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五征麓川

第十節 五征麓川

“母親可是為家鄉煩憂?”吳氏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早就無欲無求,無意中聽到曾經的家鄉近況后就經常一個人靜坐着長吁短嘆。

“鈺兒來了,且近些,似又長了許多。”這個兒子什麼都好,基本上沒什麼讓自己操心的事情。雖然不願意聽先生教習,總喜歡自己拿些奇淫巧技的書本到處抓着人問東問西,但做為閑散王爺這真的很好了,難不成要跟漢王一樣去造反嗎?

“祁鈺見母親近日煩憂,記得是聽了宮人們議論宮外各處流民之後。”

“鈺兒可是聽了哪個賤婢嚼?舌根子?朝廷大事,自有皇帝與朝臣們作主,吾兒無需計較。”

“祁鈺無意中聽見,並無人告知。只是見母親憂心,故有此問。”

“前日裏順風聽到宮人議論,各處流民、逃戶,母親可是想着尋親?”

“若是親人盡數離鄉,恐是無法尋着。莫不如,早些差人往鄉間打探一番?”

看着日益長大的兒子,吳氏笑笑:“吾兒大矣,我一生顛沛流離,若非你父皇,恐早已不在人世。今生只先帝與你為依靠至親。”

“等鈺兒成人就藩,我也便了卻心愿。”

“自幼離家,哪有鄉親可尋?此事莫要再提了。”

聽到確實沒有母族可以聯繫,朱祁鈺面上難掩失落。如果有人可以用,自己在宮裏安排一下,外面總有人可以幹活,不至於浪費大好時光。可確定沒有母族的人,也就沒有可以相對信任的人能夠用了。

看著兒子失落的眼神,吳氏理解錯了朱祁鈺的意思,又好一陣安慰,直到朱祁鈺又要去文淵閣看那些有趣地圖畫才作罷。

“娘娘,差不多時辰往太皇太後宮中請安了。”

“娘娘勿憂,奴婢幼時聽阿祖教相面,殿下大福大貴,福壽延年,是能為先帝,為娘娘開枝散葉,百子千孫的。”

雖然明知道丫鬟說著不着調的恭維話,吳氏仍然輕鬆了不少,臉上略浮現些笑意。

致格樓

“……說到這個思任發,確實是大明朝的一個毒瘤,我們先要說明這個毒瘤與王振其實並沒有直接關係啊!這個鍋人家王振不能背。史料中最早對於思任發的正式記載是什麼時候呢?永樂十一年正月,麓川平緬宣慰使思行發在病重時上奏朝廷‘以北思任發代其職’,明廷批准了。也就是說這個思任發原來是大明麓川平緬宣慰使,就是他造了大明的反。”

“要說到這個麓川平緬宣慰使又是個什麼官呢?這話說起來就長了,簡單點講,今天的雲南之前有建過國,後來被蒙古滅了,然後蒙古在當地建立了大理金齒宣慰司,冊封了當地六個傣族首領做六路世襲總管。其中有一路叫做金齒宣慰司麓川路的總管脫離了元朝金齒宣慰司,自己在勐卯稱王,建立了麓川王國,自號‘思汗發’。這個思汗發是什麼意思呢?在當地土語裏的發是王的意思,思汗發就是思汗王。”

“要說這個思汗發也不是個簡單人物,硬生生多次打敗元軍,擴大了自己版圖。到了至正十五年時,因為常年征戰造成國力空虛,思汗發挺不住了就安排了自己的兒子莽三帶禮物到北京,也就是當時的元大都去請和。元朝至正帝順水推舟在當地設立平緬宣慰司,冊封思汗發為世襲宣慰使。”

“後來蒙元被洪武帝給滅了呀,洪武二年的時候思汗發宮庭發生謀殺案,這個王位啊,或者說這個宣慰使的位置就流落到了思汗發次子思倫發手上。”

“思倫發在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就在洪武帝設麓川平緬是慰司的第二年發動叛亂,史料記載思倫發‘率百夷之眾寇景東,土官知府俄陶奔白崖川,都督馮誠率眾擊之,值天降大霧,猝遇蠻寇,我師失利,千戶王升死之。’洪武帝朱元璋下令西平侯沐英加急平叛,又派通政使司經歷楊大用帶500兩白銀、20匹文綺賜給景東府知府俄陶等人慰問。”

