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兵朝鮮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兵朝鮮

萬曆二十五年二月,以楊方亨和沈惟敬為正負使的冊封使團失敗歸來,帶來了日本平秀吉帥兵大舉再次侵朝的消息,大明朝廷上下由推卸責任之爭后,又加入了再議東征之爭。一時間朝廷上下熱鬧無比,而朱翊鈞案頭的奏疏,也每天都堆積的像小山一樣。

朱翊鈞對着小山似的奏疏,即便是早有準備,可還是頭疼不已。大明的現狀,他心中清楚的很,國內的情況比第一次更糟糕,由於有些地方受災后得不到及時的救助,小規模的造反此起彼伏,僅湖南一地,就不下二十次另外緬甸軍在南方不斷進攻,侵佔了大明南方不少的土地,北方少數民族也因為同樣遭災而不斷南下犯邊……

這就造成了“連歲用兵,國計頻絀”,並且當初從朝鮮歸來的南兵撤離時,因戶部和內閣沒有給足賞,再加上有些將官貪腐剋扣,之後發生了士兵鼓噪被殺一千三百多人的重大事件所以此時“人心迄憤惋,故召募鮮有應者”

當初剛收到士兵鼓噪嘩亂的消息后,還沒等朱翊鈞“徹查事件”的聖旨下達,緊接着便傳來了“已處理完畢”的“喜訊”。只是科道言官上奏的情況,與那個“喜訊”格格不入經過徹查,才發現不僅存在賞金不足的情況,更是存在有人剋扣了這不足賞金的大半的惡行事件

那些人為了抹去自己貪腐大量賞金的證據,把所有從朝鮮歸來后,因為不滿賞金太少而鼓噪的兵卒全部血腥的鎮壓了下去這些人在朝鮮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后,沒想到因僅僅到手的那可以忽略不計的賞金而提出異議,便被屠殺了一千多人他們沒有死在異國他鄉,卻在歸國后,死在自己人手中……

朱翊鈞雖然知道后大怒,當即下旨把那些參與的將官全部誅殺,發放足額的餉金,並給予了冤死的兵卒以厚待,本以為事件可以平息了,誰知惡果如今顯出來了——他下旨各地招募兵卒的佈告,應者寥寥無幾

這雖然是一個壞消息,但還不至於讓朱翊鈞頭疼,大不了下旨強征一些人入伍便是真正讓他頭疼的是,內閣和部院大臣中,除了石星等少數人還是一力主張堅決援朝抗倭外,剩下的大部分重臣都明着暗着反對再次勞民傷財的出征朝鮮

朝中的厭戰情緒也是異常強烈,侍郎周思敬上疏,提出朝鮮之役“勞敝中國”,倡不救朝鮮之說,很多大臣都附和這一觀點,紛紛反對東征。

當然,也有不少支持抗倭援朝的,像御史周孔教針對周思敬的上疏提出“蓋朝鮮與遼東接壤,乃我卧榻之側也”,“若關係國之存亡安危,不得言費”之言,這也是切合了石星的觀點,讓朱翊鈞總算是有些安慰,至少這次不像國本之爭,他並不算太孤立

至此,朱翊鈞倒是對石星的好感度大增,心中對他由之前“這是一個還算不錯的實幹官員”,轉變為“這老臣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不僅實幹,而且還是很有長遠眼光的能吏”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朱翊鈞最終拍板,對於和談失敗的責任和處罰有了結果。

作為和談的發起人和主張者,兵部尚書石星被罷免了尚書的職務,罰俸一年但因眾人皆知他大鬧“內閣”的事情,知道了他之所以主張和談,是想下一盤大棋,所以對於朱翊鈞下旨讓石星暫時梳理兵部的後續旨意,也就沒有了太大的異議。

作為和談的堅決主張者,內閣首輔趙志皋被免去了首輔之位,不過還是內閣大學士,另外罰俸一年朱翊鈞並沒有任命新的首輔人選,如此一來,內閣又一次進入了暫無首輔的狀態。

作為和談的堅決擁護者,內閣次輔張位也被罷去了次輔之位,保留內閣大學士,另罰俸一年天知道這是不是因為朱翊鈞不滿內閣在立儲的問題上與自己作對,進而略施小懲呢?

剩下的最後一個內閣大學士沈一貫也沒有逃脫責罰,不過卻輕了許多,只不過是罰俸半年了事。

剩下的當初主張和談的各部尚書侍郎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責罰,但大多數都是數額不等罰俸,對他們並無太大影響。

作為和談的前方負責人、冊封使團副使、游擊將軍沈惟敬,被朱翊鈞下旨直接一捋到底,再次恢復布衣之身,並被關押於錦衣衛鎮撫司,等候戰爭結束再做定論

作為和談的前方負責人、冊封使團正使楊方亨,也被一捋到底,罷免了所有的官職,不過卻並沒有牢獄之災,只是被逐出了朝廷而已。

接下來不幾天,朱翊鈞以原內閣大學士陳於陛已故為由,終於提出了讓內閣提名和九卿公推大臣入閣的事情。這下有希望的各部侍郎尚書們也顧不得爭吵是否發兵朝鮮了,各自忙碌起來誰都知道,入了內閣,便比作為尚書侍郎什麼的榮耀不少,所以只要有希望的,都動起了心思。

