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陳三願

再拜陳三願

槐花花期較晚,通常四月份才開始開放。不知是南國天暖還是地形的緣故,如今雖然還在二月份,黃青鴛居然在一個河谷里發現了一棵零星開放的槐樹。那棵槐樹看起來已有百歲,樹冠極大,枝繁葉茂間零星點綴着幾朵槐花。

雖然花開不多,但見早春二月竟然已有槐花盛開,黃青鴛不禁甚是激動,覺得這是一種吉祥的預兆,預示着他們師徒三人會否極泰來。因為老槐的花兒不多,黃青鴛和齊丘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摘到一抔。等他們摘完這抔之後,樹上的花兒也已屈指可數。

槐花最常見的使用方法是槐花飯,另外還可做成槐花包子、槐花餃子、槐花煎餅等,而黃青鴛選擇用這些槐花同雞蛋和豬油共蒸,做了一道色澤金黃、香氣四溢的蒸槐花。

清明粿又叫青團,是上巳節和清明節的特色吃食。清明粿多由艾草或鼠麴草混合米粉做成,因為在田間地頭挖到了不少鼠麴草,黃青鴛便用這些鼠麴草做了幾個清明粿。

春回大地后蕨菜重吐嫩芽,柔嫩的蕨菜不僅象徵著欣欣向榮,同時還是一味極好的春日食材,既可清炒又可涼拌。把從山嶺上採摘的蕨菜洗盡焯水后,黃青鴛把焯過水的蕨菜放在清水裏泡了會兒,好進一步去除蕨菜的苦味兒,之後又把這些蕨菜切丁,再用菜油素炒,這樣做出來的蕨菜清香可口,充滿了獨屬於春日的山野氣息。

筍乃竹的幼苗,因產出季節不同有冬筍和春筍之分。尚未出土的毛竹筍稱之為“冬筍”,多在冬季上市;春后採挖的筍則被稱為“春筍”,春筍鮮嫩可口,曾有古人盛讚春筍“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又有“食過春筍,方知春味”之說,組件春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從山上挖來春筍后,黃青鴛用這些春筍同雞蛋、瘦肉等食材做了一道春筍釀肉。春筍清香甘甜,能最大程度地中和豬肉的肥膩,可謂一道極其應時的菜品。

雲南鄉野多香椿樹,尋常農家也會在房前屋后種上幾棵香椿,以待春日發芽取食。當地最常見的香椿吃法是涼拌或者炒雞蛋,也有不少人家選擇與豆腐同拌,黃青鴛選擇的便是這種做法。

立春過後香椿樹開始吐出嫩芽,香椿嫩葉性平,味苦,因有開胃爽神、祛風除濕、止血利氣、消火解毒之效,故而民間流傳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說法。香椿嫩葉具有獨特的芳香,不少人對這種獨特的芳香情有獨鍾。黃青鴛選擇用香椿嫩葉與豆腐同拌,在香椿嫩葉獨特的芳香外又融入了豆腐特有的豆香,兩種香味交織融合在一起,使得菜品的口感得到了很大的豐富與提升。

水芹菜即水芹,因被當作蔬菜食用,故而雲南人習慣在水芹之後再加一個“菜”字。水芹味道鮮美,除被當作蔬菜食用外還有藥用之效,多生長於沼澤、岸邊或水田裏,喜濕耐澇。彼時滇池水質極好,湖畔又有連片的水田,故而黃青鴛和齊丘雁不費吹灰之力便采了一大把水芹菜。水芹用來煮湯鮮美無比,故而黃青鴛便把這些水芹菜同臘排骨同煮,做了一道水芹菜煮臘排骨。每年臘月雲南家家戶戶都會宰一頭年豬宴請親朋好友,俗稱“殺豬客”,當天賓客大快朵頤,吃不完的豬肉則風乾做成臘肉,以供來年食用,火腿、香腸、臘排骨、風乾豬頭肉等這些腊味便是這樣來的。因為特定的環境影響,雲南臘排骨以麗江所產最佳,昆明的亦是一絕。經大火高溫燉煮,經歲月沉澱的臘排骨的香味慢慢得以釋放,與清水交融后被燉煮成濃厚香醇的高湯。湯的醇香滲入水芹菜的每個縫隙,使得水芹菜不再是單純的蔬菜,而是浸潤了肉香的美味。

車前草遍佈田間地頭,其味甘,性寒,主歸肝、腎、肺、小腸經,有清熱利尿、通淋祛痰、涼血解毒之效,常被人們視作一味極好的藥材。但常言道葯食同源,除了作為藥材,車前草亦是不錯的蔬菜,將其作為食材做菜,正是對醫家“葯食同源”理論的最好闡述。黃青鴛雖不像朱雲怡那樣精通醫理,但也知道車前草有一定的藥效。當初她和齊丘雁、方忠孺住在清平衛時,金蕊庄的後山上也長滿了車前草。方忠孺頗通醫理,不時會帶着他們師兄妹二人去後山挖車前草,將之晒乾為葯。當時方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忠孺常用車前草與豬肚煲湯,故而黃青鴛對這道菜的印象便格外深刻。

