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 2】

第六章 1】 2】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興,壬女和象卻不以為然。雖然壬女心裏也感激舜為她求醫煎藥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狹隘和忌妒,使她總覺得象應該比舜聰明而有福氣。

轉眼幾個春秋。舜與夥伴們在墾過來的地里種上莊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將草皮燒成灰當肥料,莊稼長勢喜人,秋來收穫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夠自己吃的糧食之外,舜將自己分得的糧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爺娘的倉庫中,一部分送給圩里作公糧,一部分送給人多勞少生活艱困的人家。舜說服了一些生活艱困的人家跟他上歷山墾荒種糧,幫助這些人家搭棚蓋房,把墾出的熟地先劃一些給他們耕種,自己再重新燒畲開墾生荒地。這以後,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歷山與舜為鄰。舜一如既往,送糧食,分土地給新來的人家。最先搬上歷山的人家開出了一些新地,就學着舜的樣子出讓田畔給後來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幫人耕地,教給下種和管理的方法,把糧食分給歉收人家。由於舜的倡導和示範,歷山人互幫互助,和睦相處,一片生機。上歷山開荒種地的人越來越多,到舜二十五歲的時候,歷山上已經有好些人家,開墾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種稷、麥、黍、菽、舜在歷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腳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師傳授的方法種上水稻。經過摸索,發現井水灌田水稻分櫱不好,發兜太慢,就又動員歷山上的人家齊心合力地挖渠開溝,引溈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長勢良好。

舜苦心經營着歷山,寒來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農閑時節,舜也常到雷澤捕魚。這雷澤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黃河,流水平靜和緩,多灣。雷澤湖岸邊,蘆葦成帶,澤底水草豐茂,游魚成群結隊,盡情追逐嬉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裏成了一個天然的漁場,幕名到雷澤捕魚人眾多,但以姚圩、澤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澤西邊,澤台在雷澤東邊,都距雷澤莫過幾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澤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漁場。澤台人喜歡在靠近姚圩的西邊湖區捕魚,西邊湖區就成了澤台人的漁場;姚圩人卻在靠近澤台的東邊湖區捕魚,東邊湖區就成了姚圩人的漁場。追究起來,最先下湖捕魚的是澤台人。澤台人覺得西邊湖水淺,湖底平坦,水流平緩,下網容易,於是一下湖就自發地在西邊湖彙集。當姚圩人開始下雷澤捕魚時,湖的南邊,北邊都已經有了外地的捕魚人,為了減少糾紛,姚圩人就選擇了東邊湖區。東邊湖區是個水灣子,湖水深,下網難,一天下來,姚圩人捕的魚就不如澤台人捕的魚多。可是,自從舜進入了漁場,情況就發生了逆轉。舜不象其它捕魚人一樣每日裏只知道簡單重複地機械操作。舜愛動腦子,他心想,東邊湖區是個水灣子,應該是便於魚兒停留產仔的地方,大魚小魚都理應多,魚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問題。於是舜就設法改進捕魚網子和捕捉方法,網下得深了捕的魚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給爺娘的之外,把多餘的悉數分給捕捉得少的人家,還親自幫助改進捕魚工具,手把手地教給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魚就多了。就有了澤台人到姚圩人捕魚的東邊湖區下網,日子一長澤台人對姚圩人捕魚工具和下網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魚比在西邊湖區漁場時多多了。於是,澤台人到東邊湖區捕魚的人就越來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機感,有了澤台人慾趕鳥奪窩的緊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驅逐澤台人。舜知道了就說服姚圩人,舜說雷澤本就是公湖,在什麼地方捕魚都可以,勸導姚圩人要忍讓。姚圩人還是覺得澤台人太過份。當陶台幾個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陽和負夏販陶的時候,姚圩人與澤台人終於產生了糾紛。姚圩人打傷了一個澤台人。澤台的澤頭四十多歲,壯年氣盛,就把澤台人組織起來,每日裏到雷澤東邊守衛,不準姚圩人再到東邊湖區捕魚。一發現姚圩人出湖捕魚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並且放出風聲,要姚圩八十多歲的圩頭駱伯到澤台“請荊”,否則將血洗姚圩。駱伯一氣一急就病倒了。舜販陶回來聽說了這件事立馬找到駱伯商量解決的辦法,統一了意見后,就只身前往澤台。

