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只有一條路
韃子騎兵突然從城裏殺出,呼嘯着朝明軍衝來。司馬喬禹看到這一情景,絲毫沒有慌張,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軍攻城,敵人突然從城裏殺出,很是平常。只見他,將掌中馬鞭一指,說了聲“沖!”
在司馬喬禹身後,前排站着的全都是長槍兵,這些長槍兵,手中的長槍,要比普通的長槍,長出一截,得到將領,是一擁而上。在長槍兵的左右兩翼,則是弩箭手,他們跟着長槍兵,從兩側包抄上去。
別看韃子騎兵一向悍勇,平原作戰無人可擋,但人數實在有點少了。司馬喬禹又是知兵之人,身為總兵,當然少不得勤練兵馬,他練出來的士兵,也各個都是好樣的。
今天正面與韃子交手,人多勢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士兵精銳。長槍兵挺着長槍迎上韃子騎兵,毫無畏懼之色,明晃晃的長槍,只向前一指,韃子就有些發懵。沖在最前面的韃子,收勢不住,直接撞到長槍之上,後面的韃子,想要迂迴作戰,結果卻被兩側的弩箭手給射落馬來。
司馬喬禹的這種戰法,馬上奏效,一下子將韃子給窩住,長槍兵奮力向前,只殺得韃子是狼狽不堪。當然了,能夠輕易打敗韃子,原因很簡單,一是兵種相剋,二是韃子的人實在太少。城裏總共才四千人,城頭上有一些,出來的也就三千。明軍湧上來的,能有近萬人,還成功地限制了騎兵的發揮。
碩托站在城上,一看到手下的人,剛出門就被明軍給壓制住,驚得他是一身冷汗。好在自己還有援軍,在明軍長槍兵和弩箭手攻上來之後,陣形已露破綻,只要側翼的騎兵殺到,立刻就能殺穿明軍的陣勢,勝利還是自己的。
可是,碩托左等不見援軍,右等不見援軍,眼瞧着城下的騎兵被殺得是人仰馬翻,越來越招架不住。
烽火點了有一陣子了,按理說,二道關和三道關距離這邊也不是很遠,騎兵快馬趕來,有半柱香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怎麼還不到呀。
不到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兩路援軍,此刻已經中了埋伏,被明軍殺的,幾乎全軍覆沒。
司馬喬禹久經戰陣,對韃子的戰法,也頗有涉獵。知道韃子行軍,常用的伎倆無非是正面佯攻,派精銳騎兵從側翼迂迴包抄。二道關和三道關就在左近,而且在關外,還可以互通消息,司馬喬禹一想,料定與頭道關的韃子正面交戰之時,二道關和三道關的韃子,很有可能出兵,從側翼夾攻。
於是,他將手下的騎兵,全都派了出去。作為九邊之一的宣府,騎兵數量即便趕不上遼東,但也算是比較多的。銀川總兵也帶了一些騎兵,兩下的騎兵加到一塊,能有七八千眾。於是分兵兩路,一路到二道關那裏埋伏,一路到三道關那裏埋伏,如見韃子騎兵到來,立刻殺出,殺韃子一個措手不及。
事情還真讓司馬喬禹料中,二道關和三道關的韃子果然出兵,前來偷襲。雖然他們是騎兵,但明軍也是騎兵,而且人多勢眾。韃子騎兵確實精銳,騎射方面,都要勝過明軍一籌,怎奈人少,士氣方面,明軍更盛一籌,這一交鋒,沒過多久,勝負之勢,就已明朗。
尤其是三道關,韃子也就一千人,面對三四千的明軍騎兵,沒一會功夫,就被殺得是狼狽不堪,落荒而逃。三道關的韃子是傾巢而出,這一敗退,明軍索性,在後緊追,一直殺進關內,將關口奪回。
二道關也是一樣,韃子漸漸招架不住,向關內敗逃,明軍在後緊追,已經殺紅眼的明軍,哪管你關內有沒有埋伏,前後腳的進到關內。那領兵的固山額真是條硬漢,見到如此,乾脆掉轉馬頭,率軍和明軍死磕。雙方一場血戰,韃子做困獸斗,令明軍死傷慘重,好在三道關那邊的明軍,在得了關口之後,過來查看二道關的情況,見這邊打的熱鬧,趕緊投入戰鬥。有援軍幫忙,明軍士氣大振,韃子再也抵擋不住,全軍覆沒。
輕取二道關和三道關,消息傳到司馬喬禹耳中,他心中大喜,當下也不說二話,從鳥翅環得勝鉤上將長槍取下,掌中大槍一舉,喝了一聲,“跟我殺!”
