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其心可誅?
洛景同的話音在朝堂上回蕩,激起了千層浪花,百官們的議論聲此起彼伏,各種聲音交織在1起。
“洛大人此計甚妙,鎮南將軍用兵如神,實乃我大乾的定海神針。若他親自挂帥前往平陽省,北莽騎兵必不敢輕易進犯。”武將陳千軍率先表態,身為武將的他,深知鎮南將軍的軍事才能,對其充滿信任。
然而,也有官員持不同意見,尤其是禮部那邊。
“鎮南將軍用兵如神,威震4方,的確是統帥的最佳人選。”禮部左侍郎溫榮軒站出來說道。
說到這裏,他可以頓了1下,接着又繼續說道:“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此刻鎮南將軍正在守孝期間。孝道乃我大乾之根本,國家雖大,亦不能忽視人倫之情。若朝廷降旨令其出征,恐有違我大乾禮制,更可能引發民間不滿,動搖國之根本。”
溫榮軒的聲音平和卻又充滿力量,顯然這些話並非針對凌雲,而是表達對倫理道德的堅持。
馮星河也緊隨其後,站了出來。
身為禮部的老人,他對此事不能坐視不理。
但見他神色肅然,沉聲道:“溫大人所言極是。孝道,乃我大乾立國之本。鎮南將軍的軍事才能固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此刻他正在守孝,此乃私事,亦為國事。”
“朝廷若強行徵召,不僅有違孝道,更是有損我大乾的禮制威嚴。我們必須慎重考慮,不可輕率行事。”
兩人的話語在朝堂上回蕩,引起了眾多官員的深思。
他們深知,要想解決當前北莽的危機狀況,鎮南將軍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他的軍事才能與威望,在朝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只是當前有1個尷尬的事實—凌雲此刻處於守孝的悲痛之中。
於情而言,凌雲正在為逝去的親人盡孝,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作為子嗣應盡的義務。
此時讓他出山征戰,無疑是在他傷口上撒鹽,於情不合。
於理而言,孝道乃大乾立國之本,大乾禮制更是明文規定,守孝期間不宜外出征戰。
強行徵召凌雲,不僅有違孝道,更是有損大乾的禮制威嚴,於理不通。
因此,儘管眾官員心中都明白,只有凌雲才能帶領大軍抵禦北莽的入侵,但面對他此刻的特殊情況,他們也不得不產生猶豫。
“兩位大人啊,如今局勢緊張,已容不得我們再去固守那些繁瑣的禮制了!”威遠將軍彭萬里焦急地站了出來,聲音中帶着1絲急切。
“難道你們真的忍心,看到北莽騎兵的鐵蹄踏平平陽城,看到我大乾的無辜百姓慘遭殘忍的殺戮嗎?”
“此時此刻,我們需要1位能夠力挽狂瀾的將領,凌雲將軍無疑是最佳人選。他的領兵才能和威望,能夠給予我軍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彭萬里說著,向禮部官員所在的位置拱手:“請兩位大人以大局為重,暫時放下對禮制的堅持,請凌雲將軍出山吧!”
彭萬里身為1位久經沙場的軍人,曾在戰場上與北莽騎兵有過多次交鋒,深知其厲害之處。
回想起當初與北莽交戰的慘烈場景,心中仍然充滿了震撼與恐懼。
那些北莽騎兵,沖入大乾軍隊中,就如同狼入羊群,4意屠殺...
此刻,面對西夏和北莽大軍的聯合進犯,彭萬里深感朝廷已經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
如果朝廷不能迅速派出,1個能力挽狂瀾的統帥來指揮作戰,那麼平陽防線1旦被攻破,北莽騎兵將勢如破竹,直搗大乾腹地,甚至威脅到京都的安全。
在個人孝道與國家安危之間,彭萬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作為1位軍人,保家衛國是他的職責和使命。
在國家的生死存亡之際,軍人絕對不能因為個人的情感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當然這是他個人的看法,其他官員或許覺得北莽騎兵可怕,但並不覺得大乾已經陷入危險存亡的境地。
“咳咳...”高安翔輕咳兩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隨後他緩緩站出來,目光在彭萬里身上稍作停留,方才緩緩開口:“威遠將軍,您的話雖然言辭鑿鑿,但實則有失偏頗。北莽來襲,固然兇險異常,但我大乾兵力雄厚,民心所向,並非已至生死存亡之境。”
“何況,平陽省有宣武將軍坐鎮,他英勇善戰,足智多謀,並且多次抵禦北莽騎兵的兇悍進攻,未讓北莽騎兵多進半步。因此我們只需做好戰略佈局,嚴陣以待,便可保國家安寧,百姓無憂。”
高安翔的話語平和而堅定,既表達了對北莽來襲的警惕,也展現了對大乾軍力的信心。
“高大人,此言差矣!”明威將軍李子晉站出來,語氣堅定地反駁道。
他眉頭緊鎖,顯然對高安翔的言論頗為不滿,“宣武將軍雖然多次抵禦北莽騎兵的進攻,戰績斐然,但也不能忽視他曾經的失敗。滄州和濱州已經落入北莽之手,這難道還能說宣武將軍未曾退過半步嗎?”
李子晉頓了頓,繼續說道:“而且,宣武將軍在抵禦強敵之前,總是向朝廷索要大量糧餉和其他物資。若朝廷稍有延誤,他那十萬大軍便會按兵不動,這難道不會貽誤戰機,給敵人可乘之機嗎?”
“再者,先帝在位時,屢次召宣武將軍入京述職,但宣武將軍每次都以北莽為借口,推3阻4,未曾進京述職過1次。”
“這種行為,豈不是置朝廷法度於不顧,其心可誅!”
李子晉的話語擲地有聲,朝堂之上頓時響起1片議論之聲。
尤其是李子晉的言辭,如利劍出鞘,直戳宣武將軍張陽雲的軟肋。
他犀利地指出了張陽雲種種不足,不僅質疑其軍事能力,更點出了他聽調不聽宣的嚴重缺點。
這番話如同重鎚擊鼓,讓眾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鎮守平陽、抵禦北莽的將軍的能力和忠誠。
朝堂上的百官們都是人精,對於張陽雲這個人,他們心中早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