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賑災初遇(一)

第三章 賑災初遇(一)

一路行來,看着越來越多的受災百姓,馬上的人一刻未停,只加緊趕路,終於在這日的正午前趕到了蜀中。

在城外見到獲訊等候的“清衛”統領徐良,進城後由其引路,便裝的一行人直奔城西,那裏有官府開設的粥棚,待他們到了城西,正趕上放粥的時辰。

一身素服白衣的少年遠遠的站在一旁,看着排着長長隊伍、等候領粥的百姓,靜默不言,在他身後站着的三人也是無聲無息。

“王爺,該去府衙了。”半晌,身後的徐良上前幾步輕輕出聲。

剛才江平偷偷的告訴他說王爺一直趕路,尚未用膳。跟隨王爺多年,他是熟悉主子一貫作風的,可乍聽之下,仍是吃驚的,看看自己身旁和主子一樣靜默的趙風絲毫沒有行動的意思,明知道主子此時不喜人擾,他還是大着膽子上前去提醒主子。

王爺待他們這些下屬親和,他們對王爺也都是死心塌地的忠誠。

只是和其他“清衛”不同的是,徐良對睿王這個主子和對之前的舜年長公主主子都是一樣的由衷敬佩。至今徐良仍記得當年先帝駕崩后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兩位主子聯手后的作為所帶來的影響。

當年先帝雖在病中立了九歲的皇六子為太子,可一眾朝臣都知道,先帝最中意的是蘇貴妃所出、自幼封王的皇二子,加上先帝逝后,向皇后以皇六子尚年幼、年方十六的皇二子是最為年長的皇子,且深得先帝之喜愛為由,堅持由皇二子即位。

朝中大臣也迅速分為兩派,雙方爭執的關鍵便在於皇二子與皇六子誰人更合適即位。支持皇二子的朝臣,在皇后的理由之外又加了兩位皇子的出身,即無論是皇二子的生母蘇貴妃,或是蘇貴妃逝后將皇二子要入自己名下的向皇后,都遠比皇六子的生母德妃朱氏來的尊貴,而正值壯年的曹王、雍王兩位皇弟也有意問鼎皇位,一時間一場爭儲大戰一觸即發。

那一日皇二子與舜年公主兄妹倆去覲見太后,從寅時到未時,整整一天,誰也不知道主子們關起門都談了些什麼。

徐良也是事後才知道,那日還在太後宮中時,兩位主子便開始了一系列滴水不漏的佈置,憑着效忠先帝的一眾大內侍衛和十餘名“清衛”,先發制人的控制了曹王、雍王兩位皇叔及其手中的人馬。隨後兩位主子又一起在向皇后的門前跪了五個時辰,之後向皇后便稱病一直到皇六子、當今聖上順利登基。

是以在當時的太后、現今的太皇太后和皇二子的全力支持下,朝臣們也紛紛表態,一致擁戴皇六子即位。

兩位主子兵不血刃,幾乎是無聲無息的便化解了一場爭儲干戈。

“清衛”不同於大內侍衛,也不同於睿王府中的侍衛,更不同於禁軍,原本只是先帝神宗為了護衛喜歡出宮四處遊玩的皇三女、舜年公主趙清兒的周全而成立的,先帝親自選了十餘人作為公主的隨身侍衛,也因此先帝才取了三公主的名字,賜名“清衛”,因皆着青衣,又名“青衣衛”。當今聖上即位后,舜年長公主自請為先帝守陵,將一眾“清衛”交於同母胞兄、皇二子睿王趙衍手中。

自從睿王接掌“清衛”以來,經報皇上和太皇太後知曉並同意后,每年都會從禁軍中招選新人,不止擴充了“清衛”的人數,也改了“清衛”的編製,除了讓總管趙風兼了睿王府的侍衛總管外,也提拔了自己做“清衛”的統領,與趙總管一起管理所有的“清衛”。

此外還有以風、雲、雷、雨四衛為首的一批暗衛由王爺親自掌管,徐良知道趙風總管即為風衛,雷衛、雨衛在隨王爺去西夏時曾打過照面,唯獨雲衛除了王爺無人見過其真面目。

睿王本人也一改以往深入簡出的作風,無論朝堂內外,皆是雷厲風行,年初更是在邊關大敗西夏軍,班師回朝之日百官奉旨出城十里迎接。

又看了一眼百姓,素服的少年轉身:“走吧!”