麾下的兵馬是全軍出擊,明軍數萬之中,這一出動,好似山崩海嘯,韃子如何能夠抵擋。一股腦地殺進城去,城上的碩托見大勢已去,是拚死一戰,別看他甚是驍勇,是員猛將,但終究寡不敵眾,最後力竭而亡。
奪回三關口,司馬喬禹立刻派人,前往岳肅那邊報捷,岳肅讓他暫時坐鎮,觀韃子動向之後,再定去留。
明軍報捷的速度,都比那三關口當日趕去報信的速度快。前去陝西報信的士兵,想過黃河,實在太難,廢了好大的力氣,才扎了一個筏子,渡過黃河,等他趕到延安,三關口都已經失守好幾天了。
可以說,這傢伙能趕去報信,那還是司馬喬禹故意放他去的,沒有派人在黃河沿岸巡視,讓他可以渡河報信。道理很簡單,消息送過去之後,必然會打擊韃子的軍心。
那傳信兵抵達延安之後,沒見到皇太極,便把消息報告給貝勒阿巴泰。
阿巴泰知道這是大事,趕緊派人護送這名傳信兵趕往長安告急。不日來到長安城外,此刻的長安,被圍的是水泄不通,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戰,韃子連攻數日,但都被城上的守軍給打了下來。當年流寇攻打長安時,似乎顯得比較容易,那也是城內空虛,加上大傢伙都是中國人,打不過,也用不着那麼拚命。可面對韃子就不同了,一旦城破,城內的上上下下誰也得不到好處,所以軍民一心,靠着堅城,想要攻下,哪有那麼容易。
總督李若星和總兵左良玉都在長安,坐擁五萬兵馬,糧草充足,守上半年,都沒有什麼問題。
傳信兵將明軍攻打三關口的事情,報告給皇太極,皇太極聽完稟報,立刻就坐不住了。自破關以來,東渡黃河,損兵慘重,還折了濟爾哈朗,眼下攻打長安,數日無果,一旦三關口再丟了,那可如何是好。怕是連回去,都成問題了。
皇太極現在,難免有些後悔,留在三關口的人馬,實在太少,七千人守三座關口,難度明顯大了一些,估計很難守住。但當初只給碩托留七千人,也是無奈之舉,糧食少呀,留下的兵馬太多,時間稍久,這些人吃什麼呀?
