,進入淮河、泗水,溯黃河抵冀州;荊州貢品有羽絨、耗牛尾、象牙、犀牛皮革,三色銅、椿木、柘木、檜木、柏木、磨石、石、丹砂等,還有專供祭祀用的帶刺的青茅草,專供王公貴族作頭飾的五彩絲帶與珠玉,以及九江出產、專供占卜預測用的神龜,進貢的物品先走長江支流沱江到達漢水支流潛江,再走一段漢水,登岸走一段陸路進入洛水而到達黃河,到達冀州;豫州貢品有漆、絲、細葛布、苧麻、絲綢和細錦、石磬和璞玉,進貢的道路十分便捷,從洛水乘船可以直接進入黃河抵達冀州平陽;梁州的貢品有美玉、鐵、銀、供鏤刻用的鋼鐵、做箭頭用的砮石,還有熊、羆、狐、狸四種野獸的毛皮,進貢可以先走漢水支流,然後陸行進入沔水,再走一段陸路後進入渭水,最後直達黃河抵達冀州;雍州的貢品以美玉美石為主,進貢時航船先從積石山下的黃河入水,然後到達龍門附近的西部黃河,再匯入到渭水灣里,貢品就可以送到虞舜的國都。

崑崙、析支、渠搜等邦國也心甘情願地將地毯納貢。九州之外的西方部落都安定順服了。

舜帝特別感興趣的是禹的治水策略。換了一般人,治水一定會先從冀州壺口和龍門開始,因為冀州是京都所在地,而且平陽也差不多被洪水淹過。更何況還有共工跟鯀為前車之鑒。先治理冀州,開鑿龍門,就可以早見政績。然而禹卻並不這樣,他只從治水的技術上考慮。當時洪水洶湧,勢不可擋,縱使鑿開龍門,黃河下游之水消受不了,水必潰決四齣。這樣,冀州和平陽洪水之災雖可免了,可是下游的水災會更厲害。所以,禹不要那虛無的政績,不邀一時之功,不去騙取一時的名利,而是捨近求遠,先決兗州九川之水,使之各通入海;又浚畎澮之水,使之各通於川;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歸。禹治水先從低處下手,使下面之水能順利瀉出,這樣上面之水就逐漸變淺了,治理起來也就方便了。

舜帝就曾經問過禹:“文命,共工和你父鯀治水都從冀州開始,你為什麼卻要從兗州碣石九條支河開始呢?”

禹回答:“兗州是河彎之處,河彎曲處兩岸無山,皆是平地,所以潰決常在這裏發生,洪水之患也特別嚴重。治水先從這裏開始,九河疏通了,下面之水泄掉了,則導通黃河之功己及一半。”

從禹治水的方略中,舜帝看到了禹的務實、睿智、盡責,看到了禹比共工跟鯀的高明之處。

歷經燧人氏、有巢氏、伏羲、炎黃一代一代艱苦卓絕的努力,上古文明剛剛從一片混沌里見到一點曙光的時候,堯唐古國就被絕情的洪水抹成一片新的混沌!長天與汪洋一色,災民們棲住在高丘上奄奄一息。禹受命於敗軍之際,危難之時,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對治理大洪水劃下了一個大句號。舜帝對自己當初力薦禹繼承父業,而且當著帝堯許下諾言、不惜以身家性命擔保的高瞻遠矚行為而感到自慰,心潮起伏難平。他盡心儘力支持禹治水、多次聽取禹關於治水方案的彙報、毫無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千叮嚀,萬囑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今,禹終於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不能不為之興奮。

黃河之濱,彩坊高扎,人山人海,龍騰獅跳,武舞鏗鏘豪邁,文舞妙曼優美。

舜帝、禹、四岳站立在高高的慶典台上,三雙深遂的目光深情地望着龍門與隱隱約約中的壺口。只見兩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里,恰似銀龍吐水,兩山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越。溯黃河遠眺,從壺口至龍門峽谷,波浪壯觀,自然風光驚險動人。回想起治水數十年的艱難困苦終於告一段落,遐想着構建有虞國和諧美景的未來,舜帝心曠神怡,發自內心地說道:“文命,你為了治水,身執耒鍤,以為民先,新婚未了就赴工地,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美哉禹功,明德遠矣!黎民百姓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就把這龍門命名為禹門口吧!”

禹說道:“帝啊,沒有你的識人之眼,用人之量,沒有你的高瞻遠矚,文命豈有為國效力為民造福的機會?你才是平治水患的真正功臣啊!”

舜帝深情地望着禹,忽然想起了一個考慮日久、卻仍然有些舉棋不定的問題:“文命啊,水患剛除,朝廷收受各州貢品,各地州牧、諸侯、黎民百姓,會不會有意見呢?”

禹問:“帝擔心會傷人的感情嗎?”