得到主子的回應,徐良隨即向在不遠處等候的“清衛”招手示意,和趙風一起迎了主子去換了早已備妥的服飾與轎輦,稍頃便有一頂由眾多“清衛”隨護的、坐着睿王的轎輦由城西往着府衙而去。

四品的州牧吳子庚不時的抬頭看着毒辣的日頭,算算時辰,睿王爺應該已經入城了,由於徐良帶“清衛”出城時曾知會了這位府台大人,並告知睿王明令:無需出城迎駕,更不得以此騷擾百姓。

此刻由這位府台大人率領,早已接得訊息的各級大大小小數名官員,按照品級悉數站於府衙門口,俱是看着入城的方向,迎候睿王的駕臨,然等了半天也未見到睿王的車駕或轎輦。

直到一聲“睿王駕到!”的聲音響起,順着聲音眾人看到了從城內而來的一隊人馬,當先的轎子停下,跟在轎旁左首的是眾人都識得的“清衛”統領徐良,只見他探手掀開了轎簾,迎了一身華服的人出轎。

來不及看清轎中人的相貌,也顧不得驚奇為何王爺是從相反的方向而來,為首的官員忙率領一眾官員下跪行禮“不知王爺駕臨,下官等有失遠迎,還請王爺恕罪。”

“吳大人不必多禮。”行至眾人面前,虛扶了一把為首的吳子庚,眼睛看向在他身旁的從四品通判張孝正,曾經的御史大夫,因三年前上奏彈劾當時的宰相,使其引咎辭職,張孝正自己也被降級貶到了蜀中。腦中忽然想起先帝神宗在世時,曾在一本奏摺中有對此人的評價“剛正不阿,卻多優柔,可用,不可重用”,心下有微不可聞的一聲嘆息閃過,看着地上一眾依禮向自己下跪的官員“都起來吧。本王適才去了城西的粥棚,叫各位大人久等了。”話音落時,人已經從各位官員身邊走過,進了府衙。

為首的官員已經驚出了一層冷汗,睿王爺居然已經在城內轉了一圈,幸好這幾日…不,城內一直都是安穩無事的,擦擦腦門上的冷汗,跟進了內堂。

其餘眾人抬頭時,只看到睿王及其隨行侍衛的背影。

一路行來,看着越來越多的受災百姓,馬上的人一刻未停,只加緊趕路,終於在這日的正午前趕到了蜀中。

在城外見到獲訊等候的“清衛”統領徐良,進城後由其引路,便裝的一行人直奔城西,那裏有官府開設的粥棚,待他們到了城西,正趕上放粥的時辰。

一身素服白衣的少年遠遠的站在一旁,看着排着長長隊伍、等候領粥的百姓,靜默不言,在他身後站着的三人也是無聲無息。

“王爺,該去府衙了。”半晌,身後的徐良上前幾步輕輕出聲。

剛才江平偷偷的告訴他說王爺一直趕路,尚未用膳。跟隨王爺多年,他是熟悉主子一貫作風的,可乍聽之下,仍是吃驚的,看看自己身旁和主子一樣靜默的趙風絲毫沒有行動的意思,明知道主子此時不喜人擾,他還是大着膽子上前去提醒主子。

王爺待他們這些下屬親和,他們對王爺也都是死心塌地的忠誠。

只是和其他“清衛”不同的是,徐良對睿王這個主子和對之前的舜年長公主主子都是一樣的由衷敬佩。至今徐良仍記得當年先帝駕崩后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兩位主子聯手后的作為所帶來的影響。

