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資料補遺(10)儒道體系
關於儒家:
1。浩然正氣
《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修身必誠其意。”這裏,與修鍊中提到的煉神還虛隱隱然竟有相合之處,相同的都是煉心。繼續讀下去,孟子也說培養浩然正氣,使自己義正剛直,從而神氣盛旺,氣貫天地。怪不得被尊為聖人,他們不但是儒家的先知還是修真的先行者,由儒而仙可以稱作儒仙了。文人在從事讀書,寫字,作畫和演奏音樂的過程中可以進入一種練功的狀態,意念全部集中在書、字、畫、音樂上達到忘我的境界那就跟道家靜坐進入虛無狀態一樣。這種修鍊不單增加藝術創造的能力還可以攝生養氣,最終達到天人合一。儒家修鍊以“煉心”為主旨,着重於道德的凈化與陶冶把“修身”當作“用世”、“治世”的基礎,強調在“用世”、“治世”的實踐當中“修身”,把“用世”堪稱“修身”的積蓄或者說是修身的一個飛躍。以“修身”為本,“修身”、“治學”和“用世”三者相統一就能達到修鍊的最高境界。比較而言佛道修真者將自己禁閉起來,每日冥思苦想容易出現偏差,儒家的修真卻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2。中庸
聖人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感情衝動的時候但這種衝動必須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如果太過的話對別人對自己都會產生傷害。至於如何才能控制這需要平日多培養‘浩然正氣’,正氣足則邪不能幹。這就是儒仙的特點。浩然正氣更強調的是如何煉心,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是培養浩然正氣的最佳途徑。
3。丹心
儒家入世修行,達則兼及天下,一顆丹心獻給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如果嘔心瀝血潛心修養三十年而且沒有一絲罪惡就會不知不覺的將大半先天真氣轉移到身邊經常所用的鐵器上,或者是鐵尺或者是鐵筆或者是鐵杖或者是別的東西。那鐵器流傳下來受萬民景仰被稱作丹心鐵,上面凝結了大量的先天真氣。南宋初期,金兀朮率五十萬兵馬殺過黃河,直逼長江,康王趙構急切之間降下聖旨,令各州各府興師勤王。天下百姓得了消息后皆群情激昂、奮不顧身,爭着投奔岳飛元帥而去。當時有六位大儒不甘落後,商定成立大儒會,動用所有的能力幫助岳飛,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每人輸出一半的功力凝結在一把鐵尺上,然後將鐵尺交給岳飛。岳飛本身修為已是極高,得到鐵尺之助更是功力大進,才有了後來的兵發牛頭山,大破金兀朮,建立一代不朽功勛。可惜岳飛後來為奸臣所忌,康王降旨將其殺害於風波亭。當時以其功力若是肯走,誰能將他攔住?可是他為了全忠盡義,選擇了慷慨就死。風波亭前,他將全身功力輸回原來的鐵尺中,交給當時前去見他最後一面的禮部尚書黃天賜。黃天賜本是大儒會的成員之一,那把鐵尺後來被貢在大儒會的總堂。大儒會商定:六位成員各掌一門,除了孔家一門世代相傳以外,其餘諸門各自尋找自己的傳人,要求必須一脈單傳,每代各門有一人入會。入會者首先宣誓為天下百姓鞠躬盡瘁,並且將自己功力的五分之一貢獻出來,統一注入到鐵尺之中,一旦天下危急、生靈塗炭,就將鐵尺交與一位高人,令他統領百姓,力挽狂瀾,救我中華於危難之間。後來那把鐵尺交到了文天祥的手中。文天祥從一個文弱書生搖身一變成為天下景仰的抗元英雄,一生十六次危難得以逃脫,全賴鐵尺所賜。他有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將鐵尺取名為‘汗青丹心尺’。後來元庭出動三十六名修為數百年的大魔頭,布下九宮八卦陣,圍攻了七天七夜才將其擊傷,又追了一十八天才將陷入昏迷的文天祥捉住。只是‘汗青丹心尺’已經被他轉回到大儒會中。加入岳飛和文大人的一番心血后,‘汗青丹心尺’更是凝聚了不下千年的功力和數以千萬的天心。
4,六藝
此鐵尺看起來普普通通,實在難以想像是一把歷盡數百年、左右人間風雲變幻的神尺,更難察覺竟然擁有上千年的功力和數以千萬計的天心。裏面的真氣和天心已經被儒家六派合力封住了。要想解開必須找齊六派的獨門口訣湊在一起才行,至於每屆六派的代表是誰,連六派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5。儒功
儒家氣功主要有五個層次,分別是:‘誠意’,‘正心’,‘修德’,‘仁愛’,‘至善’。儒家特彆強調道德修養,必須愛他人、愛生命以至愛萬物才能達到人天和諧的境界,也就是“至善”,為實現這個做人的目標需要修鍊自己的德性克制自己不正當的慾望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合於當時的禮法道德。儒家也追求強身健體只不過把修心放在了第一位,不是象佛家和道家那樣十分強調個人身體的大能。通過道德的修養使自己處於義正剛直氣貫天地的精神狀態,從而使自身的精氣神保持強壯盛旺。儒家的修養歸根結底是要凝結在身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功力低者只能修身、齊家,功力高者可以治國、平天下,國富民安是儒家終生追求的目標也是儒家辛苦修鍊的結果。雖然有很多官員貪贓枉法但大多數官員還是為黎民作出貢獻的,正是由於眾多儒士的艱苦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盛況。修真比如種花,道家開出的花兒是‘神丹’佛家開出的花兒是‘天心’,儒家開的花兒應該是‘儒功’了。
6大同
《禮記》中的《禮運》篇描述大同世界的景象時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世界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
7。仁學
儒學的核心是‘仁學’。仁學就是‘仁愛通和之學’,它包括愛、生、通三大原則。‘仁學’以愛為基調以生為目標以通為方法。其中,‘愛‘的原則表現為惠人利人和尊敬人,‘生‘的原則體現為保護生命和生態;‘通‘的原則表現為人際族際之間的廣泛溝通,只有做到了‘仁’才能最終達到天下一家,天人一體,通暢無礙,世界大同。愛、生、通三大原則不單實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實用與人與草木、花鳥、魚蟲、山川的關係。只要有了愛的心,生的意就有了通的果,就是說能夠達到溝通元氣交換神丹的結果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吸收天地之精華山川之靈氣最終達到與天地同壽,日月爭輝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