不過,九卿公推的結果並不理想,內閣提名了三次,九卿公推了兩次,都被朱翊鈞駁回了,下旨再次重新公推如今六部尚書幾乎被推了個遍,幾名素有威望的侍郎也被推了出來,為何皇上還不滿意結果?這讓眾位大臣都疑惑不已,不知皇上在打什麼心思。

內閣如今僅有的三位大學士趙志皋、張位、沈一貫都是出自南京,全是從南京的侍郎、尚書位置上直接北上入閣的,這次推舉新的內閣成員,他們擔心自己再推選南京的官員,會徹底得罪北京的大臣,再加上三人都剛剛受罰,唯恐再推選南京的官員讓朱翊鈞疑心他們結黨營私,所以內閣的三次提名人選都是北京的侍郎尚書

在朱翊鈞又一次駁回了九卿公推的幾個人選后,內閣的三位大學士不由得開動了腦筋。南京的官員,大多是得罪了權貴后被打發過去養老的,三人也沒少干這事就連他們三人,當初同樣是因為得罪了張居正而被打發到南京去的。難道這次皇上還想要因為得罪了張居正,而被排擠到南京去的官員?

不過那些當初得罪了張居正而被打發到南京為官的大臣,在張居正死掉后,大部分都調回了北京重用了啊沒辦法,三位內閣大學士只好再次把目光關注到南京,仔細的排查了一下被張居正排擠到南京而又有資格入閣的大臣,還別說,真還找到了幾個

於是,三位內閣大學士自信滿滿的把名單提交給了朱翊鈞,讓他從中選擇,一人或幾人入閣,這次皇上總沒什麼可說了吧三人還想,也許內閣不久之後,又會增加一兩名“同道”了——之前都被張居正排擠過,都在南京蹉跎過多年,結盟也有天然的優勢啊

然後,三位內閣大學士失望了,提名的名單剛呈上去,便被朱翊鈞黑着臉給甩了回來,還大罵了三人一頓,就南京那幾位七老八十的老臣還能入閣?簡直是胡鬧

這下內閣也沒轍了,心裏不由得都懷疑朱翊鈞讓九卿公推和內閣提名大學士人選,僅僅是皇上在敷衍大家,畢竟這些年來,大臣和內閣一直上疏要求增加內閣大學士人選,皇上一直都沒有答覆。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九卿和內閣乾脆來了個“車輪戰”,把任何有資格入閣的大臣的名字都推一遍,要是皇子再駁斥下來,那也有了反駁皇上的理由。

在這中情況下,早就有了資格但卻一直被內閣刻意打壓而沒有進入候選名單的石星,終於進入了內閣大學士候選人的名單。在眾臣想來,石星進入這個名單也就是應個景,畢竟他剛被免去了兵部尚書的職務,目前只是梳理兵部而已。

然而,結果再一次出乎三位內閣大學士和其他部院大臣的預料,朱翊鈞竟然批准石星入閣了聖旨頒下,石星任東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兼梳理兵部。

這下,所有人都反應過來,一個個不由得恍然大悟,原來皇上是想東征,因此才讓有同樣心思的石星入了閣就連石星自己,也是沒有想到,自己居然就這樣入閣了此時,他最感激的不是慧眼識英,提拔他入閣的朱翊鈞,而是遠在朝鮮的朱常洛

石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是接受了大皇子的建議,及時轉變態度的話,別說今日入閣了,恐怕老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回事了看來,自己“不得已”而站了隊后,如今證明,這很明顯是再明智不過的了

石星入閣后,他的威望大漲,除了之前的心腹和屬下表了忠心后,另外還有許多大臣或明或暗的想要依附。如今形勢很明顯,內閣首輔趙志皋被免去了首輔之位,內閣次輔張位也沒保住次輔的位置,就連內閣大學士沈一貫都受到了牽連,整個內閣威信大跌,特別是趙志皋,個人的威信更是幾乎跌倒了低谷

而石星則不同,雖然也因為和談之事被罷免了兵部尚書,但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內閣大學士和兵部尚書哪個重要,何況他還梳理兵部在如今又要戰爭的時候,內閣大學士加上主管兵部,這種握有絕對實權的人,不見得會比內閣首輔差多少

更何況內閣又沒有首輔了,連次輔都沒有了,算上石星,四個內閣大學士也算是不分高低,可石星卻手握兵部,握有兵權,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石星,已經穩穩的壓了另外三個內閣大學士一頭

當然,事情看起來是這樣,但真運作起來,石星還是有些放不開手腳,畢竟另外三個內閣大學士肯定會孤立石星,除了兵部之外,石星還暫時在其他方面的發言權不如三人。

不過,這並不妨礙別的大臣看好石星,如今朱翊鈞正對石星恩寵有加,相信照這樣發展下去,內閣首輔的位置,對石星來說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隨後,朱翊鈞的又一道旨意,再次把石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經過又是幾天的爭論,石星搬出了一個不錯的借口,至少讓朱翊鈞滿意極了,直嘆這位新的內閣大學士真是貼心啊