當年先帝雖在病中立了九歲的皇六子為太子,可一眾朝臣都知道,先帝最中意的是蘇貴妃所出、自幼封王的皇二子,加上先帝逝后,向皇后以皇六子尚年幼、年方十六的皇二子是最為年長的皇子,且深得先帝之喜愛為由,堅持由皇二子即位。

朝中大臣也迅速分為兩派,雙方爭執的關鍵便在於皇二子與皇六子誰人更合適即位。支持皇二子的朝臣,在皇后的理由之外又加了兩位皇子的出身,即無論是皇二子的生母蘇貴妃,或是蘇貴妃逝后將皇二子要入自己名下的向皇后,都遠比皇六子的生母德妃朱氏來的尊貴,而正值壯年的曹王、雍王兩位皇弟也有意問鼎皇位,一時間一場爭儲大戰一觸即發。

那一日皇二子與舜年公主兄妹倆去覲見太后,從寅時到未時,整整一天,誰也不知道主子們關起門都談了些什麼。

徐良也是事後才知道,那日還在太後宮中時,兩位主子便開始了一系列滴水不漏的佈置,憑着效忠先帝的一眾大內侍衛和十餘名“清衛”,先發制人的控制了曹王、雍王兩位皇叔及其手中的人馬。隨後兩位主子又一起在向皇后的門前跪了五個時辰,之後向皇后便稱病一直到皇六子、當今聖上順利登基。

是以在當時的太后、現今的太皇太后和皇二子的全力支持下,朝臣們也紛紛表態,一致擁戴皇六子即位。

兩位主子兵不血刃,幾乎是無聲無息的便化解了一場爭儲干戈。

“清衛”不同於大內侍衛,也不同於睿王府中的侍衛,更不同於禁軍,原本只是先帝神宗為了護衛喜歡出宮四處遊玩的皇三女、舜年公主趙清兒的周全而成立的,先帝親自選了十餘人作為公主的隨身侍衛,也因此先帝才取了三公主的名字,賜名“清衛”,因皆着青衣,又名“青衣衛”。當今聖上即位后,舜年長公主自請為先帝守陵,將一眾“清衛”交於同母胞兄、皇二子睿王趙衍手中。

自從睿王接掌“清衛”以來,經報皇上和太皇太後知曉並同意后,每年都會從禁軍中招選新人,不止擴充了“清衛”的人數,也改了“清衛”的編製,除了讓總管趙風兼了睿王府的侍衛總管外,也提拔了自己做“清衛”的統領,與趙總管一起管理所有的“清衛”。

此外還有以風、雲、雷、雨四衛為首的一批暗衛由王爺親自掌管,徐良知道趙風總管即為風衛,雷衛、雨衛在隨王爺去西夏時曾打過照面,唯獨雲衛除了王爺無人見過其真面目。

睿王本人也一改以往深入簡出的作風,無論朝堂內外,皆是雷厲風行,年初更是在邊關大敗西夏軍,班師回朝之日百官奉旨出城十里迎接。

又看了一眼百姓,素服的少年轉身:“走吧!”

得到主子的回應,徐良隨即向在不遠處等候的“清衛”招手示意,和趙風一起迎了主子去換了早已備妥的服飾與轎輦,稍頃便有一頂由眾多“清衛”隨護的、坐着睿王的轎輦由城西往着府衙而去。

四品的州牧吳子庚不時的抬頭看着毒辣的日頭,算算時辰,睿王爺應該已經入城了,由於徐良帶“清衛”出城時曾知會了這位府台大人,並告知睿王明令:無需出城迎駕,更不得以此騷擾百姓。

此刻由這位府台大人率領,早已接得訊息的各級大大小小數名官員,按照品級悉數站於府衙門口,俱是看着入城的方向,迎候睿王的駕臨,然等了半天也未見到睿王的車駕或轎輦。

直到一聲“睿王駕到!”的聲音響起,順着聲音眾人看到了從城內而來的一隊人馬,當先的轎子停下,跟在轎旁左首的是眾人都識得的“清衛”統領徐良,只見他探手掀開了轎簾,迎了一身華服的人出轎。

