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林的班家巷 槐林姜家倉

第十九章 高林的班家巷 槐林姜家倉

上一章說道程明遠口述打正陽關的情況,以及中央交通中站的建立情況。程明遠在合肥做了六年的木匠,對於做革命工作也是個很好的掩護。他個子大,挑一些木匠傢伙,認識了很多做木匠的人。槐林嘴的魏取舟也會木匠的,小魏村的魏守然也是木匠出身,造船,修船很是在行。這也是程明遠的工作優勢,在高林橋打游擊的時候,他同樣認識了幾個木匠。手藝人當然少不了要亮出手藝活,比如,畫個線,彈個墨斗,車個木,雕個畫板,一招一式就跟打拳差不多。

高林還有個地方叫班家巷,離無為很近。往東是龍骨山,據說,丁汝昌就安葬在此山中。班家巷附近有江家祠堂,這裏也又有種桑養蠶的富戶,這裏生產的小炮竹也十分響。打游擊缺少彈藥,高林的小炮竹沒少起到作用。班家巷地形好,離龍骨山很近,上了龍骨山就是巢南山區了,東是無為,北是銀屏,南可以到大汪山、磨子山、周家大山,還可以到魏家壩的巢山,這是顧鴻的駐地。巢南山區,綿綿群山,是新四軍四支隊打游擊的好地方。

槐林嘴往南是沐家集、盛家橋、白石山、廬江等,槐林嘴,種桑養蠶的人家很多,有時候,槐林人還要到散兵打桑葉。養蠶很辛苦的,自從,繅絲技術從國外引進,這裏的老百姓也對此產生興趣。桑樹全身都是個寶,桑葉可以養蠶,能養出白白胖胖的蠶來。蠶每天要吃幾遍桑葉,聽那沙沙的聲音,就像久旱逢甘霖那樣高興。

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五十多天的時間。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後毛即不明顯了.蟻蠶出殼后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五齡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km長,蠶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後,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后,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古人食稻而祭先穡,衣帛而祭先蠶。”

一般掌握蠶已化蛹,皮膚堅籾而呈黃色時即可采繭。春蠶期約在上蔟后第6?7天,夏秋蠶期第5?6天,晚秋期第7~8天采繭。但還需根據氣溫高低而靈活掌握。

這裏蠶繭收分春夏早中秋五期,春繭一般在五月底至六月初收,夏繭在7月份,早秋在9月份,中秋在10月份,晚秋在11月份收。

蠶絲不僅可以抽死,織就絲綢,槐林嘴的人聰明,拿蠶絲織網,叫蠶絲網,可以捕魚,像參子小魚。姜家倉,朱方友已經很熟練的掌握了種桑養蠶技術,他家的繅絲機、紡車都很齊全。村裏的七奶奶、八奶奶也經常過來幫忙的。姜家倉的村子不大,姓也很雜,鑼塘的水很清,塘里有魚有蝦,而且是大蝦子的那種。土地廟的老棗樹,兩個人是抱不過來的,在村子的東頭,棗子也是挺多的。朱方友家的桑樹、杏樹、梨樹招人喜歡。村子中央住着姓夏的地主,也經常有國民黨過來,夏家在村子裏有時候也能幫共產黨做點事情。這裏的隱蔽工作做得十分紮實,地下黨有朱方友、胡經忠。後來?發展了張玉倉、翟貴忠、翟貴律等人。翟貴忠還參加了新四軍。

巢南山區地下黨跑交通,他們穿草鞋,像胡經忠的草鞋機都保存到責任制才丟棄。姜家倉村子中心還有棵皂角樹,好大,三四個人是圍抱不過來的,樹榦都空心了,夏天白蟻像起煙,下面的樹根,很多都裸露在地面上,樹下面有姓朱的、姓胡的、和姓翟的和姓袁的住戶。姜家倉每個姓都有門裏,比如,翟家大門裏,許家大門裏。我們老徐家從井子蔣搬上來,還沒有住進村子裏,只是在朱方友家莊戶屋借住一下。現在,那個地方是小荒塘,已經很小,沒有水源了,是?真正的荒塘了,生些蘆葦、雜草。

