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權八虎騎
三國歷史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百敘不厭,就在於讓人回味的細節實在是太過精彩。今天不說別的,就說曹操帳下的"八虎騎"。
如果說曹魏的"五子良將"系曹操股肱的話,那麼"八虎騎",則為曹操的心腹。"八虎騎"內有"三個夏侯五個曹",出於方便讀者了解,現將他們的姓名俱列如下: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
大家知道,就創業初始而言,曹操的實力,遠不如呂布、公孫瓚、袁紹等軍閥,但曹操能夠在漢未三國初期脫穎而出,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輝煌,關鍵的一點,在於曹操本人,既善文學,更擅兵法,文學讓他視野開闊,兵法使他攻略果敢。藉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我們知道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是多麼的強勢。相對於有着統馭政界、軍界才情的曹操,三國初期的另外兩個巨頭,即劉備和孫權,顯然遜於曹操。惟因如此,便有史學家將曹操與中國曆朝所有開國皇帝相提並論,他們的理由也是簡單:"曹操親自挂帥征戰的次數之多,名列所有開國皇帝前茅。"
那麼曹操為何要如此親歷親為呢?原因在於,東漢未年的人事更迭,讓他如芒在背、如梗在喉:無論是大將軍何進擁立外甥劉辯為帝,還是"十常侍"設計誅殺何進;無論是董卓靠着實力問鼎權力中心,還是漢少帝劉辯被漢獻帝劉協替代;無論是呂布翦除擅權亂政的董卓,還是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趕走呂布,風雲際會中的首要一條,就是軍事實力,而體現實力的最直觀條件,便是兵權!
手握兵權,就有一切,這是曹操寧願親臨危機四伏的一線,也不願將兵權放手於某個親信的原因。再有一個因素,便是曹操深知自己藉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合法性存疑,以至許多東漢朝廷遺老,私下裏將曹操歸屬犯上作亂之列。面對如此四面楚歌,曹操越加認定一條至理:只有牢牢抓住軍權,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基礎。
為了消彌"擁漢派"們對己的鄙夷,樹立自己是個忠誠漢朝的臣子形象,曹操想方設法扛起了為漢獻帝劉協掃平反賊的大旗。但掃平反賊,並非是件易事,它需要靠實力說話,武力開路。如果每次征戰,皆由部下挂帥,天長日久,誰還會將曹操放在眼裏?
支持曹操敢於屢屢征戰前線,還有一個關健原因,就在於曹操有着一群會打仗的本家宗室。從準備自打天下始,曹操也像劉備自詡"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一樣,瞎認祖宗,聲稱自己乃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漢朝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曹參之後。曹操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以提升身價。
據考證,曹操其實也姓夏侯,但不知因何原因,有人將一個名叫曹萌的人,掛靠為曹操祖上。曹萌素以秉性寬厚、仁孝敦善聞名四方。曹萌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早夭,次子曹賈,三子曹褒,四子曹騰。曹賈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為曹洪;曹褒生有三子,其中一個為曹嵩,即曹操的父親。曹騰自幼入宮,為宦官,后封爵費亭侯。因無子,曹褒將曹嵩過繼給曹騰為子,這也就是有人謔稱曹操是宦官之後的原因。
曹操除了重用曹姓本家之外,還十分依賴夏侯家族。據考證,夏侯家族乃為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後。提及夏侯家,有必要先敘夏侯淵。此人官居征西將軍,博昌亭侯。夏侯淵有兩個堂侄,名叫夏侯尚、夏侯敦,他倆在夏侯淵的影響下,也成為曹魏集團中的核心將領,因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使然,著名的曹魏宗室"八虎騎"之稱應運而生。中國有東西南北之分,東西南北之間,又嵌以"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既有囊括八方之意,又有窮盡八卦之說,換句話說,"八虎騎"掌控了一個國家、政體的軍事要隘,徹底保證了曹操穩坐軍權"金字塔"之上。即使有人慾予撼動,他也得在反覆掂量后,認識到這隻不過是痴心妄想而已。
"八虎騎"威名遠揚。但威名最盛,也難避免"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規律。在連年征戰、屢次拼殺、政治博弈中,曹純於公元210年因病去世。時隔九年,夏侯淵在漢中定軍山,因輕敵被蜀將黃忠斬殺。公元220年正月,曹丕代漢稱帝,因曹洪在世子的問題上支持曹植,故被曹丕冷落到差點不保性命的地步。"八虎騎"中的曹仁,因此異軍突起。
其實"八虎騎"中讓曹操最為信任的人,並不是上述的四人,而是夏侯惇。夏侯惇在指揮打仗上,顯得本領一般,但因他不戀錢財,而深受曹操信賴。夏侯惇不僅是"八虎騎"里的第一個鄉侯,而且還是第一個可以不用通報、自由出入曹操內帳的軍方主將。曹操榮贗魏王之稱后,所有官員都是魏國屬官,唯獨夏侯惇仍舊保留漢獻帝的官員身份。也就是說,夏侯惇和曹操都是漢臣,而其他人不是。
曹操與夏侯惇還有一層親家翁關係。曹操將自己的女兒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曹操薨世以後,承位的曹丕加封夏侯惇為大將軍,授予統領曹魏三軍之權,為百官之首。只是可惜的是,三個月之後,夏侯惇病故。從此"八虎騎"中的第一代均已謝世,身為第二代的曹休、曹真開始問鼎曹魏權力顛峰的圈子。
由此可見,曹操能夠在漢末三國初期成為三巨頭之一,很大原因在於他在宗室中,培養了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並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尤其是在忠誠度上,超越了蜀漢、東吳。不過,成也宗室,敗也宗室,隨着承接"八虎騎"第二代將領的曹爽,在公元249年被誅,曹魏政權,也就在權臣司馬懿父子的操縱下,名存實亡,直至被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公開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