澤台人素知舜是個講究仁義的誠信的孝子,沒有阻止舜上岸,只圍着吵吵嚷嚷地責罵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認姚圩人打人是錯誤的。舜當即把帶給被打傷人的藥物、糧食、魚乾奉上。然後對澤台的澤頭說:“我圩圩頭駱伯本當親自來賠罪的,無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託附我代理,還請多多諒解”。

澤台里正質疑,問:“素知你是孝子,但在這種大事上,你能算數嗎?”

舜說:“鄰圩鄰里,不講誠信,怎好相處?怎好生存?再說我還算是澤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請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說:“我圩駱伯說了,我圩的漁場離澤台近,為方便澤台叔伯兄弟們捕魚,我圩願意以我圩的漁場換取澤台的漁場,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澤台人心裏明白那西邊湖漁場近年來積淤加厚,已經沒有多少魚可捕,在心裏都笑姚圩人犯傻。澤台的澤正卻明白這一定是舜從中調停,但並不說出,只說道:“這話當真么?”

舜說:“決不反悔。換了漁場以後各為生計,互不干擾。明天就交接如何?”

澤台人自然高興,雙方商定了交換時間。

舜返回姚圩向駱伯報告。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駱伯竟然從床上爬了起來,與舜進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緒的辦法后雞已經打了鳴。

第二天,駱伯把全圩靠漁場謀生的人都集中起來,宣佈說:決定把姚圩的漁場與澤台的漁場互換。換了以後,姚圩人捕魚收入會減少,彌補損失的辦法。第一,舜自願把多年來在歷山開墾出的土地全部奉獻給圩里,願意種坡地的,每戶六畝;第二,舜將帶領一些人把澤台人原來的漁場圍圈起來,填泥造田后,分給願意種水稻的。舜負責傳授種植技術。第三,仍然願意以漁為業的,舜負責率領另闢漁場。

圩頭駱伯的話音一落,全場一片歡呼聲。在感謝舜的同時,又都為舜擔心。虞伯說道:“重華啊,你把多年來苦心開懇出來的土地都給了大家,你自己怎麼辦?”

秦伯說道:“留下來一些吧,免得你後父母有意見。”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們的心裏所想,說道:“舜自小喪母,多年來全靠鄉里鄉親對自己和家人關照,為圩里人做點什麼是早有的願望。”又說:“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沒有了地舜還有手藝,還可以制陶、販陶,做農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說,我還可以重新開墾荒地嘛。就請鄉親們別為我擔心,舜長大了,兒少時沒被餓死,現在更餓不死了。”

舜話剛停,駱伯提出了一個未與舜商量的問題,駱伯說道:“我已經過了八十歲了,年紀大了,年老體衰,我想讓重華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鄉親們的意見怎樣?”

眾人的心很複雜。駱伯做圩頭多年,德高望重,辦事認真,眾人信得過,不希望駱伯拋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擁護舜,聽駱伯這樣說,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舜卻說道:“我還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輕,多學些本領,幹些力氣活,但是我願意做些幫扶駱伯的事,比如說跑腿代力什麼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兩全齊美的辦法。

舜把歷山的坡地全部奉獻給圩里之後,又一一完成了圍湖造田,另闢漁場等許諾。一年以後,舜到了壽丘製作什器,間或也販陶負夏。每到一處經營一事都口碑極佳。後來又回到姚圩歷山。

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的高風亮節廣為流傳,眾口皆碑,就成了後來司馬遷修《史記》撰寫五帝本紀的重要依據。就有了“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昔窳”的論說。《史記.蘇秦列傳》亦載:“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讓歷山全部土地的事實。舜無形之中成了人們所追崇的人倫楷模,他的所作所為,化為了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來四海飄泊行蹤難定的一些人,都選擇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來已經在別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舉家遷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園。這種時候,舜總是幫助出主意,出力氣,也組織人幫忙,使新建家園的人家儘快安居樂業。於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個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個小圩鎮,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興,壬女和象卻不以為然。雖然壬女心裏也感激舜為她求醫煎藥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狹隘和忌妒,使她總覺得象應該比舜聰明而有福氣。