石星提出,如今皇長子朱常洛還在朝鮮,而日本再次兵指朝鮮,如若此時把皇長子召回大明,豈不是無端被屬國恥笑上邦沒有擔待?恥笑大明的皇子沒有膽量?那樣的話,大明還有什麼臉面可言?而不把皇長子召回,留在朝鮮豈不是危險?那麼只剩下一個辦法了,再次出兵朝鮮,抗擊倭國,一鼓作氣把他們趕下大海

朱翊鈞也適時的開口,大明的儲君,絕對不能是一個被人恥笑的懦夫和沒有擔當的人,大明丟不起這個臉

對於石星和朱翊鈞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的這種擠兌行,一個個大臣還能怎麼說?有心想要皇上召回大皇子,但既然話都已經說開了,提議召回大皇子的話,豈不是心存惡意想讓大皇子做不成儲君?他們是絕不會給朱翊鈞有這麼個借口的,所以,很快,眾臣達成一致,對朝鮮出兵並且還要派重兵,多派兵

萬曆二十五年二月末,大明做出決議,派兵入朝,以都督同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負責籌備大軍,從各地抽調兵馬集結,統率南北諸軍。三月,以楊汝南、丁應泰贊畫軍前;以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並以兵部侍郎邢玠加尚書銜,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

同時,朱翊鈞指定石星為統籌總調大臣,專門負責入朝戰爭事宜,錢糧、兵馬等一應保障供給,由他居中協調。

麻貴、楊汝南、丁應泰、楊鎬、邢玠等上任伊始,都先拜見了石星,邢玠更是認真的分析了形式后,提出了“請募兵川、浙,並調薊、遼、宣、大、山、陝兵及福建、吳淞水師,劉綎督川、漢兵聽剿”的請求。

對於邢玠的要求,石星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這場戰爭,他必須要打贏才行不僅是因為朱常洛在朝鮮,更是因為這是他入閣之後的第一件差事,打贏了,威望增加,輸了,估計捲鋪蓋回老家都是幸運的了。

所以,石星異常的重視這場戰爭。對於這些即將開赴前線的主要將領,石星坐了多年的尚書,還是了解一些的。麻貴是個純武官,是大明有數的猛將之一,與李如松合成東李西麻,名聲在外。當然,這些名聲都是靠戰績打出來的,他是石星看重的人之一。

其他的幾個朱翊鈞親自任命的如楊汝南、丁應泰、楊鎬、邢玠等都是文官充任,石星主要看重的是經略楊鎬和總督邢玠,這兩人是前線總指揮。

對於楊鎬,石星知道這個人雖是進士出身,但並不算是文弱書生。這個人在山東屯過田,跟着總兵打過很多次韃子,是見過血的人。

而邢玠,石星更看重。

由於邢玠不僅是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並且還掛了尚書銜,所以就可以稱為督師了。沒有尚書銜的話,他只是經略,與楊鎬平級,但因為那一個尚書銜,就決定了他是督師,要比楊鎬更高一級當然,他這個在平時來說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大權在握,相當於現代的跨戰區軍政首長的督師,如今頭上還有石星這尊統籌總調大臣壓着,要看石星的眼神行事。

石星很清楚,邢玠很有能力,但因為人耿直,不畏權貴,萬曆二十二年,被排擠出京,遠走川、貴,出任川貴總督。也就是在這個總督位置上,讓世人見識了他這個進士出身的文官,不僅有文韜,更有武略。

萬曆二十年,四川播州土司楊應龍被舉發謀反,四川巡撫王繼光遂起兵征討未果。萬曆二十一年,王繼光與總兵劉承嗣等兵分三路開進婁山關,屯兵白石口。楊應龍假裝承諾投降,卻帶領苗兵據關進攻,劉承嗣兵敗,死傷大半。王繼光無奈再次撤兵,貴州派兵協助平叛,也無果。

萬曆二十二年,被排擠出京的兵部右侍郎邢玠總督川、貴軍務,上任伊始便討伐兩年未平的播州宣慰使楊應龍。邢玠軍勢強盛,連打了幾場大勝仗,逼迫的楊應龍主動請降,表示願“執罪人,獻罰金”。大明由於當時要援朝抗倭,因此以“應龍向有積勞,可其奏”,楊應龍被革職,其子朝棟接替其職,次子可棟羈府追贖。這場叛亂就這樣暫時平息了下來。

因此,無論是石星還是朱翊鈞,都很看重邢玠這位“知兵”的大臣。

當然,對於邢玠和楊鎬,石星在單獨接見他們時,都有意無意的提到了朱常洛,並在兩人面前大大的盛讚那位遠在朝鮮的大皇子一通,且隱晦的表示,希望兩人在朝鮮能夠多聽取朱常洛的意見,這對兩人會有好處的

這種事情不需要說的太明白,只需要稍微點一下就成,他相信兩人都能夠聽明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徵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徵途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兵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