韃子當初二十萬大軍入關,進關之後,糧食就已經吃光了,靠的是以戰養戰,到處搶掠。寧夏的百姓,也不是很富裕,家中能有多少餘糧,況且,韃子也不光是搶糧,連人也搶,這麼多俘虜,總不能一口吃的也不給吧,這樣的話,用不上幾天,就全都餓死了。
因為寧夏搶來的糧食有限,銀川也沒攻下,皇太極也只能給碩托留下七千人守關。而且,他也錯誤地估算了日後的形勢,以為自己入關之後,還和上次一樣,會一馬平川,無人可擋,結果沒怎麼樣,就被黃河堵住去路,明軍依仗黃河天險,讓他寸步難進。
皇太極心中暗想,距離傳信兵前來報信,已經過了將近半個月,三關口那邊,十有八九是丟了,要是這此事告知蒙古王公,內部怕是要動蕩不安。於是,他只召集了女真內部的將領前來議事,而且還是內部的核心人物。並吩咐傳信兵,此事不得泄露。
眾王公貝勒來到中軍大帳,皇太極將明軍攻打三關口的事情說了一下,然後表示,要聽聽眾人的意見。
莽古爾泰第一個站了出來,躬身說道:“皇上,三關口乃是我等離開大明境內的必經之路,決不可丟失。臣願率本部兵馬,速速回去增援,誓死也要守住三關口。”
見莽古爾泰如此說話,多爾袞連忙站了出來,說道:“不可。莽古爾泰,你若輕師率軍而去,必然步了濟爾哈朗的後塵,此事萬萬不可。”
“多爾袞,你說不能率軍前去增援,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總不能坐視三關口丟失而不顧吧。眼下黃河過不去,長安也拿不下來,可謂是坐困於陝西,要是連唯一的出路都丟了,日後還不是更加舉步維艱。”莽古爾泰大聲說道。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眼下的局勢,難道我就不清楚么,三關口對我們十分重要,你當我就不想回去救援么。可是,你要仔細想想,距離傳信兵前來送信,明軍已攻城半月,明軍數萬之眾,攻城器械精良,而碩托只有七千兵馬,如何能夠守得住三道關口。如果我所料不錯,三關口現在,已然落入明軍手中。我們現在,若是率軍前往,正是進了明軍的圈套。兵馬少了,直接會被他吃掉,要知道,銀川尚在明軍手中,銀川城內不下五萬兵馬,再加上三關口的守軍,兵馬若少,他前後夾擊,我軍如何抵擋。可若是大軍興師動眾,糧草損失自然可想而知。能夠攻下三關口,固然沒有白走一趟,進可再入陝西,退可出關。可是,萬一拿不下三關口,當該當如何?每拖上一日,我們的糧草便吃緊一日,長城之外,現在沒有我們的人馬,明軍絕對可以調動兵馬和糧草在關外增援三關口,他們有後援,我們沒有,時日一長,這仗還怎麼打。”多爾袞闡明道理,直接回駁了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雖然為人魯莽,但腦子也不是特別糊塗,聽了多爾袞的一番話,也是認為有理。可這一來,他更加沒了辦法,只是一跺腳,說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咱們現在該怎麼辦?總不能坐以待斃,困在關中吧。”
“咱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說著,多爾袞衝著皇太極一拱手,說道:“皇上,臣弟以為,眼下從延安到長安一帶能夠搶得,已經都被我們搶走,長安周邊縣城、鄉鎮,也都被我們洗掠一空,只剩下長安這一座孤城,再留在這邊,也沒有什麼意思。依臣弟看,咱們現在應該離開這裏,繼續牽着明軍的鼻子走,而不是讓明軍牽着我們的鼻子走。”
“多爾袞,你說的沒錯,我們是不應該再留在長安這邊了。可是,我們現在離開長安之後,要向哪裏走呢?向東是潼關,估計那裏早已做好準備,派重兵鎮守,潼關要比長安還要難攻,咱們總不能是去打潼關吧。向西更是不妥,那邊儘是不毛之地,咱們過去,還不得餓死。向南是四川,我雖然沒有來過這邊,但也見書上說,蜀道難,到處崇山峻岭,利於步兵作戰,不宜騎兵,而且川中險關眾多,書上有陽平關、劍閣、綿竹關等等,怕咱們進入之後,更是陷於瓮中啊。”皇太極說到最後,搖了搖頭。