轉眼幾個春秋。舜與夥伴們在墾過來的地里種上莊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將草皮燒成灰當肥料,莊稼長勢喜人,秋來收穫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夠自己吃的糧食之外,舜將自己分得的糧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爺娘的倉庫中,一部分送給圩里作公糧,一部分送給人多勞少生活艱困的人家。舜說服了一些生活艱困的人家跟他上歷山墾荒種糧,幫助這些人家搭棚蓋房,把墾出的熟地先劃一些給他們耕種,自己再重新燒畲開墾生荒地。這以後,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歷山與舜為鄰。舜一如既往,送糧食,分土地給新來的人家。最先搬上歷山的人家開出了一些新地,就學着舜的樣子出讓田畔給後來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幫人耕地,教給下種和管理的方法,把糧食分給歉收人家。由於舜的倡導和示範,歷山人互幫互助,和睦相處,一片生機。上歷山開荒種地的人越來越多,到舜二十五歲的時候,歷山上已經有好些人家,開墾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種稷、麥、黍、菽、舜在歷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腳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師傳授的方法種上水稻。經過摸索,發現井水灌田水稻分櫱不好,發兜太慢,就又動員歷山上的人家齊心合力地挖渠開溝,引溈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長勢良好。

舜苦心經營着歷山,寒來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農閑時節,舜也常到雷澤捕魚。這雷澤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黃河,流水平靜和緩,多灣。雷澤湖岸邊,蘆葦成帶,澤底水草豐茂,游魚成群結隊,盡情追逐嬉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裏成了一個天然的漁場,幕名到雷澤捕魚人眾多,但以姚圩、澤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澤西邊,澤台在雷澤東邊,都距雷澤莫過幾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澤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漁場。澤台人喜歡在靠近姚圩的西邊湖區捕魚,西邊湖區就成了澤台人的漁場;姚圩人卻在靠近澤台的東邊湖區捕魚,東邊湖區就成了姚圩人的漁場。追究起來,最先下湖捕魚的是澤台人。澤台人覺得西邊湖水淺,湖底平坦,水流平緩,下網容易,於是一下湖就自發地在西邊湖彙集。當姚圩人開始下雷澤捕魚時,湖的南邊,北邊都已經有了外地的捕魚人,為了減少糾紛,姚圩人就選擇了東邊湖區。東邊湖區是個水灣子,湖水深,下網難,一天下來,姚圩人捕的魚就不如澤台人捕的魚多。可是,自從舜進入了漁場,情況就發生了逆轉。舜不象其它捕魚人一樣每日裏只知道簡單重複地機械操作。舜愛動腦子,他心想,東邊湖區是個水灣子,應該是便於魚兒停留產仔的地方,大魚小魚都理應多,魚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問題。於是舜就設法改進捕魚網子和捕捉方法,網下得深了捕的魚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給爺娘的之外,把多餘的悉數分給捕捉得少的人家,還親自幫助改進捕魚工具,手把手地教給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魚就多了。就有了澤台人到姚圩人捕魚的東邊湖區下網,日子一長澤台人對姚圩人捕魚工具和下網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魚比在西邊湖區漁場時多多了。於是,澤台人到東邊湖區捕魚的人就越來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機感,有了澤台人慾趕鳥奪窩的緊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驅逐澤台人。舜知道了就說服姚圩人,舜說雷澤本就是公湖,在什麼地方捕魚都可以,勸導姚圩人要忍讓。姚圩人還是覺得澤台人太過份。當陶台幾個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陽和負夏販陶的時候,姚圩人與澤台人終於產生了糾紛。姚圩人打傷了一個澤台人。澤台的澤頭四十多歲,壯年氣盛,就把澤台人組織起來,每日裏到雷澤東邊守衛,不準姚圩人再到東邊湖區捕魚。一發現姚圩人出湖捕魚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並且放出風聲,要姚圩八十多歲的圩頭駱伯到澤台“請荊”,否則將血洗姚圩。駱伯一氣一急就病倒了。舜販陶回來聽說了這件事立馬找到駱伯商量解決的辦法,統一了意見后,就只身前往澤台。