榆錢,又名榆實、榆子、榆仁或榆莢仁,是榆樹的翅果。其形似錢而小,色白,花朵成串。因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榆錢”。榆錢雖不起眼,但味道卻也鮮美,同時也有一定的葯,此外飢荒之年常被人們用於充饑,功效可謂極多。黃青鴛先是用清水把摘來的榆錢洗凈,然後用雲南的蕎面混合小麥面,將這兩種面混合和好后再加入先前洗好的榆錢,將之揉合併捏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後把做好的窩窩頭放到蒸屜里用大火猛蒸,這樣便做出了清香四溢的“春日宴”主食——榆錢窩窩頭。

做好這一桌“春日宴”后,黃青鴛立馬讓齊丘雁就這凳子坐下了。她有心要和朱雲怡爭個高低,故而無時無刻不再刻意模仿朱雲怡。朱雲怡做了一桌“百花宴”,她便做了一桌“春日宴”,目的就是想向齊丘雁證明自己,讓心上人明白自己並不比朱雲怡差多少。

朱雲怡的“百花宴”上又是百花釀又是桃花面,黃青鴛雖對酒知之甚少,但也不甘示弱地跑到街上買了一壺名字頗為風雅的酒——寒潭香。她也不知這壺酒是用什麼原料釀成的,只是覺得名字聽着頗為風雅,足可與朱雲怡的“百花釀”和“桃花面”一爭高低,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

做好“百花宴”后,風雅博學的朱雲怡還給每道菜取了一個詩意雅趣的名字。黃青鴛本來也想用各用一句詩詞歌賦給“春日宴”的每道菜品取名,無奈她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寫字,反而對舞刀弄槍興趣濃厚,因此胸中文墨有限,不得不暫時“敗下一陣”。

雖然“出師不利”,但黃青鴛自恃提前做了功課,因此也不氣餒。等齊丘雁坐下后,她立馬給他夾了一個榆錢窩窩頭,然後笑着說道:“師兄,先吃榆錢窩窩頭墊墊肚子吧。榆錢諧音‘余錢’,民間都說吃了榆錢便會有‘余錢’。等‘余錢’夠了,咱們師徒三人再聯合志同道合之士干一番大事業,屆時手刃狗皇帝和小賤人,不愁沒有報仇雪恨之日。“

齊丘雁當然明白黃青鴛口中的“小賤人”指的是朱雲怡,他本想出言駁斥,然而想了想后,覺得這樣做只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吵,因此最終還是選擇了閉口不言。他夾起那個榆錢窩窩頭嘗了一口,覺得清香撲鼻,味道着實不差,於是又繼續吃了幾口。

見齊丘雁吃得津津有味,黃青鴛十分高興,便又笑着給齊丘雁夾了一塊春筍釀肉,夾菜的同時還不忘關心齊丘雁:“師兄,驚蟄前後春筍鮮美無比,你快嘗一嘗。為了咱們的復仇大計,你勞心勞力,人也消瘦了許多,得多吃點兒肉才行,否則身體怎們吃得消。”

聽了黃青鴛的話后,齊丘雁不禁覺得頗為感動。他近日確實是消瘦了不少,一來確實如黃青鴛所言,乃是為復仇大計勞心勞力,二來則是因為金蕊庄突然遭遇變故,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思念朱雲怡。自從傾慕朱雲怡后,齊丘雁便頗有些茶飯不思,無時無刻不再思念朱雲怡。後來他也看出了朱雲怡與郁且狂兩心相許,他也明白自己與郁且狂相差甚遠,因此誠心祝福郁且狂與朱雲怡的同時不由得又自怨自艾、自慚形穢。雖然知道朱雲怡已心有所屬,但他還是無法將之遺忘,腦海里總會不時浮現出朱雲怡曼妙的身影。

直到真正為愛茶飯不思時,齊丘雁方才真正明白了當初柳永為何能寫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絕唱,同時也想發出和元好問一樣的疑問——問世間情是何物?

想到黃青鴛如此關心自己,對自己一往情深,自己卻還在想着其他女子,齊丘雁不禁覺得有些慚愧。因為心中慚愧,他的臉頰開始泛紅。

黃青鴛不知道齊丘雁心中慚愧,還以為是因為羞愧而導致雙頰泛紅。她知師兄向來羞澀內斂,不願輕易表露內心所想。她想既然師兄性子羞澀,那自己更要主動出擊才是,於是拿起桌上那壺寒潭香,往自己和齊丘雁的酒杯里分別斟了滿滿一杯酒。倒好酒後,她端起自己的酒杯,把那句適才做菜時背了許久的詩念了出來:春日宴,綠酒一杯……綠酒一杯……歌……歌一遍。再拜…

(本章未完,請翻頁)

…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二願……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常相見。”