“到了洪武二十一年正月,沐英派遣都督寧正攻擊思倫發叛軍,斬敵1500餘級,思倫發與其他叛寇逃掉了。但僅僅兩個月後的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思倫發‘號三十萬,象百餘只,昨寇定邊,欲報摩沙勒之役,勢其猖獗。’沐英接報後派出三萬餘驍騎晝夜兼行直抵思倫發在本營,雙方發生大戰。戰後清點結果是斬首萬餘級,大象死傷大半,史料記載有七成的俘虜‘連日不得食,死者相枕藉,思倫發遁去。’“然後朱元璋命令沐英繼續追趕,並叮囑在思倫發經營的景東巢穴附近軍屯,最終在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逼降思倫發,思倫發以象、馬、白金方物入貢謝罪。然後朝朝設立景東、蒙化兩衛加強對麓川和周圍地區的軍事控制。”

“當然思倫發雖然向洪武帝投降了,也沒閑着。對他而言,大的打不過他就欺負小的,所以他就轉頭去打緬甸了。於是緬甸又來求告大明,說思倫發欺

(本章未完,請翻頁)

負他們,求大明出手。就像是隔壁家小孩子來告狀,你家孩子打我了,你得管管呀!”

“然後就是洪武三十年時,思倫發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居然開始信佛了,這真心信了教的人是非常虔誠的,各位有信教的嗎?啊~有啊,還有家人信教的是吧?都信什麼教?佛教?哦有道教,還有嗎?哦~沒關係啊,不是重點。我們在這裏講到的就是這個思倫發信了佛之後,將一個僧侶奉為上賓。”

“這個上賓有多上呢?這個上賓的位置比諸首領的地位還要高!這就引起了眾首領的不滿。除此之外,又有一個‘金齒戊卒’自稱能造槍炮,也成了思倫發的上賓。我們知道古代記錄信息都有些籠統啊,以現在來理解這就應該是個鑲金牙的小兵;其實不是的,麓川下面有個地方名字就叫金齒,所以金齒戊卒應該就是在金齒那個地方的小兵。”

“就這麼兩個人的地位都高於諸部首領了,那這些首領自然就不滿了。於是一個叫刀於孟的首領帶領下大家發動了叛亂。刀於孟等人率軍攻擊明朝騰衝府,思倫發逃到了西平侯沐春那裏。這個時候的西平侯已經是沐春了,沐英已經去世了。於是大明又發兵替思倫發打敗刀於孟,在刀於孟投降后洪武帝下令將思倫發管轄的地盤進行了分割。”

“其中孟養、木邦、孟定三府,肅屬雲南;設潞江、於崖、大侯、灣甸四長官司,肅屬金齒。而思倫發呢,在一年後啊,就病死了,思倫髮長子思行發就上奏請求繼承了思倫發的位置。”

“到了永樂元年的時候,永樂帝朱棣直接麓川平緬宣慰司進行切割,將西北孟養府和正南的木邦直接進行分立,並且都升格為宣慰司;這麼一刀切下來形成了什麼局面呢?原本鐵板一塊的平緬宣慰司經過兩輪分割後分立成木邦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孟定府、潞江長官司、於崖長官司、大侯長官司、灣甸長官司和麓川平緬宣慰司,一共七司一府的八個行政區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思行發對於大明朝廷會是什麼心態?那簡直是又恨又氣呀!直到永樂十一年思行快不行了,上奏朝廷讓思任發繼承了他的位置。這,就是思任發和長年麓川叛亂的由來。”

“這個思任發呀,就真不負思行發重望。在隱忍了九年後的永樂二十年終於發動了叛亂,直接發兵攻擊南甸州。但思任發非常聰明,打完后他馬上就上表獻方物‘謝興兵侵南甸州之罪’。朝廷被他這一下也弄蒙了,你說你造反就造反呀,哪有才打了馬上來謝罪的?這不就是大街上突然被迎面來的小子吐了口痰,然後還沒等你發火他立刻給你道歉,把痰給舔了回去,還送些禮物給你呀!”