來不及看清轎中人的相貌,也顧不得驚奇為何王爺是從相反的方向而來,為首的官員忙率領一眾官員下跪行禮“不知王爺駕臨,下官等有失遠迎,還請王爺恕罪。”

“吳大人不必多禮。”行至眾人面前,虛扶了一把為首的吳子庚,眼睛看向在他身旁的從四品通判張孝正,曾經的御史大夫,因三年前上奏彈劾當時的宰相,使其引咎辭職,張孝正自己也被降級貶到了蜀中。腦中忽然想起先帝神宗在世時,曾在一本奏摺中有對此人的評價“剛正不阿,卻多優柔,可用,不可重用”,心下有微不可聞的一聲嘆息閃過,看着地上一眾依禮向自己下跪的官員“都起來吧。本王適才去了城西的粥棚,叫各位大人久等了。”話音落時,人已經從各位官員身邊走過,進了府衙。

為首的官員已經驚出了一層冷汗,睿王爺居然已經在城內轉了一圈,幸好這幾日…不,城內一直都是安穩無事的,擦擦腦門上的冷汗,跟進了內堂。

其餘眾人抬頭時,只看到睿王及其隨行侍衛的背影。

一路行來,看着越來越多的受災百姓,馬上的人一刻未停,只加緊趕路,終於在這日的正午前趕到了蜀中。

在城外見到獲訊等候的“清衛”統領徐良,進城後由其引路,便裝的一行人直奔城西,那裏有官府開設的粥棚,待他們到了城西,正趕上放粥的時辰。

一身素服白衣的少年遠遠的站在一旁,看着排着長長隊伍、等候領粥的百姓,靜默不言,在他身後站着的三人也是無聲無息。

“王爺,該去府衙了。”半晌,身後的徐良上前幾步輕輕出聲。

剛才江平偷偷的告訴他說王爺一直趕路,尚未用膳。跟隨王爺多年,他是熟悉主子一貫作風的,可乍聽之下,仍是吃驚的,看看自己身旁和主子一樣靜默的趙風絲毫沒有行動的意思,明知道主子此時不喜人擾,他還是大着膽子上前去提醒主子。

王爺待他們這些下屬親和,他們對王爺也都是死心塌地的忠誠。

只是和其他“清衛”不同的是,徐良對睿王這個主子和對之前的舜年長公主主子都是一樣的由衷敬佩。至今徐良仍記得當年先帝駕崩后的那場皇位“爭奪”戰中,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兩位主子聯手后的作為所帶來的影響。

當年先帝雖在病中立了九歲的皇六子為太子,可一眾朝臣都知道,先帝最中意的是蘇貴妃所出、自幼封王的皇二子,加上先帝逝后,向皇后以皇六子尚年幼、年方十六的皇二子是最為年長的皇子,且深得先帝之喜愛為由,堅持由皇二子即位。

朝中大臣也迅速分為兩派,雙方爭執的關鍵便在於皇二子與皇六子誰人更合適即位。支持皇二子的朝臣,在皇后的理由之外又加了兩位皇子的出身,即無論是皇二子的生母蘇貴妃,或是蘇貴妃逝后將皇二子要入自己名下的向皇后,都遠比皇六子的生母德妃朱氏來的尊貴,而正值壯年的曹王、雍王兩位皇弟也有意問鼎皇位,一時間一場爭儲大戰一觸即發。

那一日皇二子與舜年公主兄妹倆去覲見太后,從寅時到未時,整整一天,誰也不知道主子們關起門都談了些什麼。

徐良也是事後才知道,那日還在太後宮中時,兩位主子便開始了一系列滴水不漏的佈置,憑着效忠先帝的一眾大內侍衛和十餘名“清衛”,先發制人的控制了曹王、雍王兩位皇叔及其手中的人馬。隨後兩位主子又一起在向皇后的門前跪了五個時辰,之後向皇后便稱病一直到皇六子、當今聖上順利登基。

