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奧斯曼帝國(上)

第四百八十六章奧斯曼帝國(上)

奧斯曼帝國(英文:ottomanempire;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統治者為起源於中亞突厥游牧部落的奧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人原為一個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亞,遷至小亞細亞,後來日漸興盛。奧斯曼帝國自1453年消滅拜占廷帝國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奧斯曼帝國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奧斯曼帝國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蘭勢力,但是1699年《卡洛維茨條約》的簽訂標誌着帝國擴張的停滯,到19世紀初,帝國趨於沒落。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擊退歐洲勢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奧斯曼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疆域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伴隨着向外擴張,促進了伊*蘭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傳播。在15至19世紀成為伊*蘭世界的盟主。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土耳其人是突厥語民族,是原來的塞爾柱所屬羅姆蘇丹國下屬的一個小型突厥部族。這個部族在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半島逐漸定居,早期與拜占廷-希臘民族多有融合與戰爭。通過在拜占廷帝國和其他安納托利亞土耳其人民族的遊走與鬥爭,土耳其人日漸興盛,現代土耳其人就來源於此。自羅姆蘇丹國於1308年滅亡后,位於黑海和地中海間的安那托利亞分裂出多個獨立國家,統稱為安那托利亞侯國(anatolianbeyliks)。

土耳其人原本居住阿姆河流域,實際上就是今烏茲別克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坦花剌子模地區,屬於突厥人卡伊部落,在當時為花剌子模王朝的臣屬。自古從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廷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1290年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一世(1258-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土耳其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佈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土耳其國家的雛形。

1326年,奧斯曼之子奧爾汗(1326-1360年在位)繼位后,改稱總督,建立了常備軍,吞併了羅姆蘇丹國之大部分地區。於1331年3月,打傷了拜占廷帝國皇帝,佔領了拜占廷帝國在安納托利亞最大的城市尼西亞,並遷都於此。1337年,攻陷尼科米底亞,定都於布爾薩。1338年,又佔領了於斯屈達爾。1354年,土耳其奧爾汗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並把這裏作為進攻巴爾幹半島的橋頭堡。奧爾汗對內確立國家行政組織,中央設立迪萬,任命維齊爾(即大臣),向各地派行政軍事長官和卡迪鑄造統一錢幣,成為土耳其國家的真正締造者。

1360年奧斯曼君主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在位)繼位后,向東南歐擴張取得決定性的進展。1362年,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佔領拜占廷帝國重鎮亞得里亞堡,並改名埃迪爾內,定都於此。此後又征服西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這一勝利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占廷帝國,派出了援軍。

奧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年在位)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佔領巴爾幹大部土地。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300名貴族騎士被巨款贖回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奧斯曼帝國擴張,拜占廷帝國危在旦夕。但就在此時,中亞的突厥人帖木兒帝國強大起來,並開始向小亞細亞擴張。

1402年,在安卡拉戰

(本章未完,請翻頁)

役中,奧斯曼軍慘敗於帖木兒軍,君主巴耶塞特被俘。這一事件暫時挽救了拜占廷帝國,使之又勉強存在了一段時間。因為巴耶塞特的四個兒子之間開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被土耳其人統治的各國紛紛起義,脫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得不推遲了在歐洲的擴張。?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結束分裂局面,收復帖木兒帝國征戰時喪失的領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年在位)在瓦爾納戰役打退了歐洲匈牙利、波蘭的反撲,波蘭國王亞蓋隆契克和采薩里尼大主教陣亡。

土耳其在1453年至1683年間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566年前的領土、經濟及文化擴張時期及其後的軍事及政治相對緩和的時期。

1453年,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繼位不到兩年,親率8萬大軍進攻拜占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鏖戰53天,於5月29日攻克,並遷都於此,拜占廷帝國滅亡。穆罕默德二世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語意為"上城去"。

征服君士坦丁堡同時亦穩固了奧斯曼帝國作為歐洲東南部及地中海東部地區霸主的地位,接下來奧斯曼帝國進入了漫長的征服擴張期,將疆域擴至歐洲及北非。奧斯曼帝國的陸上擴張主要倚靠其強大的中央集權體制、軍事革新及鐵一般的軍紀,而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亦對其征服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及葡萄牙手裏爭奪及保障了黑海、愛琴海、地中海、紅海及天竺洋的遠航路線。

由於土耳其握有歐亞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路線,帝國的經濟因而蓬勃發展。奧斯曼帝國對西歐及亞洲間貿易的壟斷經常被引證為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支持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航尋找亞洲海路的主要原因。

奧斯曼帝國在一些賢能君主的統治下繁榮興盛。塞利姆一世在位時,對內致力於國內經濟的建設,對外致力於向東及向南擴張,於1514年查爾迪蘭戰役擊敗了塔赫瑪斯普一世治下的波斯薩非王朝,取得了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區。

1517年,奧斯曼帝國消滅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其海軍勢力亦擴至紅海。此後,奧斯曼帝國及葡萄牙帝國成為了地區最具支配地位的勢力,繼后的蘇萊曼一世並沒有停止征服步伐。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之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風起兮雲飛揚之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六章奧斯曼帝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