哈哈哈哈

“這把朱棣給噁心到不行,但想想南邊不宜興兵,朱棣還是硬生生吞了這口惡氣。為什麼南邊不宜興兵?因為還有北方呀!北方草原一直上傳給華夏農耕文明的大敵,雖然明朝是打敗蒙古得天下,但蒙古並沒有被徹底消滅,反而一直騷擾大明邊疆。就在永樂二十年三月份,永樂帝還親自率兵攻擊蒙古強敵阿魯台,於是為了避免兩面用兵的局面朱棣對於南邊‘疥癬之疾’選擇了忍讓。”

“永樂帝派出了中官雲仙等人‘齎敕戒之,並賜絨錦、文綺、表裏’等等給了思任發。這下,思任發看到了大明朝廷的另一面,後面自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到了宣德年間,思任發就不再按原來的定量上貢了,從宣德元年到宣德七年總共就上貢了1350兩白銀,拖欠2150兩。甚至在宣德三年四月,雲南三司衙門上奏‘麓川宣慰使思任發占奪南甸州等處屬地,請求朝廷發兵問罪’,隨後時任雲南總兵官、太傅、黔國公的沐晟也上奏請求調集雲貴川官軍五萬人及各處土兵征討思任發。”

“而宣德朝的狀況比洪武、永樂都要差很多,朝廷本身也打不起仗,而宣德皇帝自己也不是一個正經打過仗的皇帝。經過慎重考慮后,宣德帝對思任發不得已選擇了‘稍優容之’的態度。在回復雲南三司衙門和黔國公時表示了‘念數年來征交趾,討四川番寇,軍民勞弊未蘇’的理由否決了對思任發用兵;只能命令黔國公、巡按監擦御史商量着‘差人齎敕撫諭,令思任發還其土地人民,安分守法,各守疆界。’另一方面又降敕給思任發,對其侵擾行徑大加斥責,併發出嚴厲警告。”

“而這個時候的思任發經過了十幾年的準備和多次試探后,看到了大明朝已經慢慢走向虛弱,於是一方面趕緊遣頭目刀門道等人到北京朝貢象、馬和金銀、器皿方物,一方面加快準備推動自己的復仇之戰!”

“到了正統元年十一月,思任發率兵‘侵佔孟定府及灣甸等州,殺掠人民,焚毀甸寨’;正統二年十月,雲南南甸州土官知州刀貢罕等上奏‘麓川宣慰使思任發侵奪我司所轄羅卜思庄等處278村,乞朝廷遣官齎金牌、信符諭之,俾退還所侵地’;半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年後的正統三年六月,沐晟上報‘麓川宣慰使思任發累侵南甸、於崖、騰衝、潞江、金齒等處’……那麼對於這些情況正統朝廷是怎麼辦的呢?”

“我們前面才講過正統帝是沖齡天子,靠着輔政大臣維持着國朝局面,輔正大臣能做什麼決斷呢?從正統朝廷幾次給雲南的幾次回復我們就能看出來了;那麼正統朝廷的回復是什麼呢?分別是讓沐晟等人討論解決辦法、再讓沐晟等人討論、又讓沐晟等人討論后拿主意。話說,我是沐晟收到這種敕諭恐怕也很無奈,我能解決我早幹了,我還反反覆復上奏請朝廷派兵幹嘛?”

哈哈哈哈

“終於正統朝廷在正統三年發敕給思任發說‘茲特遣人撫諭,爾能革心向化,遵守成規,人民擄掠者釋之,地土侵佔者歸之,則悉宥爾罪;若怙終不悛,必興師征剿,爾追悔無及矣!’,同時發敕給沐晟,讓他‘相機撫捕’。”

“那思任發是怎麼應對的呢?很明顯他不傻,後來對他的評價是‘狡獪逾於父兄’。那他有多狡猾呢?對於朝廷的責問,他一邊遣使上貢,一邊繼續加快吞併腳步,就這麼跟正統朝廷玩心眼。直到正統三年八月份,思任發派遣‘部屬殺瓦甸、順江、江東等處軍余殆盡’,這時候正統朝廷才降敕黔國公加快征討。”

