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寒潮來襲
吃完飯後。
周明對李承乾說道,“你耶跟陛下是總角之交。”
李承乾眨了眨眼睛說道,“是。”
周明從屋裏拿出兩張圖紙,分別為壓煤桿,蜂窩煤爐的打造圖紙,周明將兩張圖紙遞給李承乾,說道,“這兩張圖紙給你耶,讓你耶交給皇帝陛下。”另外,指了指正在燒的爐子和旁邊幾個蜂窩煤,說道,“也搬去。當樣品。”昨天天氣驟降,從西伯利亞方向來的寒潮南下,席捲大唐北方,接下來的大唐會進入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周明可以在炒菜周食肆店門口公開壓煤桿,蜂窩煤爐的打造圖紙和蜂窩煤的製作方法,但是,你想幹嘛。跟皇帝爭民心嗎?所謂民飢送粥,民寒送溫曖,極得民心。
皇帝忌諱這個。
前車之鑒,田齊代姜齊。
田完的六世孫田乞,擔任齊國大夫,向百姓徵收賦稅時,用小斗收進,用大斗貸給百姓糧食。用這種方法讓百姓從中受益,收買民心,田氏受到的百姓的愛戴和擁護。此後幾代一直秉承謙恭待人,造福百姓的原則,在齊國的名聲越來越好,勢力也越來越強大,終於在田完第八世的田和把姜姓齊國的最後一位國君齊康公流放到海島上。兵不血刃的完成了田齊代姜齊。
此後,每個帝王都讀這個典故。
“諾。”李承乾應道。接過圖紙。
周明對李承乾說道,“你回去午休一下,末時2刻(下午1點半)過來。我教你簡易數字和九九乘法表。”
“好的,老師。”李承乾應道。然後,回去午休了。
下午1點半過來。
一間明亮的房間。
牆壁上掛了一塊綠黑板。一張講台,教桌上放着一盒粉筆,一個粉筆擦,一套課桌,李承乾坐在課桌前,課桌上備了一支鼠須筆,一疊蜀紙,李承乾的隨侍內侍磨好了墨。
周明說道,“今天教你簡易數字和九九乘法表。這套數字是我在天竺數字的基礎上發明的。”周明在黑板上寫上1,2,3,4,5,6,7,8,9,0,然後,1,2,3下面畫了一橫,說道,“在大約300多年前(公元3世紀),天竺有一個學者叫巴格達發明天竺數字,不過,計數只有1,2,3,大概在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和用雙手的十指兩個數字(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人們以為是阿拉伯發明,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
我在天竺數字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字4,將手寫的五指簡化為5,6,7,8,9,又增加了0這個數符,(在公元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將雙手的十指簡化為10。
這一套數字,簡單,易懂。筆劃少。”
李承乾問道,“那麼十一呢。二十一,一百,一千呢。”
周明說道,“簡單。”然後,在黑板上寫上11,21,100,1000。
周明說道,“搞清楚了這套數字規律嗎?”
李承乾說道,“搞清楚了。”
周明說道,“那你在紙上寫上七十六,一百一十一,一百九十九,“
李承乾提筆在紙上寫,“76,111,199。”
周明看了一下。
李承乾說道,“老師,我寫對了嗎?”
周明說道,“寫對了。”
周明說道,“一百九十。”
李承乾提筆寫,
“190。”
周明說道,“一百九。”
李承乾提筆寫,“1009。”
周明說道,“錯誤。是109,我教你位數,例如100000,由右數起,分別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
教了半個時辰(1個小時)。
李承乾學明白了。
周明說道,“請寫出1到200的數字。我等會來檢查。”
“諾。”李承乾應道。
......
周明出去沖泡了一杯蜂蜜柚子茶給李承乾。
李承乾說道,“謝過老師。”喝了一口,繼續提筆在紙上寫。
過了一會兒。
寫完了。
周明檢查了一遍,表揚地說道,“不錯,全寫對了。”然後說道,“接下來,教九九乘法表,......。”
......
-----
皇宮。
李世民憂心忡忡聽着百騎司統領李元寶的彙報。
李元寶說道,“昨天下午天氣驟降,截止到今日午時4刻(中午12點),長安城居民凍死了14個。其中,8個老人,1個壯年人,5個孩童。”昨天下午的天氣驟降,寒潮來襲打了大唐人一個猝及不防,這是一場百年一遇的寒潮,大唐要度過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不止長安城有人凍死,在大唐北方各地也遭遇了寒潮。
李元寶接著說道,“另外,炭價漲了三倍。還在繼續漲。”
白居易的《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天寒,炭價就會很貴。
李世民說道,“受害的家人安撫好。炭價以前日價為基準,允他們漲到2倍。申時(下午3點)之後,誰還貪心不足漲過2倍,哪怕一文錢,從店家到店員全家流放嶺南。”李世民是一個愛民的皇帝,能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有膽識,有魄力。同是帝王,崇禎皇帝有李世民的膽識和魄力,就不會亡國了。至於很多大唐文中的世家,沒人敢捊李世民的虎鬚,李世民的軍隊北打到北海(貝加爾湖),西打到裏海。世家除了土地還有一大家子幾千人,你敢捊嗎?捊了就煙飛煙滅。。。。。整個世家幾千人殺的殺,流放的流放,為奴為婢,
“諾。”李元寶應道。
李世民揮了揮衣袖,說道,“退下吧。”
“微臣告退。”李元寶後退,離開宮殿。
周兄說過大唐的寒潮是從北方的西伯利亞南下。
......
李世民在批閱奏章。
這時,張阿難輕輕走進來,對李世民輕輕喚道,“大家。”
李世民停筆,說道,“何事。”
張阿難說道,“太子殿下身邊的隨侍田三德求見。此外,還抬了一個桶形的爐子,和四塊蜂窩孔狀的煤餅。”
李世民說道,“讓他進來吧。”
“諾。”張阿難應道。
-----
書友們,看得還可以。收藏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