是以在當時的太后、現今的太皇太后和皇二子的全力支持下,朝臣們也紛紛表態,一致擁戴皇六子即位。

兩位主子兵不血刃,幾乎是無聲無息的便化解了一場爭儲干戈。

“清衛”不同於大內侍衛,也不同於睿王府中的侍衛,更不同於禁軍,原本只是先帝神宗為了護衛喜歡出宮四處遊玩的皇三女、舜年公主趙清兒的周全而成立的,先帝親自選了十餘人作為公主的隨身侍衛,也因此先帝才取了三公主的名字,賜名“清衛”,因皆着青衣,又名“青衣衛”。當今聖上即位后,舜年長公主自請為先帝守陵,將一眾“清衛”交於同母胞兄、皇二子睿王趙衍手中。

自從睿王接掌“清衛”以來,經報皇上和太皇太後知曉並同意后,每年都會從禁軍中招選新人,不止擴充了“清衛”的人數,也改了“清衛”的編製,除了讓總管趙風兼了睿王府的侍衛總管外,也提拔了自己做“清衛”的統領,與趙總管一起管理所有的“清衛”。

此外還有以風、雲、雷、雨四衛為首的一批暗衛由王爺親自掌管,徐良知道趙風總管即為風衛,雷衛、雨衛在隨王爺去西夏時曾打過照面,唯獨雲衛除了王爺無人見過其真面目。

睿王本人也一改以往深入簡出的作風,無論朝堂內外,皆是雷厲風行,年初更是在邊關大敗西夏軍,班師回朝之日百官奉旨出城十里迎接。

又看了一眼百姓,素服的少年轉身:“走吧!”

得到主子的回應,徐良隨即向在不遠處等候的“清衛”招手示意,和趙風一起迎了主子去換了早已備妥的服飾與轎輦,稍頃便有一頂由眾多“清衛”隨護的、坐着睿王的轎輦由城西往着府衙而去。

四品的州牧吳子庚不時的抬頭看着毒辣的日頭,算算時辰,睿王爺應該已經入城了,由於徐良帶“清衛”出城時曾知會了這位府台大人,並告知睿王明令:無需出城迎駕,更不得以此騷擾百姓。

此刻由這位府台大人率領,早已接得訊息的各級大大小小數名官員,按照品級悉數站於府衙門口,俱是看着入城的方向,迎候睿王的駕臨,然等了半天也未見到睿王的車駕或轎輦。

直到一聲“睿王駕到!”的聲音響起,順着聲音眾人看到了從城內而來的一隊人馬,當先的轎子停下,跟在轎旁左首的是眾人都識得的“清衛”統領徐良,只見他探手掀開了轎簾,迎了一身華服的人出轎。

來不及看清轎中人的相貌,也顧不得驚奇為何王爺是從相反的方向而來,為首的官員忙率領一眾官員下跪行禮“不知王爺駕臨,下官等有失遠迎,還請王爺恕罪。”

“吳大人不必多禮。”行至眾人面前,虛扶了一把為首的吳子庚,眼睛看向在他身旁的從四品通判張孝正,曾經的御史大夫,因三年前上奏彈劾當時的宰相,使其引咎辭職,張孝正自己也被降級貶到了蜀中。腦中忽然想起先帝神宗在世時,曾在一本奏摺中有對此人的評價“剛正不阿,卻多優柔,可用,不可重用”,心下有微不可聞的一聲嘆息閃過,看着地上一眾依禮向自己下跪的官員“都起來吧。本王適才去了城西的粥棚,叫各位大人久等了。”話音落時,人已經從各位官員身邊走過,進了府衙。

為首的官員已經驚出了一層冷汗,睿王爺居然已經在城內轉了一圈,幸好這幾日…不,城內一直都是安穩無事的,擦擦腦門上的冷汗,跟進了內堂。

其餘眾人抬頭時,只看到睿王及其隨行侍衛的背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墨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清墨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賑災初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