“那麼黔國公沐晟做得怎麼樣呢?很遺憾,沐晟此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對於有功的將士小心提防,雖然打退叛軍奪回了些地方,但是錯過了征討的最佳時機還損兵折將;之後沐晟無心再戰,就燒毀物資撤退,結果撤退路上遇到了使臣又因為害怕被朝廷責備而暴卒。反觀思任發,藉著這個機會大規模進攻,掠景東、孟定、殺大侯知州刀秦漢等人,破孟賴諸寨,降孟達等長官司,將官軍奪回的地方又重新打了回去。”

“當第一次征緬大敗后,正統朝廷也很生氣呀!於是立刻整頓兵馬,開始第二次征緬。在正統四年的五月份,雲南右都督沐昂,也就是沐英的兒子,沐晟的兄弟,升為左都督,佩征南將軍印充總兵官,右都督吳亮充副總兵官,都督僉事馬翔充左參將,署都督僉事張榮實授都督僉事充右參將征討;同時又調了湖廣、貴州、四川調兵,從雲南衛所倉庫里調糧食,然後進攻思任發……”

……

“第二次征緬先敗后勝,正統五年七月思任發大敗后遣使求和。禮部看到了很生氣,這能不生氣嗎?是個人都受不了這麼被人羞辱啊,你拿我當傻子呢?!我打趴你了你就求饒,我一轉身你就一腳飛踢過來,幾次三番的。禮部就問皇帝啊,這混蛋總這麼拿我們當猴耍,這次過來求饒我們要搭理他嗎?......王振認為思任發‘欲窺事機緩我師’,堅持讓正統帝增兵雲南。”

“於是在正統六年正月,正統帝‘命甘肅總兵官、定西伯蔣貴佩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都督同知李安充左副總兵,都督僉事劉聚充右副總兵,都指揮使官聚充左參將,都指揮僉事冉保充右參將,行在兵部尚書兼大理寺卿王驥總督軍務,統率大軍第三次征討……”

“正統八年五月,正統帝再命定西侯蔣貴充總兵官,都督冉保、毛福壽充參將,兵部尚書靖遠伯王驥總督軍務,大明官軍第四次征討……”

“不久,正統九年五月,沐昂上奏朝廷說‘緬甸黨蔽賊首思機發,譎詐萬狀,欲再興師征剿,但緬甸瀕海,地熱險因,未易攻克,況軍民連年征進,財力困弊,兼以旱澇相仍,糧餉亦管,未可輕舉。’第四次征討就不了了之了。”、

“……第五次麓川之役…..因缺糧王驥放縱士兵大掠三日得稻穀四十餘萬石,因此士氣倍增……明軍越過孟養,抵達孟那。……王驥遂下令還軍。”

“那麼這五次征討是不是徹底完成了大明對麓川的控制呢?我們看下結果就知道了,最後當地部眾擁立思任發的幼子,思機發的弟弟思祿為首領,再次佔據孟養。王驥最後與思祿約定‘許以土目得部勒諸夷,居孟養如故’,並且在伊洛瓦江立石為界,立誓稱‘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按照當時的評價是‘勞師費財,以一隅騷動天下’!當時有個大臣叫李賢的,後來升為閣臣,性格屬於非常平和的人,按現在說法就是鴿派官員,他對於麓川戰役的評價稱‘舉兵,以驥督軍,起東南兵十五萬,給餉者倍之,窮其巢穴,而寇首思人發不可得,焚寨而還,殺無辜十數萬以為功,驥封靖遠伯,以次升者萬餘。未幾,寇勢復盛,驥再往,起兵如前,東南騷擾,國民罷弊,殆不可言,復窮其所,寇首亦不可得而還。又有功升秩半前。然麓川不如中國一大縣,縱得其他與人,有何利益?而連歲興兵,軍需所費萬萬不可計,而升秩之傣又萬萬不可計,皆出於民,以得所較所失,誠不忍言。兵連禍結,致有今日。人以驥為功之首,不知之為罪之魁也!’……”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邋遢教授講明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邋遢教授講明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節 五征麓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