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許乃濟上疏
“老師,學生冒昧,可如今廣州之勢,是鴉片屢禁不止,朝廷厲行嚴禁,終究無用啊?”許乃濟卻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即對阮元道:“老師,學生是三年前在廣東做臬司,親眼得見鴉片之禍日甚,敏肅公在廣州,禁令不可謂不嚴,查辦之人不可謂不多,一次查出一萬四千斤鴉片的事,敏肅公都做過,可鴉片之行,卻不能有半點禁止,而且如今海內因鴉片之事,白銀外流也日甚一日,學生聽聞,一年少說要有六七百萬兩銀子因此流失。所以,鴉片之禍有二,百姓服毒成癮,海內白銀不足,若是繼續嚴禁,學生以為,也不會比今日之禁有何改善,此二禍俱不能除,既然如此,倒不如先除其一,若是能夠對入口鴉片課稅,再自行栽種鴉片,沖抵洋煙,至少每年流失的白銀,可以減少一半,所以學生認為,這才是如今最好的辦法啊?更何況,官紳旗營,府縣吏員,鴉片嚴禁之事,學生也並不反對啊?”
“叔舟,那你想過其他的問題嗎?”阮元自然不能認同許乃濟之言,也向他問道:“就算如你所言,鴉片馳禁,白銀不致如今日一般外流,那百姓成癮之事呢?你說官紳旗營猶當嚴禁,可如今查禁走私之人,官府都往往掛一漏萬,你又要如何保證,這馳禁之令一行,官員綠營,就果然能夠不吸煙了?更何況,若是真的讓百姓自己去種罌粟,自己造鴉片,那百姓為了牟利,哪裏還會去勤務耕桑之事,不都會去種罌粟嗎?到了那個時候,朝廷是有足夠的商稅了,可糧食就要沒了!我大清如今即便向海外進口米糧,也不過僅供閩粵兩省之用,那一旦天下有變,百姓無糧,會有多嚴重的後果,你可清楚啊?”
“老師,官紳旗營俱有定所,查辦官紳旗營,總比如今這樣對那些走私之人查而不得方便。百姓無糧,那再立新的章程,勸勉百姓勤於耕桑便是。更何況……就算馳禁之議尚有不足之處,學生以為,如今的嚴禁之法,也已經行不下去了!”不想許乃濟對於馳禁之事,態度竟比阮元所念還要堅決,竟而向阮元道:“如今所謂嚴禁之法,學生看來,不過是對於私販之人,用刑一再加重,再從天下督撫之中,慎擇能臣,去擔任兩廣總督主持禁煙之事。可若是重法果然有效,那為何還有梁顯業那般奸徒,竟然公開犯禁,私販鴉片一萬四千斤之多?若是慎擇督撫,便能嚴辦鴉片之事,那敏肅公之才可謂勤能,他尚且無能為力,就算另擇其他能臣前往督粵,又能好到哪去呢?既然舊的道路走不通,那嘗試一條新路,又有什麼不對的呢?”
“叔舟,這……”阮元自也清楚,許乃濟前往廣州的時間晚於自己,若是繼續與他辯論,反倒是許乃濟更加了解廣州實情,自己多半也說不過他。但即便如此,阮元依然認為馳禁之法不妥,只得勸許乃濟道:“禁煙之事,我老了,也有十年不在廣州了,若說我如今還有什麼辦法,我確也是無能為力了。可你所言馳禁,雖然是個新辦法,但其中隱患很多,不說別的,我且問你一句,一旦朝廷開放馳禁,你要如何保證官紳旗營,果然就不再吸食鴉片呢?我在廣州也辦過綠營的事,我認為並不比剿捕走私之人簡單。總之為政之人,辦事務要謹慎,這種隱患過多,未必就能如願實行的辦法,我……我不建議你這樣去做。”
“老師,學生也有學生的想法。既然老師言盡於此,那學生……無論學生做什麼,自也不會連累老師。”許乃濟還是不能聽從阮元建議,眼看二人誰都不能說服對方,許乃濟也只好向阮元拜倒,一連三叩,以示師生之誼。叩拜之後,許乃濟便也離開了阮府。
一個月之後,一封名為《鴉片例禁愈嚴,流弊愈大,亟請變通辦理》的奏摺,便即出現在了道光的御案之上。
……查辦非不認真,而此風終未能戢。蓋凡民之畏法,不如其騖利。鬼蜮伎倆,法令實有時而窮。更有內河匪徒,冒充官差,以搜查鴉片為名,乘機搶劫。良民受累者,不可勝計,此等流弊,皆起自嚴禁以後……海內生鹵日眾,斷無減耗戶口之虞。而歲竭中國之脂膏,則不可不大為之防,早為之計……計惟仍用舊例,准令夷商將鴉片照藥材納稅,入關交行后,只准以貨易貨,不得用銀購買。洋銀應照紋銀,一體禁其出洋。有犯被獲者,鴉片銷毀,銀兩充賞。如有官員士子兵丁私食者,應請立於斥革,免其罪名,寬之正所以嚴之也。該管上司及保結統轄官,有知而故縱者,仍分別查議。