舜帝道:“虞舜貴為一國之帝,怎能不關注黎民百姓的利益。”

禹深懂舜帝,說道:“打自先帝開始治水,共工跟我父親弄了幾十年。至今文命接手治水也已經十三年了。各地消除水患各有先後,受益亦有先後。而今,四面八方凡適合居住的地方,人們都已經在那裏生息勞作,天下九大山脈都有道路可以通行了,九大水系都能東歸大海了,九大湖澤能聚能散,不再漫溢,東方九夷,北方八狄,西方七戎,南方六蠻,天下四海所有部落,都可以沿着四通八達的水、陸路,前往京都匯聚。”

舜帝道:“文命啊,天之曆數在汝躬,你肩上的擔子終將會越挑越重。”

禹道:“謝帝青睞。帝是考慮天下一統,江山永固的時候了。”

舜帝道:“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天下一統,江山永固,黎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禹道:“是啊,黎民百姓需要的是江山永固,永遠地堯天舜日。江山永固,就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但是,大洪水肆虐多年,商旅不行,農業不興,百業凋敝,國庫空虛,急需補給。補給哪裏來?就得通過興農藝,舉商貿,藏富於民,多創些賦稅,多進些貢。”

舜帝道:“理是這個理,總得讓黎民百姓心悅誠服才好。”

禹道:“為帝的有憂民之心,民心之中自然就會有國家利益。”

舜帝道:“我在想,賦稅應該據實際情況而定,要使黎民百姓承受得起。是否先將有虞國的土地按照統一的標準劃定質量等級,分成三品九等,然後全國各地嚴格按照土地統一的三品九等交納賦稅。”

禹道:“我在治水的同時已經做了一些調查,冀州地區土質柔和,土壤白色,疏鬆宜種,賦稅可定三等,少部分上中二等;兗州土質黑色,地力肥沃,耕地質量在原九州之中可排第六。賦稅可排第六等;青州地區地力肥沃,耕地在原九州中排在第三等,賦稅可排第三等;徐州地區土地大部分是二等,賦稅可排第四;揚州地區多雨,泥土潮濕,尚未開發好,耕地排在九州的下下等,賦稅亦可排第七;荊州地區土地泥濘潮濕,耕地排第八等,賦稅可排全國第三等;豫州是粘性極強的沙漿土質,耕地在九州排第四,賦稅可排第四;梁州土地等級可排第七,賦稅可排第六;雍州土質天下第一,賦稅可排第二。”

舜帝聽禹說完,心裏基本滿意禹所做的調查,說道:“文命,據我掌握的情況,全國土地一至九等的排列順序依次是:雍州、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兗州、梁州、荊州、揚州。你剛說對土地分等跟我所掌握的情況基本吻合。賦稅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你的意見也基本準確,但就土地和賦稅的關係而言,也還有值得商酌之處。比如說兗州,土質雖可排第六,但是因為所受水災最為嚴重,恢復元氣頗需時日,因此時下就可以免掉賦稅;對青州要考慮海濱分佈着大量鹽鹼地,賦稅可由三等改為四等;徐州地區土質三、六、九等參不齊,賦稅可由第四改為第五;豫州土質雖然排第四,但是因為是帝都所在地,非物質條件就好得多,要起示範作用,賦稅可以定為上上一等。另外,新增的并州、幽州、營州三州組建時間不長,賦稅比照冀州、梁州、徐州取低走執行。”

禹道:“帝英明之至。”

舜帝道:“這樣定賦稅準確與否,還得由土、木、水、革、器、貨六大部門綜合調查后再最後決定。”

一直沒有作聲的四岳說了話:“我負責立即組織着手調查核實,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都參加。”

舜帝道:“好,這事就由首輔負責。調查核實后,再由掌管土、木、水、革、器、貨的六大部門各負其責,將賦稅徵收統管起來。”

禹道:“為了使有虞國儘快強大起來,眼下收取賦稅十分必要。”

舜帝接過禹的話道:“我們都必須明白一點,收取賦稅為了強國,但是必須以民為本,決不傷農。待有虞國富強之時,就免收農民賦稅。”

禹、羲仲都說:“帝憂國憂民之心,蒼天有鑒!”

