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膠東半島的村莊相對來說比較密集。村子跟村子之間相隔三五里,大都聯着親戚,一個村子裏有什麼新鮮事,其他村子也都會知道。尤其是喜歡干媒婆的老太太們,周圍幾個村子,哪家有未出嫁的姑娘,哪家有沒結婚的小小子,一清二楚。撮合成一對后,還能收個豬頭做謝禮,再撈個紅包。農閑的時候,老太太們一起嚼嚼舌頭,發現商機后兩下活動活動,不管成不成,反正也是圖一樂,成了還能給家裏開個葷。所以,在農村這種兼職媒婆不在少數。二十二歲這年,於德忠經媒婆搭線,認識了於樂的母親張玉英。
張玉英兄妹四個。大哥比她大二十歲,大姐比她大十八歲,大哥大姐早已經成家多年,孩子都會滿地跑了。張玉英還有個二哥,比她大兩歲,個子不高,黑不溜秋的,沒啥文化,小時候很皮,心眼多,加上家裏窮,一直沒娶上媳婦。張玉英沒見過她的父親,她出生不久,父親就過世了,是她的大哥大姐幫着母親拉扯大了張玉英和她二哥。
第一次見到於德忠,張玉英是拒絕的。於德忠的兩個大門牙有點前凸,個子不到一米七。而張玉英一米六三的個頭,長發,大眼睛,長得挺漂亮,很多未婚青年都想娶她。尤其是當張玉英聽到於德忠還有一個沒有勞動能力的爹,一個神經病的娘時,心裏更加拒絕這門婚事。於德忠對張玉英念念不忘,提了二十枚雞蛋到媒婆家,請她幫忙一定說成這門婚事。能幹媒婆的,多少都有兩把刷子,老太太提着於德忠送的二十枚雞蛋,滿口答應了這件事。在家憋了幾天招后,媒婆先是找到了於宣正,想跟他商量於德忠的婚事,這天,恰好於宣正的倆妹妹也回來看望自己的哥哥。於宣正有點哮喘,嘟嘟囔囔的好像從鼻子發音似的對媒婆說道:“大妹子,咱就這麼個家庭,人家能看上就來,看不上我也沒法子,我管不了,你看着去說吧。”
於宣正的倆妹妹聽說是給自己的侄子說親,立刻起了精神,拉着媒婆噓寒問暖,問媒婆有沒有什麼辦法說成這門婚事。媒婆眼珠子一轉,說道“這事不是沒辦法,聽說那閨女有個二哥,也找不到老婆,德忠他妹如果同意的話,我去說說,把德忠他妹說給那閨女她二哥,把那閨女說給德忠,咱兩下走個換親,親上加親,你們看中不中?如果德忠他妹同意,我就去那家說說。”於宣正的妹妹們一聽,是個好法子,這樣於德忠既能討到老婆,還能把妹妹嫁出去,於德忠也有地方結婚了。當下就告訴媒婆,你去說吧,德忠他妹那我們來說。
媒婆一聽,這事更有戲了,腦子裏盤算着,這回一下子說成兩對,倆大豬頭在向她招手。於是,拍着胸脯說道,放心,這事包我身上了,一定幫咱孩子把事辦成,等我消息吧。轉天,媒婆就去了鄰村找到了張玉英的母親說道:“大姐姐,我上次給咱閨女介紹的那個男的,咱閨女什麼想法呀。”張玉英的母親說:“大妹子,咱閨女說他長得跟個猴子似的,沒看上,我看這事就算了吧。”媒婆說道:“大姐姐,人家那個小夥子學習好,可聰明了,是個高中生,有文化,幹活也勤快,沒有什麼壞毛病。他還有個妹妹叫秀娥,你家玉英她二哥不是還沒說上媳婦來?人家說了,只要玉英同意,人家就把秀娥說給玉英她二哥,走個換親,不挺好的。這麼弄,大姐姐你就不用那麼操心了,兩個孩子的大事都就解決了。”張玉英的母親聽了後有點動搖,跟媒婆說,再跟玉英的大哥大姐商量一下。
張玉英的大哥大姐沒見過於德忠,不過都聽說過那家的家庭不行,擔心自己的妹子過去后受苦。張玉英的大哥說,我去那家看看,那家的家庭到底怎麼樣。後來,張玉英的大哥到了於德忠的村子,打聽到了於德忠家,他沒有先去於德忠家,而是跟牆頭曬太陽的老頭老太太打聽情況。以前農村這種事很多,大家一聽就知道什麼意思,鄉里鄉親的沒人說壞話,都告訴張玉英的大哥,那家老的有點不中用,不過伺候起來也沒那麼麻煩。不過小夥子高中文化,很聰明,很老實,幹活也勤快。張玉英的大哥又借口問路,去了於德忠家,一邊跟於宣正拉家常,一邊到兩個房間轉了一圈。
張玉英的大哥回到家后,跟大家說:“那家的房子是新蓋的,沒有像樣的裝修,家庭確實一般,一家子都是老實人,玉英嫁過去后肯定不會受欺負。家裏面有3個大缸,我沒好意思掀開看看,有缸,裏面應該有糧食。老的一個瘸點,也不是他們說的什麼事都幹不了,出去撿點樹枝,划拉個草,燒個火什麼的沒問題,吃喝拉撒都不用人照顧,另一個腦子不好使,老頭就照顧了,平常日給點飯吃就行了,我看沒有什麼問題,這門親可以定。”其實,那3個大缸是空的,張玉英嫁過去后才知道,這家太窮了,她時不時的還要回娘家拿點糧食,為此沒少跟她小姑子吵架。
就這樣,兩家人都說服了自己的姑娘,同意為了自己的哥哥,嫁到對方家裏。於樂的姑姑於秀娥一米五齣頭的個子,於樂的舅舅,也就是張玉英的二哥,一米六多一點,站一起其實還挺般配。雖然看起來,兩個姑娘似乎為自己的兄長作出了犧牲,但好在,他們嫁的男人,不管長相怎麼樣,人都挺好,肯出力幹活,沒有賭博什麼的陋習,也多少有點怕媳婦,都是居家過日子的人。所以,她倆結婚後,倒也沒受到委屈。
1987年臘月,於德忠娶張玉英進門。1988年農曆二月,於秀娥嫁到張家。這一年秋天,於樂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