村子北邊是袁家門裏,屋后是一大片苦竹園子。老汪家門裏在鑼塘邊,和老棗樹最近,許家門裏有棵朴樹,八奶奶管得嚴,不讓孩子爬他們家朴樹,倒不是孩子摘樹上朴樹果子,是怕他們摔着。

七奶奶是翟家長輩,小腳。朱方友的內人也是裹小腳的。程明遠也經常搭乘老表的船行個方便,對外就稱合肥老表,程明遠又有木匠手藝,漸漸的,村子裏的人熟悉起來,喝酒、吃飯,有時候到朱方友家吃,也到夏家地主家。程明遠對跑江湖的客套話很會說,甚至江湖行話也懂,從哪裏來,到哪裏去,說得是滴水不漏。

徐吉彪撐的大木帆船經常要去上海的,也去鹽城運輸貨物,後來,不單單運輸棉線、布匹了。

1932年10月,在巢縣特支基礎上成立中共安徽巢縣區委員會。區委成立后,立足巢縣,向相鄰的無為縣,含山縣,並且,越江向蕪湖縣、繁昌縣尋找線索,力圖恢復沿江地區的黨組織。由於此時的安徽省黨的領導機構一直未恢復,巢縣區委與上級聯繫只能通過“劉同志”間接向中央彙報情況。(選自《中國共產黨安徽省巢湖地區組織史資料(1927·4-1987·11)》)

1933年2至3月,紅一方面軍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靈活地運用前三次反“圍剿”中的經驗,採用大兵團伏擊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在黃陂、東坡戰役中殲敵近三個師,俘虜敵師長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中**史大事年表》p35頁)

1933年7月13日《合肥中心縣委關於救濟被捕同志給中央的信》

中央:

去年陰曆八月因團縣委宣傳部張緒東背叛革命所被捕的領導同志與群眾二十三人,除同德藥房武姓兄弟兩人和陳李氏宣判無罪釋放外,另有劉福林、嚴子蟠、余大姐、呂佐生(還有一人未知姓名)五個人在安慶投降國民黨,寫悔過書,自首書,被叛兩年半徒刑。孫家玉等四人叛無期徒刑,程道福與同德藥房主人(被釋放武氏兄弟的叔父)和其他被捕的同志及群眾十一人均叛五年監禁。被捕在合肥時僅有劉福林、嚴子蟠兩人動搖,叛徒小張曾到合肥獄中動搖余大姐、紀自由兩人,當時被他們拒絕,解往安慶后小張小余(在合肥同小張同時叛變)仍不斷的往獄中動搖被捕的人,結果共有五人投降敵人,余均表現堅決。據被捕的家屬由省回肥談及被捕者在獄中的狀況,謂老孫(即家玉,組織上名字餘光)等獄中鬧的很兇,時常帶領很多人不吃飯,由此幾句話,更可證明這次被捕所判五年以上的都尚堅決,他們在獄中尚不斷的領導鬥爭,絕食,惟每次來信都要求組織救濟,因這些好的同志既沒有家庭,又沒有社會關係,請中央儘可能的救濟,茲將獄中給我們的關係轉給中央。

程道福:職業木匠(合肥縣委書記),年三十四、五歲,合肥鄉間人。現移安慶鷺鷥橋第一模範監獄,因一個字的證據都沒有,判五年。接見人程道余是程道福的堂弟,行三。

孫家玉,年四十三、四歲,合肥鄉下人,勞苦的貧農(即餘光,合肥縣委組織部長),判永遠監禁,通信人用外甥關係,姓名隨用。

張有先(合肥軍委),通信人合肥下塘集西余圩余靜波,關係是表兄弟,或合肥北鄉黃家戶、楚伯英(女性),關係是表兄妹。

這三個同志的關係,程、張是通信給我們的,孫的關係是在合肥口頭上告訴我們,其他貧苦同志我們還沒有通信關係。如這三個同志得着救濟,別的同志貧困或可附帶解決。如系寄匯款項,每人每次不可超過二十元,最好經常的郵寄,每次十元之譜,可避免叛徒的注意。

合肥中心縣委

本文件複印自《安徽革命歷史文件彙集》(第四冊)中央檔案館??安徽省檔案館??1987年編印

2012年5月11日

中共肥西縣委黨史辦公室????公章

程明遠1932年被捕,在獄中,他們仍然同敵人展開鬥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程明遠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程明遠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九章 高林的班家巷 槐林姜家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