禹平定了水患,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隨山浚川,開山劈路,貫通江河,重定九州。國家再舉農藝,黎民百姓富裕起來了,各州都按照自然物產與地力肥薄自覺自愿地納貢。比如冀州,交通方便了,生活在東方沿海一帶的夷人,就沿右邊的碣石山進入黃河,到帝都平陽進貢皮毛服裝;比如說兗州,就把漆、絲和彩色細綢作為貢品,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水,轉入黃河,上行到達冀州平陽進貢;比如地域廣大的青州,物產十分豐富,貢品也特別多,海鹽、葛布、海產、大麻、鉛、銀、奇花異石等等。船隊可以由汶水入濟水,再由濟水入黃河,到達冀州平陽進貢;比如說徐州,土地肥沃,山林繁茂,平川草長,耕地優良。就把築壇用的五色土、尾羽徇麗其湯大補的滋補動物野雞、制琴瑟的良材孤桐木、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纖細潔凈的黑絲白綢作為貢品,走水路,由淮水轉入泗水,由泗水順南風而溯黃河到冀州平陽進貢;揚州有稱之為“三色金”的黃銅、白銅、紅銅,有美玉、寶石、竹箭、象牙、皮草、羽毛、貝錦、貢橘、柚子作貢品,這些貢品可以經由大海,轉入長江,進入淮河、泗水,溯黃河抵冀州;荊州貢品有羽絨、耗牛尾、象牙、犀牛皮革,三色銅、椿木、柘木、檜木、柏木、磨石、石、丹砂等,還有專供祭祀用的帶刺的青茅草,專供王公貴族作頭飾的五彩絲帶與珠玉,以及九江出產、專供占卜預測用的神龜,進貢的物品先走長江支流沱江到達漢水支流潛江,再走一段漢水,登岸走一段陸路進入洛水而到達黃河,到達冀州;豫州貢品有漆、絲、細葛布、苧麻、絲綢和細錦、石磬和璞玉,進貢的道路十分便捷,從洛水乘船可以直接進入黃河抵達冀州平陽;梁州的貢品有美玉、鐵、銀、供鏤刻用的鋼鐵、做箭頭用的砮石,還有熊、羆、狐、狸四種野獸的毛皮,進貢可以先走漢水支流,然後陸行進入沔水,再走一段陸路後進入渭水,最後直達黃河抵達冀州;雍州的貢品以美玉美石為主,進貢時航船先從積石山下的黃河入水,然後到達龍門附近的西部黃河,再匯入到渭水灣里,貢品就可以送到虞舜的國都。

崑崙、析支、渠搜等邦國也心甘情願地將地毯納貢。九州之外的西方部落都安定順服了。

舜帝特別感興趣的是禹的治水策略。換了一般人,治水一定會先從冀州壺口和龍門開始,因為冀州是京都所在地,而且平陽也差不多被洪水淹過。更何況還有共工跟鯀為前車之鑒。先治理冀州,開鑿龍門,就可以早見政績。然而禹卻並不這樣,他只從治水的技術上考慮。當時洪水洶湧,勢不可擋,縱使鑿開龍門,黃河下游之水消受不了,水必潰決四齣。這樣,冀州和平陽洪水之災雖可免了,可是下游的水災會更厲害。所以,禹不要那虛無的政績,不邀一時之功,不去騙取一時的名利,而是捨近求遠,先決兗州九川之水,使之各通入海;又浚畎澮之水,使之各通於川;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歸。禹治水先從低處下手,使下面之水能順利瀉出,這樣上面之水就逐漸變淺了,治理起來也就方便了。

舜帝就曾經問過禹:“文命,共工和你父鯀治水都從冀州開始,你為什麼卻要從兗州碣石九條支河開始呢?”

禹回答:“兗州是河彎之處,河彎曲處兩岸無山,皆是平地,所以潰決常在這裏發生,洪水之患也特別嚴重。治水先從這裏開始,九河疏通了,下面之水泄掉了,則導通黃河之功己及一半。”

從禹治水的方略中,舜帝看到了禹的務實、睿智、盡責,看到了禹比共工跟鯀的高明之處。

歷經燧人氏、有巢氏、伏羲、炎黃一代一代艱苦卓絕的努力,上古文明剛剛從一片混沌里見到一點曙光的時候,堯唐古國就被絕情的洪水抹成一片新的混沌!長天與汪洋一色,災民們棲住在高丘上奄奄一息。禹受命於敗軍之際,危難之時,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對治理大洪水劃下了一個大句號。舜帝對自己當初力薦禹繼承父業,而且當著帝堯許下諾言、不惜以身家性命擔保的高瞻遠矚行為而感到自慰,心潮起伏難平。他盡心儘力支持禹治水、多次聽取禹關於治水方案的彙報、毫無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千叮嚀,萬囑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今,禹終於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不能不為之興奮。

黃河之濱,彩坊高扎,人山人海,龍騰獅跳,武舞鏗鏘豪邁,文舞妙曼優美。

舜帝、禹、四岳站立在高高的慶典台上,三雙深遂的目光深情地望着龍門與隱隱約約中的壺口。只見兩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里,恰似銀龍吐水,兩山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越。溯黃河遠眺,從壺口至龍門峽谷,波浪壯觀,自然風光驚險動人。回想起治水數十年的艱難困苦終於告一段落,遐想着構建有虞國和諧美景的未來,舜帝心曠神怡,發自內心地說道:“文命,你為了治水,身執耒鍤,以為民先,新婚未了就赴工地,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美哉禹功,明德遠矣!黎民百姓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就把這龍門命名為禹門口吧!”