澤台人素知舜是個講究仁義的誠信的孝子,沒有阻止舜上岸,只圍着吵吵嚷嚷地責罵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認姚圩人打人是錯誤的。舜當即把帶給被打傷人的藥物、糧食、魚乾奉上。然後對澤台的澤頭說:“我圩圩頭駱伯本當親自來賠罪的,無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託附我代理,還請多多諒解”。

澤台里正質疑,問:“素知你是孝子,但在這種大事上,你能算數嗎?”

舜說:“鄰圩鄰里,不講誠信,怎好相處?怎好生存?再說我還算是澤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請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說:“我圩駱伯說了,我圩的漁場離澤台近,為方便澤台叔伯兄弟們捕魚,我圩願意以我圩的漁場換取澤台的漁場,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澤台人心裏明白那西邊湖漁場近年來積淤加厚,已經沒有多少魚可捕,在心裏都笑姚圩人犯傻。澤台的澤正卻明白這一定是舜從中調停,但並不說出,只說道:“這話當真么?”

舜說:“決不反悔。換了漁場以後各為生計,互不干擾。明天就交接如何?”

澤台人自然高興,雙方商定了交換時間。

舜返回姚圩向駱伯報告。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駱伯竟然從床上爬了起來,與舜進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緒的辦法后雞已經打了鳴。

第二天,駱伯把全圩靠漁場謀生的人都集中起來,宣佈說:決定把姚圩的漁場與澤台的漁場互換。換了以後,姚圩人捕魚收入會減少,彌補損失的辦法。第一,舜自願把多年來在歷山開墾出的土地全部奉獻給圩里,願意種坡地的,每戶六畝;第二,舜將帶領一些人把澤台人原來的漁場圍圈起來,填泥造田后,分給願意種水稻的。舜負責傳授種植技術。第三,仍然願意以漁為業的,舜負責率領另闢漁場。

圩頭駱伯的話音一落,全場一片歡呼聲。在感謝舜的同時,又都為舜擔心。虞伯說道:“重華啊,你把多年來苦心開懇出來的土地都給了大家,你自己怎麼辦?”

秦伯說道:“留下來一些吧,免得你後父母有意見。”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們的心裏所想,說道:“舜自小喪母,多年來全靠鄉里鄉親對自己和家人關照,為圩里人做點什麼是早有的願望。”又說:“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沒有了地舜還有手藝,還可以制陶、販陶,做農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說,我還可以重新開墾荒地嘛。就請鄉親們別為我擔心,舜長大了,兒少時沒被餓死,現在更餓不死了。”

舜話剛停,駱伯提出了一個未與舜商量的問題,駱伯說道:“我已經過了八十歲了,年紀大了,年老體衰,我想讓重華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鄉親們的意見怎樣?”

眾人的心很複雜。駱伯做圩頭多年,德高望重,辦事認真,眾人信得過,不希望駱伯拋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擁護舜,聽駱伯這樣說,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舜卻說道:“我還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輕,多學些本領,幹些力氣活,但是我願意做些幫扶駱伯的事,比如說跑腿代力什麼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兩全齊美的辦法。

舜把歷山的坡地全部奉獻給圩里之後,又一一完成了圍湖造田,另闢漁場等許諾。一年以後,舜到了壽丘製作什器,間或也販陶負夏。每到一處經營一事都口碑極佳。後來又回到姚圩歷山。

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的高風亮節廣為流傳,眾口皆碑,就成了後來司馬遷修《史記》撰寫五帝本紀的重要依據。就有了“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昔窳”的論說。《史記.蘇秦列傳》亦載:“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讓歷山全部土地的事實。舜無形之中成了人們所追崇的人倫楷模,他的所作所為,化為了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來四海飄泊行蹤難定的一些人,都選擇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來已經在別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舉家遷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園。這種時候,舜總是幫助出主意,出力氣,也組織人幫忙,使新建家園的人家儘快安居樂業。於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個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個小圩鎮,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興,壬女和象卻不以為然。雖然壬女心裏也感激舜為她求醫煎藥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狹隘和忌妒,使她總覺得象應該比舜聰明而有福氣。