其民間販賣吸食者,一概勿論。或疑弛禁於政體有關,不知觴酒衽席,皆可戕生,附子烏頭,非無毒性,從古未有一一禁之者。且弛禁僅屬愚賤無職事之流,若官員士子兵丁,仍不在此數,似無傷於政體,而以貨易貨,每年可省中原千餘萬金之偷漏,孰得孰失,其事瞭然。倘復瞻雇遲回,徒徇虛體,竊恐鴉片終難禁絕……
許乃濟此次上疏,也是道光一朝“馳禁”一派正式在朝堂發表馳禁之論的開端。道光也終於回想起了上一年間盧坤所奏《粵士私議》,想來所謂“馳禁”一事,已經漸成氣候,絕不僅是許乃濟一人之言。斟酌之下,這一日道光也將五名軍機大臣一併召入奉三無私殿中,與各人商議起“馳禁”之奏。
“許乃濟的奏疏,你們都看過了吧?還有盧坤去年這封附片,你們也都看一看,依他們的意見,如今鴉片之事,最好的應對之法已不再是嚴禁,而是弛禁,這件事你們……你們都有什麼看法呢?”道光面對同朝廷嚴令截然相悖,卻又有理有據的弛禁之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便即向幾名大臣問道。
“皇上,臣以為,此事毋庸再議,許乃濟之疏,只當發還駁回!”王鼎率先向道光言道:“鴉片之禍,銷毀精神,使我大清千萬百姓日益萎靡,若長此以往,只恐世風日下,人倫喪盡!朝廷定製立法,不當唯利是圖,更要有長遠之策,所謂馳禁之言,看似解一時之困,實則後患無窮!所以臣請皇上駁回此疏,斷不可許其馳禁之議!”
“王中堂,這件事若是只有一個許乃濟妄自上疏,皇上自可將其駁斥。可如今之勢,並非許乃濟一人上言啊?”領班軍機大臣穆彰阿卻不同意王鼎的意見,向王鼎道:“王中堂也看到了,前兩廣總督盧坤,也有這《粵士私議》一篇,由此可見,所謂馳禁之言,並非許乃濟一人妄語,實是如今士人之中,已經成了氣候的一種想法。若是粵士之中,此議已漸風行,那或許這些士人,他們……他們也有他們的道理呢?若是此議果然也有其中合理之處,那如此駁了許乃濟上奏,豈不是辜負了這些士人一番報國之念呢?”
“穆中堂,盧部堂去年的上疏,不過言明此為粵士之私議,由此可見,此議即便在粵東已有端倪,也不過是士人私下偶有議論,不敢付諸公議,更何況所謂粵士,一二人亦是粵士,一二百人也是粵士,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多是少,我們如何能夠判斷清楚?”王鼎還是力持己見,向道光道:“皇上,盧部堂或許也是一時惑於宵小之言,如此上奏,也足見此議原本不成氣候,只是為了請盧部堂為其造勢,根本不足為慮,還請皇上明察,將此議駁回,方是彰明國法天良之道!”
“皇上,二位中堂,依臣之意,這件事臣等身在京師,對於直省士人之念,所知均是不多。如此看來,直省應該有如王中堂一般,力求嚴禁之人,或許也有如同這《粵士私議》中所言一般,試圖馳禁之人。臣等如今也不清楚,這兩種人究竟何方能夠佔據上風。”這時倒是潘世恩認真考慮了雙方意見,向道光上言道:“所以臣倒是有個建議,請皇上先下旨給各省督撫,讓他們根據各省實情,查清省內吸食鴉片之人多寡,士人之議,是馳禁居多,還是嚴禁居多,之後朝廷再斟酌各方意見,以為公允之斷。如此方能解朝廷之困,慰士人之心。”
“潘世恩所言有理,若是馳禁之言,果然已經成了氣候,朝廷也不該坐視不管,若是各省仍以嚴禁為根本之策,那許乃濟之言自然不足為慮,就先聽聽他們的意見吧。”道光也採取了最為穩妥的一種辦法,道:“趙盛奎、賽尚阿,你二人速速下去準備擬旨,給各省督撫都發一份,讓他們將省內有無吸食鴉片之事,省內士人有無馳禁之念,還有他們自己的看法,都詳加上奏於朕。朕自然會根據各省之議,斟酌許乃濟之言,在這之前……鴉片之禁,就還按原來的章程辦吧。”
“臣等遵旨。”趙盛奎和賽尚阿當即回拜道。
就這樣,道光向各省詢問馳禁之見的諭旨,很快便即發到了各省督撫部院之中。而京城的朝堂之內,一場比學海堂更為激烈的辯論,也漸漸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