見從小到大從不肯在詩書上用心的黃青鴛居然背出了五代馮延巳的《長命女》一詞,齊丘雁不禁頗感意外。這首《長命女》乃是一首祝酒詞,為五代時馮延巳所著,寫的是春日開宴時夫妻雙方祝酒陳願的情景。詞中一共有三個願望:一願郎君千歲,即女子希望丈夫能夠長命千歲;二願妾身常健,即女子希望自己身體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常相見,即希望夫妻雙方能夠如同樑上飛燕,年年相戀、歲歲為伴。

其實黃青鴛本來也不知道這首詞,反而是齊丘雁對此詞情有獨鍾。雖說此詞是以女子的口吻對丈夫說的祝酒之詞,但人之感情本就相通,齊丘雁覺得詞中女子對丈夫的祝酒詞完完全全就是自己想對朱雲怡說的肺腑之言,因此每每想念朱雲怡時,齊丘雁便會一遍又一遍地在紙上寫下這首詞,以緩解對朱雲怡的思念之情。恰巧黃青鴛又對齊丘雁的一切格外上心,因此發現了他寫在紙上的這首《長命女》詞。

黃青鴛雖文墨有限,但這首詞通俗易懂,因此也能理解其意。不曾想一向不喜歡文墨的黃青鴛見了此詞后立即愛不釋手,因為她覺得詞中女子對郎君的祝福也是自己想對齊丘雁說的話。只是她讀的書少,說出來不如這般文雅。也正是因此,她才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把這首《長命女》背了下來。今日偶感於朱雲怡的“百花宴”,黃青鴛不由得想到了這首詞,於是爭鋒相對地做了一桌“春日宴”,並用馮延巳的這首《長命女》詞來向齊丘雁表達心意。只是她記得不熟,因此背出來時有些結巴,但對於“郎君千歲”和“如同樑上燕,歲歲常相見”兩個願望,她卻背得十分熟練,幾乎能做到可以脫口而出。

因為還在”百花宴“上見到郁且狂彈琴,黃青鴛心想朱雲怡定然也會彈琴想和。因為齊丘雁常誇朱雲怡多才多藝,心中不服的黃青鴛便決定也要在“春日宴”上展示自己的才藝。只是她對彈琴一竅不通,其他方面的技能亦乏善可陳,思來想去之後,她最終只好跳一個深受苗家人喜愛的“蘆笙舞”和“錦雞舞”。

苗族人人能歌善舞,清平衛乃苗家兒女聚居之地,耳濡目染之下,黃青鴛也變得能歌善舞。為了掩飾真實身份,她時常把自己扮作一個苗家女子,同時亦有不少苗家少女為伴,因此跳蘆笙舞和錦雞舞對她來說可謂小菜一碟。

蘆笙是苗家兒女最喜歡的樂器,跳蘆笙舞時需邊吹蘆笙邊翩翩起舞,因此蘆笙舞也叫“踩蘆笙”。黃青鴛心想蘆笙也是樂器,並不遜色於朱雲怡的琴。況且自己邊吹蘆笙邊翩然起舞,而朱雲怡只是乾巴巴地坐着彈琴,相比之下還是自己要厲害一些。

跳完蘆笙舞后,黃青鴛又跳了苗家的錦雞舞。

關於錦雞舞的起源,民間有一個傳說。相傳一支名叫"嘎鬧"支系苗族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東方平原上,後來遷到一個叫"展坳對社"的沙灘邊,又因洪災而沿江遷徙到貴州。據說當初在該支苗族先民的祖先走投無路時,是美麗的錦雞幫助他們找到了最後定居的地方,同時還帶來了稻穀的種子,故而錦雞便被後世苗族同胞所敬仰。為了紀念錦雞,他們創造了錦雞舞。

苗家女子心靈手巧,精於刺繡,勞作之餘她們會用各色絲線精心綉出各式各樣精美的圖案,然後用這些綉片縫製百鳥衣裙,編織花帶。此時黃青鴛仍作苗家女子打扮,只見她綰髮高聳,頭上插戴錦雞銀飾,上身穿着開襟短繡花衣,下着彩綉百褶裙,裙子前後各繫着一塊方形繡花銀流蘇圍腰,后腰掛滿了紅、黑、藍、紫、棕等不同顏色的織花帶,頸上戴着銀項圈,雙手戴銀手鐲,腳穿翹尖系銀鈴鐺繡花鞋。周身上下色彩鮮艷,宛如一隻高貴美麗的錦雞。她翩然起舞,隨着手中蘆笙曲調不停地變換步伐,頭上的銀錦雞躍躍欲飛,身上的花帶一飄一閃,繡花百褶裙衣袂飄飄,宛如錦雞在森林裏飄然而舞,讓人覺得賞心悅目。

跳完錦雞舞后,黃青鴛重新回到桌前,同齊丘雁品嘗起了其它菜品。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扶風豪士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扶風豪士歌
上一章下一章

再拜陳三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