轉眼幾個春秋。舜與夥伴們在墾過來的地里種上莊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將草皮燒成灰當肥料,莊稼長勢喜人,秋來收穫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夠自己吃的糧食之外,舜將自己分得的糧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爺娘的倉庫中,一部分送給圩里作公糧,一部分送給人多勞少生活艱困的人家。舜說服了一些生活艱困的人家跟他上歷山墾荒種糧,幫助這些人家搭棚蓋房,把墾出的熟地先劃一些給他們耕種,自己再重新燒畲開墾生荒地。這以後,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歷山與舜為鄰。舜一如既往,送糧食,分土地給新來的人家。最先搬上歷山的人家開出了一些新地,就學着舜的樣子出讓田畔給後來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幫人耕地,教給下種和管理的方法,把糧食分給歉收人家。由於舜的倡導和示範,歷山人互幫互助,和睦相處,一片生機。上歷山開荒種地的人越來越多,到舜二十五歲的時候,歷山上已經有好些人家,開墾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種稷、麥、黍、菽、舜在歷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腳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師傳授的方法種上水稻。經過摸索,發現井水灌田水稻分櫱不好,發兜太慢,就又動員歷山上的人家齊心合力地挖渠開溝,引溈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長勢良好。

舜苦心經營着歷山,寒來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農閑時節,舜也常到雷澤捕魚。這雷澤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黃河,流水平靜和緩,多灣。雷澤湖岸邊,蘆葦成帶,澤底水草豐茂,游魚成群結隊,盡情追逐嬉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裏成了一個天然的漁場,幕名到雷澤捕魚人眾多,但以姚圩、澤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澤西邊,澤台在雷澤東邊,都距雷澤莫過幾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澤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漁場。澤台人喜歡在靠近姚圩的西邊湖區捕魚,西邊湖區就成了澤台人的漁場;姚圩人卻在靠近澤台的東邊湖區捕魚,東邊湖區就成了姚圩人的漁場。追究起來,最先下湖捕魚的是澤台人。澤台人覺得西邊湖水淺,湖底平坦,水流平緩,下網容易,於是一下湖就自發地在西邊湖彙集。當姚圩人開始下雷澤捕魚時,湖的南邊,北邊都已經有了外地的捕魚人,為了減少糾紛,姚圩人就選擇了東邊湖區。東邊湖區是個水灣子,湖水深,下網難,一天下來,姚圩人捕的魚就不如澤台人捕的魚多。可是,自從舜進入了漁場,情況就發生了逆轉。舜不象其它捕魚人一樣每日裏只知道簡單重複地機械操作。舜愛動腦子,他心想,東邊湖區是個水灣子,應該是便於魚兒停留產仔的地方,大魚小魚都理應多,魚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問題。於是舜就設法改進捕魚網子和捕捉方法,網下得深了捕的魚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給爺娘的之外,把多餘的悉數分給捕捉得少的人家,還親自幫助改進捕魚工具,手把手地教給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魚就多了。就有了澤台人到姚圩人捕魚的東邊湖區下網,日子一長澤台人對姚圩人捕魚工具和下網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魚比在西邊湖區漁場時多多了。於是,澤台人到東邊湖區捕魚的人就越來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機感,有了澤台人慾趕鳥奪窩的緊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驅逐澤台人。舜知道了就說服姚圩人,舜說雷澤本就是公湖,在什麼地方捕魚都可以,勸導姚圩人要忍讓。姚圩人還是覺得澤台人太過份。當陶台幾個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陽和負夏販陶的時候,姚圩人與澤台人終於產生了糾紛。姚圩人打傷了一個澤台人。澤台的澤頭四十多歲,壯年氣盛,就把澤台人組織起來,每日裏到雷澤東邊守衛,不準姚圩人再到東邊湖區捕魚。一發現姚圩人出湖捕魚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並且放出風聲,要姚圩八十多歲的圩頭駱伯到澤台“請荊”,否則將血洗姚圩。駱伯一氣一急就病倒了。舜販陶回來聽說了這件事立馬找到駱伯商量解決的辦法,統一了意見后,就只身前往澤台。