禹說道:“帝啊,沒有你的識人之眼,用人之量,沒有你的高瞻遠矚,文命豈有為國效力為民造福的機會?你才是平治水患的真正功臣啊!”

舜帝深情地望着禹,忽然想起了一個考慮日久、卻仍然有些舉棋不定的問題:“文命啊,水患剛除,朝廷收受各州貢品,各地州牧、諸侯、黎民百姓,會不會有意見呢?”

禹問:“帝擔心會傷人的感情嗎?”

舜帝道:“虞舜貴為一國之帝,怎能不關注黎民百姓的利益。”

禹深懂舜帝,說道:“打自先帝開始治水,共工跟我父親弄了幾十年。至今文命接手治水也已經十三年了。各地消除水患各有先後,受益亦有先後。而今,四面八方凡適合居住的地方,人們都已經在那裏生息勞作,天下九大山脈都有道路可以通行了,九大水系都能東歸大海了,九大湖澤能聚能散,不再漫溢,東方九夷,北方八狄,西方七戎,南方六蠻,天下四海所有部落,都可以沿着四通八達的水、陸路,前往京都匯聚。”

舜帝道:“文命啊,天之曆數在汝躬,你肩上的擔子終將會越挑越重。”

禹道:“謝帝青睞。帝是考慮天下一統,江山永固的時候了。”

舜帝道:“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天下一統,江山永固,黎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禹道:“是啊,黎民百姓需要的是江山永固,永遠地堯天舜日。江山永固,就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但是,大洪水肆虐多年,商旅不行,農業不興,百業凋敝,國庫空虛,急需補給。補給哪裏來?就得通過興農藝,舉商貿,藏富於民,多創些賦稅,多進些貢。”

舜帝道:“理是這個理,總得讓黎民百姓心悅誠服才好。”

禹道:“為帝的有憂民之心,民心之中自然就會有國家利益。”

舜帝道:“我在想,賦稅應該據實際情況而定,要使黎民百姓承受得起。是否先將有虞國的土地按照統一的標準劃定質量等級,分成三品九等,然後全國各地嚴格按照土地統一的三品九等交納賦稅。”

禹道:“我在治水的同時已經做了一些調查,冀州地區土質柔和,土壤白色,疏鬆宜種,賦稅可定三等,少部分上中二等;兗州土質黑色,地力肥沃,耕地質量在原九州之中可排第六。賦稅可排第六等;青州地區地力肥沃,耕地在原九州中排在第三等,賦稅可排第三等;徐州地區土地大部分是二等,賦稅可排第四;揚州地區多雨,泥土潮濕,尚未開發好,耕地排在九州的下下等,賦稅亦可排第七;荊州地區土地泥濘潮濕,耕地排第八等,賦稅可排全國第三等;豫州是粘性極強的沙漿土質,耕地在九州排第四,賦稅可排第四;梁州土地等級可排第七,賦稅可排第六;雍州土質天下第一,賦稅可排第二。”

舜帝聽禹說完,心裏基本滿意禹所做的調查,說道:“文命,據我掌握的情況,全國土地一至九等的排列順序依次是:雍州、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兗州、梁州、荊州、揚州。你剛說對土地分等跟我所掌握的情況基本吻合。賦稅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你的意見也基本準確,但就土地和賦稅的關係而言,也還有值得商酌之處。比如說兗州,土質雖可排第六,但是因為所受水災最為嚴重,恢復元氣頗需時日,因此時下就可以免掉賦稅;對青州要考慮海濱分佈着大量鹽鹼地,賦稅可由三等改為四等;徐州地區土質三、六、九等參不齊,賦稅可由第四改為第五;豫州土質雖然排第四,但是因為是帝都所在地,非物質條件就好得多,要起示範作用,賦稅可以定為上上一等。另外,新增的并州、幽州、營州三州組建時間不長,賦稅比照冀州、梁州、徐州取低走執行。”

禹道:“帝英明之至。”

舜帝道:“這樣定賦稅準確與否,還得由土、木、水、革、器、貨六大部門綜合調查后再最後決定。”

一直沒有作聲的四岳說了話:“我負責立即組織着手調查核實,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都參加。”

舜帝道:“好,這事就由首輔負責。調查核實后,再由掌管土、木、水、革、器、貨的六大部門各負其責,將賦稅徵收統管起來。”

禹道:“為了使有虞國儘快強大起來,眼下收取賦稅十分必要。”

舜帝接過禹的話道:“我們都必須明白一點,收取賦稅為了強國,但是必須以民為本,決不傷農。待有虞國富強之時,就免收農民賦稅。”

禹、羲仲都說:“帝憂國憂民之心,蒼天有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