別看皇太極沒來過四川,卻也熟讀《三國演義》,書中劉備入川,對川中地形,頗有介紹,所以,他並不敢輕易率軍入蜀。
“潼關易守難攻,東去潼關,確實不妥。而且潼關又在黃河沿岸,明軍水師增援,也很便利。西邊不毛之地,若帶俘虜,從那邊走,哪怕真的能夠出關,怕是也沒有足夠的糧草,返回遼東。目下之際,唯有南下四川一途,臣弟聞,從四川有路,可進湖廣,一旦我們進到湖廣,那便是到了明廷的腹心之地,到處都有糧食,任我隨意縱橫。甚至還可逼迫明軍前來決戰。”多爾袞說道。
“能入湖廣,便是一馬平川,確實可令我大軍縱橫馳騁。從四川也確實有路可以到襄陽,但我們對那裏的地形不是很熟悉,萬一有個差池,必然是有進無出啊。”皇太極搖頭說道。
“皇上,入川確實兇險,但我們現在,已經是無路可走。向東不行,向西也不行,北上重回三關口,更加是着了明軍的道。此刻看來,唯有入川這一條路。想當初,我們率軍前往三關口,也是抱着有來無回的打算,與明軍拚死一戰,現在兵發四川,亦是如此,如果能夠過四川,到湖廣,便是前途光明,若是兵敗四川,也是天數而已,我等在此,哪也不去,也是坐以待斃,如果再給明軍喘息的機會,待到日本那邊的戰事結束,估計他們就要騰出手來,攻打我們的遼東了。遼東兵力不足,我們只有把中原攪得天翻地覆,也有一線生機。”多爾袞說道。
“你說的沒錯……”皇太極長吸一口氣,說道:“到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只有和明軍拼一個魚死網破了。好在咱們還坐擁將近二十萬兵馬,即便入了四川,明軍想要吃掉咱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起碼也要崩掉他們幾顆牙。傳我將領,從即日起,停止進攻,兵馬撤到臨潼,佯裝兵發潼關。”
“是,皇上!”
會議結束,各王公貝勒轉告各營,收拾行裝,準備撤圍。他們忙他們的,皇太極卻沒有閑着,他馬上找來一個人,此人正是當初騙取三道關的張重安。
張重安進入大帳,立刻跪倒參見,“奴才張重安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卿家快快平身,坐。”皇太極客氣地說道。
“多謝皇上。”張重安站起身來,到下手坐下。
“卿家,這些年你一直潛伏於關內,到處打探消息,偵查各種情報,實在辛苦你了。”皇太極感慨地說道。
“為皇上鞠躬盡瘁,是奴才的本份,豈敢當‘辛苦’二字。”張重安謙恭地說道。
“果然忠心,日後朕絕不會虧待你的。”皇太極微微點頭,隨後又說道:“眼下我打算南下四川,然後繞道進入湖廣。朕讓你這些年記錄大明境內山川地形,四川這邊,有沒有了解一下。”
“回皇上的話,皇上交待的事情,奴才豈敢攜帶,四川這邊地形,臣大部分都已記錄,尤其是從四川進到湖廣的地形圖,最為詳細。”張重安說道。
“好,地圖現在何地,速速取來,給朕觀瞧。”皇太極說道。
“這些地圖,奴才就放在身上,因為這次到三關口辦事,怕能用得上,就帶來了。”張重安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個公文袋來。
皇太極的貼身護衛立刻上前,從張重安的手中接過公文袋,呈交給皇太極。皇太極拆開,從裏面取出地圖,一份是陝西地圖,一份是四川地圖,皇太極現在沒有心情去看陝西地圖,直接觀看四川地圖。
這份地圖雖然不全,卻也比較詳細,山川河流全部記錄清楚。看到四川的地形,皇太極不禁掌心冒汗,四川的地形實在太險,山連山、嶺連嶺,實在不方便騎兵交戰。沒有足夠的面積,騎兵哪裏拋跑得開,反倒是步兵,能夠站不少便宜。
皇太極接着又去看通往湖廣方向的地形,仔細一瞧,臉色又難看了一些。要去湖廣,鄖陽是必經之路,這裏四下環山,大路就是鄖陽城,要是不攻下這座城池,兵馬要想去湖廣,就得翻山越嶺,也不知馬匹能否翻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