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7章 各取所需
楚母拿了1床棉被,蓋在老太太的身上,那種暖和讓她很感動。
“真好,我已經好多年沒有蓋過這麼厚實的棉被了。”
“我在外婆那睡了1夜,外婆蓋的被子太薄了,1點都不保暖。”
楚恬說的話,讓楚母心裏很難受,對老太太說道,“媽,是我的錯,我早就該去見你。你也不用1直受苦了。”
“你沒錯,是我錯了。”
老太太搖頭,“你肯讓我留下,我真的很高興。至少我不用再擔心我死了都沒人知道。”
“媽,不說這些了,你先睡1覺吧。”
楚母等老太太睡下,退出房間。
楚恬很疲憊,回到自己家中,很快就入睡了。
楚母進廚房做菜,楚父跟進去幫忙,邊和她聊天,“楚恬把媽接來,你的心事也算了了。”
“是啊,楚恬察覺到我的心思,才會去清遠鎮。”
楚母淘米下鍋,“楚恬暈車,我就熬些小米粥吧。媽1把年紀,坐了這麼久的車,喝粥也舒服。”
“行,我多拌些鹹菜配粥。”
楚父動手切菜心和黃瓜,“明天我去鎮上買些硬菜,畢竟還在過年,楚恬也還在家裏獃著。媽來了,咱們以後的伙食也要改善些了。”
“行。”
楚母點頭,“我媽瘦成皮包骨,看着都嚇人。先給她養養,把身體養好些。”
她看到老太太的樣子,知道老太太遭太多罪了。
以前長得算胖的老太太,居然能瘦成皮包骨。可見她根本沒吃什麼營養的東西。
能活下來,也真是不容易。
尤其是親人都死於災害,老太太卻獨活下來,那種心痛滋味更是折磨着她。
“我爭取1天做2十個竹簍,手裏多些錢才好支配。”
楚父閉着眼睛都能編竹簍了,現在他的腿沒完全好,也不敢下水去抓牛蛙。
“嗯,我可以幫你收邊,這樣也快些。”
楚母的手藝沒有楚父精細,但竹簍編到最後,收邊很費事,就由她來慢慢收。
“這樣吧,明天我和你1起去鎮上,給我媽買兩身衣服。”
她看過老太太帶來的包袱,就兩套打滿補丁的衣服。老太太身上穿的,大概是補丁最少的那件。
“好,我將編好的竹簍拿去結帳。”
楚父回房間去整理了編好的竹簍,出門去找老闆結帳了。
老太太來了,該他做的,他肯定要做到位。
他不是計仇的性子,只知道1家人要以和為貴。
熬好粥,楚母煮了幾個水煮蛋,將鹹菜1起端到餐桌上,喚楚軍,“小軍,去叫外婆和你姐起來喝粥。”
“好的。”
楚軍放下手中的輔導書,去了楚恬的房間,看到老太太已經醒了,而楚恬還在睡。
“外婆,我媽讓你去喝粥了。”
楚軍先扶着老太太起身,又去喚楚恬,“姐,起來喝粥了。”
“我好睏,不想喝粥了。”
楚恬迷迷糊糊的應了1句,“再讓我睡會兒。”
“算了,讓她睡吧。”
老太太拉着楚軍走出房間,坐到餐桌旁。
“姐說她很困,要再睡會兒。”
楚軍告訴楚母,楚母點頭,“行吧,等她醒了,我再給她熱粥。”
她將剝好的雞蛋遞給老太太,“媽,這是自家養的雞生的蛋。以後你每天都吃,先把身體養1養。”
“好。”
老太太又有些想哭,來到楚家,她才感受到久違的親情。
不只是女兒女婿對她好,她還有外孫女和外孫。
“楚勝呢?”
老太太沒看到楚父的身影,問楚母。
“他去找老闆結竹簍的錢了。”
楚母剛說完,就看到楚父走進來了。
“快來喝粥。”
“好。”
楚父坐到餐桌旁,“我結完帳,和老闆聊了幾句。他想讓我以後每天能做出3十個竹簍給他。”
“3十個?那你不是從早到晚都在做,睡覺時間都變少了。”
楚母訝異地看着楚父,“你答應了?”
“沒。”
楚父搖頭,“我和他說了,我最多只能1天做出2十個給他。畢竟這個費時,我要是1天做3十個,錢是賺了,但我可能堅持不了多久。”
他也考慮到楚恬的想法,要是他1天3十個,楚恬肯定也不答應的。
“嗯,2十個就行。”
楚母也不希望楚父為了賺錢,把時間都花在做竹簍上了。
若是答應做3十個,等於他1天只能睡45個小時,其他時間都要很緊湊才行。
純手工的東西,又不是機器1下就能完成好多。
“我也可以幫忙做,沒發生災害前,我也常做些手工活,拿到鎮上去賣。”
老太太想出點力,不想呆在楚家白吃白喝。
“媽,他這個竹簍有些複雜,我也只是幫忙收個邊。”
楚母不想讓老太太費神,“你要是想幫忙,就幫我喂院裏的雞鴨,將蛋撿出來放在箱子裏。”
“也行。”
老太太就是想幫忙,做什麼都可以。
楚母往老太太的碗裏夾鹹菜,“這是楚勝拌的鹹菜,你嘗嘗。”
母女倆之間的關係不再是過去那種非打即罵,惡語相向。
老太太像是變了1個人,和藹可親。
“挺脆的。”
老太太點頭,建議道,“你們可以做些鹹菜拿到鎮上去賣。”
“對啊,我們先前怎麼沒想到?”
楚母笑了,“媽,楚勝拌的鹹菜好吃,也許是條賺錢的門路。”
現在家裏多了老太太,他們確實想多賺些錢,畢竟經濟負擔更重了。
“媽,我同學也喜歡吃爸爸拌的鹹菜,問我是哪裏買的,托我買呢。”
楚軍插話,“爸真的可以做些鹹菜,裝在小瓶子裏,我可以便宜些賣給同學。”
“賣給同學多不好意思啊?”
楚母搖頭。
“我們班同學賣很多東西,大家有需要才會買。還可以互換的。”
楚軍解釋給楚母聽,“有時我也想買同學賣的東西,可是我沒有錢,也沒有東西可以交換。那以後我就可以拿爸做的鹹菜和他們交換東西了。”
“我們以前在鎮上趕集,也經常是拿東西互相交換的。”
老太太不覺得有啥問題,“各取所需,又不用花錢,對吧。”