澤台人素知舜是個講究仁義的誠信的孝子,沒有阻止舜上岸,只圍着吵吵嚷嚷地責罵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認姚圩人打人是錯誤的。舜當即把帶給被打傷人的藥物、糧食、魚乾奉上。然後對澤台的澤頭說:“我圩圩頭駱伯本當親自來賠罪的,無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託附我代理,還請多多諒解”。

澤台里正質疑,問:“素知你是孝子,但在這種大事上,你能算數嗎?”

舜說:“鄰圩鄰里,不講誠信,怎好相處?怎好生存?再說我還算是澤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請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說:“我圩駱伯說了,我圩的漁場離澤台近,為方便澤台叔伯兄弟們捕魚,我圩願意以我圩的漁場換取澤台的漁場,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澤台人心裏明白那西邊湖漁場近年來積淤加厚,已經沒有多少魚可捕,在心裏都笑姚圩人犯傻。澤台的澤正卻明白這一定是舜從中調停,但並不說出,只說道:“這話當真么?”

舜說:“決不反悔。換了漁場以後各為生計,互不干擾。明天就交接如何?”

澤台人自然高興,雙方商定了交換時間。

舜返回姚圩向駱伯報告。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駱伯竟然從床上爬了起來,與舜進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緒的辦法后雞已經打了鳴。

第二天,駱伯把全圩靠漁場謀生的人都集中起來,宣佈說:決定把姚圩的漁場與澤台的漁場互換。換了以後,姚圩人捕魚收入會減少,彌補損失的辦法。第一,舜自願把多年來在歷山開墾出的土地全部奉獻給圩里,願意種坡地的,每戶六畝;第二,舜將帶領一些人把澤台人原來的漁場圍圈起來,填泥造田后,分給願意種水稻的。舜負責傳授種植技術。第三,仍然願意以漁為業的,舜負責率領另闢漁場。

圩頭駱伯的話音一落,全場一片歡呼聲。在感謝舜的同時,又都為舜擔心。虞伯說道:“重華啊,你把多年來苦心開懇出來的土地都給了大家,你自己怎麼辦?”

秦伯說道:“留下來一些吧,免得你後父母有意見。”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們的心裏所想,說道:“舜自小喪母,多年來全靠鄉里鄉親對自己和家人關照,為圩里人做點什麼是早有的願望。”又說:“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沒有了地舜還有手藝,還可以制陶、販陶,做農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說,我還可以重新開墾荒地嘛。就請鄉親們別為我擔心,舜長大了,兒少時沒被餓死,現在更餓不死了。”

舜話剛停,駱伯提出了一個未與舜商量的問題,駱伯說道:“我已經過了八十歲了,年紀大了,年老體衰,我想讓重華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鄉親們的意見怎樣?”

眾人的心很複雜。駱伯做圩頭多年,德高望重,辦事認真,眾人信得過,不希望駱伯拋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擁護舜,聽駱伯這樣說,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舜卻說道:“我還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輕,多學些本領,幹些力氣活,但是我願意做些幫扶駱伯的事,比如說跑腿代力什麼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兩全齊美的辦法。

舜把歷山的坡地全部奉獻給圩里之後,又一一完成了圍湖造田,另闢漁場等許諾。一年以後,舜到了壽丘製作什器,間或也販陶負夏。每到一處經營一事都口碑極佳。後來又回到姚圩歷山。

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的高風亮節廣為流傳,眾口皆碑,就成了後來司馬遷修《史記》撰寫五帝本紀的重要依據。就有了“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昔窳”的論說。《史記.蘇秦列傳》亦載:“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讓歷山全部土地的事實。舜無形之中成了人們所追崇的人倫楷模,他的所作所為,化為了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來四海飄泊行蹤難定的一些人,都選擇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來已經在別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舉家遷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園。這種時候,舜總是幫助出主意,出力氣,也組織人幫忙,使新建家園的人家儘快安居樂業。於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個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個小圩鎮,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